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靈傾訴(5)
- 最讓中學生感動的故事(青少年閱讀故事書系)
- 李元秀主編
- 3713字
- 2016-02-19 14:14:14
波蘭華沙音樂大廳里座無虛席。臺上那首輝煌的大波蘭舞曲下行云流水般的從一個中國青年指下的鋼琴中流淌出來,這個青年就是李云迪。2000年10月4日中國選手李云迪榮獲了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這是令愛樂者多么激動的事!李云迪是繼里居后又一個僅18歲就獲此大獎的鋼琴家。過去這個曾被許多外國人占有的大獎,在空了15年后被我們中國人拿到了!前不久,我終于買到了由德國DGG 唱片公司錄制的李云迪彈的肖邦的作品專輯。這也是DGG 公司這家百年老店第一次為中國人敞開。說實話,像我們這些腦子里是魯濱斯坦省普夫·科爾托,霍洛維茨的發燒友是很難被年輕人打動的,但李云迪的琴聲做到了這一點。
李云迪生于重慶。90年代初拜但紹義教授為師。天資聰明的李云迪在但紹義教授細心的教導下琴藝突飛猛進。1995—1999年分別在美國和北京的鋼琴比賽中獲獎。這次在華沙獲獎為他的鋼琴事業又翻開了嶄新輝煌的一頁。
肖邦的鋼琴作品中包含了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所有進步青年的理想與追求。作曲家詩人般的氣質,寧靜與熱情,華美與輝煌形成了這位“鋼琴詩人”音樂獨特的無法替代的美感。
彈好肖邦的作品不是件易事,因為肖邦本人就是個鋼琴大師。彈好肖邦要有深厚的音樂修養又要具備高超的技巧。不理解肖邦的個性,不了解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是不能彈好肖邦的。一個18歲的中國青年在東西方文化差距這么大的情況下,在當今這個浮躁的商業時代,讓他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一位160多年前的波蘭作曲家,那是多么困難,可李云迪做到了這點。李云迪演奏的肖邦典雅高貴,大氣磅礴。他指下的肖邦時而熱情激昂,時而寧靜優美輝煌,充分展示了作曲家的音樂本質和他那顆滿是孤獨的憂慮矛盾的心。
這次李云迪在DGG 錄音的曲目包括奏鳴曲,波蘭舞曲、練習曲、夜曲、那頭曲5種體裁12首作品。這12首作品總體來講演繹水平都很高。當然我們不能用魯濱斯坦·科爾托的標準來要求衡量李云迪,因為相對這些宗師來講,李云迪只是個孩子。他的技術,臨場經驗,心理素質還有很多不足,這點在央視三臺的音樂會上已有體現。可不管怎么說他都是中國肖邦的代言人,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技術和演出經驗的提高與積累,李云迪必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優秀的鋼琴家。
音樂大師
當我對普契尼威爾弟的詠嘆調已是耳熟能詳時,對于帕瓦羅蒂我卻一字不知。這是數年前我還未用HTFT 器材聽歌劇的時刻。托當今媒體的福,如今的帕瓦羅蒂總算在中國家喻戶曉了。而他的前輩藝術大師卻沒能這般風光,直到今天他們也只能躺在唱片里被我們這些人崇拜欣賞。
聽歌劇的最初我只知作品作曲家,對于指揮樂團歌唱家我是沒耐心的。直到接觸發燒音響后,我才開始重視這些。這其中我接觸的第一個歌唱家就是帕瓦羅蒂。他的《圖蘭多特》,《藝術家的生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聽帕瓦羅蒂是在沈陽測試一對參考級的英國同軸音箱。帕瓦羅蒂那種金屬般的光澤的聲音一下就吸引了我的耳朵。從《今夜無人入睡》到《冰冷的小手》,帕瓦羅蒂唱的棒極了。從那天起我對帕瓦羅蒂有了好感。到今天我的唱片收藏中已經有了很多帕瓦羅蒂演唱的歌劇。
20世紀樂場男高音數不勝數,但帕瓦羅蒂只有一個。唱功讓他做到了這點。若是把帕瓦羅蒂與其他音樂家相比,他的技藝相當于海菲之于小提琴,卡拉揚之余指揮,大致就是這么個位置。帕瓦羅蒂經常唱的角色有《茶花女》中的阿爾弗德,《弄臣》中的公爵,《蝴蝶夫人》中的平克爾頓,《小波西米亞人》中的魯道夫,《托斯卡》中的卡伐拉多西,《游吟詩人》中的曼里科。除威爾弟、普契尼外帕瓦羅蒂還特擅唱貝里尼·多尼萊蒂的歌劇以及那不勒斯民歌。他唱的《我的太陽》,《重歸蘇連托》人人皆知。他錄多尼萊蒂的歌劇多次榮登《歌劇最佳收藏榜》。他唱的《失去的歲月》中的“高音兒”至今依然令男高音們汗顏!
帕瓦羅蒂在藝術商業上的成功,媒體、音樂會、唱片公司功不可沒。這里面作用最大的當首推英國的decca 唱片公司。給帕瓦羅蒂錄音時decca 總是派出最強的陣容,無論是錄音師還是監制都是decca“掌門級”的人物,這中間最著名的就是decca 的“王版”錄音師,鼎鼎大名的唱片制作人威爾金森!這樣以來帕瓦羅蒂錄的唱片幾乎張張“發燒”。其中與“倫敦愛爾”梅塔薩瑟蘭合作錄制的《圖蘭多特》還榮登了TAS 榜,成為decca 錄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帕瓦羅蒂的嗓音音域寬廣音色明亮,這是技術上的長處。但相比之下他的修養在某些角色的詮釋中就略顯不足了。這方面他明顯不抵貝爾貢吉·吉利。另外對于像“奧賽羅”、長伐拉多西這樣的悲劇角色,他歌唱的抒情性明顯不如英納科·斯岱法諾。再有對于神劇瓦格納的樂劇清唱劇,帕瓦羅蒂幾乎不涉足,我印象中他從來就沒錄過這方面的唱片。
帕瓦在家鄉做過小學教師。自1964年首次登臺斯卡拉后一直演唱至今。與他經常合作的藝術家有指揮波寧吉,卡拉揚、梅塔,歌唱家薩瑟蘭弗雷妮等等。給他伴奏的樂曲大都是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倫敦愛樂這樣頂級的交響樂團。帕瓦羅蒂藝術上的成功除媒體宣傳個人努力的因素外,也與這些藝術大師,交響樂團扶植合作密不可分。
作為歌劇藝術家、票房大師,不管怎么說帕瓦羅蒂都是當今最走紅的歌唱家。他的成功除藝術上的之外,更多方面是商業上的。單是近些年他在中國開音樂會得到的出場費票房收入創下的紀錄,就足以令他的前輩大師們想都不敢想!但反過來講藝術家影星如果名氣過大往往是會阻礙觀者入戲的,這是藝術二次創作的障礙。這方面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周潤發、成龍以后都將成為典型!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聽《冰冷的小手》怎么聽都是帕瓦羅蒂時,那將是我們的悲哀,帕瓦羅蒂的悲哀,更是歌劇藝術的悲哀!
聆聽歌者
自打愛樂以來,聽的曲子多數是古典音樂和民樂。
對于國內和港臺歌星的唱片,磁帶我是不買的。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的收入有限,二是確實難以下咽那種商業包裝的情感。因此我的音樂收藏中無一專輯是流行的歌星的。
不過六年前卻有一位歌者,讓我破了十多年的慣例,這位歌者就是蔡琴。
蔡琴是臺灣人,她的歌自問世以來一直被傳至今天,經久不衰。在音響發燒和音樂發燒友中,蔡琴的歌是極富魅力,極具盛名的。
她的歌情感真摯細膩、凄楚動人具有超常的磁性,令每個聽者都無法逃避!其情感所致更有“要想流眼淚,今天晚上聽蔡琴的說法!”蔡琴的三張專輯《午夜場》,《老歌》,《民歌》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懷舊意味的歌,這也許和我宿命情結有關。
聽古典音樂和民樂時我就特別鐘情于柴可夫斯基和《悲愴》,《如歌的行板》、《二泉映月》這樣的旋律。也想聽些歡快的曲子,但我的周圍似乎也真無快樂可言。
“愛情是塵世間的幸福”。蔡琴的歌之所以能打動我,能滿足我憂郁的本性,我想這是和她歌詞中所描繪的那種“悲劇式的愛情”分不開的。
《夢中人》《恰似你的溫柔》《三年》講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無奈,分別的凄涼,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壯;《癡癡地等》,《情人的眼淚》更是令聽者欲罷不能,肝腸寸斷。
現實生活中,快樂是人人想往的,但它總不免于膚淺;痛苦雖然可怕,但它是深沉的,我總覺得它可以從人的心底激發出一些更真,更美的東西!蔡琴的歌凄楚婉轉。
但王蒙說:“憂傷是音樂的靈魂”,也正是因為這種風格才顯示了蔡琴歌中所表達的那種真愛!因而有很多聽古典音樂的人也都喜歡聽蔡琴。
靜謐的夜晚,房間里再次響起了那首《癡癡的等》,那是小鳥愛著游魚的挽歌!“多是塵世間的幸福”,相愛或許就是我們想往的天堂。
記憶中有底片
還當著兵,沒有經歷復員,很羨慕復員戰友之間的那份深厚的友情。看著那幾個戰友拿著照相機,在冰天雪地里擺著各種姿勢,或是裝酷的造型,是瀟灑的揮手,或是親密的摟抱,即便是搭肩挽臂、雙手抽兜、叼著煙扛著槍,在此時或許也會得到《條令》的理解。
隨著一聲“咔嚓”,就把那一張張的親密笑臉連同部隊每一個角落一起印在底板上,給未來留一個鑒證——我們曾是并肩戰斗過的好戰友。
一看到這些就想起那卷“白板”膠卷,心里就隱隱作痛,仿佛是我造成的錯誤,給他們軍營的最后一刻印上無可挽回的遺憾。那天,小戰士周洪剛興奮地把一卷膠卷交到我手里:“大詩人,麻煩您進城時幫我洗出來。”
說著又硬塞到我手里一大把零錢(看得出那是平時積攢下來的),就開始眉飛色舞地描述照相時的情景。一千個日日夜夜積攢起來的感情在這特殊的日子里用這種方式宣泄出來。
我仿佛看到了鏡頭前小周、小石子、白松他們盡情地表露著情感。可是他們不知道,此時他們相機中的膠卷還沒有安裝好,他們所有的努力只是換來快門“咔嚓”的一聲而已。僅此而已。
“哎喲,我這是咋整的!”無法形容小周看到底片時的表情,無奈!苦笑!自責!
“沒事的,別傷心。”我不知怎么勸他才好,只要你們經常記得……“我就是怕時間長了會把他們忘了,才拍照留念的,這下可好……”
我被他們那種真摯的情感感動了。我打趣地說:“大腦是機體,心靈是鏡頭,情感是快門,記憶中有底片,只要你們的心息息相通,不管時間過多久,你們都能把往事從記憶的底片中沖洗出來,隨時翻閱。”
我不知道小周是否聽懂我說的話,他已匆匆地上了南行的列車,帶著那卷空白膠卷,踏上了歸鄉路。
聽同事說,臨上車前,小周哭得最兇。我有些懊悔,忘告訴他一句話——收起離別的淚水,那是最好的沖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