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研究的思路 途徑 目的 任務 理論假設與理論基礎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以及組織行為學的視角出發,去探求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什么近年來我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會出現種種不盡人意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十年最大失誤”的歷史原因外,我們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實施步驟及相應得力有效的措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運動訓練已成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高度結合的人體高科技的當今體壇,思想政治教育肩負提供精神動力的重任。運動人才的成長規律要求它始終地、系統地、不間斷地給予優秀運動員這支特殊隊伍以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持。但是,我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至今既缺乏像教育部門《德育大綱》那樣的全國統一的權威的指導性綱領,又缺乏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經濟性質與不同職業化程度的運動隊的法規條例,全國面上和基層點上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中期、短期的“目標鏈”和相應的系列計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損。

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核心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基本特征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價值觀等意識活動。而人的一切意識活動又都與所在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傳統等特定的國情相聯系。特別是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區別于其他行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把人的位置放好,以人為本,充分考慮運動員的需要,把人文精神貫穿運動員的始終,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

二、研究的主要途徑

是面向我國8個省市優秀運動隊的一線優秀運動員,以運動員實際情況為基點,以大量的案例和個案分析為補充,理論結合實踐,實踐補充和完善理論。以人為本,充分考慮運動員的需要,自始至終貫穿“人的需要”這一條主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特別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論述為指導是我們研究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

三、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索新形勢下我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對象、內容、原則、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之間的關系,尋求新形勢下我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總結新形勢下我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為提高我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服務。

四、研究的主要任務

本文的具體研究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理論研究。對優秀運動員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分析中的一些元概念,如新形勢、優秀運動員、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運動隊環境、運動員群體環境的概念、構成、基本特征等基本問題進行梳理。對“國內外關于需要的研究”和“國內外對運動隊(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進行文獻綜述,構筑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論平臺、研究視角和切入點。

(2)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研究。建立影響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結構圖,分別對具體的環境與運動員的關系進行分析,并通過案例和數據進行補充論證。

(3)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研究。重點分析優秀運動員的職業特點和優秀運動員思想的時代特點,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原則、方法奠定一個對象基礎。

(4)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原則和方法的研究。就新形勢下對運動員進行哪些方面內容教育展開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論證針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并對每一條原則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材料的補充;根據競技體育的特征和新形勢的特點,找出如何借鑒和移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對策。

(5)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研究。重點提出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結構模型,并對素質結構模型的成分和關系進行分析。

五、理論假設

(1)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與一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區別。

(2)運用需要理論來考察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和必須的。

(3)做好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關鍵在于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對象、內容、原則、方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六個方面,并充分考慮競技體育特征和運動員需要的特點。

六、研究的理論基礎

研究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應系統掌握其理論依據,包括基本理論依據和具體學科理論依據。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

需要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需要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一,對于我們全面認識和深入研究運動員的需要,正確有效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對人的需要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需要的基本觀點。首先,人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三個層次。其次,人的需要具有社會歷史性,人的需要是在社會中產生、發展和實現的,離開了現實的社會生活,人的任何需要都將不復存在。最后,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

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在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全面了解運動員的需要,并盡最大可能地滿足運動員正當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把加強思想教育與貫徹利益原則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其次,要教育和引導運動員樹立正確的需要觀。要引導運動員從我國國情和優秀運動隊的實際出發,自覺客觀地把握個人需要的尺度,不可超過實際可能去追求個人需要的滿足;要引導運動員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需要、集體需要和國家需要的關系。最后,要幫助運動員提升需要的層次,激發運動員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追求,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2.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關學科知識借鑒

現代管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以人們的心理過程為研究對象,從不同角度對激勵問題進行了比較具體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理論。這些理論有較強的應用性,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根據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激勵理論可分為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和強化型激勵理論三大類。

(1)內容型激勵理論

內容型激勵理論從人的動機的激發因素——需要入手,著重研究了需要的內容、結構、特征及其激勵作用,其理論主要有需求層次理論和雙因素理論。

①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馬斯洛(A.H.Masslow)的需要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對優秀運動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準確地把握運動員的需要,對于他們當前的優勢需要,要盡量給予滿足,同時應該知道他們目前處于需要層次的哪個水平上,其當時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并將激勵措施用在滿足運動員的這些需要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使其處于最佳的訓練和比賽狀態。同時,要隨著運動員的需要結構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其次,要注意運動員需要的多樣性和層次性,采用豐富多樣的手段來滿足運動員的需要,切忌單一化和單層化。第三,由于高層次需要對人的激勵作用更大也更持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把滿足低層次需要與推動高層次需要的滿足結合起來,并著力啟發和引導運動員的高層次需要。最后,在運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方法時,還應因人、因時、因情景而異。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它側重于個人的心理因素,忽視了人的需要的社會性。因此,我們在分析運動員的需要時,還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為指導。

②雙因素理論(two factor theory)

赫茨伯格(F.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作用主要在于:這一理論說明了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的不同作用。保健因素處理不當,會導致運動員的不滿,甚至會嚴重挫傷運動員的積極性。激勵因素的改善,則往往給運動員以很大程度的激勵,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激勵中,要堅持把外在激勵和內在激勵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更要重視發揮內在激勵的作用。

(2)過程型激勵理論

過程型激勵理論主要是研究如何由需要引起動機,由動機推動行為,并由行為指向目標的理論。它是從激勵過程的各個環節上去探索如何激發人的積極性的理論,因而被稱為過程型激勵理論。主要包括期望理論、目標設置理論和公平理論。

①期望理論(the expectancy theory)

根據維克多·弗魯姆(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論,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獎勵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的工作動機不僅取決于獎勵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他們對獲得獎勵的可能性的判斷。如果他們覺得獲得獎勵的可能性很小,那么無論獎勵多么具有吸引力,也難以調動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注意到:第一,不同的運動員往往有不同的目標,同一目標對不同的運動員有不同的價值。在設置目標時,要考慮組織目標和運動員個人目標之間的關系,把組織目標與運動員最高和最低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只有當組織目標的實現對于達到運動員個人目標有一定的意義時,才能使效價大于零,激發運動員的積極性。第二,人的期望受主客觀環境的影響。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目標就難以實現。客觀上難以實現的目標對運動員的激勵作用就很小。當然期望更取決于運動員的主觀感受,特別是運動員的認識。因此,我們要創造客觀條件以促成運動員目標的實現;同時更要提高運動員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正確估計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②目標設置理論(the goal——setting theory)

愛德溫·洛克(E.A.Locke)的目標設置理論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作用主要在于: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種有效而可操作的激勵方法,如目標激勵法。提示我們要把運動員遠大的理想目標與現實的具體目標結合起來,通過目標分解使運動員更能理解和接受,從而逐步實現。

③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亞當斯(J.S.Adams)的公平理論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作用主要在于:第一,根據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競技體育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制定分配制度或獎勵措施時,一定要貫徹“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原則,增加分配制度的透明度,讓每一位運動員都生活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第二,借鑒公平理論,我們在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細致而又及時地體察運動員在這方面的心理狀態,并加以認真分析。如果客觀上確實存在著不公平狀況,應盡早解決;如果屬于運動員個人主觀上認識和理解的偏差,則應及時加以必要的說明和引導,使運動員能辯證地對待訓練和比賽中的公平問題。

(3)強化型激勵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斯金納(B.F.Skinner)的強化理論對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作用主要在于:第一,根據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作為教練員和管理者,在訓練和管理實踐中,一方面要注意運用強化手段,特別是在運動員行為形成的初期,應更加頻繁地給予強化。第二,借鑒強化理論,我們在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強化手段,及時肯定運動員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否定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并使正確的、先進的思想發揚下去,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下去。要堅持正強化與負強化相結合、以正強化為主的原則,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強化手段,去激發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的熱情。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對需要理論,激勵理論研究的內容非常豐富,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需要理論以自己特殊的研究成果和理論知識,能為思想政治教育解決許多現實問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視角和途徑。如果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能重視吸收需要理論,激勵理論的研究成果,并能運用它的有關知識來指導和開展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不僅對于我們進一步深化需要理論和激勵理論的研究,有針對性開展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而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的建設,也不無裨益。因此,“按照實踐唯物主義的方式,從現實的人出發,抓住現實的人的各種現實的需要,抓住這些現實的需要與滿足需要的手段之間的矛盾,抓住滿足需要的各種活動與活動條件之間的矛盾”【11】,我們就能夠做好新形勢下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夠不斷激發優秀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熱情,就能夠不斷激勵優秀運動員永攀競技體育高峰和為國爭光的精神動力。反之,離開了運動員的需要,無論怎么強調從運動員的主體出發,無論怎么聲稱要從運動員的全面發展考慮,恐怕都難免是一廂情愿的事,最后,也是做不好優秀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北京市| 姚安县| 方正县| 石城县| 桂阳县| 井研县| 工布江达县| 呼和浩特市| 郓城县| 孙吴县| 新蔡县| 桐乡市| 滦平县| 江华| 西乡县| 垫江县| 确山县| 三都| 阳西县| 承德县| 安陆市| 浮山县| 荔波县| 东阿县| 和林格尔县| 博罗县| 灵寿县| 河池市| 原平市| 噶尔县| 军事| 塔河县| 常宁市| 黄大仙区| 阳信县| 手游| 南京市| 沙坪坝区| 察哈|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