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上古神話(5)
- 神話傳奇(中國文學百科)
- 李穆南 郄智毅 劉金玲主編
- 2761字
- 2016-07-06 08:40:55
因為堯的賢德,他身邊的各位大臣也都像堯一樣的賢良。這樣即使是發大水,或是鬧旱災,大家都能同心協力,很快就克服各種困難,所以老百姓從來就沒有埋怨過堯。堯太圣明仁德了,天上的玉帝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降下了十分吉祥的征兆,以表示對他的嘉獎。據說,堯居住的附近,長著一種叫做“苠葭”的草,生長在階沿的縫隙里。這種草在上天降下祥瑞之后變得非常的奇特,從每月的初一開始,每天長出一個豆莢,不多不少總是只長一個,到每個月的十五時,豆莢就不再增加了。相反,從十六以后,每天會掉下一個,到月底就全部落完。假如碰到這個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那么,就會剩下一個,一直掛在上面,永不掉下來。這顆吉祥的瑞草,就成了堯的日歷,人們只要看到豆莢的生長和掉下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時間,進而能夠按季節安排農業生產。堯的住處還長著另外一種草,叫做“蒲”,生長在堯的碗櫥邊。這蒲的葉子非常大,而且能自由搖動,一搖動就會有涼習習的風吹過來,既可以驅趕蚊子,也能給堯帝扇風,還能使放在碗櫥里的食物不會變質。
除了這些祥瑞,更奇特是“浮槎”這個東西。堯作國君到第三十年的時候,忽然在西海中出現了一只巨大無比的浮槎,浮槎閃閃發光,尤其到了晚上就會耀眼無比,照得天地猶如白晝。遠遠望去,這浮槎就像天山的月亮一般。浮槎并不是靜止不動,它繞著四海航行,十二年繞四海一周,周而復始。
堯帝
大堯不僅有天上諸神的庇護,地上有能力的人也爭先恐后來幫助他。據說,有一個叫大費的人,具有很特異的能耐,他知悉鳥獸蟲魚的性格,并懂得它們的語言,能夠跟它們自由溝通。他的這項異能,是從胎中帶來的。大費的母親叫女修,本是顓頊的一個孫女,也是一個織女。有一天,她織布織得累了,就放下機杼,躺在屋前的草地上休息。一下就睡著了,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鳥飛來了,圍著她站了一圈。接著飛來了一只大鳥,就落在圈里,慢慢走近她的身旁,在她的小腹上下了一個紅紅的鳥蛋,然后對著她的叫了三聲。叫聲把女修吵醒,可是等她睜開眼睛,所有的鳥都飛走了。不久之后,女修就生下了大費。大費不遠萬里,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帝堯的都城——唐這個地方,跟在堯帝左右,竭誠幫助大堯,因為他懂得鳥獸的語言,在他的幫助下,大堯每次帶領族人打獵,都能打到更多的食物。
槐山上還有一位采藥的老人,名叫偓佺,因為認識仙藥,遍嘗很多的仙藥,也因吃了仙藥,身上長滿了白毛,眼圈也都成了方形,不過能夠看很遠很細小的東西。這個老人身輕體健,快步如飛,常人一般都看不到他。可是他看到堯帝日夜為百姓操勞,為了人們的疾苦,經常愁眉不展,身心疲憊,就很想幫助堯帝。他不畏千辛萬苦,從最陡峭的山崖上采來仙松樹的松子和各種仙花異草給大堯調制成幾丸神丹,悄悄地給堯帝送去。堯帝只要服下這些仙藥,就能延年益壽,身體健康。堯帝收下了偓佺的神丹,并拿出自己親手種出的瓜菜答謝他,深深感激他的好意。但是,堯帝實在太忙了,收下神丹之后,就一直在外面忙于天下的事務,根本沒有閑暇去服用,后來慢慢就忘了。這些丸藥最后竟被蛇給偷吃,因而蛇便再也不會死了。
堯有一個叫丹朱的兒子,可是品質一點也不像堯。他為人驕傲、暴虐、奢華、紈绔,脾氣也很壞,稍有一點不如意就會暴跳如雷,沒有人能夠勸阻得住。有一次發了洪水,丹朱不但不去幫助父親治理洪水,還在洪水退后,強制手下人給自己在沙灘上拉旱船,而且美其名曰“陸上行舟”。大家都對他很不滿。堯還是很愛自己的兒子,擔心他脾性太壞,沒有耐心,會招來禍患,就發明了一種圍棋,專門來鍛煉丹朱的性子,以期改變他那暴虐的性格。但是一點也不能靜下心來下棋,結果沒有取得絲毫的成效。
到了堯很老的時候,決定選賢讓能。他先找到陽城的許由,許由是天下的賢人,可是他太清高了,不愿聽堯帝關于天下的言論,更不愿接收堯帝的禪讓。在聽了堯的話之后,他感到這些話玷污了他的耳朵,便連夜跑到箕山下水很清的潁水,用潁水來清洗自己的耳朵。堯帝沒法,只好去另找他人。最后終于找到了舜,并把帝位傳授給了他。丹朱為此很不服氣,就發動南方的三苗,舉起反叛的旗幟,企圖進攻中原,推翻大舜的統治。大舜在堯的幫助下,很快就平定了丹朱的叛亂。丹朱最后只得跳水自殺了。
堯就是這樣一位圣德的天帝。
百劫舜帝
關于賢帝大舜的故事,史書是有這樣的記載:大舜出生極為寒微,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有一天瞽叟的妻子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只金光閃閃的鳳凰口銜著黃澄澄的稻米來喂她。不久,大舜的母親便懷上了舜。
到了后來,舜的母親就生下了大舜。大舜生下來的時候,眼睛長得非常特別,每只眼睛都長著兩個瞳孔,所以人們又稱大舜叫重華。除了眼睛有點特別外,舜并沒有其他不同的地方,他跟同族人其他的普通的青年一樣。
舜的個頭不高,不過卻相當勤勞,經常勞作很晚才回家,很少休息。大概是在太陽地下勞作太久的緣故,舜的皮膚總是黝黑黝黑的。
也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緣故,舜遭受過很多的災難。大舜的母親死的比較早,父親瞽叟不久又娶了一個妻子。這個后娶的妻子也生了一個男孩,叫做象。后母是個心存嫉恨的女人,總是偏袒自己的親生孩子,并把舜視為眼中釘,還總在瞽叟的面前說舜的壞話。瞽叟也很軟弱,加上自己又是個瞎子,很多的事情也不得不只能依著這個后妻。舜的弟弟象在他母親的影響之下,變得很自私很貪婪,目無兄長,總是想找機會害舜。
大舜生性老實,處在這樣的家庭里,雖然心情有些不快樂,但是他卻總是以德抱怨,事事處處極其尊敬孝順父母,盡心盡力當一個好兒子,對弟弟象也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更不要說欺負。于是,大舜的仁義孝悌的好名聲在大舜居住的地區四處傳揚開來,人人稱頌。人們也都同情舜,有時也時常幫著舜,讓他每次都能躲過象的迫害。大家還很愿意跟大舜在一起。
可是大舜的好名聲卻得到心狠毒辣的后母的更加嫉恨,她很多次伙同瞽叟,還有象,想設計把舜害死,才肯罷休。
有一天,后母把大舜叫到跟前,假裝無可奈何的說:“大舜呀,現在家里人多了,家里的糧食又很有限,田地也少,加上又快碰上饑荒。我已經跟你爹商量好了,歷山這個地方有很多空地,還沒有人開墾,你就搬到那里去住吧,那里會有開不完的地。你到那里去給家里多開些地,在三年的時間里把它開墾完,要是沒有開墾完,你就別回來見我們!”眼瞎的瞽叟站在旁邊,只是一言不發。
大舜心里其實很明白,歷山這個地方他去過很多次,那是一座大荒山,而且盡是石頭,到處長滿深深的毛草。大舜聽了還是沒有半點怨言,他心想:反正你們很嫌棄我,我還是搬出去的好,何況,這世上只有不愿勞作而餓死的人,沒有因為辛勤勞作而累死的人,開荒就去開荒吧。于是牽起家里給他的一頭瘦牛,扛著一架破犁往歷山走去。
大舜走到歷山仔細再看了看,真是半塊好地也沒有,山上全是亂石堆,里面長的都是些雜草和荊棘。可是舜沒有泄氣,他在山腳下簡簡單單地搭了個茅草棚,就開始了辛勞的開荒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