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衣食住行篇(20)

中國漢字中原本沒有“相撲”一詞,大約是公元590年左右,印度人將釋迦傳記《佛本行集經》翻譯成漢字時,刻意將印度的徒手搏斗競技翻譯成“相撲”,以別于“角力”,可見當時的印度徒手搏斗競技形態與中國的“角力”不同。

日本以文字記載相撲例子的古籍,是8世紀初編纂成的《日本書記》,書內記述第三十五代皇極天皇為了接待古代朝鮮百濟國使者,召集了宮廷衛士舉行相撲競賽。在這之前,相撲原本是流傳于民間的一種祭神儀式,目的在于占卜農作物的收成。到了平安時代(821年),正式將相撲制定為宮中重要儀式之一,與弓箭、騎射并稱為“三度節”。相撲成為宮廷重要儀式之后,才去粗取精,摒棄了拳打、腳踢之類的粗暴行為,升華為完全以“技”及“力”取勝,與現代相撲類似的形式。

藝術體操的由來

藝術體操真正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與國際競技體操比賽(1903年第一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有同樣長的歷史。那時,老式的德式體操和瑞典體操被認為是孤立的、機械的肢體運動,是不合乎人的自然狀態的(如倒立),是靜止的,需要進行改革。當時典型的代表人物,如喬治·德邁尼(1850—1917年)是一位法國的生理學家,他認為女子體操應該發展正確的身體姿態、柔軟性、運動技巧和動作的藝術性。另一位是瑞士的音樂教師臺爾克羅茲(1865—1950年),他后來從事節奏體操,是他創造了帶音樂的體操。

藝術體操成為體育教育的一種手段,是在蘇聯十月革命后逐漸形成的。1930年首先在列寧格勒體育學院開設了這門課程。1947—1949年連續三年舉行的全蘇觀摩表演賽,對藝術體操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在1949年舉行了第一屆全蘇藝術體操錦標賽,1950年制訂了藝術體操等級運動員大綱和比賽規則。以后的幾年內又不斷更新等級大綱,使原蘇聯的藝術體操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普及到各高等院校、中小學、業余體校及體育協會各團體,并且在歷屆世界錦標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藝術體操進入國際比賽的最初形式,是在1948年、1952年、1956年3屆奧運會競技體操比賽中,增設6個團體輕器械操的比賽。1956年以后,由于技術上的變化,競技體操與藝術體操逐步分開。第一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是在1963年于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以后每兩年舉行一次,到1994年已舉辦了18屆。1984年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

旱冰運動的由來

早在1710年,有位荷蘭人針對滑冰運動易受氣候條件限制的情況,創造了旱冰運動,很快被列為世界錦標賽的競賽項目。我國開展旱冰運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最初是由英國人帶進我國上海、武漢等地的,但那時只是為了老板們賺錢而增設的項目。解放后,特別是1978年以來,全國各地先后建起了上千個旱冰場,北京、上海等地興建的標準場地,可舉辦國內外大型旱冰速滑、花樣滑、旱冰球錦標賽。

旱冰比賽,雙方穿著四輪旱冰鞋在場上互相阻止對方通過,抓、撞、揪、咬、拳打腳踢都可以,比拳擊還野蠻。它一開始就受到正直運動員的抵制,被排斥在正統運動會之外。

后來,對該項運動加以改造,摒棄其暴力,發揚其優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旱冰運動。1960年,美國人對旱冰運動簡直趨之若鶩,掀起了旱冰運動的熱潮。從此,這項運動便在世界推廣開去。

1980年中國旱冰協會成立,并加入國際旱冰聯合會,1984年又加入了亞洲旱冰聯合會。1983年10月在北京舉行了首屆全國旱冰速滑錦標賽,標志著我國旱冰運動的發展已走向正規化。

帆板運動的由來

帆板運動“脫胎”于帆船運動。20世紀60年代初世界各地的沖浪愛好者紛紛在沖浪板上作加帆的嘗試。到了1967年,出現了一種加長的沖浪板,上面裝有能轉動的桅帆,帆板運動由此形成。它是介于帆船和沖浪運動兩者之間的一種新興體育項目。由于帆板用材簡單,總重量不超過30公斤;造價小,場地簡便,它一出現,立即在歐洲各國得到迅速發展,1974年就舉行了首屆世界帆板錦標賽。以后一年一度,規模越來越大。競賽最基本的方法仍是三角繞標和長距離賽,另外,技巧賽(自由滑)和六標回轉(障礙賽)也較普遍。

我國帆板運動是1979年才開始的,1981年首次舉行了全國錦標賽。1982年即列為全運會競賽項目。短短的幾年時間,女選手張小冬就獲取了世界帆板錦標賽的兩枚金牌,為我國體育運動全面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足球門網的由來

我國早在殷代就有了“足球”運動,據《文獻通考》上記載,唐代時足球場的球門是“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以門為度秋毯”。另據宋人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上記載:在宋徽宗趙佶的殿前空地中間豎起一個高三丈許的球門,上面張著網,在網的上方開一個直徑約一丈許的球門,分隊比賽,以一方踢進球門而對方無法再踢進球門來決定勝負。我國古代足球專著《戲球場科苑》一書中的球門圖,也證明我國古代球門上是有網的。

外國足球賽最早的球門上,是沒有球網的,因而在激烈的足球比賽中,雙方經常為球是否進門而發生爭執,有時就連裁判員也難以作出裁判。在英國舉行的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中,攻方在一次快速射門后,裁判員宣判得分,而守方的隊員卻提出異議,認為“球是從球門柱外邊飛出去的”。因此,雙方吵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看臺上有一位叫鮑爾吉的英國漁具廠的老板,他受到漁網的啟發,便立即拿來漁網,拴在球門上現場進行實驗,結果,不論哪方攻進了球,一看便可得知,運動員、裁判員和觀眾一致認為這樣很好。1890年,在球門上拴上球網這一規定,被英國足球聯合會批準實行,這位聰明的老板因此而獲得了生產足球門網的專利權。

籃球筐的由來

最原始的籃球筐是一個藤編的有底簍子,頗像今天的字紙簍。這是籃球運動創始人加拿大的史密斯博士在美國發明的。

用這樣的籃球筐比賽,兩邊籃筐后面都要放一張可升降的梯子,每當籃球投中,比賽就得停止,有人爬上梯子從簍中將球取出,然后再繼續比賽。最初,這種簍式籃筐的大小也沒有一定的規格,只要兩邊的筐都一樣大就行了。到1894年,才規定了它的標準尺寸。

1906年,人們制成了拉線式空心筐,籃底用薄鐵皮編織而成,用繩子牽住它的能活動的底部。這樣,球進籃筐,只要將繩子一拉,就把球從筐里倒出來,省去了人要爬梯子的手續。

鐵制籃筐的筐底很容易碰傷運動員的手,因此,隨后即有人設計了相同結構的線制籃網,但取球仍要靠拉線。直到1921年,人們才想出空心網底的辦法,讓球自然落下。

“加油”一詞的由來

1907年,歷史上第一次汽車拉力賽,跑在最前面的是意大利法拉利車隊的5號車。當5號車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突然熄火,觀眾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上,無數人都在為這位車手著急,這時,被譽為“賽車之父”的意大利人恩佐·法拉利先生連忙問身邊的助手,為什么會突然熄火,助手稱:“大概是耗油太多,賽車沒有油了。”恩佐·法拉利先生異常生氣,語無倫次,大叫:“你們……加油……”

四周的觀眾一聽,以為這是恩佐·法拉利先生對自己車隊的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于是也跟著恩佐·法拉利先生大叫:“加油、加油……”自此以后,“加油”便成了賽車場上對賽車手的一種獨特的鼓勵方式!

后來,隨著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關注與重視,為賽車手“加油”的這種獨特方式漸漸沿用到比賽場上,喊“加油”便成為觀眾對參賽選手吶喊助威的一種方式。

啦啦隊的由來

啦啦隊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戰士們狩獵凱旋歸來時,人們給予歡呼及鼓勵的動作。但在體育活動上的“啦啦隊”正式出現則是在19世紀后期。

19世紀70年代,第一個旨在創造體育比賽激勵氣氛的俱樂部成立于普林斯頓大學。1884年,一位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生湯姆·皮博斯,將啦啦隊這種比賽激勵形式和美式足球這個運動項目,傳播到明尼蘇達大學。19世紀90年代,有組織的啦啦隊活動,以及第一首鼓勵運動員比賽拼搏的歌曲,誕生于明尼蘇達大學。20世紀20年代,女性活躍于啦啦隊的活動中。明尼蘇達大學啦啦隊開始將體操動作和滾翻融入煽情動作。20世紀50年代,大學啦啦隊開始開設啦啦隊培訓班,教授基本技巧。

1967年,第一次出現“前十名大學啦啦隊”排名。國際啦啦隊聯盟頒發“全美啦啦隊”獎。20世紀70年代,啦啦隊開始出現在各種比賽的現場,甚至服務于摔跤、游泳和田徑比賽。1978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第一次轉播了大學啦啦隊冠軍賽。20世紀80年代,美國全國性的啦啦隊競賽在初中、高中、大學中廣泛舉行。

運動員犯規舉左手的由來

運動員犯規舉左手,起源于古代外國的司法。那時犯人入獄時,要在犯人左手掌刺上符號,以說明此人犯過罪。當一個人被法庭審判時,被告人必須舉起左手,而且指頭要伸直,以便了解這個人以前是否犯過罪。后來這種做法逐漸用到競技場上——運動員用舉左手表示犯規。

帆船運動的由來

帆船運動起源于荷蘭,Jaght 這個詞在荷蘭語中意味著“追逐、追捕或者追蹤”,荷蘭人在研制快速、靈活的航海船只來保衛自己的海運航線時,就用這個詞給新研制出的海船命名。

實踐證明,這種新研制出的帆船對防衛海盜,保護海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駕駛帆船航海也成為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這種海運的古老形式很快就變成了一項體育運動。

英格蘭國王查里斯二世為帆船運動的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1660年,他的父親國王查里斯一世被叛亂者趕下臺,并被送上了斷頭臺,查里斯二世逃亡到荷蘭。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了帆船,當時帆船在荷蘭已經成為了貴族們所鐘愛的新玩物,在他最終奪回了統治地位,返回到英格蘭時,他帶回了一艘帆船。這項運動立刻在英格蘭王國中廣泛流傳起來,后來,帆船被賽艇所取代,但是,這項運動仍然被繼承了下來。

瑜伽的由來

瑜伽是來自印度的古老健身法,瑜伽是梵文“YOGA”譯音,有“結合”、“連接”之意,喻指將精神與肉體結合到最佳狀態,在呼與吸中,使生命和大自然優美地融會。

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產生于公元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瑜伽是印度先賢在最深沉的觀想和靜定狀態下,從直覺了悟、認知生命的方法。傳說古印度高達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亦有人成為修行者,他們將修煉秘密傳授給有意追求者,因而將瑜伽沿傳至今。

瑜伽修持者開始只有少數人,一般在寺院、鄉間小舍、喜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帶修行,由瑜伽師講授給那些愿意接受的門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間流傳開來。而今的瑜伽,已經是印度人民幾千年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人體科學的修煉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數隱居人僅有的秘密,印度有很多專門研究瑜伽的學校,在全世界也廣泛傳播。

瑜伽學說反對強加于人,它主張未經檢驗的東西不可輕信,也包括瑜伽本身。學瑜伽必須經過自身的體驗來領悟真諦,洗去那些焦慮的欲望,緊張的失衡,讓身心在更深層的境界里,獲得坐看云起的安寧。

跳遠的由來

早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五項運動”中就有跳遠項目。據考證,第一次正式的跳遠比賽是在公元前708年舉行的,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當時跳遠的設施非常簡單,只是把地面的土質刨松,然后在前面放一條門檻代替起跳板。為避免落地時產生傷害事故,以后用沙坑代替了松土。

歷史上第一個跳遠記錄由公元前656年的斯巴達人Chionis 創立,成績為7.05米。

中國古代也有跳高、跳遠記錄,不過主要是作為軍事訓練的內容。

現代跳遠的模式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組成乃奠基于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及美國。

跳高的由來

跳高運動源于英國,是由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式)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

剪式跳高源于美國。19世紀末,美國東部州運動員創造并采用了這一跳高姿式,故曾被稱為“東方式”;又因跳時身體各部分成波浪形狀依次越過橫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稱。

滾式跳高亦源于美國。20世紀初,美國西部州運動員創造并采用滾式跳高,因跳時運動員形似滾過橫竿而得名。又因美國運動員霍拉英首用此式創造2.01米世界記錄,因而又稱“霍拉英式”。

俯臥式跳高源于20世紀20年代,40年代時已被普遍采用。現今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幾種跳高方式在大賽中已幾乎絕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揭东县| 华容县| 霍州市| 嘉鱼县| 都江堰市| 开原市| 宁化县| 张家港市| 宜春市| 宁化县| 闸北区| 方正县| 淮南市| 社旗县| 文水县| 民勤县| 德昌县| 水城县| 桐城市| 桃园市| 常宁市| 阿克陶县| 阿图什市| 肇源县| 越西县| 抚宁县| 婺源县| 海原县| 武穴市| 古丈县| 延安市| 安福县| 虞城县| 伊金霍洛旗| 华坪县| 芷江| 沈阳市| 会昌县| 泌阳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