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物流(Logistics)是一個控制原材料、制成品、產成品和信息的系統。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物流是指物質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1990年以來,全球互聯網絡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猛發展,與之相生相伴的是貿易、物流、信息全球化的步伐開始加快。尤其是WTO取代GATT后,全球化的趨勢更是不可遏止,由此,更帶來了現代物流業的飛速發展。
互聯網促進了全球化,同樣,物流系統也可像互聯網般,促進全球化。貿易上,若要與世界聯系,必須倚賴良好的物流管理系統。市場上的商品很多是“游歷”各國后才來到消費者面前的。產品的“游歷”路線正是由物流師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的,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進入21世紀后,以新型流通方式為代表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產業在中國發展迅速,服務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物流服務業被譽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并且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逐步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物流教育體系。然而,隨著社會對物流人才需求數量的急劇上升,人才供需矛盾日益顯現。總體上看,我國高校大多仍處在自行設計課程與實踐的階段,與境外物流產業人才相比,差距主要體現在人員素質以及物流知識和技能與實踐脫節等方面。
物流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產業,同時又具有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特征。發展物流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是完善物流教育多層次體系的需要,也是滿足對物流人才需求多樣化的需要。
2004年1月,電子工業出版社組織全國各地30余所高職院校的優秀教師編寫了“高等職業教育物流管理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時隔6年,如今該系列教材大部分已經修訂到第3版,在此期間,全國有百余所院校使用過這個系列的教材,獲得了任課教師和學生的普遍好評。其中多種教材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這更是對教材質量的肯定。
近年來,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穩步推進,不斷深化。為使教材更好地適應市場,方便教師教和學生學,編者不斷收集和征求一線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緊隨物流行業發展趨勢,認真調研并分析物流企業各個崗位的實際需求,不斷修正和完善書中的內容,使教材內容最大限度的貼近實際崗位要求。
新版教材保留了上一版教材的精髓,同時彌補了上一版教材的不足。在內容方面體現了物流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新方法;在編寫方法上堅持“崗位”引領、“工作過程”導向,突出“實用性、技能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注重現實社會發展和就業的需求。
相信新版教材更加貼合學校教學,更為適應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修訂教材的出版和使用能為培養優秀的物流專業人才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教育部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副組長
中國物流學會 副會長
上海海事大學 副校長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