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專家論道(1)
- 《案例。》系列(第1輯)
- 吳曉波主編
- 4642字
- 2015-12-12 17:16:38
中國狼性企業的暗傷
文/金錯刀
在不少中國企業家眼里,狼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動物。從華為狼性,到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對狼的推崇,以及聯想總裁楊元慶強調的“如狼似虎”,類似的故事總在不斷上演,這種像狼一樣的競爭策略一度讓跨國巨頭們膽戰心驚,而讓中國觀眾為之歡呼。
但狼也有其致命所在,比如,狼的鼻子、腿,也是獵人攻擊的重點。在商業戰場上,中國狼也在遭遇困境,曾經頗具狼性的PC、DVD、軟件、手機業,紛紛遭遇危局。
中國狼性企業們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暗傷與命門?
“創造性模仿”是狼性企業的重要競爭戰略,通過比創新者更透徹地了解新技術與市場需求的關系,創造性模仿能為新技術的應用尋求更準確的市場定位,并借助對新技術的創造性模仿來建立競爭優勢。例如,個人電腦的設計思想最早來源于蘋果電腦,但當IBM認識到了個人電腦廣泛的市場前景后,便立即通過創造性模仿推出了標準的PC機型,迅速占領了市場。
事實上,“創造性模仿”策略在攻敵之弱的同時,自身的弱點也成為對手的攻擊點。這就是“創造性模仿”之傷:
首先,“創造性模仿”也會引來眾多模仿者。一個有價值的定位肯定會引起他人的爭相仿效,從而使最初的獨特定位喪失。比如,最近的國產手機整體下滑,TCL移動就把原因歸結為:由于國產手機的盲目上馬和過熱生產,雷同度高的產品使市場顯疲態。
第二,模仿,卻缺乏創新。一方面,片面的模仿,而在核心技術上的缺失,使得國內廠商受制于人。
第三,持久的戰略需要做出堅定的放棄,否則容易墜入增長陷阱。很多時候,國產企業更喜歡一哄而上、彼此模仿,今天比拼百萬象素,明天比拼渠道能力,或者比拼代言明星的大牌,而且,這些“創造性模仿”的高手們更不愿意去放棄一些東西,結果是他們都沒有實現真正的差異化。
與此同時,執行缺陷也在成為一大瓶頸。
經理人關注狼道,事實上也反映了一個現實:高層管理人員、股東和董事會已經對英雄式的領導提出了質疑。
但是,不管如何質疑,大多數中國公司仍是一個重英雄而輕團隊的組織。錫恩公司總經理姜汝祥也曾認為,中國絕大部分公司都沒有基于管理流程的戰略模型,中國企業的戰略是“總裁戰略”——總裁的話就是戰略,中國企業的管理是“總裁管理”——總裁的命令就是管理。
麥肯錫曾把類似“狼”性團隊執行、合作不暢的弱點所在歸結為三個層面:
首先是方向不明。這種方向不明又有幾個現實因素,比如缺乏協調、缺乏深入理解、缺乏戰略重點。CEO們提出一個設想時,經理們可能點頭附和,但團隊常常缺乏如何實施的共同看法。
其次是無效的交流。有不少管理團隊在交流的重要性方面光說不練,形成了一種妨礙真誠的溝通與合作的工作方式。比如,和任何人際交往一樣,高層團隊中也經常出現破壞性的行為,如公開羞辱團隊成員。這類行為顯然會導致恐懼和防范,從而嚴重影響團隊活力。
第三,無力進行自我更新。由于慣性思維、封閉隔絕以及個人技能的不足等原因,高層團隊很少對公司或產業以外的信息給予足夠的關注,同時,高層團隊很少花時間去思考他們所獲得的信息,從而不能確定真正的戰略重點。
美國繁榮:在2009年前崩塌
文/Jone
在美國流行經濟學家中,哈里·S·登特不是最顯赫的一位,但卻可能是最大膽和喜歡標新立異的一位。在不久前出版的《下一個大泡泡》一書中,他宣稱,“我們的研究強烈顯示,股市將在2009年達到我們這代人一生中所能見到的最高點,然后在2010進入大崩潰并持續到2023年”。
這段時間以來,他關于美國經濟和股市的這一預測已經在北美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今天,全球經濟學家普遍看淡未來,長期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在去年年底給股東的公開信中聲稱,投資者在這個十年期中最好情況下也只能得到一位數的回報率,而另一位傳奇投資人約翰·坦普爾頓爵士更是預言,在未來五六年內投資人不虧損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就是在這樣的時刻,登特再次語出驚人。
登特在《下一個大泡泡》一書中寫道,“目前,我們有一個同沃倫·巴菲特和大多數專家非常不同的預測,這種情形就好像80年代后期一樣。在這個十年期結束之前,我們能看到道瓊斯指數沖擊35000點到40000點,納斯達克指數達到13000點左右,并有可能沖擊20000點的高位。”
從來沒有一個宏觀預測家敢于像登特這樣的大膽,他竟然敢于用如此清晰的時間節點來表述自己的預測:我們認為最可觀的回報將來自2004年~2009年這段時間,特別是來自2004年底到2006年中期,以及2006年底到2009年底。顯而易見,徹底加入下一次也是歷史上最大一次牛市,時間上完全來得及!
登特聲稱,2002年底到2004年底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投資機會”。他說,“我們所有的基本面研究和周期研究都表明,投資者可能會在2002年到2009年底或2010年初,看到歷史上最高的平均年復合回報率”。
在登特的預測體系中,對人口統計學的運用是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一個方面。他分析了來自美國勞工部下屬勞工統計局的消費數據,發現存在兩個消費高峰,分別發生在46歲和50歲。然后,在生命剩下的時間中,消費將下降。也就是說,每一代人會非常準確的制造繁榮和衰退的經濟周期,它們大概每40年發生一次。而在美國,最近一次“嬰兒潮”的高峰年是1961年,這一代人將在37歲進入高消費年,47歲達到最高點。據此,登特大膽預測,正在到來的繁榮將在2009年達到巔峰。
大繁榮以后必然有一次長期的下跌,大約從2009年或201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22年或2023年,這就好像過去的熊市常常緊跟著一代人消費高峰的過去而來臨。登特警告說,“這可能將是歷史上最大的蕭條,至少也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后最大的一次蕭條。”
他建議說,“從2005年2009年這段時間,不僅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投資機會,也是重新定位你的商業事業和職業生涯的最佳時機,你將決定自己怎樣生活,以及在哪里生活,不僅針對即將到來的大繁榮,也針對緊接著的大衰退。”在進行了這一番驚世駭俗的預言之后,登特似乎還意猶未盡。他接著提議:今天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你的職業和投資策略上面好好利用這次繁榮期,為接下來非常艱難的蕭條期做好準備,并且在2009年前賣出你的大部分投資和房產。
今天,哈里·登特的預言在美國學界乃至輿論圈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讓大家不得不對登特的預言有所重視的是,《下一個大泡泡》出版于2004年底,而他在書中對這一年下半年乃至2005年上半年的股市預測竟然與現實完全一致!著名評論家邁克·費莫爾在《紐約客》中撰文中,登特這次是在拿他的預言家的聲譽賭博,我們盡管不必與他一起下注,但是卻必須拽緊自己的錢袋,以防“魔球”真的應驗。
(《下一個大泡泡》哈里·S·登特著中文版已由中國社科出版社引進)
首富的九個品質
文/李卓
他們是一群傳說中的人。他們低調、冷靜、圓潤,像一枚枚形狀迥異卻功能相近的金幣。他們都不可思議地富有,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那些財富只有用想象的方式才可能被消費掉。他們被稱為“首富”,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也只有一個。但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并不驚世駭俗,相反卻極其平常。以下是“首富”們所具有的九種品質。
行事低調
首富們最基本的品質莫過于低調了,有時這種品質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04年,德國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總資產達到411億美元,其中哥哥卡爾以23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三富豪,而人們發現,最新關于兩兄弟的采訪是在1953年,而最近刊登過他們照片的報紙是在16年前出版的,唯一被大家知道的是:他們中哥哥卡爾如今已83歲,弟弟特奧也已經81歲。
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奧·奧爾特加·高納是另一個把自己裝在套子里的歐洲老頭。這位擁有世界時裝界財富總值第二的有錢人,從不在媒體前露面,人們翻遍報紙也只能找到兩張關于他的照片,而且這兩張照片上胖胖的奧爾特加穿的竟然是同一件衣服。
性格沉默
在絕大多數的現任首富中——特別是在歐洲大陸,低調與性格沉默似乎是他們共同的性格特質。跟很多人想象完全不同的是,他們往往不定居在倫敦、巴黎這樣的大都市,而是常年生活在一些不知名的小鄉村和小城市里。他們幾乎從不參加群星閃耀的派對或嘉年華活動,盡管這些奢侈光鮮的活動很多是由他們的公司或組織所出錢主辦的。他們也很少出現在諸如“財富論壇”、達沃斯企業領袖年會這樣的商業盛會中,世界很少聽到他們宣講自己的財富智慧,或為自己著書立說——“不著文字”似乎是一條不成文的“首富傳統”,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首富洛克菲勒便在遺囑中嚴厲禁止后人為他寫傳記。他們只是默默無聞地一天一天把自己的財富數字累積上去,讓那些金光閃閃的金錢攔擋住任何射向他們的好奇的目光。
生活節儉
與低調相伴的是生活的簡單和節儉。一度被認為財富很可能超過比爾·蓋茨的瑞典首富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創辦者。他用一生的時間打造出一個令人生畏的家具連鎖帝國。人們對他的描述是這樣的:坎普拉德從來缺乏光鮮的外表,他沒有時髦的服飾、昂貴的手表和豪華的轎車,出門旅行總是坐經濟艙。如果公司為他預訂了昂貴的東西,他會非常惱火。在宜家總部吃工作午餐,他會從自己的錢包里掏出鈔票付賬。他喜歡喝酒,但不一定要貴重,一瓶廉價的威士忌能讓他更加愉快,他會開著老式的沃爾沃汽車到處亂竄,或坐著公交車去菜場淘廉價蔬菜……
而印度2004年的首富——普雷姆吉的節儉生活同樣令人驚訝:這位常年居住印度班加羅爾的首富甚至在出差過程中,也都要帶著洗滌劑和旅行熨斗,因為他要自己洗衣服……
絕對不是情感動物
作為公眾人物的首富往往都處于各個國家最關注的核心區域,因此他們的言行也格外具有標桿意義,尤其是情感問題。讓以色列首富謝里·阿里森成為媒體關注目標的原因,恰巧是因為她對待婚姻的態度,因為在她剛走過的47年歲月中,她成為過3位男子的妻子,而每段經歷帶給她的都只有痛苦,她最終只能一個人生活到遠離以色列的美國,被所有人拋棄。
謝里·阿里森是首富部落中的特例,其他大多數人都嚴格遵守著情感的基本道德。在所有首富中只有五位有過兩次婚姻經歷,其余大多數均為一次。家庭的穩定與和諧,看來始終是財富得以循序累進的前提。擁有歐萊雅的法國女首富利利雅娜常對她的朋友們說,維持了50年的美滿婚姻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財富,相對于財富而言,婚姻對于一個女人才更有意義。
壟斷一個行業
“壟斷是暴利惟一的源泉”。這條猶太商法似乎迄今仍未失效。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無數巨商通過與政權的聯姻或交易,強權擁有礦山、鐵路、航船及主要農產品的專營權,從而血腥地完成了原始積累,并成一國之首富。而隨著國家制度的健全及商業文明的進步,這條暴富路徑越來越變得不可能。在當今所有的首富中,惟一與資源型壟斷有關的大概就只剩下兩家,一是南非的奧本海默家族,他們控制了全球鉆石資源的70%,另一個則是中國澳門地區的何鴻燊,他掌控了當地的賭博業。
而其他的各國首富則無一例外地通過完全市場競爭的手段,在各自的主營行業中保持著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形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壟斷效益。美國首富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全世界電腦的桌面系統,意大利首富掌握著全國商業電視80%的市場份額,澳大利亞首富控制了全國80%的雜志市場,加拿大首富壟斷了報刊市場的70%以上,新任印度首富則擁有世界鋼鐵年產量的6%。
拒絕多元化,專注全球化
除了亞洲地區之外,在當今歐美各國的首富中,幾乎沒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財團。相反,專業背景下的全球化是一個流行的趨勢。
在過去二十多年里,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并不出眾的傳統公司一躍而讓人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