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我區社會保險費實行“五險合一”征繳的調研報告

根據自治區政府有關領導批示,我室會同自治區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人事廳、編辦,在全區19個市縣(不包括市轄區)和部分企業,就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實行“五險合一”征繳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社會保險體系主要有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五個險種組成。近年來,各級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社會保險征繳力度,2005年末全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67.68萬人,其中參統的離退休人員為16.0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64.55萬人、37.07萬人、23.5萬人和21.56萬人,基金收入總規模達到24.3億元,有效地保障了離退休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為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做法是:

1.在宣傳教育上,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渠道和手段,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宣講社會保險費征繳的意義、政策、辦法和好處,增強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和維護自身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消費單位樹立依法繳費的觀念,把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作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在加強領導上,石嘴山市作為自治區“五險合一”試點工作城市,成立了“五險合一”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五險合一”征繳工作。中寧縣成立了由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負責社會保險費征繳的領導、組織、管理和目標任務考核等工作的開展。銀川市等市縣每年都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工作。平羅縣每年將社會保險征繳清欠工作列入政府主要考核指標。

3.在制度建設上,各地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辦法和實施方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將社會保險費的征繳納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

4.在征繳機制上,為減少征收環節,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工作合力,各市、縣大膽創新征繳工作機制。永寧縣為解決企業辦理社會保險手續費時多跑路的問題,建立“四金一費”(即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金和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費)一站式征繳服務機制,由人事勞動保障局組織社保、就業、醫保三家經辦機構到企業現場辦公,“下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為企業統一辦理“四金一費”的申報手續,由勞動執法監察大隊加大監察力度,確保“四金一費”征繳。2005年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費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23%、100%、129.2%和114%。

西吉縣為減少經辦機構和人員編制,簡化工作環節,降低征繳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參保對象,除失業保險由就業局經辦外,社保局和醫保中心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集中辦理其他“四險”。采取“六統一”機制,即統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設置、統一社會保險登記和信息管理、統一繳費基數、統一險費征繳、統一稽核檢查、統一財務管理,實現了各險種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2005年,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了96.68%、95.28%、94.96%和48%。

5.在征繳措施上,一是實行目標責任制,簽訂責任書,確保各項任務的完成。二是加大執法監察的工作力度,確保足額征繳。三是強化對繳費單位的制度約束。對繳費不足和長期拖欠的企事業單位不得評先創優,法人不能獲得年度目標考核獎及榮譽稱號;實行年薪制度的扣減年薪收入;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不提取新增效益工資;給職工利益造成損失、情節嚴重的,追究企業法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四是部門積極配合。主管部門積極督促各參保單位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統計、工商、審計、財稅等部門積極配合,定期檢查企業社保費的繳納情況;對有繳納能力而繳費不足的單位,工商和勞動部門不辦理年檢,新聞媒體視情公開曝光。五是對參保單位進行社會保險信用等級評定。

6.在征繳服務上,一是將社會保險費征收的政策規定、辦事人員、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結果五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建立服務大廳或辦事窗口。石嘴山市設立了“社會保險征繳辦事大廳”,從各經辦機構抽調辦事人員統一進入辦事大廳,統一登記和征繳,統一向參保單位和個人支付保險待遇;銀川市、中寧縣等市縣各經辦機構分別設立繳費大廳,開展社會保險的登記、申報、繳費服務;中衛市各經辦機構將參保申報、登記、基數核定、費用繳納歸口一個科室負責,在指定商業銀行設立繳費窗口,為參保單位提供便捷服務。各類服務大廳和辦事窗口的設立,大大方便了參保企業和個人,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加強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全區已基本建立起養老保險計算機信息系統,實現全區數據聯網,開通了養老保險語音查詢系統。部分市縣也初步建立起了各自相對獨立的醫療保險服務網絡。

二、社會保險費實行分別征繳的弊端

目前,市、縣的養老保險費由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征繳,失業保險費由勞動就業服務局征繳,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費由醫保中心征繳。煤炭、電力、銀行等十個行業的養老保險費由區社保局征繳。經過多年實踐,為我區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由于受各經辦機構職責的限制,在實際工作中無法解決和克服社會保險費征繳多頭登記、多頭申報、多頭管理、多渠道征收、政策不一、程序復雜等征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市縣反映,社會保險費實行分別征繳的主要弊端是:

從參保單位和個人來看,參加“五險”,要到三個部門分別辦理參保登記,重復登記、重復申報、多部門繳費的問題比較突出,牽扯了很多精力,帶來諸多不便,影響了參保單位和個人繳費的積極性。

從征收環節來看,幾個部門各自為政,“你方唱罷我登場”,多支隊伍、多頭進企業征收,運行成本高,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嚴重,不但制約了社會保險費征繳率的提高和征繳面的擴大,也加重了企業的事務性負擔,降低了政府職能部門的威信。

從管理服務來看,經辦機構運行相對封閉,信息網絡相對獨立,重復建設嚴重,基礎信息數據不能共享,業務不能互通,管理漏洞較多,用人單位少繳漏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較為普遍,冒領養老保險金、失業人員就業后繼續騙領失業救濟金等問題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勞動者合法權益,也給社會保險基金運行造成潛在的風險。

從不同類型企業的負擔來看,現行的社會保險法規大部分是針對國有企業制定的,對非國有企業社會保險費繳納缺乏必要的法律約束,主要靠行政手段征收。由于各險種由經辦機構分別征收,形不成合力,缺乏有力的手段制約非國有企業參加社會保險,非國有企業任意選擇參保險種,使國有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遠遠高于非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平等地位。

三、我區實行“五險合一”的基本思路

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形勢需要而逐步出臺的,形成了各個險種基金分別由不同的經辦機構分別征收的格局。2002年以前,我區各項社會保險業務由兩個經辦機構負責管理,即各級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經辦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各級勞動就業局經辦失業保險。2003年后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從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分離,單獨成立醫療保險管理中心。此時經辦機構由兩個分設為三個后,矛盾逐步顯露,參保企業和職工反映較大,對工作造成一定影響。實行“五險合一”,有利于整合優化經辦機構資源,降低征繳運行成本,提高征收工作效率,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減輕企業負擔,方便繳費單位和個人辦理社會保險業務,為提高統籌層次創造了條件。國家勞動保障部已明確提出,要強化收支管理,實現依法征收,整合征收機構,各項社會保險費實行統一征收。實行“五險合一”是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險合一”,通常是指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實行統一登記、統一基數、統一征繳、統一建賬、統一給付、信息共享、“五險一卡”的運作機制,重點是統一各參保單位各險種的繳費基數,統一核實繳費人數,將單位應繳納的五種社會保險費實行“捆綁式”一票征收,由繳費單位一次性繳清,擴大社會保險費的征收范圍和收入規模,方便參保單位和職工。

企業繳費是支撐社會保險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由于我區經濟實力薄弱,市、縣財政困難,大部分企業處于創業階段,如果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征繳完全實行統一登記、統一基數、統一申報、統一繳費、一票征繳的“五險合一”,企業社會保險費綜合費率要占職工工資收入的41%(繳費單位承擔30%,個人承擔11%),對剛起步的企業和困難企業來講,有可能使生產經營“雪上加霜”,甚至會使部分企業關閉,而且對招商引資也會造成一定難度。我區應按照“五險合一,分步實施,逐步到位”原則,分兩步走,目前可將重點放在統一征收主體,優化經辦機構資源配置,降低社會成本,減輕參保單位和個人負擔;加快信息網絡和服務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方便參保單位和個人上,實行社會保險費“五險合一”征繳。隨著經濟逐步發展,在將來條件成熟時,再實行完全的“五險合一”。

四、對社會保險費實行“五險合一”征繳的建議

1.積極試點,加強領導。我區2004年全區城鎮從業人員只有88.9萬,且62%集中在銀川市、石嘴山市,在全區范圍內實行社會保險費“五險合一”征繳,與外省市相比,條件有利,難度較小,推行容易。積極支持石嘴山市、永寧縣和西吉縣進一步加強“五險合一”征繳試點工作,完善方案;鼓勵其他市縣開展試點。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在全區推開。

“五險合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工作的順利推進,建議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負責“五險合一”的領導、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銜接,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2.“五險”劃歸社保局統一征繳。社會保險費實行“五險合一”征繳,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統一征收主體。從全國來看,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五險合一,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征收”;第二種模式“五險合一,由地稅征收”。從我區來看,可在維持各經辦機構體制不變的情況下,將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勞動就業服務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的征繳業務和相關人員進行資源整合,將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征繳劃歸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負責,按險種統一征收,分險種記賬,分險種管理,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和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其他職責不變。在具體征繳工作中,要充分考慮我區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到社會保險事業促企業發展,企業促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

3.加快社會保險服務大廳建設。為減少征收人員,節約管理成本,提高辦事效率,方便企業和個人參保,建議設立社會保險服務大廳,各經辦機構統一派人集中辦公,業務上由社會保險事業局統一管理,對五項保險開展統一登記、統一申報、統一核定、統一繳費、統一支付、統一轉移等服務工作,為參保單位和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

4.加大“金保工程”建設力度,加快社會保險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擔、分級管理、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原則,按照軟件統一、硬件設備配置要求統一、網絡之間接口標準統一、數據傳遞方式統一的要求,建立本地化“五險合一”征繳的社保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實現和勞動保障部門、經辦機構、銀行、財政、社區的計算機聯網,使社會保險費的登記、繳納、記錄、核算、支付、對賬及查詢服務等功能均納入計算機管理,實施社會保險“一卡通”,實現“同人(企)、同城、同庫、同卡”。

5.積極探索和研究,降低社會保險費企業繳納比例。目前我區企業社會保險費綜合費率占職工工資的比重高達40%以上,如果加上住房公積金超過50%,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借鑒外省市的經驗,研究降低企業繳費比例的措施和辦法,并盡快組織實施。

6.依法征繳,加強監管。依法征繳,是實施社會保險費“五險合一”征繳的重要保證。借鑒外省市經驗,建議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同時掛“社會保險費征收局”的牌子,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賦予其登記、申報、核定、征收、檢查、稽核、違章處罰等所有與征收相關的職能,確立社會保險事業部門唯一征收主體的地位,使其獨立行使征收的自主權,以加大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力度,保證社會保險費收入的穩定增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確保“五險合一”征繳順利實施。財政部門要對社保基金收支情況實行必要的監督,并積極探索實行社會保障預算制度。審計部門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對社會保險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檢查。

2006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青铜峡市| 遵义县| 江津市| 巧家县| 灵寿县| 祁阳县| 宜宾市| 合山市| 道真| 河东区| 西青区| 大连市| 孝义市| 长顺县| 绥江县| 如东县| 忻城县| 江都市| 甘洛县| 蓬安县| 庆安县| 林芝县| 三门峡市| 黄大仙区| 西城区| 赤水市| 章丘市| 博客| 海城市| 武山县| 视频| 界首市| 凯里市| 遂宁市| 邵武市| 永安市| 淳化县| 河曲县| 绥芬河市|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