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排球動態追蹤作者名: 許政紅編著本章字數: 9717字更新時間: 2019-01-14 15:10:44
二 排球基本技術、戰術
“技術是形成戰術的基礎”,只有不斷磨煉基本功,對技術精益求精,抓住每一個動作的要領,認真研究動作細節,才能使掌握的技術臻于完善。從而進一步豐富戰術內容,促進戰術的發展和變化,提高戰術效能。
排球基本技術包括:發球、傳球、扣球、攔網、防守、墊球等。
(一)準備姿勢和移動
當代排球技術的發展迅速,戰術多變,如無合理準備姿勢和判斷反應能力,就不可能準確地移動選位和擊球。在排球比賽中,任何技術的應用都離不開準備姿勢和移動,因為任何技術、戰術都是從準備姿勢和移動開始的。
1.準備姿勢
主要是為了便于移動,同時也為了便于起跳、倒地和擊球。
(1)一般準備姿勢(稍蹲)
① 腳:兩腳左右分立,比髓關節稍寬。然后,兩腳稍內轉,前腳掌內側著地,腳跟稍提起。站在4、5號位的隊員左腳在前,站在1、2號位的隊員右腳在前,站在3、6號位的隊員兩腳尖平行。
② 膝:稍曲,彎曲的程度應根據每個人的腿力習慣而定,以便于最迅速地向各個方向移動為標準。
③ 身體重心:一般要在兩腳之間。由于向前移動較多,重心應適當靠近前腳。
④ 手 臂:自然屈肘,兩手置于腹前。主要是為了起動時便于擺臂,扣球時也便于起跳和伸臂墊球。
⑤ 全身肌肉不要有意緊張,處于最靈活的狀態。
(2)后排防守的準備姿勢(半蹲)
后排防守的準備姿勢,主要為了短距離移動接較低的球,可以用墊球和倒地動作來完成。
① 腳:兩腳距離比肩寬些,便于低姿勢移動。
② 膝:適當多彎曲,可以降低重心。
③ 重 心:一要低,二要前傾。
④ 手 臂:要比一般準備姿勢前伸。
(3)保護扣球的準備姿勢(全蹲)
此技術多用于前場進攻區內,而且是低球。
① 腳:兩腳距離比肩寬,重心向后方移動。
② 膝:要彎曲深蹲,使臀部靠近地面,但真正全蹲稍高些。
③ 重 心:要低,但不能使上體仰起,應前傾些。
④ 手 臂:要向前半伸出,手稍近地面,以便從低處擊球,因為被攔下的球下落較快。
2.移 動
排球比賽過程中,許多動作都要在移動后來完成,而移動多半是短距離的,以一、二、三步的移動最多,故一般用不上最高移動速度。因此,移動的關鍵是起動,也就是第一步,然后才是各種步法和制動。
(1)三種移動方式
① 從原地準備姿勢開始的移動,主要是重心如何變換,第一步怎樣出動。
② 從動中改變方向的移動,主要先有制動,也要變換重心,然后再向新的方向起動。
③ 從起跳落地后開始的移動,主要是如何使落地和移動合理銜接的問題。
(2)五種基本移動步法分析
① 滑 步
移動時,兩膝彎曲,兩前腳掌用力蹬地,重心向側移動。移動方向一側的腳先向側方邁出一步,另一腳迅速滑步跟上成準備姿勢。優點是隨時能制動,缺點是移動速度慢。此種步法,前、后、左、右都可以用,只要一只腳不超越另一只腳,不論幾步都叫滑步。并步的連續動作就是滑步。
② 交叉步
以向右移動為例。身體稍向右轉,左腳從右腳前面向右交叉邁出一大步,然后右腳再向右邊跨出一步,落在左腳的側面。同時,身體轉動對準來球方向,保持傳墊球前的準備姿勢。此步法只有左右移動時用,而前后就成了跑步。左右也是短距離用。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正在交叉中不便制動。
③ 跑 步
跑步前,判斷好來球的方向和落點。兩腳用力蹬地,迅速起動,兩臂用力擺動,加快步子,爭取跑到球的落點位置,并逐漸降低重心(最后也可用跨跑降低重心),保持好擊球的姿勢。這是幾種移動步法中速度最快的。
④ 跨 步
移動時,一腳支撐并蹬地,另一腳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跨出腳的同側膝關節要深蹲,重心移至跨出的腿上。上體前傾,胸部幾乎貼近大腿,臀部下降,后腿自然伸直或隨著重心前移而跟上步成接球準備姿勢。此步法一般都在滑步、交叉步和跑步的最后一步中用。
⑤ 混合步
如跑后用滑步調整,交叉一步后又用滑步等,要合理運用。
(3)移動快的五要素
① 預先判斷準。
② 判斷后反應快。
③ 重心變換快。
④ 下肢蹬地的肌肉爆發力強。
⑤ 兩腳的交換頻率快。
(二)墊球技術動作
墊球技術是當代排球運動中接發球和接扣球的主要方法,是防守的主要技術。它可用于接發過來的球,扣過來的球,攔回來的球,推過來的球。同時,墊球也是保證本方進攻的一項主要基本技術,是排球運動中運用最多的技術之一。根據不同情況,有不同墊球動作,其中有正面雙手、側面雙手、單手、滾翻、魚躍、倒地、擋球等墊球技術。
墊球有八句警語:前移迎球不站死,加大底座不直膝,屈肘隨肩不縛手,切削給力不撩球,提肩收胸不寬肩,壓腕翻撓(撓骨)不硬碰,提踵蹬膝不翹臀,重心伴送不后坐。
1.墊球準備姿勢
接球前,面對來球,兩膝彎曲稍內收,兩臂自然彎曲置于體前,兩眼注意看來球。
2.墊擊著球部位
隨著對方來球,兩臂自然伸直,前臂緊靠兩肩提起。雙手互握(一手握拳,另一手在外包握),手腕下壓,兩拇指平行,從前臂到手腕形成一個墊擊的平面,離腕部10~15厘米處。
3.墊球步驟
簡單口訣“移、蹬、跟”,即移動快、蹬地有力、重心跟上。其步法有:移墊、跨墊、插墊、半跪墊、臥墊、讓墊、轉墊、抬墊等。
4.墊球手法
其口訣是“一插、二夾、三提肩”。插:降低重心,插于球下;夾:兩臂夾緊,插球時身體放松;提:提肩抬臂,利用蹬地與抬臂動作的協調力量把球墊好。其連貫動作順序可概括為“一靠、二插、三夾、四提、五壓”。如果要把球墊遠些,手臂與地拋面成夾角應大些,弧度低些就可以墊遠;要求墊近時,夾角應小些。
側面墊球,以左側為例。向左弓步屈膝,重心左移。兩臂伸出,右肩降低,左肩抬高,左臂內旋。兩臂伸直,夾緊,迎擊來球。擋球時,兩手屈肘在頭側方,利用伸臂力量將球輕擊出。
5.墊球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方法
(1)錯誤動作:身體重心過高。
糾正方法:要求做好準備姿勢。
(2)錯誤動作:墊球時兩臂屈肘。
糾正方法:可做對墻墊球。
(3)錯誤動作:移動重心跟不上。
糾正方法:可做移動墊低球,擊向固定目標。
(二)傳球技術動作
傳球是組織進攻的基礎,所以俗語說“不會傳球就不會打排球”。傳球也是發揮集體力量,使比賽場上個人的特點得到充分發揮的基礎技術。20世紀60年代以前,墊球技術尚未發展,各種傳遞球的技術都稱為傳球。自從1963年開始,排球運動接發球一傳和接扣球改為墊球所代替。傳球主要用于二傳,它在進攻和反攻中起著串聯和紐帶作用。
傳球按動作可分為:正傳、背傳、側傳、跳傳;按作用分為:二傳、一傳、吊球、處理球。
1.正面雙手上手傳球
(1)傳球前的準備姿勢
判斷好來球的方向和落點后,應迅速移動選位。步法是基礎,應做好移動站位,對準來球。傳球時兩腿要彎曲,傳球平穩,腳不僵硬,協調用力。上體要直,抬頭,但身體重心不后傾。兩腳同肩寬,稍有前后分立。兩臂自然屈肘舉起,手的高度基本上在臉前,擊球部位在額前。
(2)手 形
十指自然張開,指關節微屈,兩手掌心斜相對。兩拇指相對成“一字”形,之間不宜太靠近。兩食指的距離也要在不漏球的前提下,適當大一點為好,使整個手成半球形,前三指主要承受球的壓力。傳球時食指和肘關節和大臂的角度,在手吻合球的瞬間成90度。如不成90度,傳球就會離身體過遠、過近或過高,這都不好。
(3)擊球點
應在額的前上方開始觸球。觸球時,肘關節要有一定的角度,才便于用力。
(4)動作和用力
傳球動作時全身的各個部位的關節都要協同用力。但主要是靠蹬地和伸臂動作,通過手腕手指的彈力把球傳出去。
2.背 傳
(1)傳球前的準備姿勢
和正傳不同之處是上體稍后仰,身體重心不偏前。
(2)擊球點
在額上方,比正傳時稍后,這樣便于觀察球,也便于向后上方伸臂。
(3)手 型
觸球時手腕主要后翻,以便托住球的底部。兩拇指適當突前,更多地承受球的壓力。
(4)動作與用力
主要是抬臂、伸肘動作通過手指、手腕的彈力加上適當向后翻腕和挑拇指的動作傳球。
3.二 傳
二傳是組織進攻和進行反攻的橋梁。卓有成效的第二傳,不但能為本方戰術創造有利條件,而且還可以迷惑對方,達到預期的目的。二傳手是比賽中組成戰術的核心。
(1)二傳隊員要求
① 要有頑強的意志,遇強不懼,臨危不亂。
② 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一絲不茍,每球必爭。
③ 要有協作精神,任勞任怨,甘當“配角”。
④ 要有冷靜的頭腦,通觀全局,行動果斷。
⑤ 技術全面,腳步靈活,手法好。有一定高度,不能光拿矮個子隊員當二傳。
⑥ 二傳手最好同時是場上隊長,這樣便于貫徹教師(教練員)意圖,指揮全局,團結全隊,打好比賽。
(2)二傳技術動作分析
二傳的基本技術動作包括起動、移動、取位、傳球手形、視野、擊球等。二傳的基本功包括手功、腳功、眼功。
① 手功要領
手功就是手控制球的能力。合理手形應強調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共同承受球的壓力,尤其中指要有明顯的受力感覺。擊球部位,應在額上部位。正確的二傳動作要求傳出的球做到速度、弧度、區域、網距4個固定。同時,要做好送、壓、抖、翻、抬等5個基礎動作。
② 腳功要領
腳功就是快速移動和適應各種球快速轉換步法的能力。一傳到位概念,目前習慣提法是進1米以內叫到點,2米以內叫到位,2米半以外為不到位。實際上到點率低,球落地面積大、比較分散。因此,場上二傳手必須跑得快,搶位準。強調“以腳步帶動手法,手法與步法并重”。做好“移、跨、鉆、蹬、跳”5種步法,首先要掌握好“起動步、移動步、制動步”,這樣才能較好地發揮二傳技術。
③ 眼功要領
眼功就是視野寬廣、反應敏捷、通觀全場、心中有數。比賽時在場上應做到冷靜,多謀善變,因勢利導,靈活用兵。同時,應意識快、預判快、反應快,并做到觀察準、判斷準,眼神虛實、真假結合。
4.傳球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方法
(1)錯誤動作:傳球時兩手緊張,掌心和拇指朝前,容易挫傷手指(俗稱為“蘿卜干”)。
糾正方法:雙手在臉前擊球,兩掌心相對,拇指成“一字”,食指成“八字”。可多做對墻傳球的練習。
(2)錯誤動作:傳球時,兩手伸臂過早,造成拍抓球的錯誤動作。
糾正方法:練習對墻自拋自傳,體會伸臂及用力。
(3)錯誤動作:傳球傳不準,傳不高,傳不遠。
糾正方法:這是因為手指力量不夠,可多練實心球對傳,以及加強上肢力量。
(三)發球技術動作
發球要以攻為主,主動出擊,先發制人。發球既要有攻擊性,又要有準確性。發球要做到四固定:取位固定、拋球固定、揮臂固定、擊球固定。
發球是比賽的開始,也是發動進攻的開始,它是排球比賽三項主要得分技術之一。它不受對方阻撓,就可達到“靈活制敵”的目的和先發制人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破壞對方的進攻戰術,減少本隊的防守壓力,力爭防反的主動權。一個隊發球好,也會促進墊球技術提高。
1.正面下手發球
特點:易學,準確性大,被稱為“保險球”。
(1)準備姿勢
面對球網,兩腳前后開立,左腳在前(右手發球為例),右腳在后。腳尖稍外轉,兩膝微屈。上體前傾,重心偏在右腳上,左手持球于腹前。
(2)拋 球
左手將球向右肩前方拋起約20~30厘米高。
(3)揮臂擊球
拋球同時右臂后擺,以肩為軸,垂直地向前擺動。在腰部右側前下方,用全掌、掌根對準球的后下部,把球擊出。隨后重心移到左腳上,并進入場內準備防守。
(4)比賽中運用
由于發球點容易控制,當對方站位靠后時,可突然采用正面下手發近網球,使對方缺少準備而接不住來球。
2.側面下手發球
特點:簡單易學,能利用身體的轉動加大發球力量。
(1)準備姿勢
以右手發球為例。左肩對網,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重心落在兩腳之間或偏于右腳上,左手持球于腹前。
(2)拋 球
將球拋在身體的正前方,高度不超過頭,離身體一臂遠。
(3)揮臂擊球
拋球同時右臂擺動至右側后下方,利用左腳蹬地和向左轉體的力量,帶動右臂向前擺動(手臂伸直),用手掌對準球的后下部把球擊出。隨后重點移到左腳,并入場內準備防守。
3.正面上手發球
特點:較準確,球過網后向下旋。可利用屈體動作,增大發球力量,加快球的速度,落點也容易控制。有一定攻擊力,威脅性較大,適合個子高和上臂爆發力強的隊員采用。
(1)準備姿勢
面對球,左右腳前后站立,重心落在右腳上。膝微屈,左手持球于腹前(雙手也行)。
(2)拋 球
左手將球平穩地拋起于額前左上方,高度適中。
(3)揮臂擊球
拋球時,右臂屈肘上抬,肘與肩平,上體略向右側轉動。擊球時,利用收腹動作帶動右手向前上方快速揮動,重心前移,用手掌擊球的后中下部,手腕迅速下壓。
4.勾手大力發球
力量較大,速度較快,球下旋。容易破壞對方一傳,這是我國擅長的發球技術。
(1)準備姿勢
左肩側對網站立,兩腿稍屈,雙手或單手持球胸前。
(2)拋 球
用單手或雙手將球平穩地拋向頭部的左前上方或正前上方,高度應在最高擊球點上空約30厘米。
(3)揮臂發球
拋球時,上體向擊球手臂(右肩)一側傾斜,手臂自然擺向側下方,準備擊球。擊球時從左腿開始伸直兩腿,同時挺胸轉體,以肩關節為軸帶動手臂,用手掌擊球的中下部(中部)。手擊球瞬間,繼續轉體并迅速收腿,以壓腕動作控制球的方向和弧度。
在發球的人員配備上,全隊應有各種不同風格的發球,每個隊員都有專長。在安排陣容時,應把發球攻擊性最強者安排在第一位。好的發球,可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打開局面。
5.發球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方法
(1)錯誤動作:拋球不穩,左右、前后、高低不適當。
糾正方法:可多做徒手及專門拋球練習。
(2)錯誤動作:擊球部位不準及手型不固定。
糾正方法:可多做對墻發球練習,結合直斜線發球戰術訓練。
(3)錯誤動作:用力不當,過大或過小。
糾正方法:可多練長短距離的發球,體會用力動作。
(四)扣球技術動作
扣球要培養積極主動、勇猛頑強、斗志旺盛、敢打必勝的精神,樹立以攻為主、穩準結合、狠變穿插的風格,同時盡量做到快準結合、快高結合。
扣球是排球比賽中最積極、最有效的進攻手段。扣球是完成體戰術配合的最后一擊,是得分和得發球權的主要手段,所以它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技術。目前,扣球技術方法很多,但是用的最多的是正面直體扣球,因為它是最基本的扣球技術。只有掌握正面直體扣球,才能有可能掌握其他扣球技術。
1.準備姿勢
兩腳前后站立,重心稍前移。
2.助跑起跳與擺臂
助跑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跳得高一些,保持最合理的擊球位置,以及為揮臂做好準備。一般以兩步助跑為主:第一步稱為判斷步(也有叫方向步),它是在二傳方向、速度、弧度和落點判斷基礎上跨出,切忌早上或過早地站到球下而失去助跑速度,所以助跑第一步應幅度小;第二步被為踏跳步,這是決定起跳地點、起跳時間和起跳高度的關鍵性的一步。為了由水平速度變為向上速度,最后一步幅度應大。最后一步大幅度蹬地后產生的反作用力為F1,與前沖力F2產生的合力是向上的,有利于跳得高,保持身體與球在空中的良好部位。
助跑中身體重心逐步下降,兩腳蹬地,兩臂協調后擺至體后。起跳時,前腳一著地,后腳迅速跟上去,兩腳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由體后經體側迅速向上擺。
正面直體扣球技術動作,兩步助跑起跳。一步助跑,以右腳向前跨一步,左腳并上,起跳扣球。遠網扣球技術動作,身體反弓應更大。
3.揮臂擊球
實踐中“有最大的放松,才有最快的加速度;有最快的加速度,才有最大的爆發力”。
(1)扣球時重要的是肩部要特別放松,拉得開。挺胸展腹,在空中肘關節拉開,大拇指在耳朵附近,掌心向外。
(2)揮得快(甩得快):手臂隨肩拉開,肩部要放松。小臂與手腕在擊球前有個突然的后仰以加速抽打。
(3)打得滿:小臂甩直的情況下,在最高點擊球,掌心吻合球才能打得滿。不是用手指,更不是用掌根,而是要三位一體,突然加速,圓弧形地包住球。
(4)會用力:挺胸展腹——敞肩拉臂——收腹——提腹——提肩——后振——高點抽鞭式閃擊。擊球時手臂伸直,用整個手掌擊球的中上部或接近頂部。
4.落 地
一般是扣球手異側腳先落地,另一腳盡快跟上。前腳掌著地時迅速屈膝屈腰,以緩沖下落力量及速度。
5.扣球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方法
(1)錯誤動作:助跑步幅不對,最后一步太小,造成制動力不好,前沖,易過中線碰網。
糾正方法:可做徒手練習,可以結合扣吊球。
(2)錯誤動作:上網時間過早,判斷不準,造成人下落時再扣球,擊球點在頭后。
糾正方法:強調二傳出手后再上網,起跳點離網30~50厘米以上,可做自拋自扣、徒手練習及上網接球不扣練習,掌握好上網時間,保持好擊球點。
(3)錯誤動作:肩關節緊張,甩臂慢,不是全掌擊球。
糾正方法:可多做對地、對墻扣球和跳起擲扣壘球。
總之,練習扣球技術動作要嚴格遵守訓練程序。
● 多練輔助誘導動作,多練徒手模仿動作。
● 對墻扔小壘球、小實心球,提高腰腹和肩韌帶的力量。
● 在墻上畫個圓圈,要求扣中目標,體會掌心貼球的感覺,提高控制球能力。
● 對墻連續扣反彈球,提高控制球能力。
● 上網跳起扣球:先扣遠網球,距網3米,逐漸縮至2米、1米,由遠到近。
● 先扣高弧度球,掌握之后再扣快球。這樣高球、快球、高快交替練習,對掌握扣球技術有好處。
(五)攔網技術動作
攔網時要積極準備,準確判斷,注意手法,加強配合,卡住路線。
攔網是排球運動的一項基本技術,是防反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又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它起著左右比賽勝負,促使對方失分的作用。同時,在心理上能造成對方恐懼,臨戰紊亂,士氣低落。因此,要重視攔網技術,把攔網動作從單純的消極防守發展為積極防御。
攔網技術發展分有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是“后仰攔網”,當時比賽規則不允許手過網攔網,所以采用這種方式,要求攔起、攔高、攔穩,以防御為主。60年代的“蓋帽攔網”,當時規則允許手過網攔網,采用直臂扣腕把球罩住。70年代的“屋檐式攔網”,要求盡量把手臂向網口斜上方伸出,蓋罩雙方場地上空接近球。80年代的“重疊攔網”,這是對付快速多變、跑動換位進攻的一種技術,要求集體攔網中一個人盯住對方快球,而后面的另一個人則準備對付進攻中“交叉錯位”、“時間差”等技術。這一技術有效減少了比賽中空攔網及漏攔網現象。
攔網可分為單人攔網和集體攔網,單人攔網是集體攔網的基礎。
1.準備姿勢與判斷
當球進入對方場區后,本方隊員就應密切注視對方的動向。前排隊員各就各位,面對球網站立。兩腳平行,約與肩同寬,距中心約30~40厘米。膝關節稍屈,上體適當前傾。兩臂自然彎曲,手放在胸腹之間,隨時準備移動起跳。
判斷是攔網的基礎,要注意四句話:一判輪次攻擊點,二判傳手是關鍵,三判扣手卡到線,四判動作再攔擊。
2.移動起跳
據觀察和判斷,不同的移動距離選擇不同的移動步法。一般情況下,1米左右的移動,多用向側滑步或跨一步;移動3米左右時,可向側方做交叉步或連續滑步;3米以上的用快速跑步。沿網平行移動至起跳點,面對球網做好起跳攔網準備。為了避免兩邊攔網隊員相碰撞,同時為便于制動,最后一步的步幅應加大些。腳和身體可轉向球網起跳,也可以邊跳邊轉。兩手自臉前向上伸出,借助兩臂上擺迅速跳起。跳起后應稍有收腹動作,以便增加騰空時間和控制身體的平衡。
總之,移動應記四句話:離網過近移動慢,距網太遠晚漏球,近用并步遠交叉,拉開起跑靠制動。起跳也應記四句話:墊與擺臂騰空快,展肩收領伸臂高,屈臂起跳拉快球,擺臂起跳后強攻。
3.空中卡位動作
身體騰空后,兩臂不要忙于完全伸直,也不要過于緊張。當判斷和選擇好攔擊點后,兩手沿額的前上方伸出,抬肩伸臂,肘關節保持一定彎曲,手指自然分開,兩手距離不超過球的半徑(以不漏球為準)。當身體騰空接近最高點時,開始向網上方伸臂,盡量接近對方的球。在扣球者擊球出手的一剎那,攔網者手觸球的同時突然緊張,手腕用力下壓(前屈)蓋帽。如在2、4號位攔網,外側手腕應稍向內變包球,以防止被對方打手出界。
卡位做到以下四點:單攔外手對準球,雙攔內手是基準,近網揮臂是信號,遠網擊球再起跳。
4.落 地
空中卡位動作完成后,落地時應注意微收腹。雙腳前掌先著地,隨之膝關節彎曲,以緩沖落地的力量。落地后,要迅速做好下一個動作的準備。
5.攔網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方法
(1)錯誤動作:碰網,過中線。
糾正方法:主要是壓腕時前臂有撲打的動作,或者起跳時前沖力過大或起跳點離網過遠。可多在網前或對墻做起跳練習,克服前沖。
(2)錯誤動作:只顧盯著球,不觀察對方扣球人的揮臂方向及手臂、手腕動作。
糾正方法:可降低球網,做原地一扣一攔練習,著重體會觀察對方扣球隊員的揮臂方向和手腕動作。
(3)錯誤動作:攔網時,低頭閉眼。
糾正方法:可用上述方法,也可攔固定吊球。
6.雙人攔網技術簡介
為了攔阻對方威力較大的扣球,前排兩名相鄰的隊員可同時起跳組成雙人攔網。如對方4號位扣球時,一般情況下由本方2號位與3號位隊員組成攔網。當對方3號位扣球時,應根據對方戰術配合情況,由前排兩邊的隊員(其中一名)去配合3號位隊員共同組成雙人攔網。雙人攔網一般應以其中一人為主,另一人配合。兩人起跳點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互相影響。起跳后四只手保持在網上最高點形成一道屏障,堵住對方扣球進攻的主要線路。主攔隊員以內側手正對扣球路線,靠近邊線的外側手稍向內轉包球。
(六)戰 術
排球戰術,就是在排球比賽中,為了戰勝對手而采用的集體或個人的比賽方式和方法。只有打好技術基礎,才能合理組織起來,每個人的技術也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我國戰術指導思想是:在技術全面的基礎上,以攻為主,積極防守,發展高度,加強配合,實現快、狠、準、活。排球戰術可分為進攻與防守兩大體系。
我國現在采取的戰術具有以下特點:長平短平,夾楔夾塞,拉三拉四,背溜背快,近體錯位,掩護交叉,三快三快,游動穿插,前交反交,真交反交,梯次重疊,縱深立體,時差空差,位差錯差,前飛后飛,雙翼各飛。概括來說,就是平行、垂直、立體三個方面。從具體戰術講,就是近體快攻、交叉掩護兩側拉開,以及短平快掩護的兩種套路,關鍵是接發球到位,不到位就無法組織。所以說接發球到位是快攻的生命線。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戰術上的創新是三差進攻:時間差、空間差、位置差。
1.進攻戰術
進攻戰術是從接發球開始的,接發球的目的不僅是要把球接起來,主要是積極地組織進攻。要保證進攻戰術正常發揮,就得合理確定陣容配備。當前陣容配備有“一五”配備,“二四”配備,“三三”配備三種形式。普通比賽以“二四”配備為宜,即有兩個二傳手,四個攻擊手。進攻戰術主要可分為“中一二”、“邊一二”、“插上”和“兩次球”四種形式。現在著重介紹“中一二”的進攻戰術。
“中一二”進攻戰術:接發球時,把球墊傳給前排中間的3號位隊員,由3號位傳給2、4號位隊員扣球,這種進攻配合叫“中一二”進攻戰術。它是一種最簡單的基本進攻戰術配合。為組織“中一二”戰術,當二傳隊員輪轉在2、4號位時,可按規則規定在不越位犯規的情況下及時換到3號位去。
2.防守戰術
根據排球比賽的規律,進攻與反攻大都是從防守開始,要力爭多得分,它的基礎就是防守。防守是由防轉攻的關鍵,沒有防守也談不上反攻得分。按規則要求,“排球防守戰術目的不僅是將球防起來,主要是積極地組織反攻,并力爭在攔網時就將對方的扣球直接攔死或把球攔起,為本方反攻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前后排防守隊員的位置安排,不僅要考慮到有利于把球防起來,還要考慮為反攻創造最有利的條件。防守戰術主要可分為無人攔網戰術,單人攔網防守戰術,以及集體攔網防守戰術。
(1)無人攔網下的防守戰術
適用于初學者,在未掌握攔網技術的情況下進行比賽時運用,女隊運用較多。對方在4號位進攻時,本方二傳手在3號位,此時應內撤,以防對方扣小斜線。6號隊員在3米線附近,以防對方吊球,后排是4、5、1、2號位隊員形成弧形,各防一條線。
(2)單人攔網防守戰術
一般在對方進攻威力不大,或本方來不及組織集體攔網情況下采用。如對方從4號位進,則本方2號位隊員攔網,3號位隊員負責保護攔和防吊球;也可由3號位隊員專職攔網,2號隊員負責保護。如對方從3號位進攻,由本方3號位隊員攔網,2、4號位隊員退后參加防守或內扳防吊球。
(3)集體攔網防守戰術
對方進攻較強,在4號位扣球,本方由2、3號隊員組成雙人攔網,4號位隊員后撤參加防守,1號位隊員跟進至3米線附近保護攔網及防吊球,后排4、5、6號位參加防守組成弧線圈,這種防守戰術叫“邊跟進”。也有由6號位隊員專職跟進至3米線附近保護攔網及防吊球的,這叫“心跟進”防守。
(4)防守戰術練習方法
①6個隊員在場上站好位置,教練在對方場地拋球或站在高臺上扣球,由隊員按上述防守形式進行單雙人攔網練習,結合后排跟進防守。
②6個隊員站好位置,教練在對方3個位置擲球,隊員按防守單雙人攔網形式進行防守。
③ 兩組進行一攻一防集體配合。
④ 結合訓練進行比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