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反復擺弄、玩味,覺得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阿拉罕打聽這種打火機是哪里生產的,阿拉罕說是在法國買的。佐佐木靈機一動,心想要是能代理銷售這種產品,一定會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歡迎,肯定能賺一大筆錢。他一面想,一面迅速行動起來。他想辦法找到法國打火機制造商地址,寫信給他,十分懇切地要求代理這種產品。最后他花了1萬美元獲得了這種打火機的代理權。
當佐佐木“搞定”打火機代理權時,日本也有幾個商人想獲取法國打火機的代理權,結果讓名不見經傳的佐佐木捷足先登取得了。如果佐佐木沒有“搶占先機”,他很可能競爭不過其他有代理商品經驗的商人。在推銷打火機的過程中,佐佐木不停地想想這,想想那,受這種神奇打火機的啟迪,他的靈感再次被觸動,想到了成人玩具,于是下決心發展成人玩具事業。
他從探究法國打火機的訣竅入手,先掌握其竅門,再進行改造,并由打火機推及到水杯等,設計制造了能夠顯示漂亮畫面的水杯產品,大受日本人歡迎。
佐佐木積累資金后開辦了一個成人玩具廠,專制打火機、火柴、水杯、圓珠筆、鑰匙扣、皮帶扣等帶有奇妙特色的產品。這些產品市面上不是沒有,但佐佐木總是先人一步,在某項功能或某種款式上下工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總之,要做到優先于他人。他憑著才氣和靈活的頭腦,赤手空拳闖天下,終于由一個窮侍者變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
從佐佐木發跡的表象上看,是奇妙的打火機引導著他,而更深層的因素即是佐佐木善于適應“天時”,又善于行動的結果。
在殘酷的競爭中,需要保持警醒,時刻準備對即將出現的大好時機一躍而上。搶占先機才能控制事態的發展,利用其機其勢為自己創造改變人生的環境和財富。
搶戰先機就是“快打慢”。但怎樣打法就得看看要打的是什么人,要打的環境又當如何。由于時機不會等人,別人不會對你謙讓,所以你必須主動出擊。無論做人做事,只有搶先一步,才會在新的環境空間里海闊天空地大展身手,使自己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想贏,就得把握時機
我們發現,把握時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時機的尋找與捕獲,其次才是一躍而起,出奇制勝。由此可見,勝者有時勝在自身的強大,有時則勝在恰逢其時和恰乘其隙。
生存即競爭,這是一條鐵的定律。競爭制勝的關鍵在于把握時機,而把握時機就是奉天和的根本要義。一個人改寫人生,離不開把握時機,一個民族轉弱為強,更需要奉天和以占天時。我們發現,把握時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時機的尋找與捕獲,其次才是一躍而起,出奇制勝,在這方面,日本汽車工業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不過,這是一場對手明確的競爭,因此尋覓時機,就變成了尋找對方空隙,把握時機就變成了乘隙出擊。
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把汽車工業作為開發日本出口潛力的關鍵行業之一,并把美國作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可是,當時日、美汽車生產和技術水平差距極大。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汽車生產的第一大國,“底特律汽車城”名聞天下。日、美汽車大戰的背景就是這樣在極不平衡的情形下展開的。
但是,日本人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進入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對汽車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美國人偏愛大型的、豪華的汽車,但由于美國汽車越來越多,城市道路越來越擁擠,大型汽車轉彎及停車都不方便,加上油價上漲,人們感到大型汽車耗油多,因此,美國人的偏愛已轉向價廉、耐用、耗油少、維修方便的小汽車。于是,日本豐田公司針對美國人喜好的轉變,制成了一種小巧、價廉、維修方便、速度快捷、乘坐更舒適的小汽車,具有物美價廉的良好形象。這種車型一投放市場,果然受到美國人的歡迎,終于打進了美國市場。接著,日產公司在研究了美國汽車的制造技術、設計優缺點、消費者口味以及市場環境后,于60年代初推出“藍鳥”牌汽車,也成功地進入了美國市場。
日本小汽車打入美國市場,并未引起美國汽車制造業的關注。
即使是在1960-1969年日本小轎車銷量猛增時,底特律還是在忙于生產大型豪華轎車;既沒有防御,也沒有阻擊和迎戰,這就為日本生產的小型汽車讓出了市場。日本汽車業充分利用這一空隙,乘隙出擊,擴大戰果,從而贏得了對美國汽車戰的勝利。
但要探究起日本汽車能在美國立足的原因,每一步決策無不是利用機緣的結果;而且肯定地說,日本汽車企業在任何一個時期錯過了哪怕是一個小小機會,都會導致自己的全軍覆沒。
由此可見,把握好時機是所有競爭中強硬與高效的有力結合,不容有絲毫的猶豫和退步,錯過良機就是置自己于必敗之地。
不要看對手如何強,也不要看困難有多大,重要的是要看準時機和場合,只要適機、適時,敢于出手就可出奇制勝。而看準時機的要點則是時時關注事態,時時審視局勢,一經觸動,迅速抓住時機,展開攻勢,決不放松。
在逆勢中順勢而為
經濟復蘇,有勢可順,經濟蕭條,也同樣有勢可順。如果說前者的選擇需要眼光,那么后者的選擇,則既需要眼光,更需要膽魄。
也許順勢發展是奉天和以占天時最常規意義上的內涵。這里提到的所順之勢通常都是一定歷史階段上的宏觀走向,是不可逆轉的大勢,順應這種時勢,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就是所謂的奉天順勢。應當說,洞悉和預見這樣的大勢,也許不算是難事,難在如何順勢上。就是說選擇什么,做什么才算順勢是需要眼光的,而成功的秘密往往就潛藏在這里。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宣告結束,北方工業資產階級戰勝了南方種植園主。
此時的卡耐基預料到,戰爭結束之后經濟復蘇必然降臨,經濟建設對于鋼鐵的需求量會與日俱增。
于是,他義無返顧地辭去鐵路部門報酬優厚的工作,合并由他主持的兩大鋼鐵公司——都市鋼鐵公司和獨眼龍鋼鐵公司,創立了聯合制鐵公司。
同時,卡耐基讓弟弟湯姆創立匹茲堡火車頭制造公司和經營蘇必略鐵礦。
上天賦予了卡耐基絕好的機會。
美國擊敗了墨西哥,奪取了加利福尼亞州,決定在那里建造一條鐵路,同時,美國規劃修建橫貫大陸的鐵路。
幾乎沒有什么比投資鐵路更加賺錢的了。
聯邦政府與議會首先核準聯合太平洋鐵路,再以他所建造的鐵路為中心線,核準另外三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線。
美洲大陸的鐵路革命時代即將來臨。
“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路、火車頭和鋼軌,鋼鐵是一本萬利的。”卡耐基這樣思索著。
不久,卡耐基向鋼鐵發起進攻。
在聯合制鐵廠里,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礦爐,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熔礦爐,對它的建造,投資者感到提心吊膽,生怕將本投進去后不能獲利。
但卡耐基的努力讓這些擔心成為杞人憂天,他聘任化學專家進廠,檢驗買進的礦石、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質,使產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檢測系統化。
同時,卡耐基買下了英國道茲工程師的“史弟鋼鐵制造”專利,又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
不久,聯合制鐵廠煉出的優質鋼鐵源源不斷涌向全美的鐵路線,使卡耐基一舉躍上富翁寶座。
卡耐基就是準確地把握住了機會,在美國戰爭剛一結束,就預料到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這一趨勢,及時地調整自己的事業中心,抓住機遇,使自己的事業一舉成功。
經濟復蘇,有勢可順,經濟蕭條,也同樣有勢可順。如果說前者的選擇需要眼光,那么后者的選擇,則既需要眼光,更需要膽魄。
1873年,經濟大蕭條的境況不期而至。
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各地的鐵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斷,現場施工戛然而止,鐵礦山及煤礦相繼歇業,匹茲堡的爐火也熄滅了。
卡耐基斷言:“只有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相應便宜。其他鋼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部企業家也已鳴金收兵。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決不可失之交臂。”
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卡耐基卻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個鋼鐵制造廠。其實這也是一種順勢,只不過是被掩埋在逆勢中的順勢。
同年,卡耐基以他自己的三家制鐵企業為主體,聯合許多焦炭公司,成立了卡耐基公司。卡耐基兄弟的鋼鐵產量居全美的七分之一,并逐步向壟斷型邁進。
1890年,卡耐基兄弟吞并了狄克仙鋼鐵公司之后,一舉將資金增到2500萬美元,公司名稱也變為卡耐基鋼鐵公司。不久之后,又更名為鋼鐵企業集團。
卡耐基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從逆勢中捕捉時機。
有人把機遇稱為運氣,不管稱謂如何,有一點是絕對正確的,善于利用機遇比怨天尤人更為重要。卡耐基就是在社會發展僵滯時,借這個機會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是需要超人的智慧和膽識的,在別人看來不是機會的時候,他看到了機會,結果,他成功了。
順勢而上固然重要,而反向思維于逆勢中發現并實現順勢也同樣重要。這種在逆勢中的順勢而為需要極其冷靜的頭腦,以及預見未來的敏銳和超人一籌的膽識,在這種特殊的“勢”之中要使自己不為暫時的挫敗而失去必勝之心,不為眼前的困境而放棄奮斗之志。
因為叫機會,所以它是有時效性的
機會降臨眼前,很多人都會不經意地讓它從手上溜走,一旦發覺時才追悔莫及。機遇悄悄來臨時,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并且也可能來自不同的方向。
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企盼機會降臨,可是機會來了,你如不馬上抓住,機會是不會等你的,它會隨著時間而流逝,而且很少有回頭的時候。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渴望發財到了幾乎發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里有財路他就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深山中有位白發老人,如果有機緣和他見面,講述自己的要求,仁慈和藹的老人就會幫助他,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于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到深山去。他在那兒苦苦等了6天,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
老人就對他說:“每天早晨,太陽還沒有從東邊升起的時候,你就早早地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愿石’。其他所有的石頭都是冷的,而惟獨那顆‘心愿石’與眾不同,握在手里,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愿石’,你所祈禱的東西都可以實現。”
年輕人很感激老人,就趕快回村去。每天清晨,那年輕人便在沙灘上撿拾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那年輕人在沙灘上尋找了幾年,始終也沒找到那顆溫暖且會發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撿石頭。1粒、2粒、3粒……突然,“哇……”年輕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性地將那顆“心愿石”隨手丟下海去后,才發覺它是“溫暖”的!
機會降臨眼前,很多人都會不經意地讓它從手上溜走,一旦發覺時才追悔莫及,當機遇悄悄來時,它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并且可能來自不同的方向。
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成功地完成了一項新發明的辦公室設備,當時被人們稱為“愛迪生口授機”。然而,愛迪生的業務員對這個“愛迪生口授機”都不是很看好。他們認為這種機器實在是很難推銷。可是想成為愛迪生的合作伙伴的巴納斯卻認為自己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
這個機會是悄悄地爬進來,藏匿在外表非常怪異的機器內的。
當時,除了巴納斯和發明家愛迪生兩個人之外,再沒有任何人對這個機器感興趣。
巴納斯心想,自己一定可以把外表非常怪異的“愛迪生口授機”賣出去。
于是,他打定主意,向愛迪生毛遂自薦,他站出來說:“我可以把它賣出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商議,巴納斯得到了這份銷售的工作。
獲得了這個機會之后,巴納斯立即積極地行動起來,他用為愛迪生做雜工的薪水,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跑遍了整個紐約城,進行艱苦的推銷。一個月之后,這次機器銷售得非常成功,他賣掉了十幾部“愛迪生口授機”。
當巴納斯抱著滿腹的全美銷售計劃回到愛迪生的辦公室時,愛迪生接受他成為“愛迪生口授機”的合伙人,還和他訂立了一份“愛迪生口授機”的總代理合約,讓他將機器行銷到美國的各個州。
在那次的合伙關系中,巴納斯不只為自己賺取了高額的財富,更做了一件意義非常深遠的事,就是證明了一個人真的可以“勇于夢想,追逐財富”。
巴納斯最初的欲望實際究竟值多少錢,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他為自己賺進了兩三百萬美元吧。但是,這和巴納斯搞銷售所獲得的更大知識資產相比較來看,所獲得的錢數多少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巴納斯所獲得的知識資產我們稱它為“無形資產”。他善于利用機會的能力,能與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合作本身就是一個良機,別人拒絕了,但他把握住了,最終他成功了。
機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的。過了這個時間段,就是抓到了機會也會一事無成,機遇的時效性講究的是適時準時,而不是過時和誤時。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果捕捉到了機會就不可輕易放棄。如果我們一味地抱怨自己沒有遇到機遇,而不是用心注視并捕捉隨時隨地出現的機遇,我們只能在空等中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成功,而自己永遠也不會有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