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平凡的歲月(2)
- 最讓中學生感動的故事(青少年閱讀故事書系)
- 李元秀主編
- 3663字
- 2016-02-19 14:14:14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又是一年過去了。我們在北京辦完事,同乘一個車回沈。在車上,她說:“我媽聽說你在沈陽,總想見你?!卑?!是我的不對,十五年了,從小疼我的母親,該是什么樣子?真是有點想她。我說:“好,下車先到你家。”到了家,母親留下一個字條,說到本溪大女兒家去了。
她忙著做點方便食品。坐了一夜的車,真有點累了,飯后,她說,我也有點累了。躺在床上睡著了。我躺在沙發上打盹,不知何時,她卻半躺在我的身上,我實在不忍心推開她,我悄悄地抱著她,她把臉貼到我的臉上,湊到我的嘴邊,我第一次吻了她。我用微細的聲音說:“曉輝,你還是處女,而我——”“我不管!”我看著她那胸脯一起一伏,理智讓我不能非分,只是一動不動地抱著她。她說:“你真壞,這么多年把我忘得一干二凈,而我卻這樣癡情?!蔽艺f:“我心里始終有你,只是在外地讀書,又在外地工作——”不等我說完,“借口借口!你不懂得一個女孩,第一次純真的愛!”我回到家里,在一個輕松的晚上,我很認真地,和她——我愛人,述說了和曉輝交往的全過程(應該說還稍稍的留了一點)愛人是我的大學同學,通情達理,彼此很信任,我們商定如何處理好這件事。
一個星期天,我們把曉輝請到家里做客。我們無拘無束的談著童年時的友情,時時發出發自肺腑的笑聲,吃飯時我們都喝了不少酒。后來,我們為曉輝介紹了幾個對象;她自己也找了一個,讓我去看。最后選中了一個司機,人品很好,待人誠懇。結婚時,我作為娘家客人,講了一些祝福的話。她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每逢過年過節,她們全家一定到我家來。孩子們給我拜年,親切的叫我“老舅”,我每個人都給“紅包”。我們是真正的親人、真正的兄妹。
釣魚
稿子不發就沒有勁頭兒,將筆一投,不干了。上午悠悠蕩蕩,下午昏昏沉沉,到晚上再爬格子,可看見沉沉夜色就發困。一天無所事事,悠閑也好,無聊也罷,給自己一句安慰——來日方長。
也不能白坐部隊的辦公室,終要拿出一點東西出來的,下基層連隊搜尋點兒新聞苗頭去。叫車那是擺譜,五里的路,走。別只捧本書,給舞文弄墨掛一個招牌。路過一池邊,見一白發老人正在閉目悠然垂釣,就上前搭話:“老大爺,修煉?。 ?
老人頭也不抬就甩給身后一句話:“老和尚修,小和尚練,不修不練是混蛋?!?
我不由得心里一驚,說誰呢?這時魚漂兒一沉,顯然一條大魚上鉤了。老人揮力一甩,魚飛出水面穩穩地落到老人的手中。老人小心翼翼地摘下魚看了看,順手又扔回漁塘。再看看老人的魚桶,一條都沒有。我疑惑不解,忙問道:“那你在釣什么?”“笨蛋,釣那些沒有釣到的。”
我不敢再吱聲,靜靜地看著這位“仙人”,想從他身上悟出點兒什么來。這時,夕陽已漸漸落下,老人收拾起工具,準備往家走。我抓住時機又上前問道:“明天打算怎么釣?”“先把今天的事干好再說吧!”“你也沒干好啊,一條魚都沒釣到。”
“小伙子,你還不知道這‘釣’勝于‘魚’的道理吧!”老人頭也不回徑直向前走,消失在夕陽里。歸來一夜沒睡,伏案冥想,就寫這個小品,供大家來嚼。
快樂心靈
在街上無意中聽見兩個人聊天,一個說:“活著真累?!绷硪粋€說:“是呀,活著沒意思?!辈恢獜暮螘r開始,煩惱和悲觀成了都市人的通病,我不禁在想快樂真的離我們那么遠嗎?記得在山城工作的時候我主持一檔晚間談心類節目,由于節目的定位是“傾訴心事”,所以參與節目的人多是些“失戀、失意、失業”的朋友,但有一個叫格格的聽眾很特別,她每次參與節目都會說一些快樂的事情,還會講些哲理性的小故事,聲音甜甜的,很容易讓人記住。每當我接過她的電話心情也為之振奮起來。她告訴我她在學計算機,她要把考級證書作為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她會把祝福毫不吝嗇地送給那些參與節目的不快樂的人,時間久了,許多聽眾朋友都很喜歡她,我想,這樣的女孩一定生活的很幸福,她長的大概很漂亮吧!
一天,有幾位聽眾朋友到辦公室來看我,說是只聞其聲,想見見其人,其中一個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二十多歲的樣子,大大眼睛,長發垂過肩膀,甜甜的笑容掛在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打扮也十分洋氣,穿著休閑的淡粉色長裙,當我順著裙角往下看時驚訝的發現,這么美麗的女孩竟坐在輪椅上,這時候有人介紹她就是格格,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曾帶給我們那么多快樂的女孩竟會是身體有殘疾的人,但更多的是讓我覺得感動,真正的快樂就是不論自己如何的不幸也擁有一顆快樂的心,用一種快樂的心態去感染那些不快樂的人。快樂隱藏在瑣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更多的時候她不是財富,不是權勢,而是一顆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心靈。
將愛情追求到底
前幾天,有人出題——“你能否將愛情進行到底”讓人作文,我心下一動:這提法雖頗為新潮,卻似有不妥。愛情是古往今來人們所汲汲追求的終極美好的幸福,緣何現代人又把“能否將愛情進行到底”視作問題,心存懷疑,信心疲軟呢?兩廂矛盾處,讓人懷疑這提法本身出了問題。愛情本屬人間的稀罕之物,由上帝每年限量生產發售,全球現有60多億人,怕是遠非你我這等俗物所配擁有,幸運之人一旦擁有,自然別無所求,焉有疑心不能將之進行到底之理?所以,對我輩來說,不是能否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問題,需要操心的是能否獲得上帝的垂青,賜與愛情?因為愛情不僅是美好的,追求愛情也是艱難的。
從古至今愛情都是難的,對于現代人來說,擁有愛情恐怕要難于上青天。這是因為,愛情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普通婚姻,也不等同于現代社會中泛濫的性愛。在我看來,性愛只是偏重于男女兩性間的肉身的愛,一般意義上的現實婚姻也大多是基于太多的利害權衡之后,滿足于男女雙方“你對我好,我對你好”的善德式的倫理之愛,性愛加上一般婚姻的倫理之愛也不能等同于真正的愛情,本真意義上的愛情是基于偶在個體的男女之間的靈魂與肉身共契的生命自由之愛。這種愛情的奧秘在于人的靈魂之愛,其最高境界是傾空自我的愛之奉獻。
為什么說這種愛才是人類本真意義上的愛情?為什么說追求愛情是艱難的?我們知道:人是有靈魂的,人的本真存在是靈魂的存在,靈魂是人的生命之根本。人縱然有性別、形體、容貌、性格、修養、趣味、財富和地位等等外在和內在的差異,但究其根本,人的最大差異是人靈魂上的差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命價值欲求和生命感覺,而不同的生命價值欲求和生命感覺便形成了人的不同靈魂:有的人趨向物欲的滿足,有的人則趨向精神的完整;有的人更重視安全、依從權力,有的人則更追求自由和自我;有的人更相信外在的奇跡,有的人則更相信內在的信仰。不僅人的靈魂存在重大差異,人的肉身感覺也千差萬別,存在著不同的體感。肉身是人靈魂的居所,不同的靈魂棲居在不同的體感上形成為復雜的千差萬別的人。世界上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靈魂,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由此,本真意義上的愛情,不僅發生在人的肉身層面上的契合,更源自于兩性間靈魂層面上的深深共鳴,愛情要求的是男女在靈魂與肉身上的雙契,這對于相互差異的人們來說,追求靈魂另一半的絕配無異于一種永恒的探險,是不易成就的。況且人又是有限的存在——有限時空中生存的有限的人,即令放你滿世界去尋找,誰又敢擔保茫茫人海中就能那么偶然地找到?即令如法國影片《紅》中的退休老法官面對偶然相遇的瓦倫婷姑娘,雖心靈相通卻又無法相愛而只能暗嘆人生背謬、造化弄人了。
既然如此,人為什么還要追求這種過于艱深的愛情呢?輕逸的性愛不是更讓人興奮嗎?這是因為作為偶在個體的現代人的靈魂總難免孤獨不安。靈魂的孤獨來自于現代人對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和偶在性的深刻體認:人“生年不滿百”,生命最有限的,人終有一死,世上哪個人不是獨自地生,又獨自地死呢?而死亡的不可抗拒、不可預測又使人深深地產生生命的不完滿感和孤獨感。人在世又是一種偶在,人的生命只是一段偶然地存在:偶然地生,偶然地死,追求完美自由的生命常常被偶然和無常所打斷,這種無法自持、無法把握的生命意義又在哪呢?它是否只在對于彼岸的信仰,抑或是外在于生命的歷史進步中?不僅生命的意義很難探尋,偶在的個體之間又因為內在靈魂的差異和外在利害的相爭而難以真正理解、溝通,靈魂的孤獨無依便不可避免,而愛情是男女雙方兩顆同樣孤獨無依的靈魂在此岸的茫茫人海中相互找尋,愛情也許就是那無邊暗夜里泅渡人生虛無、孤寂的荒海中的一只方舟,偶在、孤獨的生命因相互之間的應答、共契,而在對對方的愛中獲得了生命的存在意義,實現了生命的無比自由和歡愉。愛是忘我的無私奉獻,在共同的愛的偉大創造中,奉獻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傾空自我,融化在愛的過程里,從而走向超越自我,超越死亡的愛之最高境界。
愛情無疑是艱難的,但愛情也是偉大的,是對孤獨不安的靈魂的偉大拯救。人一生總是在無限的欲求與有限的能力之間痛苦失衡著,在泥沼般的人生長夜里,愛情就是照亮人生仍然不乏美麗、潔白的光亮,也許我們能夠幸運地找到彼此,一起燃起這偉大的光亮,也許我們不能,但也許堅持就是勝利,堅守愛的信仰,把對愛情的追求進行到底。對于身患唯我的功利主義疾病,心性已經迷失的現代人來說,愛情顯得過于艱難,過于沉重,已然成為物欲世界里的一種孤絕的理想。但懷抱著永恒的愛之理想艱難地活著,人就已經在福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