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權論
權力是人類作為群體存在的伴生物,只要有人類社群,便會有政治權力與其他權力【1】。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爵士一針見血地道中了問題的要害:“權力易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使人腐化。”權力并非總是服從崇高的道德準則——即使它最初就是為了維護這些準則而建立的【2】。雅各布·伯克哈特則斷言:權力本身就是個壞東西,不論誰行使它都不會有好結果。權力導致腐敗【3】。
權力制約是政治學、憲法和行政法學等學科的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它有著源遠流長的研究歷史和多層面、多角度極為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盁o論在普通法國度還是在大陸法國度,貫穿于行政法的中心主題完全是相同的。這個主題就是對政府權力的法律控制。”近代行政法存在的理論基礎是“控權論”:即將行政機關置于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嚴謹控制之下,以監督其依法行政。圍繞著這個主題,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相關的理論層出不窮,最為著名的有兩種:(1)“權力制約權力”理論,即作為美國政治信條的三權分立與制衡理論。為了防止專權暴政,將國家權力分立為立法、行政、司法,各權力間除了基本的區分外,更重要的是應相互制衡;(2)“社會制約權力”理論。獨立的社會組織在一個民主制中是非常需要的東西,其功能在于使政府的強制最小化、保障政治自由、改善人的生活。為了防止暴政,重要的因素是社會上的多元制衡,而不是憲法上規定的分權制衡。相互沖突的集團通過各種途徑參與政治生活、影響政治決策,以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滿足。利益集團的經?;椭贫然?,客觀上造成一種新的權力分配和制約關系【4】。它強調社會中介組織對于權力制衡與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另外,還有其他幾類權力制約機制【5】:
1.以權利制約權力。權利和權力是法律上的一對基本范疇,它們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權利制約權力的具體措施為:(1)廣泛分配權利,以抗衡權力的強度;(2)集體行使權利,把分散行使的權利,集中為人民的權力;(3)優化權利結構,建立與健全同權力結構相平衡的權利體系;(4)提高全民權利意識,釋放權利的“動能”,以抗衡權力的“勢能”;(5)強化權利救濟,發揮抵抗權和監督權的作用;(6)掌握制衡的度,即以不妨礙合法權力的正當行使為限度。
2.以監督體系制約權力。多種監督體系諸如立法、司法、行政、黨紀、新聞,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團體及人民的監督,可以有效制約權力的濫用。
3.以責任制約權力。社會中每一個權力主體對自己行使權力所帶來的各種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責任既可以是政治責任,也可以是法律和道義責任。它的著眼點放在權力主體的自我制約上。
二、平衡論
平衡論以行政機關和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為出發點,立足于行政法領域各階段的非平衡性,著眼于全過程的整體平衡,意圖圍繞“平衡”這一主題重構行政法學體系。該理論為羅豪才于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是中國行政法學界最引人關注的主題之一【6】。
平衡論的基本含義是: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權利義務的關系中,權利義務在總體上應當是平衡的。平衡論也可稱為兼顧論,即兼顧國家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不論哪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合法權益,都應予以糾正【7】。該理論認為平衡是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是行政法所追求的價值【8】。平衡是現代行政法的實質,是行政法的精義【9】。
行政法中的平衡,實質上是一種使各種對峙或沖突因素處于相互協調之中的和諧狀態。它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即行政法上權利義務的總體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關系的平衡,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之間的平衡以及效率與公正的平衡等。
在行政法的建立與運行過程中要真正達到平衡的目的,必須從多方面建立平衡機制。“平衡論”指出,達致政府與公民之間權利義務平衡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有:(1)通過法律賦予行政機關和相對人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抗衡的權利。(2)行政機關通過行使一定的實體權力的方式,使自身的一部分權力優先獲得實現,或限制相對人的一部分權利,以維護公共秩序,增進公共利益,形成雙方之間階段性的權利義務不對等關系。(3)在這種不對等關系出現的同時,相對人則獲得了行政程序上的權利、行政訴訟上的權利等等。這些程序性的權利,通過國家有權機關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對行政行為的監督獲得補救,從而維持行政法的平衡狀態【10】。
控權和平衡兩種理論并非是對立的,因為平衡是控制權力濫用的重要目的,而法律對權力的控制又是達到平衡的重要手段,因此,控權最終是為了平衡,而平衡要通過控權實現。
體育組織作為準行政機構,對相對人進行處罰的過程,就是行使處罰權對本項目進行管理的過程。體育組織在發展中形成了對體育運動的自治,權力很大卻幾乎不受國家司法干預,利用控權與平衡理論可以解決在體育紀律處罰中怎樣對體育組織的權力進行控制的難題,達到體育組織的權力與相對人的權利的平衡,保證紀律處罰公正。
注釋:
【1】謝暉.法學范疇的矛盾辨思[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279。
【2】[英]安東尼·德·雅賽.重申自由主義[M].陳茅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
【3】[奧]路德維?!ゑT·米瑟斯.自由與繁榮的國度[M].韓光明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90。
【4】應克復等.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484。
【5】劉作翔.廉政與權力制約的法律思索[J].法學研究,1991(5)。
【6】沈巋.平衡論——一種行政法的認知模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7】羅豪才,袁曙宏,李文棟.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的權利義務平衡[J].中國法學,1993(1)。
【8】王錫鋅.再論現代行政法平衡精神[J].法商研究,1995(2):37。
【9】沈巋.試析現代行政法的精義——平衡[J].行政法學研究,1994(3):12。
【10】甘雯.行政法的平衡理論研究[A]羅豪才,編.行政法論叢(第1卷)[C].法律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