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炮塔的演變與更新
- 軍事常識悅讀(健康快樂悅讀)
- 王新龍主編
- 1962字
- 2016-02-25 11:45:50
當坦克威武高大的身影在你面前出現時,你第一眼就會看到那類似烏龜殼的炮塔上,伸出一支長而粗大的炮管,有時還會在炮管旁邊架起一挺指向藍天的機槍,顯得格外氣派。
這炮塔雖然厚而且大,但它可以帶著炮管相對車體作360°旋轉,從而使大炮能上、下、左、右靈活地對不同方向上的目標射擊,從而顯示出坦克強大的威力。
不過,坦克的炮塔并不是一出世就是這樣的,而是經過不斷演變形成的,并且還在進一步改進和更新,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英國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炮塔安裝在車體的兩側。看起來,它的炮管好像是從兩側碉堡射孔里伸出的。由于車體的阻擋,限制了大炮左右方向上的射擊。
特別是向正前方的目標射擊時,由于車體阻擋,坦克只好先轉一個角度,然后再進行瞄準射擊。這樣不僅使用不便,往往還會貽誤戰機。
針對炮塔的這種弱點,人們對它進行了改進。要使位于炮塔上的大炮能及時射擊不同方向上的目標,最好的辦法是將炮塔由車體側面移到車體頂上。這樣,大炮既能進行高低方向瞄準,又可進行水平方向的瞄準,而且射擊操作方便。于是,后來的坦克炮塔便裝在車體頂上,而且整個炮塔通過座圈可在車體上旋轉,視野開闊,操作靈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至今,大多數坦克都采用這種炮塔,因而也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炮塔形式。
不過,這種炮塔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是,大炮向空中瞄準射擊受到炮塔頂裝甲和車底零部件的限制;其次是,炮塔個頭大,在戰場上往往成為敵方射擊的靶子;再者,為了使炮塔不易被炮火擊穿,就將炮塔裝甲加厚,從而也使坦克的重量增加,影響了坦克的機動性。
坦克的重量增加后,其速度必然要減慢。而在戰場上行動遲緩的坦克,意味著挨打和被擊毀。因此,人們又把目光集中在對這種炮塔的改進上。
1950年代初期,法國研制出一種搖擺式的新型炮塔,用在AMX-13輕型坦克、AMX-50重型坦克和各種輪式裝甲戰斗車輛上。
搖擺式炮塔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裝有炮,并能相對下部分擺動;而下部分通過座圈安裝在車體上,而且能相對車體旋轉。這樣,大炮便能連同上部一起擺動,搖擺式炮塔也便由此而得名。
這種搖擺式炮塔由于炮管的俯仰不受炮塔頂裝甲的限制,從而大大提高了俯仰范圍,而且炮塔不高,使整個坦克的高度得以降低,并減輕了坦克的重量。但是,這種炮塔實際上并未得到應用。
目前,大多數坦克還是采用置于車體頂部可以相對車體轉動的普通炮塔。這種炮塔起初是用裝甲板鉚接而成,由于裝甲較薄,只能防御機槍和炮彈碎片。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炮塔的裝甲加厚,并開始用焊接炮塔代替鉚接炮塔,而且還出現了鑄造炮塔。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炮塔厚度繼續增加,其中最大厚度達90毫米。
1960年代時,鑄造炮塔得到普遍采用。為了對付日益增強的反坦克武器,坦克炮塔進一步增厚。如前蘇聯的T-62坦克炮塔的前裝甲厚度達220毫米,一般的穿甲彈難以穿透。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前聯邦德國的豹Ⅱ坦克、美國的M1坦克和英國的“挑戰者”坦克都采用了帶尾艙的焊接炮塔,而且裝有像夾心餅干一樣的復合裝甲,進一步提高了炮塔的防護能力。
然而,隨著坦克炮塔的不斷增厚,坦克的重量也隨之增大。更引人注意的是,炮塔重量已經占全重的20%~30%左右。這種炮塔的結構使坦克的全重過大,就很難提高坦克的機動性。與此同時,坦克的個頭也增高了。而在戰場上,身高體大和速度慢的坦克就容易被炮火擊中。因此,人們在尋求能減少重量和降低坦克身高的新炮塔結構。
既然炮塔重量占坦克全重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人就大膽提出將炮塔干脆去掉。這樣,不僅能大大減輕坦克重量,而且可降低坦克身高,使坦克更能適合現代作戰需要。1967年,瑞典研制成的無炮塔的S 坦克,就是這一類坦克的典型代表。
瑞典的S 坦克是世界上第一輛無炮塔坦克。它是將一門加農炮固定安裝在坦克車體上,從而使坦克的身高僅為1.9米,成為世界上最矮的坦克,而且重量也比一般坦克輕約8~10噸。
1972年,前聯邦德國也研制成無炮塔坦克,它就是豹Ⅱ坦克試驗車。不過,它與瑞典的S 坦克不同。這種坦克上裝有兩門大炮,但是炮管只能相對于車體作俯仰運動,而不能旋轉,所以叫做半固定火炮無炮塔坦克。
它在水平方向瞄準時,需要依靠車體的轉動。因此,這種坦克在行進間瞄準和射擊時需要像蛇那樣向前行駛。
這就降低了坦克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性能,使它難以得到廣泛的應用。
此外,還出現了一種頂置火炮無炮塔坦克。它是瑞典在S 坦克的基礎上研制的新一代無炮塔坦克。
這種新型無炮塔坦克沒有帶裝甲的炮塔,而是將大炮架在坦克頂上,而且裸露在坦克戰斗室外面。這樣,火炮就能在行進間進行瞄準射擊,而且不需要復雜的行動裝置和轉向機構。
盡管坦克的炮塔經過不斷地改進和變化,從無炮塔到有炮塔,再到取消炮塔,但都是圍繞著提高坦克機動性、加強火力和防護性能這一總原則考慮的。坦克炮塔的發展,今后也離不開這個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