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農業自動化應用
- 海洋與科技探索之旅 數字化與人類未來
- 李宏主編
- 2179字
- 2016-02-24 16:56:25
信息時代的到來,直接影響著現代的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越來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先進信息網絡系統的建立,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社會經濟重要的資源之一。而農業信息是國家信息基礎,也是經濟資源重要組成部分中的一環。發展我國農業信息化數字化農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信息服務。龐大的信息網絡系統,需要巨大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專業人才作支撐,才能建立和完善運行機制應用到生產經營中去。農民作為低收入人群,只能依靠政府力量開發利用,提供公共信息服務也是政府的智能,政府的介入有利于信息的準確性公開透明增加可信度。農業信息以納入國家公益的信息資源,實現國家信息與個人共享,從而解決以農民為弱勢群體提供信息服務的經濟支持。
打造信息化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思想素質,技能業務培訓,對信息分析處理等各種技能的能力,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樣的隊伍要由上層級別的考核和認可,這也要專業化制度化的業務培訓和認證。這樣才能鞏固信息收集的真實性科學性正確性。為信息化農業打好堅實的基礎。以縣市鎮信息為平臺,全面深入農村基層,打造全國信息網絡系統,為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作信息支持。
從農業科研院校的成果與實際生產中的應用,科研成果和生產者的對接,都離不開快捷的信息來源作支持,用快捷的信息網絡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也縮短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周期。
要國家對“三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發展形勢指導方向而制定的政策法規的信息,結合全國各地現在現有經濟和發展狀況開展工作,制定發展目標。信息網絡部門與行政智能部門協調開展工作,才能把國家政策貫徹到每一項工作中去。
全國農業預警系統的建立,是農業發展的“晴雨表”。
問題和矛盾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農產品產量和市場需求,生產結構的搭配是不是合理等一系列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做出正確地分析和判斷。農產品綠色標準的制定,從種植收獲加工儲藏運輸等技術的認證標準信息。農產品高新科技的含量、高附加值、生產與銷售、產生經濟效益等信息的制定和收集儲存到系統中。
全國農產品各個品種的面積、品質、產量發展的程度等信息與市場需求的數量;消費群體各個范圍和不同層次等信息有機結合。通過傳輸系統轉到處理系統加以整理這些數據,以供參與運用。全國各地高新科技土特產、農產品的品質、營養程度、營養成分對消費者的身體起著什么樣的營養保健信息,供消費者自由的選擇。
各地的特色產業的規模大小,特色產品的優勢,通過深加工轉化的效益銷售的渠道和范圍的收集,全國農作物高新科技的良種培育和栽培技術的應用到生產中的效益等信息收集。各地的名優特產及大宗農產品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優勢。
全國各地畜牧業的發展信息系統,發展規模大小,良種培育和各地發展的優勢,肉類食品和糧食食品深加工的企業規模大小和企業對地方經濟各方面的影響程度的信息收集,各地災害疫情的預警和防護措施和服務設施的建立的信息。
先進農機機械在全國各地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和推廣,市場需求各種農機型號功能價格等全套性能;各地生產需要的品種等信息整合,向全國用戶服務。
全國各地的水利設施網的建立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節水灌溉技術和配套的基礎設施的器械,全國農業用水,各地自然資源的利用程度,發展規模,對農作物的影響。節水灌溉設施和物資需求的大小等信息收集。
土壤墑情檢測,土壤的有機含量是否能生產綠色食品,土壤質量的標準信息的記錄,為科學耕種施肥、改良土壤提供依據。全國沙漠戈壁鹽堿地地理生態氣候環境的數據,土質的構造的信息。惡劣環境是否有可開發的資源,科技人員應提供科研依據,做出相應的措施,開展科研課題,研究對策。
全國勞務市場的用工信息,各地用工需求數量和類型的信息,職業技能培訓市場的建立,全國聯網,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信息支持和城市下崗再就業同步。
各地人文風俗,文化消費的觀念,社會文化活動消費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就有對市場的不同的需求,各自不同發展形式來參與社會活動,影響著消費觀念,對物資的需求。各地的民間工藝品和民間藝術也是對當地的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它們的發展經濟市場地位,它們的多種形式的信息,這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有了這些信息,才能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健康持續發展農業和全國整體經濟。
各個品種的檔次分層和各個層次的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數量,各個品種的面積產量品質和對各個品種的市場需求等信息數據的收集,無論是糧食產業林果業蔬菜畜牧飼養業,還是涉及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的各種信息的收集,處理后應用到生產中去,有了這樣的信息作依據,我們的農產品,不再生產過剩和市場短缺了,避免浪費經濟資源和人力才力資源,達到可持續生態循環集約型農業經濟。
建立各個環節配套的基礎設施完善的運行機制和市場監管系統統一結合起來。農業部的信息網絡系統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網絡的運行的體系的建立,各級信息網絡系統的體制框架的形成,從上而下,逐步展開,不斷充實完善各個環節配套設施和體系健康運行。如“農業信息網”人力資源開發監督管理研究中心信息系統建設及業務發展規劃信息分析中心的工作和數據庫部門的職責信息采編處的工作分工軟件開發部的開發與應用通訊與網絡的工作范圍。上層建筑的建立和完善,要與基層的信息系統無縫對接,才能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統,只有這樣才能應用到各個層面的生產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