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做人要有責任心,不要把責任看得無所謂(4)

  • 有些事其實有所謂
  • 華閱
  • 3157字
  • 2016-06-24 13:33:48

有一家公司因經(jīng)營出現(xiàn)問題需要轉(zhuǎn)型。轉(zhuǎn)型期間需要裁員,其中,于珊和呂丹盡管是兩位老員工了,但都不幸上了解雇名單,被通知一個月之后離職。對此于珊回家后,一整夜沒有睡著,第二天更是十分氣憤,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呆了這么多年,平時兢兢業(yè)業(y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憑什么解雇我呢?”剛開始的時候,其他同事出于同情,還會安慰她幾句,可她老是嘮嘮叨叨,就讓人煩了。尤其是她竟然含沙射影,仿佛自己被人陷害了似的,看誰都不順眼,對誰都沒有好臉色,鬧得大家都怕碰到她,見她來了就遠遠躲開或繞道而行。于珊有時還把氣發(fā)泄在工作上:“反正我在這兒只有一個月了,干好干壞一個樣,不如干壞一點,讓陷害我的人遭受損失,讓老板遭受損失。”結(jié)果,她的工作相當糟糕。

呂丹在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解雇名單后,當然也難過了一晚上。但她的態(tài)度和于珊截然不同:既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了,不如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于是,她從不說自己被解雇的事,別人偶爾提起時,她說自己能力不足,應該淘汰。她還逢人就道別:“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走了,不能再與你們共事了,請多保重。”大家見她這么重感情,反而更親近她了。這讓她的心情好多了。在工作上,呂丹的想法是:在崗一天就應該負責任一天,給公司、老板和同事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即使我走了,也會有人夸我、想念我。

一個月很快到了,于珊如期離職,呂丹卻被老板留了下來。老板說:“像呂丹這樣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員工,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怎么舍得她離開呢?”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zhuǎn)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yǎng)自己勇于負責的工作精神。

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勇于負責的精神之后,才會產(chǎn)生改變一切的力量。

責任心決定品位

以有所謂的態(tài)度對該做的事負責任、盡義務是一個人具有高品位的標志。現(xiàn)實中多數(shù)人做錯了事都喜歡尋找理由。誰都不想主動去承擔責任,而對于獲益頗豐的好事,邀功領賞者卻不乏其人。負責任的人是有魅力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他們把握自己的行為,做自我的主宰。每一個有魅力的企業(yè)家,都應該教育自己的員工增強責任心,就像培養(yǎng)他們其他優(yōu)秀品質(zhì)一樣。

責任是一種品位,相應地,負責任的人就是有品位的人,有品位自然也就有魅力,不負責任的行為就是無魅力的行為。負責任、盡義務是魅力的標志。我們努力教育孩子成長為負責任的人,就是在幫助他們形成魅力。詹姆斯·麥迪遜獨具慧眼,在《聯(lián)邦主義者文集》第63節(jié)中給責任作了明確的界定:責任必須限定在責任承擔者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須與這種能力的有效運用程度相關。缺乏魅力的人還不能完全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19世紀存在主義鼻祖之一丹麥人克爾凱郭爾感嘆蕓蕓眾生中責任心的喪失,在《作者本人對自己作品的看法》這本書中,他寫道:“群體的含義等同于偽善,因為它使個人徹底地頑固不化和不負責任,至少削弱了人的責任心,使之蕩然無存。”思想家圣·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也寫道:“這種屈服于同輩壓力的弱化的責任心是對青年時代破壞行為進行反思的主要內(nèi)容。這全是因為當別人說‘來呀,一起干吧!’的時候,我們羞于后退。”奧古斯丁和亞里士多德及存在主義者都堅持說人們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缺乏責任心并不能否認責任存在的事實。

“活在責任和義務里”這句名言,是已故臺灣著名國學大師耕云先生在臺北和北京多所大學里反復強調(diào)的一句話。他一再告誡學子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要盡到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盡到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他認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對社會和家庭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么我們這個社會就少了許多紛爭和掠奪,少了許多奸險和罪惡,而多了一些安寧和祥和。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就必須承擔屬于他的責任,履行屬于他的義務。對家庭、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人類,你必須盡到責任和義務;對工作、對事業(yè)、對同志、對朋友、對子女,你必須盡到責任和義務。

主動承擔責任的人,就會感到身上有一股無形的壓力;有無形的壓力,就會具備謀求做事的動力;具備謀求做事的動力,就會有信心把自己承擔的責任承擔到底。同理,主動履行義務的人,就會兩肩擔道義;兩肩擔道義,就會一身正氣;一身正氣,就會有力量把自己應盡的義務履行到底。

責任心是創(chuàng)造一切的機會。要抓住這種機會,就應該使人活在道義之中,隨時隨地無愧于做事。如此,則自己的一舉一動、一心一念,都不違背道德仁義,都可驚天地而泣鬼神,都會隨時隨地、全心全意地做事,圓滿地做事。就像諸葛亮做人的要點,全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鞠躬盡瘁,就是以生命去盡職,去完成事業(yè);死而后已,就是以死亡去盡責,去力行事業(yè)。

負責任的人是具有品位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他們把握自己的行為,做自我的主宰。每一個合格的領導者都應該教育自己的屬下增強責任心,就像培養(yǎng)他們的其他優(yōu)良品質(zhì)一樣。

對事業(yè)不負責任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積極、敬業(yè)并不僅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其實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你自己。對于這一點是每一個工作者都必須切記的,而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一個隨時以公司利益為重的人,必然是個敬業(yè)的人,也是一個不光為別人打工,同時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工作的人。當你在為公司努力工作時,公司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在此便畫上了等號。

所以,成功的起點首先是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優(yōu)秀的員工都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榮耀和欣慰。如果你把這一點看作無所謂,情況就會相反。

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喬·吉拉德在被問及如何成為一名好的推銷員時,他是這樣說的:“要熱愛自己的職業(yè)。”

他接著進一步解釋說:“不要把工作看成是別人強加于你的負擔,雖然是在打工,但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只要是你自己喜歡,就算你是挖地溝的,這又關別人什么事呢?”

他曾問過一位神情沮喪的人是做什么的,那人回答說自己是名推銷員。吉拉德馬上告誡對方說:“推銷員怎么可能有你這樣的心態(tài)呢?如果你是醫(yī)生,那么你的病人肯定會遭殃的。”

世界上汽車推銷商的平均銷售記錄是每周賣出7輛,而吉拉德平均每周賣出42輛。

1963年,25歲的吉拉德從事的建筑生意失敗,身背巨額債務,他幾乎走投無路。后來他只有改行,去賣汽車。開始時他并沒有把推銷員這份工作怎么放在眼里,只是將之當作養(yǎng)家糊口的一種手段。

當他經(jīng)過努力賣掉了第一輛汽車后,他內(nèi)心的想法完全改變了。他撣撣身上的灰塵,對自己說:“就這樣,好好地干,你一定會東山再起的!”

從此以后,吉拉德把心思全用在了工作上。用廢寢忘食一詞來形容他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一點不為過。一次,妻子打來電話,說他們的小兒子已住進了醫(yī)院,讓他趕快過去。當吉拉德匆忙換下工作服準備離開時,一位顧客找上門來,說剛買的汽車剎車不好使,要求他盡快給調(diào)一下。吉拉德二話沒說,立即又換上工作服鉆進了車底,一干就是幾個小時。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到醫(yī)院時,妻子已經(jīng)摟著兒子進入了夢鄉(xiāng)。他沒有驚動他們母子,在病房的墻角蹲了一夜,第二天便又早早地去上班了。

就在吉拉德一個月沒有賣出一輛汽車時,他也沒有失望,多年的經(jīng)驗和教訓告訴他,所有的工作都會有難度,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一遇到問題就縮頭退讓,或者一次接一次地跳槽,情況有可能會越來越糟。

他常把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形容成一個人種下一棵樹,從種下去開始,只要你精心呵護,傾注你的熱情,該澆水時澆水,該剪枝時剪枝,到它慢慢長大時,就會給你回報。作為一名汽車推銷員的吉拉德,種下的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給他帶來無窮的財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受過良好教育、才華橫溢的“窮人”,他們在公司里長期得不到提升。認真探討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愿意主動做事,甚至把完成責任內(nèi)的事都看作是吃虧的,因此,工作敷衍、拖延,只有在被迫和監(jiān)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被動地去工作。而結(jié)果呢?先是坐冷板凳,后被炒魷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伊金霍洛旗| 宁海县| 涞水县| 乐安县| 色达县| 禄丰县| 宁晋县| 台前县| 南宁市| 永州市| 缙云县| 丰县| 尉犁县| 加查县| 揭西县| 平江县| 青田县| 赤城县| 永登县| 焦作市| 公主岭市| 原平市| 三江| 天门市| 饶阳县| 黑水县| 安泽县| 盘锦市| 深圳市| 苗栗市| 获嘉县| 抚宁县| 宜阳县| 阿勒泰市| 武穴市| 万州区| 乌拉特后旗| 拉萨市| 乐亭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