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金口才是成功的資本(1)

口才不是單純的說話

言語是我們的思想及情感的表達,是心底的聲音,沒有言語作為工具,我們的思想及情感就表現不出來。

言語是思想的衣裳,它能完全表現一個人。一個粗濁或優美的品格,在粗濁或優美的措辭中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一個人雖然不一定能完全說出自己,但卻多數能鑒別及透露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在有意無意間,在別人的眼前,他往往以每一句話描繪自己的輪廓與畫像。

說話輕浮而行動亦草率,所以談吐是行動之羽翼。

對于一切談吐,人們最喜歡那種出自真誠而且經過選擇的言語。言語是一種嚴肅的東西,有口才的人決不濫用它。同時也勸你不要強求別人聽你的話;如果別人不愿意聽,最好還是閉口不說。因為對方或許對言語的重要未有相當的認識,以致無法樂觀地接受。說話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從現實中鍛煉出來的,是一分天才、九分努力的結果。

人們若既沒有擅長于辭令的才智,也沒有緘口不言的判斷力,那是一件可悲的事。思想的人只是空談,因思想是無聲的。

自以為永遠說得不夠的人,常流于多言而必定是多言多失。長舌頭與頭腦簡單往往結成親家。最要緊的是說得少又說得好,那便可被稱為懂得說話的藝術。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人的生活經驗,思想情感,千差萬別,如果我們不能善于跟各式各樣的人交談、討論,我們必然陷于孤陋寡聞,自以為是了。孤陋寡聞,而又自以為是的人,正是一個到處都不受歡迎的人。而且,只要每個人想一想:自己的各種看法、意見、興趣和主張,是不是從娘胎帶出來的呢?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是不是從來沒有錯過,沒有改過的呢?答案一定為:

不是。正相反,它們是慢慢地經過長期培養而成形的,它們是會常常改變的,“今日之我”,未必就同“昨日之我”。

人與人之間,若能和平相處,只有通過語言一途。

善于言談的人,能把生活弄得隨時隨地都很快樂。他們在業余的時間里,可以和他們的朋友,或是他們的家庭,快快活活地過一個晚上,使大家得到更多的樂趣。而且,善于談話的人,到處都受人歡迎,他能使許多不相識的人攜起手來,他能使許多彼此不發生興趣的人互相了解,互相感到需要,他們能夠排難解紛,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誤會。他們能安慰愁苦煩悶的人,他們能鼓勵悲觀厭世的人,能夠清除別人的疑慮和迷惑,能夠使別人更聰明,更美好,更快樂,更擁有作為。

我們平常似乎很少人知道談話在生活中有這么寶貴的價值,常常安排自己的生活,辦公啦,看電影啦,可是很少安排去找一些什么人,好好地談幾個小時的話。

我們去找朋友的時候,不是為了要辦一些瑣碎的事情,就是為了應付應酬,聯絡聯絡,見了面除了隨便找些話來亂談一陣,并沒有好好地想想應談些什么。在我們宴客或安排什么晚會時,我們花很多錢和時間在飯菜和游戲節目上。我們給客人預備了好酒、名菜,安排了一些文藝節目。可是關于怎樣談話,卻一點也沒有想到。

我們沒有想到在一起談些什么好,我們很少替客人們互相介紹,使他們在一起談些共同有興趣的事情。我們也沒有想到,在必要的時候,我們自己帶頭談起一個所有客人都會有興趣的話題。我們特別使那些沒有熟人的客人感覺到悶氣、難堪,只呆呆地無聊地一聲不響地坐在那里。在拜訪人的時候,我們穿得很整齊。可是對于見了人之后,應該講些什么,卻模糊得很。有許多人不但沒有隨時準備和別人談話,事實上,簡直有點怕談話,甚至于覺得談話是很討厭很麻煩的一件事。我們害怕遇見陌生的人,見了比我們地位高一點的人,我們不但害怕,而且還有點害羞,如果遇到不得不參加的會議時,我們坐在那里,除了舉手表決以外,什么事也不會做,我們不能站起支持,補充自己同意的意見,也不能反駁,批評我們反對的意見。

為什么我們變成這樣的人呢?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缺乏集體生活,對人太不了解。也可能是因為某幾次談話失敗了。為了避免談話的再失敗,于是索性就不肯再開口了。也可能是誤解了多做事,少說話的真意,把不說話當作一種美德。也可能是受了“禍從口出”這成語的影響,覺得不說話是一種保護自己的安全之道。

“禍從口出”這句話,在以前相當流行。類似這樣的道德教條還多得很,什么君子緘口啦,慎言啦,多言必失啦,等等。總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出聲,不要說話,不要發表意見。其實這些教條都是有它的社會背景的,在過去,政治不良,君主專制,平民沒有言論自由,誰要是言語不慎,批評了當局,或是得罪了權貴,常常就會招致殺身滅族之禍。這樣相習相沿,人們便以不說話當作一種美德,當作一種安全之道。可是一種合理的社會,不說話,不但不是一種美德,而且也并非安全之道。

為什么呢?在合理的社會,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和義務,對于一切社會的事情,是利是弊,應興應革,都應該提出批評,提出建議,誰要是一聲不響,坐視不言,那就是一方面放棄了公民的權利,一方面也是沒有盡公民的義務。在某一個時候,說話的人,往往是并不做事情的人,許多不做事情的人在那里哇啦哇啦,空口說白話,高談闊論。所以多說話,還不如多做事。

可是到了現在,說話的人,就是做事的人。要做事,就不得不說話,說話也是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說話和做事結合起來,那么就沒有什么說多說少的問題。

在某些場合,說話就是做事,做事就是說話。例如學校的教師,政策法令的宣傳者,公共衛生的宣傳員,展覽會的講解員等等,都是用他說話的才能服務于社會,推動社會各方面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的。至于一般辦事的人,一面做事一面也要說話。交流經驗的時候要說話,交換意見時要說話,有所報告,有所詢問,有所批評時,都不免要說話。沒有這些種類的說話,或是應該說而不說,應該多說,而懶得說,都會妨礙事情的進行與發展的。

所以,我們要從心底掃清一切過去社會上流行許多對說話的不正確的看法,認識清楚說話的能力在現代生活中的真正地位。這樣,我們就很容易摸到說話的意義和學到說話的技巧了。

口才為交際錦上添花

口才在交際中的作用,那是更顯得重要了,人類的交際場,實在是人生生活的磨煉。不會應酬,人們都以為他是個呆子。所謂應酬,就是人在生活磨煉中所獲得的結果。

我們常見許多人會面的時候,開始像下面類似的談話。

甲:“哈哈,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哪!”

乙:“是的,很好,哈哈!哈哈!”

甲:“你好嗎?”

乙:“托福,你呢?”

這樣的開場白,看起來很平淡,似乎沒有什么內容的交談,但是你假如注意一下他們間的態度,他們的語調,這“哈哈”的兩聲,就表現著特殊的情感。這情感既不熱烈,也不冷淡,而是從生活中磨煉出來的世故經驗。一般人所說的閱歷,就是指這個。

你和人們交往,你在社會上跟一些人交際,接觸,自然你衡量別人,而別人也衡量你。我不知道你是拿什么標準去衡量別人,但是我這里卻可以告訴你別人衡量你的標準。當人們一看見你的時候,在他們的腦海中立刻起了一種反應,注意你的一切了,你無論笑一下,走動一下,或是微咳一聲,人家都當作是一種新奇的事情。

因為,他要斷定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個原因在哪里呢?因為這表現出來的,有時候可以假裝而成,這樣,人們為了要獲得真實的結果,于是悄悄地走近你的身邊,含著微笑,一面用眼光不住向你打量,一面和婉地說:“先生!您貴姓?您是……這是您……”

多么有意思呢?他讓你自己招供出來,這里的答語就是衡量你的最厲害的標尺。如果你能從容不迫的向他還個禮,然后再和婉地對答他的問句,你介紹你自己,你再詢問他的一切,這樣,你將被他所重視,所欽敬。

有些人被視為老練、持重,有些人被認為輕浮、狡猾,也有些人被認為連人情世故也不懂,這都是口才所顯示出來的。

在社交場合里,你稍一留心,就可以看出許多人當中,分類起來不外只有三種:愛說話的,愛聽人說話的和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第一類愛說話的,你若輕輕用一兩句話逗起他,他便會一直說下去。你只要具備忍耐涵養的功夫,不管他說得有無趣味,仍能細細聽著,那么他就大為滿意。即或你一句話也不說,也可能引你為知己。第二種愛聽不愛說的,這一種人,對談話很感興趣,生性雖不大好說話,但卻愛聽別人說話,人到非不得已時,話以少說為佳,因為聽話便當,說話而能討好卻不容易。但如今碰到了對頭,你若不說,這局面就不易維持下去,那么你就非小心從事不可了。

你可以從頭到尾包辦了說話的義務,但你要牢記著,你是說給對方聽的,不是說給你自己聽的。因此,說話不在于僅圖自己痛快,而必須顧全到對方的興趣,你要為聽者想。要探出對方的興趣,照例用幾個回合的對答就應該可以探出來,然后擇其感興趣者談下去。別人愿意聽你的談話,大概因為你有某一種值得他聽的議論。

或因你剛從某地旅行回來,或因你的事業經驗值得注意,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聞,或因你對于某一問題具獨特的見解,所以他才愿意耐心聽你說。當你探出他興趣的焦點,就可以一直談下去。

你必須注意,即使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長下去,否則會令人疲倦。說完一個題材之后,若不能逗引對方發言,而必須仍由你支持局面,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來。

在談話當中,對方的發言機會雖為你所操縱著,你必須時常找機會誘導對方說話,像說到某一節時可征求他對該事的看法,或在某種情形時請他試述自己的經驗等,務使對方不致呆聽,才不失為一個善于說話的人。話題轉了兩三次,而對方仍無將發言機會接過去的意思,或沒有作主動發言的本領時,你應該設法把一個談話結束。

即使你精神還好,也應讓別人休息休息了。自己包辦了大半的發言機會,是不得已時才偶一為之的方法,若以為別人愛聽自己的話,或不管別人興趣與否便隨意說下去,那就大背其談話藝術之道了。

在社交上,最好的談話,是有別人的話在里面。那種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人們,常常坐在客室的一個角落里,吸著香煙。當他偶然聽見另外一伙人哄然的笑聲時,也照例的跟著一笑。但這種笑顯然是敷衍的,因為笑容隨即收斂,他的眼光已經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了。雖然這種人絕對不會單獨來看你,但若在別人家里遇著,或一個宴會里剛巧坐在你的身邊,那么你就不能不想個辦法了。首先你要明白,這種人大概是一班人當中年紀較大或較小,或學問興趣較高,而同時在座的其他人比較市井氣一點,談天說地,問題無非是飲食男女,或出語俚俗,言不及義,使較有修養的人望而卻步,所以他才獨自躲在一角。只要你知其癥結所在,應付是不難的,你可以在幾句談話中探得他的學問興趣如何,然后才和他談論下去。只要你會提問,就可以保持著一個增長你學識的機會。如此一來,僵局打開了。年紀較大或較小的一類,亦因興趣不同,故氣味不相投合,原則上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

在社交上,說話恭敬,對人客氣,是一種美德。但不分皂白的恭敬和過度的客氣,那就不大好了。假若你到一個朋友家里,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只有唯唯而答,每和你酬答時,總是滿口客套,惟恐你不歡,惟恐開罪于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刺骨,坐立不安,終于逃了出來,如釋重負。這情形你大概經歷不少吧?同時你也得想想,你是否也如此待過你的客人?雖然是客氣,但這客氣顯然是給人痛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請大家謹記此旨。開始會面時說幾句客氣話倒不成問題,若繼續說個不停就不太妥當了。

談話的目的在溝通雙方的感情,而客氣話,則恰恰是橫阻在雙方中間的墻。如果不把這墻搬走,人們只能隔著墻作極簡單的敷衍酬答。

朋友初次會面略談客套后,第二第三次的見面就應竭力少用,那些閣下,府上等名詞,如果一直用下去,不在相當時間以后廢去,則真摯的友誼必無法建立的,客氣話的生產過剩,必然損害快樂的市場。客氣是表示你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來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適可而止,多用就流于迂腐,流于浮華,流于虛偽。有人替你做一點小小的事情,譬如說:遞過一杯茶吧,你說聲“謝謝”也就夠了。說客氣話的時候要充滿真誠,把平時對朋友的客氣話略改為坦率一點,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誼的歡樂,像流水般瀉出來的客氣話,最易使人討厭。說話態度更要溫雅,不可有急促緊張的狀態。還有,說時要保持身體的均衡,過度的打躬作揖,搖頭轉身作態來幫助你說話的表情,并不是一種雅觀的動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循化| 观塘区| 高州市| 扬州市| 施甸县| 南昌市| 吉林省| 宁武县| 海口市| 沐川县| 晋州市| 和静县| 勃利县| 舞钢市| 凤凰县| 上栗县| 延川县| 巴楚县| 万全县| 错那县| 尉犁县| 西乡县| 东台市| 志丹县| 沅江市| 济阳县| 库车县| 海南省| 潍坊市| 墨脱县| 郸城县| 隆安县| 通城县| 二连浩特市| 灵寿县| 孟村| 应用必备| 洛隆县| 会泽县|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