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又大又圓——憧憬中的中國足球
【本章提要】
足球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運動。對此,中國人也有著自己的美好憧憬,那就是希望在世界足壇列強之中有我們中國隊的身影,在亞洲足球不斷壯大前進的大潮之中能夠占有旗艦的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這個壯麗美好的未來,中國人盼望著用自己多彩的畫筆為足球體制改革、職業足球發展、聯賽建設與完善、媒體渲染與傳播、法規完備與創新描繪美好藍圖,以舉國之力將中國足球運動向理想的方位推進。
第一節 先描出一個大圓
一、描圓從這里開始
職業足球屬于服務行業中的特殊行業,以出售自己的運動表演即足球比賽為手段融合到整體社會服務行業的多元大環境中。職業足球比賽的出現使得足球運動的社會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與認可,也使得足球運動的社會化發展有了積極的動力。因此,一個國家職業足球隊的出現標志著其足球社會化發展趨勢與水平。中國足球的圓要從這里開始畫起。
1994年開始的足球職業化改革使我國足球隊伍的建設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我國足球隊的主要建設形式分為學校足球隊、省市業余體校足球隊及省市專業隊三種,而且只有男子足球隊沒有女子足球隊。在男子足球隊伍的建設中,職業化改革之前,一個省或直轄市一般只有一支成年隊、一支青年隊和一支省體校少年足球隊。職業化改革后,這種情況得到極大的改觀。足球職業化改革后我國增加了女子足球隊;足球隊類別上也大大增多,出現了職業俱樂部隊、半職業隊、業余體校隊、足球學校隊等等,而且在足球隊數量上有了明顯增加,特別是男子、女子足球國字號隊伍數量的增加。改革之前只有男子國家足球隊、國奧隊、國青隊三支隊伍;改革之后,在原有基礎上不但增加了男子足球國家少年隊,而且還增加了相應的國字號女子足球國家隊。此外,在改革之前,只有11人制的國字號足球隊,改革后增加了5人制足球及沙灘足球國字號的球隊。
我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職業足球俱樂部球隊從無到有并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數量范圍內,從1992年以前的0支發展到2010年的39支,最多時達到65支(見表1)。這些職業足球俱樂部球隊是中國足球社會化發展的明顯標志,也是推動中國足球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還是將中國足球畫的又大又圓的一個框架基礎。
表1 1994年以來職業足球俱樂部數量統計表(單位:支)


注:※標記為非職業足球隊。
二、由空心圓向實心圓漸進
職業俱樂部及職業足球隊的建立,僅僅是中國足球走向世界足壇的一個開端,也只是中國足球憧憬著成為世界足球中又大又圓的那個足球的初淺框架——一個空心圓。如何讓這個空心圓能夠漸漸地成為實心的呢?
(一)賽事體系的發展
1994年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國內足球聯賽只有11人制的男子甲級和乙級兩個級別,業余體校及學校足球隊之間的聯賽基本沒有。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我國僅11人制足球的男子職業足球聯賽就分為中超、中甲、中乙三級。此外,還有男子11人制的全國大學聯賽、全國足球業余聯賽。在男子11人制聯賽之外,還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全國室內男子5人制足球聯賽、沙灘足球錦標賽等多項正式賽事。在男子足球各種賽事之外,還有正式全國女子足球聯賽。
簡而言之,在足球職業化改革后,國內足球競賽活動形成了一個以11人制的職業足球聯賽(中超、中甲、中乙聯賽一線隊伍)為龍頭的,伴有足協杯、室內5人制甲級足球聯賽、競技系列不同年齡階段的U系列青少年足球聯賽、全國足球業余聯賽(如丙級聯賽、城市業余足球聯賽)、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高中階段的全國中學生足球賽、中小學階段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比賽”、“阿迪達斯杯等商業性足球賽”、“亞洲展望青少年足球比賽”、“重點城市青少年綠茵工程足球賽”(如大連:園長杯、校長杯、區長杯、市長杯等各級足球賽事)等多系列的競賽體系。這些賽事的增加,極大地增強了足球運動在中國全社會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促進了足球運動的社會化發展進程。這些賽事的增加,除去其他因素,更多地是受惠于中國足球職業化的改革。
(二)比賽場次與比賽級別的增加
1994年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國內的省市專業足球隊每年的正式比賽,都是以參加上半年某賽區的比賽為主,集中在一個較短時期內,下半年又到某賽區參加相應名次的決賽,全年比賽場次很少,一般在20場以內。足球職業化改革后,足球聯賽改為主客制的周賽制,每周一場或兩場。這樣使得球隊在全年大部時間內都有比賽,比賽場次也大大增加。在2000年,我國甲級乙級球隊每年的比賽場次已經達到了20-40場。2010年,我國中超球隊僅超級聯賽的比賽就有30場,加上其它各種比賽,如足協杯、“亞冠杯”等,全年的正式比賽場次接近40場;而甲級乙級球隊每年的比賽場次也達到了30場左右。盡管如此,與世界足球運動發達國家每年50-70場比賽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表2 1992年以來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部分)國際比賽情況統計表


(注:1.表6為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與國奧隊比賽場次的合表。2.“其他”類為熱身賽、友誼賽和除去前幾項的其他國際賽事總和。3.( )內為勝利場數;4.+后為國奧隊熱身等賽事場數。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和中國足球年鑒,筆者整理)
表3 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各項國際賽事情況統計表

注: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和中國足球年鑒,筆者整理。
表4 1993—2009年中國頂級職業聯賽部分賽事(男子)數量情況(單位:場)

注:在“+”號后的數據為“珠三角五人制超級聯賽”比賽場次。
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我國足球運動員參加的比賽一般只有國內聯賽,很少有機會出國與國外球隊特別是國外強隊進行比賽,更少有機會參加正式的國際比賽。足球職業化改革后,我國各級國家隊參加國際正式比賽的機會大大增多。如2009年僅我國男子足球國家隊參加的國際A級比賽就達到了15場。再如,自我國女子足球國家隊成立以來,曾先后多次參加在葡萄牙阿爾加夫舉辦的國際足球邀請賽。
除了各級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大大增加之外,各職業足球隊(中超聯賽的前幾名)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例如有機會參加亞洲的“亞冠比賽”。2009年中超聯賽的前幾名隊伍北京國安、山東魯能、上海申花、天津泰達參加了“亞足聯”舉辦的2009年亞洲冠軍聯賽。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后,我國的多數職業足球俱樂部經常在聯賽開賽前將自己的球隊拉到國外與國外的一些強隊進行比賽,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正式比賽。據不完全統計,山東魯能俱樂部在1998年到2010年先后出國11次,涉及到7個國家;大連實德俱樂部在2000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5次,出訪國家5個;北京國安俱樂部在2000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9次,出訪國家為5個,去韓國訓練就達4次;上海申花俱樂部在在2000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9次,出訪國家為6個;天津泰達俱樂部在1999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13次,出訪國家為6個;陜西中建俱樂部在2009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2次,出訪國家為2個;河南建業俱樂部在2008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2次,出訪國家為2個;長春亞泰俱樂部在2006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2次,出訪國家為2個;青島中能俱樂部在2000年-2004年期間,先后出國4次,出訪國家為4個;沈陽金德俱樂部在2003年-2006年期間,先后出國4次,出訪國家為3個;重慶力帆俱樂部在1999年-2010年期間,先后出國3次到韓國進行訓練比賽;浙江綠城俱樂部在2007年2月12日去日本拉練;云南紅塔俱樂部在2001年2月到澳大利亞拉練,2002年2月到韓國拉練;深圳俱樂部在2001年2月赴澳大利亞拉練,2003年2月赴西班牙拉練,2004年2月再次出國拉練;四川全興隊俱樂部分別與2000年和2001年兩次到意大利拉練;吉林敖東俱樂部先后在1999年2月和2000年兩次到韓國拉練;廈門遠華俱樂部隊在2000年2月赴韓國拉練。俱樂部像這樣自己將球隊拉到國外進行訓練比賽的行為在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是絕對不可能的。
從全國城市業余足球聯賽來看,2007年,參加正式的全國業余聯賽共有873支球隊次,參賽球隊共進行了3,392場比賽。而在2009年,參加正式的全國業余聯賽達到了1,076支球隊次,參賽球隊共進行了5,646場比賽。
在校園足球方面,2009-2010年全國已開展聯賽的小學約為1,300余所,全年完成比賽12,000余場;初中學校約為700余所,全年完成比賽約5,000余場。共計參與活動學校2,300余所,完成比賽17,000余場。
據加油中國社區網報道,2010年全國性業余足球比賽“2010加油中國冠軍聯賽”全國有28個城市參加此項比賽。而在全國范圍內的地方城市的業余比賽也非常多,如北京市的業余比賽有17項,沈陽有12項,西安有9項,上海、武漢、大連、長沙各有6項,天津、重慶各有5項,青島、成都各有4項,蘭州、杭州、南京各有3項,蘇州、鄭州、濟南、昆明、洛陽、衡陽、合肥、延安、太原各有2項,南寧、哈爾濱、南昌各有1項。
總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實施促進了國內足球運動的迅猛發展。主要表現在足球隊伍種類與級別更加齊全、足球競賽體系更加完備、各級球隊參加比賽的級別層次提高及比賽場次數量增多。這些方面的改進為中國足球運動的社會化發展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