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創設生活的意境(2)
書名: 讓孩子自由成長作者名: 劍琴 李揚編著本章字數: 2540字更新時間: 2016-08-02 15:27:12
另外,羅琳還說:“這些年來,人們總是問我,是否在夢境中走入過哈里·波特的世界?答案是沒有。在夢里,我正在一個擁擠的大廳里尋找一個‘靈魂碎片’。但奇怪的是,夢中的我身邊還環繞著很多身材高大的咖啡館侍應生,忙碌地在大廳中穿梭。對此,羅琳還自嘲說:“可能自己真的是咖啡喝得太多?”
咖啡館里良好的氣氛,能夠使JK·羅琳更好、更快地創作《哈里·波特》。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回家之后,看似正在認真的做功課,但事際上心思并沒有用在功課上。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做功課就像是一項長跑運動,從放學回家一直做到深夜,可是完成的作業并不理想,且會出現許多錯誤。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從一定程度上來看,與家庭氣氛有著密切聯系。然而,有的家長根本不知道這個道理,只要孩子功課沒有完成,就不準吃飯,不準睡覺,不準看電視等,甚至一氣之下,對孩子動起手來。但事實上,這些不得當的措施并沒有收到什么效果。
要知道,氣氛好了,孩子自然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學。在孩子作功課的時候,家長也應該靜下心來,讀讀書,看看報。當然,家長也可以選擇一些安靜的事情來做或者給孩子播放一些節奏舒緩的音樂,這樣一來,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作功課的效率自然就會有所提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死后,人們希望從他大腦結構、重量、體積方面找到與常人不同之處,但都未獲得新的發現。對他的生活經歷進行了系統研究之后,發現他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他的母親非常熱愛音樂,是一位優秀的鋼琴手。在妊娠期間,愛因斯坦就已經受到了很好的音樂感化。在愛因斯坦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非常著迷,可以這樣說,他基本是在音樂聲中長大的。成年后的愛因斯坦為了啟發自己對未知世界是的認識,經常聽一些美妙的音樂旋律。據相關文獻介紹,在“相對論”還未問世時,1905年的一天,他突然興奮地對夫人說:“親愛的,我有一個奇妙的想法”。話一出口,愛因斯坦就開始彈鋼琴,他時而彈琴,時而思考,在猛彈了幾個音節之后,又停下來,自言自語地說:“太好了,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想法。”此后,他一會兒上樓伏案思考,一會兒又下樓彈琴,就這樣他連續了好幾天。半個月之后,他的驚世之作——《相對論》問世,被稱為推動20世紀歷史進程的一項偉大發現。所以,可以這樣說,愛因斯坦既是用音樂胎教感化孕育的音樂天才,也是用音樂巨大力量創造成就的科學家。
是的,不僅是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能夠感受到音樂本身具有的魅力,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為音樂而醉,為音樂而狂。將音樂用到孩子的教育上,,相信家長會有意外的收獲。因為音樂不僅可以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而且能夠讓孩子感到心情舒暢,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有所提高。
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父母,為了能夠與孩子更好地交流,總喜歡問孩子這,問孩子那。如“做幾道了?還有幾道?”、“昨天去哪里玩了?”“這次做的怎么樣?”等,從表面上來看,似乎父母很關心自己的孩子,然而他們卻并不知道,這樣總是問孩子,會讓孩子的注意無法集中,同時也會打斷孩子思考問題的思路。所以,家長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也在思考,他需要適宜的氣氛,不要總是干擾他。
在日常生活中,鄰居到家里串門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的人一說起話來,沒完沒了,早已經把身邊還有孩子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事實上,大人在一起聊天最容易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因此,家長最好安排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地方或在孩子的娛樂時間里接待客人。如果親朋友好友有事要來家里,最好選擇在孩子的休息日去。如果有事急必須要登門,盡量把時間安排妥當,盡量不影響主人家孩子的學習和休息。
常聽音樂,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
音樂、舞蹈、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會極大地提高孩子的思想修養,培養他們的藝術情操。這些藝術形式將成為一個感情的釋放口,幫助他們表達自己和對世界的情感,并從中獲得生活的快樂。
音樂與人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言語、行為、人際關系等,有著一定的聯系。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托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與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相關聯。
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如何,要從兩個方面衡量: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二者缺一不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意提高生活質量。在精神生活方面,音樂和藝術欣賞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實乃人生一大樂事,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音樂與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對人來說,聽音樂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一種對生理和心理起到保健養生作用的有效方法。優美、輕快、悅耳的音樂,能使人體產生有益的共振,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益于健康的生理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流量及神經的傳導,使人體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
研究表明,音樂可以釋放負性情緒,引導身心放松,改善注意力、判斷力和記憶力,振奮精神,完善健康人格。音樂可以擺脫孤獨,溝通情感,交流思想,增進社會交往能力,適應社會,獲得滿足,從而獲得身心健康。不同的音樂能激發不同的情緒。如雄壯豪放的進行曲能使人增強勇氣,催人進取;旋律優美的輕音樂能使人心曠神怡、輕松愉快。
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莫扎特效應”。它的科學原理在哪里?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奧什科什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謝等人發現,大學生聽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后,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了顯著提高。公眾對莫扎特音樂的熱情高漲,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報道,羅謝及其合作者最近在舊金山舉行的認知神經學研討會上說,莫扎特奏鳴曲也能提高大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他們在新研究中發現,聽了莫扎特奏鳴曲的大鼠,其大腦海馬區內刺激和改變腦細胞聯系幾種基因的活躍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這些基因分別負責生成一種神經生長素、一種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化學物質以及一種神經突觸生長蛋白質。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有助于為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患者設計音樂療法。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在聽了莫扎特奏鳴曲后,其空間推理和社交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莫扎特音樂已在臨床上應用。此外,莫扎特音樂還被發現,能夠緩解嚴重癲癇患者疾病發作的癥狀,然而,其他音樂卻工沒有這種效果。
美術、音樂(聲樂、器樂、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戲劇、等都是屬于藝術類的,藝術類形態多樣。主要分為兩大類別:靜態藝術和動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