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通過日常生活操縱人心(4)

中國古人也說過:“膚表不可以論中,望貌不可以核能。”這正是警告人們僅憑外貌不能評價一個人的品德才能。孔老夫子這人能知錯就改,他曾以言語來看宰予,以相貌來看子羽。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都看錯了,于是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子羽即澹臺滅明,比孔子小39歲,欲拜孔子為師。因為長相丑陋,所以孔子看了他那副尊容,認為難以成才,沒有多大出息,只是由于他是孔子學(xué)生子游引見過來的,就沒有輕易地拒絕,最終讓他留在身邊學(xué)習(xí)。子羽在孔子那里學(xué)了三年,通過幾年的交流,孔子對他逐漸改變了原來的看法,知道子羽是個貌丑而才高的人物。子羽學(xué)成之后,南下楚國,設(shè)壇講學(xué),使儒家的學(xué)說在南方成為一個很有影響的學(xué)派。

所以,觀察人物時,取人外表長相的美丑,不如考察其心靈的優(yōu)劣。

曾國藩本人看人并不是以貌取人,而側(cè)重考察其神色、情態(tài)等,比如他識別江忠源、劉銘傳等。他的幕僚羅澤南“貌素不揚,目又短視”,駱秉章“如鄉(xiāng)里老儒、粥粥無能”。如果曾國藩以貌取人的話,是不會重用這二人的。對于看人,曾國藩在是否以貌取人上面,要比曹操、劉備高出一籌。他善于看人的原因主要在于能觀人于微,并且積久而有經(jīng)驗。所以他在夾袋中儲藏了不少人物檔案,一旦需用,便能從容地按其才能委以不同的任務(wù),而且能一一勝任。

由表及里操縱人心

通過察顏觀色來揣摩對方的行為,你可以仔細觀察對方的舉止言談,捕捉其內(nèi)心活動的蛛絲馬跡;也可以揣摩對方的狀態(tài)神情,探索引發(fā)這類行為的心理因素。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明朝大將洪承疇在松山戰(zhàn)敗被俘。皇太極極力勸其投降,但洪承疇誓死不降,罵不絕口,表示只求速死。皇太極無可奈何,只得煩勞范文程前往勸降。

范文程是清王朝的開國元勛,著名的謀略家,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代,祖輩移居沈陽。他原是明朝落第秀才,滿腹經(jīng)綸,有智謀,有遠見。努爾哈赤興起后,范文程在撫順謁見他,對策論學(xué)。縱橫古今,受到努爾哈赤的重視。

范文程去看望洪承疇,且不提起勸降之事,只是天南海北、說古道今地隨便閑談,從中觀顏察色。說話中,梁上積塵落在洪承疇衣襟上,洪承疇這個決意將死之人,卻幾次輕輕將落塵拂去。這個下意識的動作,他人不會留意,卻逃不脫明察秋毫的范文程的目光。他由此判定洪承疇必可說降。他向皇太極滿有把握地報告說:“我看洪承疇是不會死的。他連自己的衣服都那么愛惜,更何況自己的性命呢!”

皇太極聞聽此言大喜,洪承疇一松動,對他統(tǒng)一中原是十分有利的,果然事情不出范文程的意料之外,經(jīng)過孝莊皇后美人計和巧妙耐心的勸降活動,一向自視為明朝最后一位忠臣的洪承疇,最終還是俯首就范了。范文程由表及里,觀察入微的看人之術(shù),通過細致觀察外部特征,推測其心理活動,達到神奇絕妙的地步。

中國古代的軍事家非常強調(diào)透視對方的心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就是這個道理。

與孫子齊名的古代軍事家吳起曾這樣說過:“凡是戰(zhàn)爭開始,首先必須了解對方將領(lǐng)的個性,然后才研究他的才能。”換句話說,面臨戰(zhàn)爭的時候,應(yīng)先調(diào)查敵將,然后才觀察他的能力,依對方的狀況來運用適當(dāng)?shù)氖侄危@樣就能穩(wěn)操勝算了。下面我們舉出吳起所提出的幾項戰(zhàn)爭策略供各位參考:

如果敵將是一個沒有主意,并且隨便聽信別人的人,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引誘他,使他暴露意圖。

貪婪而不知恥的人,可以用財寶收買他。

單調(diào)而不重視變化的人,我們可用策略來使他疲于奔命。

敵將如果奢侈浮華,不顧部下的貧困,我們可以利用他的部下,使他們內(nèi)部分化。

敵將如果是猶豫不定,毫無主見并使部下無所依靠的人,可用恐嚇的手段使他們驚逃。

戰(zhàn)爭在表面看來是一門復(fù)雜的學(xué)問,“勝”與“敗”

誰也預(yù)料不到。但是,如果能透視對方,并運用適當(dāng)?shù)牟呗裕湍軇偎阍谖铡M瑯拥牡览恚阉\用到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效果也是一樣的。

人的個性隨處可見。如果你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不同個性的種種表現(xiàn)。一個看人高手,能夠通過對方微不足道的表面現(xiàn)象,來了解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

要透視別人,首先要從什么位置去透視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無論多么敏銳的眼光,只要與物體太接近,焦點便不容易調(diào)到合適的位置。不能保持一定的距離,鏡頭就無法發(fā)揮它的功效,所以我們還是從各種角度來觀察事物比較恰當(dāng)。

想操縱別人的人,很容易忽視一些周圍的人。其實,別人同時也在觀察你!如果你忽略了這一點,只顧觀察對方,那你一定會招致種種的失敗。

喜好談?wù)搫e人的人,在他的言談舉止中,同時也在接受別人對他的觀察。人們從他批評別人的證據(jù)中,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人格。

透視別人像一把雙面刃的刀,用得不好,自己也會受傷。還有一點要補充——如果情況特殊的話,也不必太注意別人的反透視了。假如你是一位領(lǐng)導(dǎo),你同時要觀察好幾個部屬,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他們也正在設(shè)法了解你,觀察你。你只有一雙眼睛,而對方卻有好幾雙眼睛。這時,如果你過分注意別人,那你就不能客觀地觀察他人。像這樣情況,只要了解相互問的作用就行了,因為與其過分地關(guān)心,還不如聽其自然發(fā)展來得逍遙自在。現(xiàn)在就讓我們舉出一個較具代表性的故事來分析一下。

楚國有一個人,涉嫌犯罪,雖然宰相調(diào)查了三年,可是一直都不能判他的罪。他很想知道宰相的心意,但是身為嫌疑犯,又不好直接去問宰相。思來想去他拜托一位跟宰相很有交情的人去辦這事。那個人見了宰相脫口就說:“那嫌疑犯的房子能不能讓給我住呢?”他想如果宰相答應(yīng)了,就表示這個人有罪,但是宰相搖搖頭說:“不!這個人沒有罪,這幢房子不能讓給你。”當(dāng)那個人要離開的時候,宰相暗叫一聲:“糟了!”肯定是那個人讓他來試探虛實的,宰相連忙問自己朋友,是不是受人之托來摸底的,那個人佯裝不知情,推說沒有。

但實際上,宰相已經(jīng)輸了一著,宰相一心盯著那個可能犯罪的人,卻沒能防衛(wèi)他四處出擊,從另一個角度,終于讓他摸清事情的嚴(yán)重性到什么程度了。

大多數(shù)觀察人的高手,他們以對方的外表、服裝及細微的動作為線索,巧妙地掌握對方的性格或生活狀況。

譬如,從對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繭,指頭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測該人從事案頭工作;又如看對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發(fā)出消毒藥水的味道,則揣測是牙醫(yī)……

有經(jīng)驗的推銷員或店員,通常是鑒別初次見面者身份的天才。譬如,在日本發(fā)生的運鈔車被襲案件中,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可疑跡象的東京證券公司某員工,就采用了表面觀察的方法。

通過對一個人的氣質(zhì)、個性、品格、學(xué)識、修養(yǎng)、閱歷、生活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可以從一個人的情緒活動特征上,看出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潛意識舉動。

我們常可見到同一工作單位中,同事之間彼此不和睦,鬧得很不愉快。原本在同一單位工作,應(yīng)該要團結(jié)合作,保持聯(lián)系,但有了種種不愉快后,便極容易降低工作效率,也會影響當(dāng)事人的前途。

造成這種不睦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同事之間彼此誤解,以自己的心揣測對方的心,用自以為是的方法解釋對方的言行。

所以,上班族的人,在工作中要極力調(diào)和與同事之間的矛盾,通過磨合達到維持融洽關(guān)系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應(yīng)具有操縱對方意圖的素質(zhì)。在與對方言談之間,迅速把握他的思維走向,才能使工作得到順利的進行。

潛藏在人內(nèi)心的沖動、欲望等,會通過言行表露出來,所以要了解對方意圖可借觀察言行,來讀懂他的心思。

作為一個成功的推銷人員,最需要的本領(lǐng)就是能操縱顧客內(nèi)心的意圖,這種本領(lǐng)對于推銷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能準(zhǔn)確讀出對方心思的推銷人員,通常都具備下列條件:

第一就是特別能活用以前的經(jīng)驗。屬于這類型的人。

多半是從業(yè)人員,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更好地進行推銷工作。

這類型的讀心術(shù),也可以說是靠直覺(第六感官)而來的。雖然透過經(jīng)驗以直覺來判斷,并不具備真正的科學(xué)論證,但往往都是最有效地掌握對方心理的捷徑。

第二是自己能控制自己。所謂自制,絕不是在與人相處的場合。有意識地抑制自己。真正的自我控制,并不是本人有意識的控制。而是無論處在什么狀況下。都能不依靠別人的力量。以自己的力且控制心態(tài)。同時不摻雜感情的因素。

第三個條件就是必須學(xué)習(xí)心理學(xué)方面的知識。俗話說。好的推銷人員是半個心理學(xué)家,人的言行即代表個人的意志。因此要了解對方的心。只要觀察他們的言行。

就可以看出端倪。人在做事、說話之前。是因為先有意志才會表露于言行。但事實上在他未表現(xiàn)言行之前,必然會先有某種意志。

推銷員如果能運用此高明方法,首先就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實。但所謂誠實,并不是指在顧客面前擺出一張哭喪的臉,或佯裝熱衷于事業(yè)之類的玩弄花招,最好的辦法就是首先脫掉自己心中的盔甲,也就是將自己未曾武裝的心,展現(xiàn)在顧客面前,這樣做顧客才能安心,撤除內(nèi)心的藩籬,這就是推銷人員的必備素質(zhì)。

在各個場合無意之間都可以暴露出一個人的性格、愿望或生活狀況。訓(xùn)練自己從生活瑣事中掌握對方心理,可以說是促使自己圓滿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條件。

因此唯有利用從現(xiàn)實生活中學(xué)到的知識來觀察,才能更準(zhǔn)確地分析人心并操縱人的本質(zhì)。

打麻將的高手,總是能把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好,使對手很難識破自己的策略,是裝傻隱藏真實意圖的最好方法,這樣做可以使對手疏于防范,有利于自己計劃的順利實施。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就是應(yīng)用這種方法,把自己的意圖掩蓋起來,去探知他人的心理。《韓非子》中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去好去惡,群臣見素。群臣見素,則人君不蔽矣。”意思就是,君王如果不顯露自己的真實情感,群臣就會顯示出自己真正的面目,一旦他們露出真面目來,君王就不會被他們外在的表現(xiàn)所蒙蔽。

楚莊王主政三年了,不理國政,只是喜歡一些隱語玩樂,社稷瀕于危險,但這只是表面的現(xiàn)象,莊王是用這種方法來測試他的臣子的真實想法和忠奸。

當(dāng)時不少進諫的人,都被楚莊王攆了出來,一些小人趁機討好莊王,一時間聲色犬馬,無不用其極。士慶是莊工的臣子,被認為是進諫的最佳人選,可是士慶進朝,一拜再拜后,進言說:“有一則隱語說,有只大鳥,棲息在南山的南面,三年不飛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莊王說:“你可以走了,我自己很清楚原因。”

士慶說:“臣說也死,不說也死,希望能聽一聽原因所在。”

莊王說:“此鳥不飛,在豐沛它的羽翼;不叫,在于觀察群臣的是非對錯。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

士慶叩頭拜說:“所期望的已經(jīng)聽到了。”

莊王非常高興士慶提出的問題,于是就任士慶為令尹,授給他相印。

通過這個故事,說明這個道理,不僅限于君臣之間,一般的人際關(guān)系也都應(yīng)用得上。一個人常表現(xiàn)虛心無欲的態(tài)度,就能減少別人對你的防備心理。一個人將自己的好惡顯示出來,尤其是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者,下屬會為了迎合他的意思而改變自己的行動,那么,領(lǐng)導(dǎo)就無法看清下屬的真實的本來面目,如此一來,就會產(chǎn)生看人上的忠奸難辨的困擾。

君王一旦將自己討厭的事泄露,臣子就避免做出令君王厭惡的事;一旦泄露了自己愛好的事物,臣子就會千方百計鉆營奉承。換句話說,君王所顯露出來的好惡傾向,就是臣子們巴結(jié)逢迎的依據(jù)。

子之因為迎合子噲的喜好,而趁機篡奪了王位;豎刁和易牙,也是利用同樣的手法,奪取了桓公的實權(quán)。

那么,這些君王的結(jié)果如何呢?子噲由于臣下叛變而被殺,桓公被殺之后,直到尸體生了蛆都沒有人將他埋葬。

總而言之,做人必須時時注意,自己雖有智慧也不露出,讓他人去想、去思索;自己有才能也不要親自動手,靜觀他人的行動表現(xiàn)。唯有隱藏自己的鋒芒,才能見到別人的光彩?

戰(zhàn)國末期的大政治家韓非子,對于透視人心的方法,運用得更為徹底,韓非子特別重視透視人心的方法。

《韓非子》一書中,有五項論及透視人心的方法。

這五項透視人心的方法是:

(1)必須以事實對照言語

只聽臣下的報告,而不用事實來證明,很難明白真相。

(2)給每個人表現(xiàn)的機會

對于能力的評判,要著他單獨工作的具體表現(xiàn),在透視人心時,要讓每個人都有單獨表現(xiàn)的機會,才能公平地觀察各人的實際本領(lǐng)。

(3)故弄玄虛探知究竟

要想在三秒鐘了解一個人的心理變化,可以通過手段上的變化,來考其究竟。

(4)以若無其事的方式探其虛實

要想了解一個人,可以對明明知道的事假做不知,也可以達到試探對方的目的。

戰(zhàn)國時期的韓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時候,故意將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剛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丟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點幫我找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甸县| 财经| 荥阳市| 甘肃省| 思南县| 黄冈市| 红原县| 黄浦区| 拜城县| 大足县| 稷山县| 义乌市| 苍梧县| 调兵山市| 上虞市| 尼勒克县| 沭阳县| 大田县| 蒙城县| 岚皋县| 乐山市| 昌邑市| 清流县| 扎囊县| 绥宁县| 巴林左旗| 唐山市| 绥江县| 株洲市| 海盐县| 全椒县| 九寨沟县| 全椒县| 峨眉山市| 乃东县| 光泽县| 云南省| 灌云县| 临澧县| 读书|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