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國際上,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物流業作為“第三利潤源泉”日益受到企業的關注。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各地區興建不同類型的物流中心,我國物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迅速崛起。但由于目前我國的物流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的發展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受物流人才短缺的制約,物流運作中的技術運用和物流管理仍處于較低水平,物流規劃、倉儲管理、合理化運輸及物流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無法完全適應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因此,加強物流技術人員和物流管理人員的培養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關鍵。
為適應物流業發展的要求,自2000年以來,經教育部批準,各高等院校紛紛設立了與物流相關的專業。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濱海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自誕生之日起,就明確地把專業目標確定為:面向社會培養應用型中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專業培養目標,南開大學濱海學院于2004年年底啟動了21世紀物流管理系列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
本套教材共9冊,包括《物流管理概論》、《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供應鏈管理》、《物流財務管理》、《國際物流組織與管理》、《物流法理論與實務》和《倉儲和配送管理》。本套教材的編寫工作由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主任王昭鳳具體負責策劃和組織,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相關專業以及濱海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師資為主要編寫力量。參編人員結合本科生的特點和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參閱了國內外大量同類教材和相關的研究資料,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本套教材的編寫工作。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第一,系統性與完整性。從整套教材到每一分冊,在內容設計上都堅持突出系統性與完整性的原則。本套教材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各分冊的內容,既囊括物流管理的全部內容,又保證每本教材在邏輯結構上的完整性,同時避免各單本教材之間的重復。
第二,理論性與應用性。中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既要具備必要的理論基礎,能夠指導實踐,又必須了解實際的物流運作。因此,本套教材一方面注重對物流理論的全面闡述,另一方面又注重實際應用,盡可能多地收集和分析國內外的成功案例,以加深學生對物流管理的感性認識。
第三,前瞻性。好的教材必須具有前瞻性,能夠給學習者以啟迪,引導其思考和創新。本套教材的編寫目的在于總結現有的理論和實踐,使學習者能夠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同時,編寫人員對物流研究的最新動態、物流產業的最新發展方向等給予高度關注,并體現在教材中,力求在前瞻性上有所貢獻。
第四,通俗性。教材在語言上努力做到通俗易懂,在概念的解釋、原理的闡述及物流管理流程的描述等方面,深入淺出,力求用通俗的語言闡述深奧的理論。
本套教材主要作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用書,也可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和中高級物流專業人才培訓用書,還可供物流業從業人員閱讀參考。
全體參編人員對本套教材傾注了大量心血,希望能夠對中國物流管理研究、物流業的發展有所貢獻。
劉秉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