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掌握微表情,讀懂他人心(1)
- 一本書讀懂微表情心理學
- 張真慕
- 4947字
- 2016-02-25 15:15:19
人們通過做一些表情把內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里,會“泄露”一個人真實的信息——這就是微表情隱藏的秘密。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微表情是掌握對手心理的入口,掌握了微表情的秘密,你就能很透徹地了解對手的心理活動。
讀懂他人心,才能深交流
在美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個地區發生了一起謀殺案,在問訊一些人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引起了警官納瓦羅的注意。當時,這個被問訊的人有自己不在場的證據,而且語言等其他方面也看不出絲毫破綻。但納瓦羅依然不停地問他問題。下面問題中的一部分: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槍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刀子嗎?”“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碎冰錐嗎?”“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錘子嗎?”
第三個問題中的碎冰錐是本案中眾所周知的作案工具,被問訊的人心里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可是當納瓦羅提到碎冰錐的時候,這個人的眼皮立刻耷拉了下來,一直到第四個問題的出現。這個微妙的變化當然沒能逃過納瓦羅的眼睛。他當即確定這個人為本案的第一嫌疑人,而后隨著偵查的步步深入,進一步證明了納瓦羅判斷的準確性。
在這個案件中,納瓦羅從那個人表情的一點細微的變化就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這聽起來是非常神奇的。這個方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微表情心理學”,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讀心術”。
現在的社會錯綜復雜,我們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交往,而這些人中大多是一些我們之前沒接觸過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必須保持謹慎的同時,也要能盡量掌握他們的心理。這樣的話,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你就能在和他們的“較量”中占得先機,就能夠處在一個比較主動的位置上,從而取得最后的勝利!
對于現實社會的管理者來說,沒有比識別人才更重要的了。從聰明的人來說,“知者莫大于知賢,政者莫大于官賢”,沒有比發現和了解有才能的人更重要的了。
艾柯卡在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時,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管理人才。而當他離開福特公司到克萊斯勒公司任董事長時,這批人紛紛擁向克萊斯勒,他們放棄了福特的優厚待遇,謝絕了福特的一再挽留,而甘愿和艾柯卡一起冒風險、嘗艱辛。由此可見艾柯卡的看破人心善任和人際交往的特殊魅力。艾柯卡說:“我設法尋找那些有勁頭的人,那樣的人不需要多,有25個我就足以管好美國政府。在克萊斯勒,我大約有12個這種人。使這些管理人員具有的力量就是他們懂得如何用人和發動人。”這是他成功的關鍵,從而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奇跡。他的才能甚至超出了一個最卓越的企業領導者的范圍,以致人們認為他是一個理想的美國總統候選人。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所以說,讀懂別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讓別人覺得你了解他,更容易和你成為朋友。所以說,讀人其實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問,它既能成就你的事業,又能讓你比較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微表情在生活最實用
微表情的內容本身不是為了識別謊言而存在的,而是為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通過了解別人的真實想法,提升自己的實際應變能力,提高辦事效率。想一想,如果你能在面試的時候,真實的知道面試官在想什么,可能就不會犯那么低級的錯誤;同樣如果你能明白無誤的知道自己的女友在想什么,那么就不會在失戀之后還在問: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這些都可以在微表情的幫助下得到比較理想的解答。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將事情本身做多好,而是要知道別人需要我們做些什么。
其實如果你能相對比較準確地讀懂別人的內心,那么身邊的人會怎么看你呢?我想反應可能是正面的,而不會說你是個渾人。預熱打交道的本領,歷來就被看成是入世的一個重要技能。社會這潭水太深,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把握的。我們不是先知,不是占卜師,不能靠猜測來了解別人的想法,也不能依靠虛無縹緲的東西應對復雜的社會。看懂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懂內心。我國有句話叫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最難懂的就是人心。微表情的作用就是識人、讀心。
現在我們早已經不提階級的概念,那是封建社會的東西,在相對公平的社會環境下再提這個話題也顯得不合時宜,不過,事實上,我們現在還是有社會層級之分的。我們在聽到經濟學家對某個國家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的時候,可能會聽他講這個國家的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狀況是什么樣的,高收入階層的收入是什么的,低收入階層的生活維持在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上,階層就是從宏觀上對一個人的社會屬性,社會經濟地位進行定性,這個定性是一種純粹的經濟分析,但是它卻直截了當的說明了一個問題:社會是分階層的,每個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經濟收入,每個階層的人有不同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不一樣,體現在外觀上,就是我們能發現眼前的這個人是不是和自己一類,還是他根本不屬于自己生活的世界。每個人面對相同的情況反應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人的復雜所在,也是微表情有意思的地方。通過這些微表情,我們就能對這個人進行一個大致的判斷,他是屬于那個階層,從而更加容易的進行后面的分析,了解,掌握。
比如我們在面對自己上司的時候,可能會更多地考慮到他到底對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樣的,對工作的要求是什么樣的,怎么做才能更讓他滿意你呢。這是很多人在職場時面對的困惑。李宗吾的《厚黑學》講的就是怎么和人打交道的。厚厚的一本書通篇講的就是應對什么樣情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用什么樣的策略。這些策略如果能建立在把握他人真實的內省想法的基礎上,那么才能發揮他相應的功用。同時,如果真的能了解了真實的一面,相信運用自己多年的生活閱歷,也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比如說,你在和一個客戶談生意,講得很起勁,對方一開始也聽的比較投入,但是忽然你發現他在不經意間整理自己的領帶。這個時候就說明他不是那么有興趣聽下去了,或者是你的話開始偏離了他關注的中心。換個話題吧,這樣做對你才能更有幫助。或者你先不要說了,而是將話語權讓給對方,聽他講。如果你碰到的客戶在和你說話時。總是喜歡閉著眼睛和你講話,那又代表了什么呢?這些如果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可能就會面臨一些自己都不知道原因的失敗。
好眼力從認真觀察開始
在今天,各種各樣,集古圣先賢思想精髓的處世之規,之所以大行天下,無非是因為,大家都想找到,了解他人并與之相處的捷徑。事實證明,留心觀察每個人的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是一種簡捷而又可靠的知人方法。
與人打交道。這個古老的游戲在于,人類就是這樣,不棄不離地走過了千年萬年:相互熱愛、相互爭斗;彼此支撐、相互抗衡;充滿善意又暗藏詭詐;體諒對方又誤解對方……
然而,這個游戲的新鮮在于,造物主似乎開了個玩笑,它讓每個人都獨特的個性,因此,你不能簡單地將人分類,甚至,不能按照同一種方法與兩個人相處,這真是有點麻煩。
每天,你都像被一雙無形的手推著,不斷地結識人、暗暗地琢磨人、試圖了解人,但窮盡一生,也許,都未必能真正地讀懂某個人,哪怕,那是你最親近的人。那些或中庸、或世事清明的人,智慧在關鍵時刻,也不一定能幫上你的忙,然而,這絕不是大師們的錯。你可能根本沒有方法,或沒來得及體察他人,就做出盲目的判斷,并急于采取行動了。
顯而易見,長期積累你的判斷力是關鍵,你必須學會從微小的個體出發,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從而練就好的眼力。
觀察一個普通人的基本方法,把握住這樣一個順序:從下至上。也就是說,首先,從他的鞋子開始觀察。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先從他的臉部開始觀察呢?其實,如果一開始就觀察一個人的臉,我們就會很容易陷入主觀,從而輕易就對這個人做出評價,影響或忽略了很多,關于此人的重要信息。如果,從腳開始觀察,則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情況。
首先觀察他的鞋子,鞋子如果很臟,并且最近并沒下雨,那說明,這個人對于生活衛生方面,并不十分在意,同時也可以判斷,這個人對于生活方面并不嚴謹,甚至,還可以進行一種假設:他性格可能就是這樣的。然后,再觀察他的褲子,其次是衣服,最后才是臉。
如果,他的衣褲上有褶皺或是污跡,那就可以證明,上面的某些判斷是正確的。同時,一個人身上的裝飾物,耳環、項鏈,戒指等比較個性化的東西,也是辨別此人的主要依據。接下來,可以觀察這個人的體格,如手臂肌肉的粗壯程度、身高體型等等。還要注意,結合他所處的環境、周圍事物的特點、當時的氣氛等。
在以上種種信息搜尋齊全后,基本上,你就可以對這個人進行一個綜合大概的評價了。
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在書店里,我們看見了這樣的人,他腳上穿著一雙棕色的皮鞋,好像是剛擦過皮鞋油,一身深藍色的西裝,里面是白色的襯衣,配一條深色的斜紋領帶,他頭發花白,滿臉皺紋,還有老人斑。只見他在醫藥類的書架上,拿了一本最新出版的腦外科學,然后,從手提包中拿出一副老花眼鏡戴上,開時閱讀扉頁。我們估計,他的年齡在70歲左右,他一定是某個醫院的腦外科專家,準備要給自己的學生講課。
在家樂福超市,我們看見了一個這樣的人,她腳上穿著一雙平跟的白皮鞋,特別干凈,下身穿著一條藍色的長裙,上身穿著一件淡黃色的襯衫,她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部分有老繭,臉上沒有化妝,眼角上的皺紋比較明顯,一頭燙過的短發,很整齊,頭發里有少許的白發,年齡在四十五歲左右,我們判斷她是一名護士,可能是某個醫院的護士長。
在街上,我們看見了這樣的人,他腳上穿的皮鞋很臟,身上的西裝,有很多褶皺,看上去萎靡不振,襤褸不堪,他肯定不太在意衣服的整潔,但體格比較強壯,皮膚黝黑,手上的老繭又厚又多,臉上的皺紋也十分顯眼,特別是眼角上的皺紋,我們馬上看出來,他是一個農民工,而且大概是在工地上工作的農民工。
在百貨商店,我們看見了這樣的人,她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中跟皮鞋,一雙透明的長絲襪,十分干凈利落,身上穿一套深灰色的連衣裙,腰間圍著一條細黑的皮帶,衣服上基本沒有褶皺,右手掌根部,有一點老繭,說明她經常使用計算機,一頭烏黑的長發,臉是化的淡妝,嘴角掛著微笑,并略有一些皺紋,年齡在三十三四歲左右,皮膚較白,我們判斷她是一個白領,可能是一個高級白領,在某公司擔任秘書、人力資源部經理或銀行的高級職員等。
鍛煉好的眼力,在最初的觀察時,最好養成有意識的觀察。可以從一個平凡無常的事物入手,有意地,細微地,在腦子里羅列它所有的特征,觀察常人難以發現的地方。
再者,通過對比訓練,也是鍛煉好眼力的辦法。如,今天和昨天的窗戶上,灰塵有什么變化,每日股市的變化,并嘗試推測其未來的趨勢等。觀察,不僅要觀察它的內在本質,也要著重于發現事物的變化。
總之,持有一顆觀察的心,并付諸實踐,長時間堅持,便可以訓練出潛意識的好眼力,即:對于任何事物,都會習慣性地去觀察。這是一種很好習慣。
通過書籍上的理論和實地觀察相結合,便會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們還要觀察人的愛好,這是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即,認真尋找對方的喜好和需求,投其所好,迅速地成為他的知心朋友,我們相信,任何困難問題將迎刃而解。以下幾點,有助我們更快更系統地把握觀察的要點:
1、確立你的觀察目標,提高觀察的責任心。人的行為一般是有目的的。只有帶著目的和任務進行耐心觀察,提高責任心,才會對自己的觀察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從而,提高觀察力。
2、觀察事物時,要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注意力是觀察力的重要實現要素。只有提高注意性,對觀察事物聚精會神,才能做到觀察全面具體,才能收集到事物變化的細節。
3、有意識培養自己的濃厚興趣和好奇心。興趣和好奇心,是提高觀察力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如果具有好奇心,對觀察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就會發自內心,堅持持久的觀察而不感到厭倦,從而提高觀察力。
4、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作前提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在觀察中善于捕捉機遇。科學家巴斯德說過,在觀察的領域里,機會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就是這個道理。
5、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要堅持觀察的客觀性,要注意觀察對象的典型性。
最后,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位教授,為了向學生證實,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是含有糖分的,于是,他先做了示范,把一只手指,伸進一杯事先準備好的尿液樣本中,然后,把手指放在自己的舌頭上嘗了一下。之后,他要求學生也照樣試驗一遍。
學生們紛紛皺起眉頭,雖然很不愿意,但是,還是照著教授的指示,把手指伸進尿液,然后,急急忙忙地用舌頭舔了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