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趨勢:商業運作離不開市場
市場,是買賣雙方進行交易的場所,但它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讓人難以把握。所以,在市場上有的人賺到了錢,有的人賠了錢,這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于誰更好地把握了市場趨勢。
所謂市場趨勢,指的就是市場當前及將來的態勢。就像30年前下海做個體戶,20年前買原始股票,15年前買房地產,10年前做網絡銷售一樣,可以說誰把握了市場趨勢,誰就能在風云莫測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只能敗下陣來。當然,這個趨勢也是揚棄的過程,就像現在的個體戶很難賺錢,股票滅頂之災,房地產持續調控,網絡銷售壓力山大,說明財富不會永遠眷顧某一行業。
那么,如何才能準確把握市場趨勢呢?
1.一定要研究社會視點
對社會視點的研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因為這些變化往往可影響市場變化,由此進一步引發市場上對某種產品的需求。有時候,對某產品的需求,一夜之間會急劇增加;有時候,會一下子煙消云散。例如: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贏得總統選舉前后,眾多槍械愛好者因擔憂奧巴馬未來執掌的政府可能限制一些攻擊性槍械銷售而在美國國內槍械店競相采購,掀起了一股“購槍熱”。若能及時敏銳地感受和把握到這種市場變化趨勢,并能立即采取應變措施,使顧客由此而引發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會獲益良多,在短期內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反之,如果市場上對某種產品需求的趨勢已經出現衰退或正在迅速衰退,而自己對此卻毫無察覺,則難免會首當其沖蒙受巨大損失。
而要想及時了解這種市場變化情況,或者說對市場變化保持敏銳的觸覺,惟一的辦法就是:做好經常性的市場調查研究。市場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市場調查,只有通過市場調查,才能得到來自市場的第一手的詳實資料。大公司可以通過設置專職部門,負責進行此項工作。中小企業通常難以仿效他們的做法。但是,如果對其他途徑和方法運用得當,同樣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這些途徑和方法有:經常訂閱有關行業的各種期刊雜志;參加行會或其他專業性的社團組織;爭取多參加某些貿易展銷會等。同時,也要密切注意你所組織的各類營銷業務活動的效果,洞悉變化情況,查明造成銷售增長或銷售衰退的原因。
2.要及時捕捉市場機遇
市場機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商機,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進程的發展,把握和利用市場機遇的能力,已成為企業及其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以下原則和方法或許有益于我們把握市場機遇:
關注熱門行業:熱門行業都是新興的朝陽產業,具有夕陽產業無法比擬的巨大的生產力,往往呈現出誘人的前景,如計算機業、房地產業、生物工程業等。其發展迅猛,機會多多。當然,同時,熱門行業也就意味著競爭激烈,風險多。因此,作為創業者,在從業過程中,就必須有成功與失敗兩種思想準備。
尋找市場空白:在各個市場領域之間,或在一個市場領域內部,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縫隙,尋找市場空白,填補經營縫隙的方法,成功率非常高。例如,在美國競爭激烈的空中航運市場上,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就是采取在市場縫隙中求發展的策略,擊敗眾多競爭對手而后來居上的。它專門尋找那些收費高、服務差的航空公司作為取代對象,常常開辟大公司棄之不用的小城市之間的航線。它不提供其他航空公司普遍提供的一些服務,如轉運行李、供應膳食、預訂機票、代理旅游業務等,但它所提供的服務卻具有更高的價值,如航班多,服務好,票價低。
當然,在常盛不衰的行業中尋求市場機遇也是一種方法,如婦女用品、兒童用品、飲食行業、娛樂行業等。不過,其難度相對較大,要想從競爭對手手中搶到生意,必須具有高度的創造性、豐富的經驗和廣泛的社會關系。其實,市場機遇處處可見,重要的是你能抓住苗頭,長于推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弄清其本質規律,最終必能如愿以償。
3.敏銳發現新的市場需求
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必然會產生新的市場需要,如果你能敏銳地發現那些新的市場需求,也就是比別人更快地發現了掙錢的著眼點。
例如,用金錢購買時間,就是現代都市人的時髦選擇,因此,圍繞著快節奏生活需求的服務項目都大有文章可做。在吃的方面,必然要求快餐食品種類更多、數量更大、服務更好;在穿的方面,人們更偏愛隨意、自然、舒適、簡潔的服飾,在非正式場合較少穿著一本正經的西裝;在住的方面,也有一些服務類項目可以進行,如家務鐘點工、維修工、物業管理服務等;在用的方面,快遞、上門裝收垃圾、上門美容理發、看病治療等項目日漸興起;在行的方面,汽車出租業向鄉村發展,圍繞著交通和汽車用品市場開展生意,前景也非常廣闊。
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生活的觀念也產生了更多新的市場需求。例如,寄養寵物、照料花草等各種“代”服務正悄然升溫。春節出行,如果沒時間排長隊買車票、機票,有人專門提供代購票的服務;節日親友聚會,多喝了三五杯,“代駕”公司能幫你把車安全地開回家;一些長假赴外地探親、旅游的年輕人,甚至希望房子有人“代住”,既照料家務,又防止小偷光顧。另外,圍繞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做文章,你也會發現市場潛力巨大,如美容院、健身房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方面的需求還會增加。
此外,要想準確把握市場趨勢,你還必須要做一些分析和計劃,例如,深入了解你準備進入的市場性質和特征,然后對照市場總體情況,找出自身獨有的特殊情況等等。不過,一定要注意一個時間的問題,因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或許當你還在全面地研究一個機遇時,它已經不存在了。正確的方法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資源來研究有價值的設想;只做必不可少的分析和計劃,而不是期望盡善盡美;而且在必要時,根據直覺判斷行事。這種方法往往更加經濟、更加及時、更加有效。
商業模式:企業成敗的決定因素
商業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正如德魯克所指出的,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那么,什么是商業模式呢?
商業模式,是企業家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最優實現形式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價值,同時使系統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一句話概括就是你準備怎么掙錢。
那么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怎樣架構呢?
一般來說,一個具有吸引力、成功的商業模式,通常需要具備某些能夠創造價值與競爭優勢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往往影響著企業的成功與否,也正是商業模式評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包括:
1.適用性——商業模式的首要前提
由于企業自身情況千差萬別,市場環境變幻莫測,商業模式必須突出一個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表現在它怎樣為自己的企業贏得顧客、吸引投資者和創造利潤。嚴格地說,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應當僅適用于自己的企業,而不可能被其他企業原封不動地搬過去。模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用的區別。適用的就是好的,適用較長久的就是最好的。
根據商業模式的定義,企業家在設計自己的商業模式時,需要考慮如下九個要素:
價值主張:即公司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能向消費者提供的價值。
價值主張確認了公司對消費者的實用意義。
消費者目標群體:即公司所瞄準的消費者群體。這些群體具有某些共性,從而使公司能夠(針對這些共性)創造價值。定義消費者群體的過程也被稱為市場劃分。
分銷渠道:即公司用來接觸消費者的各種途徑。這里闡述了公司如何開拓市場。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場和分銷策略。
客戶關系:即公司同其消費者群體之間所建立的聯系。我們所說的客戶關系管理即與此相關。
價值配置:即資源和活動的配置。
核心能力:即公司執行其商業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資格。
合作伙伴網絡: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間為有效地提供價值并實現其商業化而形成的合作關系網絡。這也描述了公司的商業聯盟范圍。
成本結構: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貨幣描述。
收入模型:即公司通過各種收入流來創造財富的途徑。
2.有效性——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無論哪個行業或企業,都不可能有一個萬能的、單一的、特定的商業模式,它應當是隨著市場需要、產業環境、競爭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的,以用來保證自己在各種條件下均產生優異的財務結果。因此,評價商業模式的好壞,最根本的一條在于它的有效性。有效的商業模式是企業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能夠選擇為自己帶來最佳效益的有效的盈利戰略組合。
那么如何才能判斷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呢?一般來說,成功的商業模式應該包括四個核心內容:
一是收入來源,即商業模式的收入從哪里來。
二是成本構成,即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半可變成本。
三是所需投資額,其中現金流入有:吸收的投資、取得借款以及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現金流出有:償還債務和利息、退還股本、支付股利、分配利潤以及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四是綜合評價,其結果可分為好、中、差。其中,好是建立在企業生產經營良性循環的基礎上使現金能夠正常流入企業,并且不存在較大的呆賬、壞賬、積壓物資、閑置固定資產等不良資產(這里的較大一般定在企業資產總額5%以內),也不存在已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
中是建立在企業生產經營良性循環的基礎上使現金能夠比較正常地流入企業,不存在大的呆賬、壞賬、積壓物資、閑置固定資產等不良資產(一般定在企業資產總額的5%~20%之間),不存在相應的已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差是現金不能正常流入企業,企業負債率高,籌資工作遇到阻力,致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影響。
3.前瞻性——商業模式的靈魂所在
商業模式是與企業的經營目的相聯系的,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要和企業比較高的目的相結合。商業模式實際上就是企業為達到自己的經營目的而選擇的運營機制。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它的運營機制必然突出確保其成功的獨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戶、雇員和投資者;在保證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但是,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因為這只是商業模式的“現在式”,而商業模式的靈魂和活力則在于它的“將來式”,即前瞻性。也就是說,企業必須在動態的環境中保持自身商業模式的靈活反應、及時修正、快速進步和快速適應。商業模式必須具有長久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以達到持續盈利的目的。
而企業若想弄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進行前瞻性的商業模式調整,惟一的方法就是對一種商業模式進行評估,看它是否能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或是幫助企業擺脫威脅),之后將新模式和現有的模式進行對比。譬如寶潔公司的速易潔拖把,它雖然與傳統的拖把有很大的區別,開拓了一個“顛覆性創新”的市場,但仍是基于寶潔公司已有的商業模式,以及其在家庭清潔用品領域的主導地位開發出來的。
因此,企業首先要做出判斷,判斷是機會還是威脅,判斷企業現在的能力是否適應競爭環境。判斷的前提是企業的實際情況,而不是與競爭對手進行對比之后判斷到底是威脅還是機會。如果被看似有利可圖的商業機會吸引,然后主動出擊,但卻啟用了一個錯誤的商業模式,這是許多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尋求增長卻最終失敗的原因。然而反過來說,企業未能抓住商機,并且像寶潔公司一樣運作速易潔拖把,而是恣意分裂企業的商業模式,那么這種做法無異于浪費金錢。尤其是市場低迷之時,企業可能會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意味著,如果新的商業機會需要采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利潤空間較大,整體架構較小,或者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資源運行速度(提高資產進入商業系統運作的速度),那么企業就可以信心十足地設立一個獨立的部門,按照新的商業模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