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開拓孩子視野的108個好故事(中華少年成長必讀書)
- 張志偉編著
- 4970字
- 2016-02-19 14:01:36
主人想到這兒,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那只神出鬼沒的狼!”于是,主人從門后進去,對背朝著他正貪婪地吃羊肉、喝湯的年輕人大喝一聲:“你這只披著人皮的狼!”年輕人一看是主人,嚇得渾身癱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教給孩子真正。的狼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這種披著人皮的狼。
燈
一盞燈的燈芯浸足了油,顯得亮堂堂的,便自吹自擂起來,說自己比太陽還亮。不料一陣風吹來,頓時就把它吹滅了。燈的主人一邊再把它點上,一邊說道:“別再吹噓自己了,以后還是安分守己一些,不聲不響地發發光吧。要知道,就連星星也是用不著重新點火的。”
教給孩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渺小的人才總是吹噓自己。
萬字
汝州有一個土財主,家產很多,但是幾輩子都不識字。有二年,請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兒子。這位先生開始教他兒子握筆臨帖。
寫一畫,教他說:“這是一字”;寫兩畫,教他說:“這是二字”;寫三畫,教他說:“這是三字”。
那孩子便喜形于色地扔下筆跑回家里,告訴他父親說:“孩兒全會了!孩兒全會了!可以不必再麻煩先生,多花學費了。快把他辭了吧。”
他父親一聽很高興,就照他說的辦了。準備好了錢打發走了這位先生。
過了些時候,他交親打算請位姓萬的親友來喝酒,讓他早晨起來就寫請帖。過了好長時間也不見寫完,便去催促。這孩子氣憤地說:
“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嗎姓萬?害得我從早晨到現在,才寫完五百畫。”
教給孩子
單憑主觀想象去認字會鬧笑話,抑或去做別的事,也會碰得鼻青臉腫。
高帽子
人們習慣地稱那些喜歡別人阿諛奉承的人為愛戴高帽子。有個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要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他上任前到他老師那里告別,老師囑咐他說:“外地的官不太好當啊,應該謹慎一些。”
這人說:“請老師放心,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逢人送他一頂,這樣大概不會有什么責難了吧!”
老師很不高興地說:“我們是正直無私,作風正派的人,何必這樣做呢?”
這人說:“世界上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幾個呢!”
老師被吹捧得心里甜滋滋的,便情不自禁地點頭說:“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啊!”
這人剛跨出老師的家門,便對人說:“我一百頂高帽子已經送出去了一頂,現在只剩九十九頂了。”
教給孩子
這則寓言說明,喜歡戴高帽子是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毛病,不從根本上下一番切實的工夫,是很難改掉的。
救虎
蒼筤山中的幾條溪水匯合流入大江。有個道士在山上修了一座寺廟,在里面虔誠禮佛。
一天晚上,山洪暴發,漂著滿溪的房屋木架滾滾而下。難民爬在樹上,登在房頂上,哭喊救命的聲音連成一片。
道士備好了一條大船,親自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站在水邊,督促善于游水的人拿著繩子等候搶救難民。難民一到,便把繩子投到水中,拉他們上來,這樣,救活了很多人。
天亮的時候,一只野獸淹沒在波濤里,只是腦袋浮在水面上,左顧右盼地好像也是在求救似的。
道士說:“這也是生命呀,要趕快把它救上來!”駕船的人聽了他的話,把船劃過去,投下木頭接它上來,原來是一只老虎。
老虎剛上來時迷迷糊糊的,坐著舔它的毛;船到了岸,老虎瞪著眼睛死盯著道士。
突然一跳向道士抓去。道士跌倒在地。船上的人趕忙跑過去救,道士幸好沒死,但是受傷很重。
教給孩子
揭示出對待如狼似虎的惡人,是不能講什么仁慈的。
象虎
楚國有個人深受狐貍的禍害,想盡辦法捕捉,都沒捉到。
有人告訴他說:“老虎是山中最兇猛的野獸,天下的野獸看見它都要嚇得失魂落魄,趴在那里等死。”于是,他叫人做了一個虎的模型,取一張虎皮蒙上,放在窗下。狐貍進來遇見,叫了一聲便跌倒了。又有一天,野豬逃到叢林里,遇到象虎,返身跑到大路上,被捉住了。這個楚國人高興極了,以為象虎可以降服天下所有的野獸。
正在這時,野地里有一個像馬的動物,他又披著象虎去了。有人勸阻他說:
“這是牻呀,真虎都斗不過它,去了一定要遭殃!”他不理睬,到了野地里,那像馬的動物大吼一聲,沖到他的面前,把他抓起來就咬。不一會兒,他就因腦袋破裂而死。
教給孩子
把嚇唬弱者的辦法無限夸大,以為無所不能,那么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
爭雁
從前,有兄弟兩人。一天,他們看見一只大雁在空中飛翔。哥哥想拉弓射大雁,他對弟弟說:“我把它射下來煮了吃。”弟弟爭辯說:“不行,我要烤了吃!”兩個人爭論不休,打了起來,最后告到村長那里。村長對他們說:“你們把雁分成兩部分,一半煮了吃,一半烤了吃。”
兄弟兩人聽后覺得有理。可等他們再去找大雁時,那只大雁早就飛走了。
教給孩子
做事要抓住機會,力戒空談。
騾子
一頭騾子閑著無事又吃得太飽,為了尋歡作樂,就撒腿狂跑了一陣,自言自語道:“我的父親準是意氣風發的好馬,而我在速度和勇氣上完全是它的嫡傳。”
第二天,它被驅趕著走了好長的路,感到疲勞不堪,唉聲嘆氣地說道:“昨天我一定是弄錯了,說到底,我的父親只可能是頭毛驢。”
教給孩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挫折使人清醒。
八哥學舌
八哥鳥生活在南方,南方人捉到八哥后就教它學說人話。時間一長,八哥烏能模仿人說話了,但只能模仿幾句,整天說的也就是那么幾句話。有一天,八哥鳥聽到蟬在庭園中嗚叫,八哥鳥譏笑蟬不會講人話。蟬聽了八哥烏的話,很自豪地對八哥說:“你雖然會講人話,可你自己想說的話都從來說不出口,哪能像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八哥鳥聽后,慚愧地低下了頭。
教給孩子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自己沒有主見,只知道模仿別人還自以為得意的人。
鷸蚌相爭
有一只河蚌,打開蚌殼在河灘中曬太陽。這時,正好有只鷸走過來,一口啄住鮮美肥嫩的蚌肉。河蚌趕緊把蚌殼閉起來,緊緊地夾住了鷸鳥釣嘴。
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把你干死了。”河蚌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活不成了。”就在它們互不相讓的時候,有個漁翁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全抓走了。
教給孩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發生矛盾時要及時緩解,當心第三者乘機獲利。
鼴鼠
鼴鼠是一敗涂地種長著一身黑褐色毛,有尖尖的嘴巴,腳掌向外翻,前肢發達,有利爪的動物,它適于掘土,后肢細小。
它們通常白天住在土里,夜晚出來捕食昆蟲或咬食農作物的根。
它們由于眼睛小又藏在毛中,所以視力很差,可是天生嗅覺靈敏。
有一只小鼴鼠很奇怪,它的嗅覺也不靈敏,這樣它總是辨不清東西。
但是它又很愛吹牛,有一回和媽媽一起去覓食,媽媽怕它走丟了,就叮囑它不要到處亂跑,要跟著媽媽,否則走散了會被別的動物吃了的。
小鼴鼠不以為然地怪媽媽羅嗦,“您放一百二十個心,我眼神可好了,什么東西很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怎么會丟呢?您太小看我了。”
可是媽媽還是不放心,決定試探一下,就給它一塊乳酪問它是什么?鼴鼠摸了摸,感覺很硬就馬上回答:
“小石頭!”
媽媽嚇了一跳:“原來你不僅視力差,連我們的看家本領嗅覺也不行呀,你以后怎樣覓食呢?”
教給孩子
那些喜歡吹牛的人總說自己能做了不起的大事,其實它連很小的小事都做不來。
買驢
磨房主人想再買頭驢子為他干雜活,于是來到了畜牧市場。這時,有個賣驢人牽過一頭膘肥體壯的驢子向他夸口起來。那頭驢子的確不錯,看上去皮毛光亮。磨房主決定試試它是不是真的很好。
他把那頭驢子牽回家,放在自家的驢棚里,那頭驢在槽前晃了兩圈兒,在別的驢子跟前嗅了嗅,最后,它來到了一頭好吃懶做的懶驢身旁站定了。
磨房主二話不說,將這頭驢牽著還給賣驢人,把剛才的經過說了一遍,告訴他自己不要這頭驢了。賣驢人疑惑地問:“它只是和一頭驢站了一下而已,你怎么能斷定它干活不賣力呢?”磨房主說:“什么都不用試驗了,它挑選了什么樣的朋友,就證明它是個什么樣的東西。”
教給孩子
一個人愿意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因為物以類聚啊。
螞蟻
在很久以前,螞蟻本來是人。它們從事農業生產,但是它們很貪婪,總不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總羨慕他人的,便常常偷鄰居莊稼地里的東西。
人們就天天跑到宙斯那兒去告狀,宙斯生氣地把螞蟻從人類中除名了,把它們變成了今天這種又小又黑的動物。
但是人類不久就發現螞蟻仍沒有改變習慣,他偷來各地的稻谷和麥粒,為自己儲存食物。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那是因為宙斯只把它們從人類中剔除,而沒有告訴它們什么原因,更沒有教導它們該如何生活和勞作。所以螞蟻仍像原來一樣。
教給孩子
只懲罰不教育,是不能使人改變不良習性的。
蒼蠅
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個養蜂人,他以養蜂為業,養了許多蜜蜂。
蜜蜂每天出丟采花粉,然后回來,在蜂箱里釀出人間最甜美的蜂蜜。
由于村莊周圍花草茂盛,所以蜜蜂有充足的花粉來源,蜂蜜就有很多,養蜂人就把每天剩下的蜂蜜,放在庫房里。
蜂蜜的甜味兒招來了許多蒼蠅來偷吃。蒼蠅叮在甜美的蜂蜜上,貪婪地吮吸著,越吃越愛吃,誰都舍不得離開。
可是貪吃也帶來了意料不到的后果,因為蜂蜜又甜又香,而且黏得很,當蒼蠅們吃得飽飽兒地想飛走的時候,它們的腳也已被蜂蜜粘住了,怎么都飛不起來。
蒼蠅們竭盡全力拍打著翅膀,急得團團轉,可就是拔不出腳來。最后只有眼睜睜地等死。
教給孩子
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往往為了得到更多而丟了性命。
鶇鳥
一個富饒的小山村里,那里風景秀麗,人們喜歡栽種樹木,在山村的入口處種了成片的桃金娘樹。
桃金娘樹皮中含有膠,人們就利用起來制成桃膠,然后拿到外地去賣。樹上常常會結許多香甜的果實,所以引來了成群的鶇烏來吃。
鶇鳥的叫聲十分動聽,而且十分喜愛桃金娘樹的果實,每次飛到桃金娘樹叢中覓食時,總是依依不舍的,總想一次吃個夠。
人們知道它這個弱點之后,就用桃膠制作的粘竿兒捉它們。
于是,就有許多的鶇鳥就這樣被逮住了。鶇鳥在被逮住時總說:“我真是活該呀,因為貪吃那些東西而丟掉了小命,真是不值呀!”
教給孩子
過于貪婪的人,下場是可悲的。
野驢
一只野驢不知不覺逛到一個小村莊里,在一戶人家里發現自己的同類,而且看見那頭家驢躺在陽光下舒舒服服地睡覺。
它的主人把已攪拌好的美味可口的飼料親自送到它嘴里,它用不著像自己一樣到處為食物奔波。
野驢越看越羨慕,便走上前去對家驢說:“你真的很幸福呀,你有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真是讓我嫉妒呀,你每天都這樣無憂無慮悠閑自在,想想我真是可憐呀!”接連幾天,野驢都來觀察家驢的生活方式,十分羨慕。后來它逐漸發現家驢并沒有它想象的那樣舒服。
它時常看見家驢背上馱著沉重的東西,頭上還套著韁繩,嘴里還戴著嚼子,它常被主人用繩子拖著向前走,還會被主人用鞭子抽著走,到了晚上也不能休息,要一圈兒一圈兒沒完沒了地拉磨。
野驢看見后才感慨道:“你們所謂的幸福生活,是用艱辛勞動和自由換來的,看來世間真的沒有白吃的糧呀!”
教給孩子
不要光羨慕別人的所得,不要只看見別人得到了什么,還要看到他的付出。付出和得到永遠是成正比的。
河貍
你知道河貍是什么東西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河貍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它的形狀像老鼠,后肢有蹼,尾巴扁平扁平的,牙齒銳利,靠食樹皮和睡蓮為生。雄河貍能分泌一種河貍香,這種叫河貍香的東西可以治病。因此不少人靠捕捉河貍致富了。
河貍是一種聰明的動物,它很清楚自己為什么被追趕,于是當有人追它時,它先是靠腿的力量逃跑,以保全自己的身體,如果快被追上時,它就把身上分泌的河貍香的那部分身體撕下來扔掉,人們得到想要的就自然不會追了。河貍也就是用這種辦法一次又一次逃脫了人們的捕捉。
教給孩子
聰明的人在危難的時候,要有清醒的頭腦,寧可做出一部分讓步和犧牲而保全性命。
魚狗
魚狗,聽這個名字應該很陌生吧,它是一種棲息在陸地小溪附近的樹上,以捕食水中的魚、蝦等為生的一種鳥,而且性情很孤僻。
由手小溪旁的住家越來越多,人們捕魚、捉蝦,使魚狗本來就不多的食物減少了許多,很難天天都吃飽,再知上人們常去樹上偷走它窩里的蛋和它的孩子,迫使它不得不逃離那個地方。從此魚狗像得心病一樣,總是怕被人捉到。最后不遠萬里到荒蕪的海邊懸崖上。做窩,但是它總疑心懸崖和陸地相連,人類還會來偷它的蛋和抓走它的孩子。
不久它要孵化小魚狗了,于是決定到海角上的一塊高高的大巖石上做窩。令魚狗想不到的是,一天它出海覓食,海上突然狂風大作,巨浪卷走了它的窩,窩中它的孩子還不會飛,所有的小魚狗都被風浪刮到大海里淹死了。母魚狗回來看到這個慘狀,傷心地嚎哭:
“我歷經千山萬水來到這里,以為離開陸地的險惡,可以安心過日子,誰知是如此的下場呀。”
教給孩子
有些人總是躲避著險境,可是又不知不覺地落入更加惡劣的環境中。
驢和蟬
在山林中的一條小溪旁,一頭野驢在飲水。不遠處傳來蟬婉轉、動聽的歌聲,于是驢十分羨慕地來到蟬身旁,請教他是吃什么靈丹妙藥才能發出這樣動聽的聲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