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唐詞篇(2)
- 唐宋詞精品鑒賞(中華古文化經典叢書)
- 盛慶斌編著
- 4965字
- 2016-02-23 14:16:24
以疑問出之,旋復自己作答。詩人對柳的欣賞,由樹身的整體形象轉而注目于清新細嫩的葉芽兒。春風,誰都知道它沒有剪刀的功能。但是,每當柳枝上萌生出片片細葉之時,正是料峭春風吹拂大地之日,這當不是巧合的吧!“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和春草一樣,柳樹枝條上的葉芽兒不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春風的杰作嗎?詩人以剪刀喻春風,贊美造化神工,巧中見神——二月的春風,寒意料峭之神。充滿無窮奧秘的大自然偉力魅借春風和柳葉的因果關系,被詩人寫得如此輕快、生動,可謂匠心獨運,新穎不俗。意境美、音律諧,自問自答似脫口而出,尤為跳脫有致,使春風綻柳的形象顯得活潑、自然。通篇詠柳,而無一“柳”字出現,卻又處處見出柳的情態,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舞馬詞
張說
萬玉朝宗鳳扆,千金率領龍媒。眄鼓凝驕蹀躞,聽歌弄影徘徊。又天鹿遙徵衛叔,日龍上借羲和。
將共兩驂爭舞,來隨八駿齊歌。又彩旄八佾成行,時龍五色因方。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又帝皁龍駒沛艾,星蘭驥子權奇。騰倚驤洋應節,繁驕接跡不移。又二圣先天合德,群靈率土可封。擊石驂驛紫燕,摐金顧步蒼龍。又圣君出震應策,神馬浮河獻圖。足踏天庭鼓舞,心將帝樂躊躇。
舞馬是唐代的一種宮廷游樂活動,尤以盛唐玄宗時期為最盛。據《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記載:“玄宗又嘗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施之重榻,舞《傾杯》數十曲,壯士舉榻,馬不動。樂工少年姿秀者十數人,衣黃衫、文玉帶,立左右。每千秋節(玄宗生日,為八月五日)舞于勤政樓下,后賜宴設酺,亦會勤政樓……宮人數百人錦繡衣,出帷中,擊雷鼓,奏《小破陣樂》,歲以為常。”從這段記載中可以大概了解當時舞馬場面的盛況,真可謂歌舞紛呈,色彩絢爛。
張說的這組舞馬詞共六首,似為聯章,其基本內容都是歌頌為玄宗祝壽時舞馬的盛況,只是各首的角度或重點有所不同,有的著重狀寫神態,有的側重表現節奏,有的則注重描繪色彩,有的借用神話傳說加以比喻,有的則回顧歷史,對比現實盡情歌贊,現分述如下:
第一首:“萬玉朝宗鳳扆,千金率領龍媒。眄鼓凝驕蹀躞,聽歌弄影徘徊?!钡谝?、二句中的萬玉、千金,都是指馬身上裝飾著的玉和金,因為“盛飾”的馬有百匹之多,因而稱為萬玉、千金,這里實借指這些盛飾的馬。朝宗,恭敬地朝向的意思。鳳扆,扆是屏風,鳳扆是在屏風上裝飾著像鳳凰樣顏色的羽毛,或在屏風上雕刻著鳳凰的圖像,按古禮只有帝王座后的屏風才能飾以鳳凰圖像,所以鳳扆又喻帝座。南朝梁徐陵在《勸進梁元帝表》中就有“揚龍旃以饗帝,御鳳扆以承天。”龍媒,即駿馬,《漢書·禮樂志》有“天馬徠(來),龍之媒?!鳖亷煿抛⒁龖吭唬骸把蕴祚R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倍鸥Φ摹段粲巍吩娭杏小坝心苁序E骨,莫恨少龍媒?!边@兩句是概括敘說舞馬的數量和裝飾。第三句中的“眄”,是斜視的意思,因馬的眼睛在頭的兩側,所以只能斜視。鼓,是舞馬的指揮樂器。凝,停止。驕,急于跳動的狀態。蹀躞,小步行走的意思。這句是說指揮舞馬的鼓尚未敲響,所以馬兒斜看著鼓手只能壓住性子在原地踏步。第四句中的弄影,原指人的左顧右盼,這里指馬頭的左右擺動。這首詞描寫的是舞馬當未開始時的馬的神態:盡管隊列已經排好,但因為指揮者尚未下令,所以馬兒有些急不可待,只好搖頭擺尾地原地踏步,其中尤以“眄鼓凝驕”、“聽歌弄影”最為傳神,活畫出這些待命的馬兒的神態。
第二首:“天鹿遙徵衛叔,日龍上借羲和。將共兩驂爭舞,來隨八駿齊歌。”第一、二句說的是神話傳說中的兩種善馭的神獸。天鹿,又稱天祿,是為仙人衛叔所有。日龍,傳說太陽是坐在由羲和駕馭的有六條龍牽拉的車子上在天空行走的,因而把駕車的龍稱為日龍,是一種奔馳極速的神獸。第三句中的兩驂,是指三馬駕一車時兩匹旁邊的馬?!对娊洝む嶏L·大叔于田》中就有“兩驂為舞”的句子,鄭玄注曰“在旁曰驂”。第四句中的八駿,原為傳說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馬,《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云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边@里指參加為玄宗祝壽的舞馬。整首詞都是借用神話傳說中神獸名馬,來贊美這些參與樂舞的宮廷御馬,說它們都像神馬般的善于奔馳,形體俊美。
第三首:“彩旄八佾成行,時龍五色因方。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第一句中的彩旄,旄原指旄牛尾,彩旄則是染過色的旄牛尾,古時多用作旗桿頭上的裝飾。八佾,佾是古時樂舞的行列,行列的多少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帝王才可以有八佾。這一句是說有著彩旄旗幟的樂舞者的行列整齊地排成八行。第二句中的時龍,是對舞馬的美稱。五色,指這些舞馬穿著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的衣套。因方,遵循既定的方位。這句是說穿著五色衣套的舞馬按規定的方位排列著。第三句中的赴節,指履行規定的祝壽禮節。第四句中的傾心,是對前句“屈膝銜杯”的說明,因屈膝而使身體前傾,所以稱作傾心。整首詞是描寫舞馬祝壽活動開始后,馬兒屈膝銜杯向玄宗祝壽敬酒情況。在第一首詞中,作者寫的是祝壽活動未開始時處于等待狀態的舞馬神情,第二首詞寫的是樂聲已起,而舞蹈尚未開始的情形,所以作者可以從容地以神話傳說中的走獸來比喻贊美它們,直到這一首才開始正面描寫馬兒屈膝銜杯舞蹈祝壽的活動。這是一組既有色彩繽紛,又有樂舞配合的生動場面,給人以比較鮮明的印象。
第四首:“帝皁龍駒沛艾,星蘭驥子權奇。騰倚驤洋應節,繁驕接跡不移?!钡谝?、二句中的帝皁、星蘭,均指馬的顏色。帝皁,皁通皂,黑色。帝,大的意思,此處指深。蘭,通爛,星蘭,像星星那樣發亮的黃色。龍駒,對小馬的美稱。驥子,指小馬。沛艾,馬疾行時昂首搖動的樣子,漢代張衡的《東京賦》中有“六玄虬之奕奕,齊騰驤而沛艾?!睓嗥?,高超非常的神態,李白的《天馬歌》中有“嘶青云,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边@兩句是說舞馬隊列中的小馬的神態:黑色的昂首搖動,黃色的姿態高超。三、四句則是描寫這些小馬的動作。騰倚驤洋,指跳、倚、轉動。應節,合乎指揮樂器的節拍。繁驕,繁,多次的意思。驕,跳動。接跡不移,按著前馬動作的位置前進,一點也不偏差。這兩句是說小馬的動作也非常熟練合格,跳倚轉動都合乎節拍,多次向前移動時的動作一點也不出格。整首詞是贊美小馬的神態昂揚、動作熟練,同時也是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間接贊美整個馬群。小馬已經為此氣勢高昂、舞姿完美,其他大馬的情況也就可以想見了。
第五首:“二圣先天合德,群靈率土可封。擊石驂驔紫燕,摐金顧步蒼龍。”第一、二句中的二圣,指周文王、周武王,相傳制禮作樂始于他們。先天,先歸于天的意思,即死去。合德,共同創立的功德。群靈,這里指舞馬群,因為它們能聽人指揮,仿佛有性靈一般。率土,率,在范圍以內;土,原指土地,此處指國境。這二句的意思是:由于已經歸天的周文王、周武王的制禮作樂的功德,所以才使得后人能夠據此在國境內訓練出如此有性靈的馬群,簡直可以給它們封官賜爵。三、四句是具體說明這些馬的性靈程度。擊石,石,是指石制的樂器。摐金,摐,通撞,即敲打的意思;金,指金屬制的樂器。驂驔,原指駕車時飛奔的邊馬,這里借指騰跳的狀態。顧步,止步。
紫燕、蒼龍,都是神話傳說中穆天子的神馬,前者為黃鬃黑馬,后者為青色馬。這二句是說,當敲石制樂器時,黃鬃黑馬就騰跳舞蹈,當敲金屬制的樂器時,青色馬就停止舞蹈。這里的紫燕、蒼龍只是為行文對仗上的需要而加以對立分述的,實際上是說敲石制樂器時馬兒就舞蹈,敲金屬制樂器時馬兒就停止。整首詞是在贊頌先圣的禮樂教化有方,影響著當代君主,才使得群馬如此聰靈,能夠悉如人意地舞蹈拜揖。
第六首:“圣君出震應策,神馬浮河獻圖。足踏天庭鼓舞,心將帝樂躊躇。”第一、二句中的圣君,即指當今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震,威嚴的意思。策,帝王受命之書。《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朕秉箓御天,握樞臨極?!崩钪芎沧ⅲ骸肮偅?,天子受命執之,以御制天下也。”“神馬浮河獻圖”,神話中有黃河神馬背馱圖書出現的傳說?!兑捉洝は缔o》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歷來被看作是一種國泰民安、天子圣明的征兆。在這些舞馬活動中,也有浮河獻圖的節目。這兩句是說,當今受命于天的圣明君主唐玄宗在帝座上威嚴地坐著,喜悅地觀看著馬兒表演浮河獻圖的節目。三、四句中的天庭,即指宮廷之內的地方,古代認為皇帝是天之子,所居住的地方即稱天庭。躊躇,自得的樣子。這兩句的意思是:馬兒在宮廷內隨著鼓聲踏足舞蹈,仿佛心里也因為帝王的喜悅而洋洋自得。
總的說來,這組舞馬詞雖然在意境上與韻味方面還欠缺一些,多少還存在著一些歌功頌德套語,但它在表現盛唐時期舞馬祝壽這一史實方面,卻有著不可忽視的獨特之處,對場面的熱烈、氣氛的渲染以及動物的神態描繪,都有不少成功之處,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此外,從本詞的結構來看,每首實際上是由兩副六言的對仗組成,因此在用詞上不能不給作者帶來一定的限制,作者在文字上能夠達到現有的水平,應該說還是難能可貴的。特別從詞的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本詞更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張說
金天誕圣千秋節,玉醴還分萬壽觴。試聽紫騮歌樂府,何如騄驥舞華岡?連騫勢出魚龍變,蹀躞驕生鳥獸行。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云翔。
唐玄宗把自己八月五日的生日定為千秋節。每年此日都要在宮中大宴群臣,并舉行盛大的游藝會,有各種雜耍演出,其中最精彩的要算斗雞、舞馬了。張說的這三首《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記的就是有關千秋節舞馬的盛事。
一、二句“金天誕圣千秋節,玉醴還分萬壽觴”?!敖鹛臁?,古代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屬四時,秋天屬金。歐陽修在《秋聲賦》中曾說:“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于行為金。”“金天”就是秋天。每年唐玄宗在八月五日生日時,除了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外,有時還要設宴招待前來圍觀的百姓。這兩句是說:皇上千秋節那天,把潔白如玉的甜酒分給大家;作為祝壽的壽酒。句中“千秋”、“萬壽”相對稱,又切合主人公身份及祝壽旨意。
三、四句“試聽紫騮歌樂府,何如騄驥舞華岡”句中,“紫”,指唐太宗六駿之一的名馬“颯露紫”?!膀t”、“騄”、“驥”各指周穆王八駿中的“驊騮”、“騄耳”和“赤驥”三匹名馬。這里都作良驥、駿馬的代稱。什么叫“華岡”?唐代經過訓練的馬,能在席前演舞,還能表演精彩的特技,讓馬登上準備好的鋪上錦繡的三層板床作旋轉舞,踏步如飛。若干壯士將板床高舉,四周環立身穿淡黃衣衫,腰系玉帶,年少貌美的樂工奏樂,馬在板床上不停地舞著。關于舞馬在板床上作舞的記載,徐節孝曾在《舞馬》詩中寫過“繡榻盡容騏驥足”的句子。所以,這兒的“華岡”,指的就是供馬作舞,鋪著錦繡、被高高舉起的板床。這三、四兩句的意思是:試聽以前有多少詩詞、樂章,贊頌名馬、良驥,贊頌它們的英武、雄健,但又哪及得在此目睹駿馬、良驥在“華岡”上作旋轉舞時的活潑、矯健呢?
五、六句“連騫勢出魚龍變,蹀躞驕生鳥獸行”,承上寫馬表演特技時的舞姿。句中的“連騫”,是行而不進之意。《楚辭》中有“連騫而齊足”句即此意?!棒~龍變”就是“魚龍漫衍”,這是一種變幻的戲術。由一種名叫“魚龍”的舍利獸,在戲術中先變為比目魚,后化成黃龍?!磅搋蟆笔强缧〔降臉幼??!膀湣保R六尺以上為驕。兩句的意思是:登上“華岡”的舞馬,開始時原地踏步,忽地旋轉起舞,一會兒像游魚那樣活潑;一會兒又像黃龍那么矯健??缰〔叫D的舞馬,一會兒如同飛鳥那樣輕盈;一會兒又如同奔獸那么迅捷??梢婑R的舞姿是多么豐富多變,又多么美妙??!
七、八句“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云翔”句中,“指樹日”的“樹”,指的是椿樹。莊子《逍遙游》篇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句子,可見椿樹為千秋之樹,作為長壽的象征?!爸笜淙铡奔戎刚Q生之日,又合祝千秋壽之意。這兩句的意思是,每年到千秋節,駿馬結伴,翩翩而來,和大家一起慶賀這盛大的節日。
這首詞著重寫唐玄宗壽誕之日駿馬演舞祝壽的盛況。詞中起首一、二句點出壽誕,結尾七、八句寫馬的演舞是為祝賀千秋節。中間四句寫舞馬,其中三、四句寫舞馬表演登板床作旋轉舞的特技;五、六句著重寫舞馬旋轉時的動態,以魚、龍、鳥、獸來比擬馬旋舞時的輕捷、矯健姿態,給唐玄宗時馬舞表演的情景留下生動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