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研究緣起

前言

1.1.1發展強國體育的路徑選擇和要求

科學發展體育事業對全面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體育文化發展、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具有重大的意義。科學實現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現強國體育戰略的發展路徑選擇和要求。2008年9月29日,胡錦濤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明確了“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責任,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創新體育發展體制,拓寬體育發展渠道,增強體育發展活力,夯實體育發展基礎”的發展方向及要求。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主要任務,體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日益彰顯。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作為我國唯一的高等學校體育社會團體,自成立之初,始終堅持體現時代核心價值、把握時代發展機遇、順應國際社會變革的發展主線和振興中華民族、弘揚中國青年精神、加強中國大學生與世界大學生體育文化交流的發展宗旨,為我國大學體育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對促進我國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促進和引導作用,對全面提升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地實現了強國體育的發展戰略目標要求。面對當前社會發展變革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根據協會自身的特點,把握事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總結以往的經驗,借鑒國外體育社團的先進理念,總結出自身發展的瓶頸及優勢,科學定位,規劃發展方向,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更好地發揮協會在提高民族素質、實現強國體育戰略目標中的重大作用。

1.1.2全面實現現代大學體育職能的期望

我國的高等教育歷經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經歷了高等教育的現代化進程、大眾化歷程,并開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1】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根據教育體制改革的戰略選擇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要求,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素質復合人才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以培養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成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已成為高等教育體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在高等教育與國家體育體制不斷地改革與發展中,人們對大學文化理念、大學職能等有關大學內涵價值了解不斷加深,伴隨著體育社會結構的分化與整合,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新時期我國大學體育正面臨著一次結構和功能性的大變革。從現代大學全部職能的大學組織行為視角觀察大學體育的基本屬性,它不僅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體育的直接參與者,【2】即我國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直接參與者。大學體育為我國優秀運動員的培養提供了科學支持平臺,有助于提高我國競技運動水平;大學文化教育滿足了運動員的文化學習需求,保證了運動員個人全面而持續的發展;大學體育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經歷,有利于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體育人才,發展大學競技體育能有效、全面地實現大學體育的真正職能。

當前,通過大學教育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已提上議事日程。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國培養“教體結合”人才的模式逐漸形成,但在推進此模式形式的過程中,建立既遵循教育規律又符合競技體育規律的管理機制,選擇適宜于大學教育環境的競技體育發展道路,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有效地組織和引導。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已經承擔起中國大學生體育的國內發展及國際交流的全部相關事務,成為推動中國大學體育發展的重要組織機構,因此,加強對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的研究有利于實現中國大學體育職能的全面發揮,有利于促進我國大學體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1.1.3 我國體育社團理論研究不斷完善發展的迫切要求

作為現代體育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和主體,體育社團對我國的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國性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活動的社團1810個,【3】其中全國性體育社團共99個。全國性體育社團中,各類單項體育協會共有69個,其他類型全國性體育社團計30個。由國家體育總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全國性體育社團有91個,其余8個由公安、農業、水利、殘聯等6家部委和人民團體主管。【4】

我國體育社團的建設、管理與發展問題已引起了政府部門和學者的高度重視,關于我國體育社團發展的研究,涉及到體育社團的概念、性質、分類、功能、現狀及發展對策多個方面。歸納分析發現,此類研究具有相當大的初級性、重復性、描述性、總結性的研究成果偏多,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學者們對于體育社團的重要性以及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認識比較趨同,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研究體系尚未形成,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較模糊,對體育社團的性質和功能等定性的理論問題缺乏細致的研究,缺乏對體育社團發展動力機制的研究;體育社團的發展對策研究為數不少,但缺少有針對性的、具有可實施性的對策研究,缺乏對體育社團如何進行組織變革的研究。【5】可以說,目前對我國體育社團問題的研究尚未有成熟的理論體系支撐,在研究過程中缺乏由經驗到理論層次的概括和總結,缺少對全國性體育社團的具體業務開展、組織管理、運行實施方面的個案實證性研究,缺乏對微觀層面的實踐關注和考察與分析,尤其缺乏借鑒相關學科理論視角下的學理反思和科學審視。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大體協,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of China,FUSC)成立于1975年,1993年在國家民政部重新登記,成為非營利性的群眾性體育社團組織,是中國大學生體育運動的唯一全國性組織,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會員,也是亞洲及世界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會員。中國大體協致力于組織開展全國大學生綜合性和各單項體育競賽活動;宣傳、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動員和爭取社會各界力量發展我國高等學校體育事業;積極與世界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亞洲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和各國大學生體育組織及其他國際大學生體育組織進行對外體育文化交流和聯絡;參加和承辦世界、亞洲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大學生的單項體育比賽、活動等多方面工作。中國大體協在堅持社團的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特征下,把“發展學生體育事業、培養知識型體育人才”作為協會發展目標,積極穩妥地開展各項工作,對我國大學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目前,針對中國大體協這一全國性體育社會團體的研究仍然是一個空白。加強對中國大體協發展經驗的總結和未來發展規劃的科學定位,積極進行多學科視角下的中國大體協發展過程中具體實踐問題的理論審視與指導,不僅有利于其自身的良性發展,為其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同時還將對我國體育社會團體的整體發展起到積極的案例借鑒和示范作用,進而促進我國體育社團發展理論研究的完善和豐富。

1.1.4 國際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的成功啟示

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簡稱 FISU)創建于1919年,當時稱為國際大學生聯盟(FIE)。1949年9月,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宣告正式成立,現有協會會員162個,它是獨立的綜合性國際體育組織,同國際奧委會及其他國際體育組織無從屬關系。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的任務是加強各國已有的大學生體育組織,通過研究委員會增強大學、體育運動和學生間的聯系;通過與政界、商界和新聞界接觸,為發展各國大學生體育運動提供新的經濟資源;通過教育確定體育發展計劃,為與當代社會體育和教育有關的問題確立道德標準。【6】

通過對體育發達國家的學校競技體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發現,美國、加拿大、日本和德國等國家由于社會體制和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學校競技體育管理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從總體上看,體育發達國家的學校競技體育管理均具有以下4個方面的總體特征。

①體育發達國家的大學競技體育管理均具有獨立性較強的學校競技體育運行機制和組織領導機構。在美國,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是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民間體育管理機構,不受政府的約束和限制,具有極強的獨立性,這是美國學校競技體育高度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7】德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ADH(Allgemeiner Deutscher Hochschul sportverband)、加拿大大學體育聯合會CIS(Canadian Interuniversity Sports)也和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NCAA一樣,不受政府的約束和限制,具有較強的自我獨立性和社會性。

②體育發達國家的大學體育聯合會在學校競技體育管理中對運動員的管理充分體現出以受教育為主要目標的個人全面發展要求。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NCAA)高度重視學生運動員的學習管理和學籍管理,設有完善的獎學金制度和較高的運動員學分參賽要求,只要一門課程考試不及格,馬上就不得出賽,充分體現出大學競技體育的教育功能和對重視個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要求。【8】

③體育發達國家在大學競技體育的管理過程中均采用細致、全面的法規管理,以此保障學校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順利進行,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大學競技體育的管理均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的,通過這種管理方式來明確學生運動員參加訓練和比賽的資格、選拔原則、比賽項目設計、活動管理、教練員的考核、聘任標準、運動員的學習要求、獎學金制度以及各級協會的權力義務和紀律要求等,充分體現出了體育社會團體社會化、獨立性自主管理模式中的制度性要求和法規化約束的社會社團特點。

④體育發達國家均通過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途徑拓寬大學競技體育發展的空間和渠道。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均注重市場開發的引導,在積極為大學生運動員和運動競賽服務的同時,更加注重同商界、媒體、體育界的交流和互動,注重體育贊助商的選擇和大學競技體育商業價值的開發,實行商業開發與競賽獎金制度,為大學運動員的運動訓練以及競賽資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保障,保證了大學競技體育的持續發展。

回顧中國大體協的發展歷程,對其發展進行現實檢視和系統理論分析,總結歸納中國大學生體育發展的特色和優勢,總結中國大體協發展歷程中的經驗與不足,進行發展路徑的選擇與規劃,這將有利于中國大體協在高速發展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保持科學的可持續的協調發展,使其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實現先進的國際化進程。

體育發達國家大學在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式及組織管理方面的經驗,為即將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大體協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啟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以及正在加快進行的中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使中國大體協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當務之急,一是明確改革方向和發展策略選擇確立發展目標、職能定位、運行機制、保障機制;二是確立全國性體育社團的法律地位,加強協會的自立性機制建設;三是建立健全法規、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協會職能,科學協調發展中的矛盾和沖突。抓緊時機在這幾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必將有利于促進中國大體協向社會團體為主導的自主管理方式轉變,實現教育與競技體育的有機結合,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創造適宜的發展環境。

1.1.5 社會經濟體制變革中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價值追問與學理反思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全國各大高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大體協經歷了37年的發展歷程。協會始終堅持強化學生體育組織發展、建立良好社會信譽,增進國際體育文化交流的宗旨,從成立初期的打開門戶到擴大交往、五湖四海皆朋友,從讓世界充分了解中國大學生體育到國際話語權的逐年提高,中國大體協在不斷地摸索和嘗試中走出了適合中國國情、適合協會發展的創新之路。這不僅是我國體育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果的縮影,同時也是中國大學生體育運動、體育文化交流和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精彩寫照。

盡管中國大體協已經成立30余載,但真正建立獨立的辦事機構僅十余年,協會的組織結構還需要根據國際社會和我國改革發展的變化以及大學生體育文化傳播的發展趨勢進行不斷地調整和完善,還需要根據實際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加以完善。

中國大體協目前仍接受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并依法接受社會管理機構的監督與管理。雖然雙重管理體制可以作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這一特定階段的過渡,但這種雙重管理體制已明顯滯后于社會對體育多元化需求的增長。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公民社會的發展壯大,人們的體育觀念、對體育的需求以及對體育和體育社團的理解和接納都在發生改變,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發展體育,己經不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隨著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在社會體育領域中逐步確立體育社會團體的管理職能是我國深化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中國大體協成為中國高校競技體育的管理主體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大體協的發展與改革既有來自內部“需要改革”的動力,同時也有來自于社會協調發展的“必須改革”的壓力,還有來自國家與社會關系轉變提供的“能夠改革”的環境基礎。對中國大體協的現實存在和未來發展,應進行全面的價值追問和學理思考,用明確的核心價值理念衡量,用科學的發展理論指導協會的改革與發展,解決現實存在的與進一步發展不適應的矛盾和沖突。

進一步優化完善管理系統,首先要嚴格按照社團組織發展要求,加強協會組織文化發展,強化協會發展理念及團隊文化內涵,建立與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規律相適應的運行保障機制。其次要科學協調協會組織內外各種矛盾與沖突,要以系統管理理論的視角進一步明確協會以促進學生運動員個人全面發展為核心的協會發展價值定位,提升服務理念,加強民主協商,加強依法管理的觀念與制度建設,優化組織結構、改善組織功能,建立良性的系統運行支撐保障機制,從而保障中國大體協在賽事的組織與實施、管理模式的建立、品牌規劃、賽事媒體與信息化發展、市場化與產業化運營中,逐漸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明確宗旨和長期穩定發展目標的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叙永县| 玛多县| 成安县| 内丘县| 庄浪县| 乐平市| 康保县| 枣阳市| 高邑县| 八宿县| 顺平县| 龙川县| 丰台区| 泽库县| 海门市| 东平县| 原阳县| 黔江区| 龙陵县| 图片| 文山县| 玛沁县| 谢通门县| 禄劝| 隆尧县| 柏乡县| 贵定县| 清流县| 吉安市| 辽阳县| 个旧市| 法库县| 宝坻区| 观塘区| 天全县| 青冈县| 罗城| 岐山县| 汾西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