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而從,不只是選擇高尚的品德,也包括選擇自己好的生活和事業之路。從善而流,學會選擇自己的未來。然而,選擇離不開對自身的定位。因為只有志向明確了,才可能選擇正確。正如好馬不會因眷戀馬廄的舒適而放棄馳騁千里疆界;有遠大志向的人,也不會因貪圖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目標。達爾文從小就喜歡昆蟲,迷戀于博物學、礦物學、昆蟲學。可父親一直極力反對,逼他學醫,學神學。但他堅持走自己的路,盡管讓父親傷了心,也癡心不改,終于成為近代博物學家和進化論的偉大奠基人。假設,如果他只圖能一時和父親和解而放棄了人生的理想,那么這個損失對于世界來說將是不可計算的。孔子云:放于利而行,多怨。同時,選擇也離不開對事物的辨別。正如交友一樣。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從”,也是學習的過程。只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知之,學而不厭也就做到“從”了。但也不要茫然而從。取你所需,取其精華,取長補短也就可以了。
人生之路坎坷多阻,選擇太多,成材更難。但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謹記則善而從,然后勇敢的去面對,明天的陽光依然會照向成功的彼岸。
只有雙贏才是真贏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就連在孤島上生存了28年的魯賓遜也還要有一個“星期五”和一只狗陪伴他、幫助他才能活下去。所以,要想自己好,也必須讓別人也同樣好,才能保證自己生活得好。
市場如戰場,競爭如戰爭,但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戰場和戰爭,因為戰爭只能是一勝一敗,或者兩敗俱傷,永遠不可能出現雙贏結局,而市場競爭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之上的競爭,所以說必須是“雙贏”市場。
雙贏的概念就是指大家在從事相同的職業活動中,可能因為各自的能力差異,而在獲得的收益上也會多少不一,但收益多的要適當兼顧一下少的,使大家都有滿意的收益。
有人講過一個美國農夫種植得獎玉米的故事。每年這位農夫的玉米都在全州博覽會上贏得藍帶獎。有一年,一位記者采訪他,得知了他如何種植玉米的趣聞。
記者得知,這個農夫之所以能獲獎是因為他得益自己培育的種子優良,但他在種植前從不保密,而是將他的種子與他的鄰居分享。“你怎么可以將你最好的王米種子與你的鄰居們分享呢?這些可是每年都為你贏得大獎的種子?。 庇浾邌柕馈?
“嗨,先生,”農夫說,“你可知道?風將成熟玉米的花粉吹來吹去。如果我的鄰居種植差的玉米,交叉異花授粉就會逐漸降低我的玉米品質。如果我想種植好的玉米,我就必須幫助我的鄰居也種植好的玉米?!?
他很明白生命是密不可分的道理。如果他鄰居的玉米品質不提高,那么他自己的玉米品質也無法提高。
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選擇和平的人必須幫助他的鄰居也獲得和平。選擇快樂的人必須幫助他人找到快樂,因為每一個人的幸福與所有人的幸福是聯系在一起的。選擇好好生活的人必須幫助他人也好好生活,因為一個生命的價值是由它所接觸的生命來衡量的。
卡爾是一位賣磚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使他陷入困難之中。
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筑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面臨即將停業的境地。
卡爾并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頭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有一個星期天早晨,卡爾聽了一位牧師講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跟你為難的人??柊衙恳粋€字都記下來??柛嬖V牧師,就在上個星期五,他的競爭者使他失去了一份25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卻教他要以德報怨,化敵為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理論。
當天下午,當卡爾在安排下周的日程表時,發現住在佛吉尼亞州的一位顧客,正為新蓋一間辦公大樓要一批磚??墒撬付ǖ拇u卻不是卡爾他們公司所能制造供應的那種型號,卻與卡爾的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相似。同時卡爾也確信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機會。
這使卡爾感到為難。如果遵從牧師的忠告,他覺得自己應該告訴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并且祝他好運。但是,如果按照自己的本意,他但愿對手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
卡爾內心掙扎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盤踞在他的心田。最后,也許是因為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卡爾拿起電話撥到競爭者的家里。
當時,那位對手難堪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卡爾就很有禮貌地直接告訴他,有關佛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機會。
有一陣子那位對手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但是很明顯的是,他很感激卡爾的幫忙。卡爾又答應打電話給那位住在佛吉尼亞州的承包商,并且推薦由對手來承攬這筆訂單。
后來,卡爾得到非常驚人的結果。對手不但停止散布有關他的謊言,而且甚至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卡爾做。現在,除了他們之間的一些陰霾已經獲得澄清以外,卡爾心里比以前感到好得多了。
應該說,“雙贏”是個概念,不如說它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更貼切,它是一種有福共享,有利大家均沾的態度。單贏不是贏,只有雙贏才是真正的贏。競爭的至高境界就是合作,也只有合作才能實現“雙贏”,才能與競爭對手共同發展。
在當今這個提倡“雙贏”的年代,任何人、任何企業如果在開拓市場中不講策略,一味排斥競爭對手,一味強調“以我為主”、只講競爭不講合作,屬“皮笊籬的湯水不漏”,或者屬“大豆腐一面子”光想占便宜,不想讓別人分享自己的利益的“鐵公雞”,擔心別人“借雞生蛋”,強大起來后奪走自己的市場份額,結果反而失去了更大的市場。而只有既擅長競爭又善于合作并謀求“雙贏”最大化的人和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心態不平衡,姿態站不正
他為什么晉升高級職稱?
你為何能呼風喚雨?
我怎么就事事不如意?
他為什么能大把撈錢,而我卻撈不到呢?
像這樣的意念經常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不時地閃現,這樣的意念就是心態不平衡的表現。
古人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之言,這里的“戚戚”套用現代語言就是所謂的“心理不平衡”。古人將“常戚戚”者定位于“小人”,是很有見地的——“小人”者,偷雞摸狗之徒、心術不正之流也。
偷雞摸狗之徒“心理不平衡”容易理解,他們本來就是些為人不齒的地痞惡棍下三爛、想不勞而獲享清福的寄生蟲,一旦偷盜不成就惱羞成怒、“心理不平衡”,于是坑蒙拐騙、撬門別鎖乃至殺人越貨、“綁票撕票”無所不為,終于走上不歸路?!皻⑷苏邇斆?,他們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怨不得誰,都是“心理不平衡”惹的禍!
有些人原本生活體面、有職有權,卻因擋不住誘惑而“心理不平衡”,這就不容小覷了。北京市交通局前副局長畢玉璽,常常“與同事比,覺得自己資歷老卻升得慢,心理不平衡;與上司比,覺得自己水平高卻屈居其后,心理不平衡;與大款富豪比,覺得自己辛苦半生貢獻不小,全部家財卻比不上人家一個零頭,心理更不平衡。”于是將黨紀國法置于腦后,大肆收賄達1300多萬元,終于鋃鐺入獄被判死緩!日前落馬的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也因身為掌控上億元資金的金融高管,月薪只有三四千元而“心理不平衡”,于是伸出黑手蛻化為又一名貪官!
回頭看看,胡長清、成克杰、李真、王懷忠……哪個貪官不是毀在這“心理不平衡”上?
“心理不平衡”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一位局長,年富力強工作出色,因工作需要調往另一單位任副職,他想到從此將大權旁落、聽命于人,就“心理不平衡”了,于是坐臥不安食不甘味,越想越窩囊、越想越憋氣,終于突發腦溢血導致全身癱瘓,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強者”一夜之間變成了可憐的“植物人”。某科研院所一位58歲的“一把手”,不久前被宣布“退二線”當調研員,也立馬“心理不平衡”了,他夜不能寐輾轉反側胡思亂想,眼看下臺前“大撈一把”的計劃徹底無望,兩天就白了頭,第三天恍恍惚惚上街去,不幸被一輛出租車奪了命!
看來,“心理不平衡”絕非小事一樁——它既能使人利令智昏鋌而走險,又可讓人罹禍染病慘遭不測,堪稱一種危險的現代社會綜合癥了。剖析其原因,大多源于患者承受能力和自持能力的低下和衰竭,導致心態異化、人格扭曲,從而演變成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和逆反行為。
關鍵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出了毛病,是私欲膨脹、利益驅動使然。猶如一架天平,私字過重,杠桿就一邊倒,自然就“心理不平衡”了。道德的大廈一旦傾覆,人生的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敖∪男睦肀冉】档纳眢w更重要”,先哲之言,高識遠見啊!
以上所說的都是那些當權有勢力的“小人”的不平衡心態而引起的禍端。而我們這些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經常遇到“不平衡”。
那么如何對待不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態,也不是件小事,它是人生奮斗中關鍵的起點。
在“不平衡”面前,有的人不加以分析,便火冒三丈,直面上司,唇槍舌劍,換來的卻是賭氣的“出走”;而有的人,在短短的幾分鐘后便將憤懣化解為冷靜,重新對自身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冷靜思考。
對待“不平衡”的兩種處理方式,結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前者只能是在人生道路上一次次地憤怒、挫敗、出走……而后者往往可以在心態平衡的基礎上實現自我,不斷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