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邊
生命在于運動,如運動適當,可以少得病、不得病,使身體健康壽命延長。在20世紀50年代,我為醫治嚴重的眼疾而拜師養生專家王薌齋先生,學習養生治療眼疾。王薌齋先生不僅是養生專家,也是著名的拳學家。按流傳下來的拳術方法練拳,都認為只有身體與四肢運動才能使身體健康、筋骨肉長勁,繼而習練搏斗技巧。但這似乎與養生格格不入,因養生是要求肅靜。王薌齋先生卻不論練拳或養生,在修煉基礎功階段一律要求守靜。這一內動外靜的奇術已廣傳海內外,受到眾多愛好養生術者的喜愛和歡迎。下邊錄用一段王薌齋先生在《習拳一得》中論運動與健康的獨到見解,供愛好養生者參考。
通常說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偉大的事業。意思就是人身體健康,生命得以延長,而后才能從事一切事業,所以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健康與否,在于平常修養和運動的得當不得當,也就是運動合于衛生,不合于衛生,需要詳加研討,并且要經過實際的考驗。究竟怎樣才是正當的運動呢?應于練習某種運動前根據醫學的方法檢查心臟的負擔能力、血壓的高低、脈搏與呼吸的次數、紅白血球的數目,至練習一個相當時期以后,再行檢查,自然就知道這種運動正常不正常。所謂正常的運動,是指適應人體自然發展的規律,唯有適合這種規律的運動,才能增強人體的健康。
正當的運動能加快全身的細胞及各個器官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內燃燒作用,換言之就是使身體內部呈現活動狀態。因此,適當的運動可以給予細胞以一定的刺激,對在成長期者可以促進其成長,增強體力;對已經成長者可以使之維持其效能,保持體力和健康。若運動不當,必然招致相反的結果。運動過激或運動不得當,不但損傷健康,甚而戕害身體,是發生疾病的誘因。
現在一般的運動,在筋肉疲勞以前,心臟已因呼吸困難而呈急性心臟擴張,因此不得不停止運動,以使心臟得以休息,減低呼吸的困難,恢復正常狀態。
本功法是以完全與此相反的方法來鍛煉身體,這種功法的運動是筋肉氣血的運動,更可說是整體細胞運動,在運動中以全身各種細胞器官同時平均發展為原則。即使運動時全身的筋肉雖早已疲勞至不能忍受,而心臟的搏動并不失常,呼吸并不困難,相反,在運動后還能感覺到比運動前的呼吸輕松舒暢。這是以其個人的筋肉、心臟所能負擔范圍內的能力來求其個體平均逐漸發展生長。不限年齡,不限性別,達到保持健康,增強體力的目的。更因沒有任何招式,所以在運動時腦神經不受刺激不緊張,還能得到恢復,也是與一般運動不同的地方。
養生方法雖然只是站立不動,實則其內部筋肉細胞已在開始工作,完全在于求得身體內部筋肉細胞的發展與血液循環的適當,亦即所謂身體內部呈活動狀態。而非探求其外形的變動與轉移,以使身體各器官平均發展,減少心臟擴大后的不良現象。要知養生的運動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
這種運動可以說是我中華民族所獨有的特殊學術,但從未被一般人所注意,同時也不是一般人只憑主觀所能簡單了解的。若主觀的認為以很簡單的姿勢站住一動也不動,如何能長力,如何能練好身體?是根本沒有認識。實則就是這樣站著不動,不但能很快增長力量,而且能夠醫好許多在醫學上治療不好的多種慢性疾病。在治療醫學與預防醫學上是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是一種最合于生理的運動方法。
至于一般的運動,有的失于激烈損害身體,有的失于偏頗而促成局部發達。因此,在生理上有欠缺的人不習運動尚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得其復原,一經運動反受戕害,致使疾病加深,甚或生命夭折。每見著名運動家和運動成績優良的青年,研究學術課程后反多落后,這都是運動不當所發生的各種不正常的現象。過去的拳術名家老手,也有因違背生理而頓足嘆息!老年癱瘓下萎者。凡此種種,都是與運動生理相背馳。要知研究學術,不貴墨守成規,更忌抱殘守缺,而重在體認與創造。需根據原則與事實,繼續不斷地求創造,切實再切實。所以,運動無論如何也不能過激。再若詳細分析現在的運動,都是以青年為對象,而忽略了40歲以后的壯年人和老年人。實際上,唯有40歲以后的人常識充足、經驗豐富,才能在國家社會中擔當重要的任務。忽略了這些人的正常運動,就是忽略了這些人的健康,對國家是極大的損失。以運動的原理來講,靜敬虛切是學習運動的要訣,同時還要渾大深憨的精神來培植它。如運動時不許閉氣、心臟搏動不許失常、橫膈膜不許稍緊,都要常識豐富的人,方易體驗。至60歲以后的人,若求技擊深造似不太易,欲求身心健康實非難事。
學習運動大致不外三個目的:一是求衛生,身體健康;二是講自衛;三是尋理趣。求衛生使身體健康,是最容易的。只要舒適自然,輕松無力,渾身像躺在水中或空氣中睡覺,就大半成功。若矯揉造作,蓄意別為,則徒然擾亂神經,消磨時日,再要激烈地搞起來,則終將受害,影響健康與生命。
運動的結果能使身體強健,進一步就要講衛生。所謂自衛,即可壓倒群流。若習到純熟神化的境地,更有不可思議和言語難以形容之妙。但是自衛與衛生有不可分離的連帶關系。首先要身體健康,繼而要身手敏捷,力量過人。方法巧妙,才能適意而行??墒且朐鲩L力量,切不可用力,一用力反沒有增長力量的希望。若求身上敏捷,動作迅速,鍛煉時以不動為最好。若是覺得枯燥無味或是煩累難支,也不妨稍事動作??墒且?,動時要有動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動之意,即只許有動之因,不許有動之果。意思就是精神意念要深切,但不需要形式上做出來,形式上一做出來,就如所謂有形則力散,無形則神聚,破體而力散,所以越慢越好。這樣方可能逐漸體會到四肢百骸各種細胞工作如何,不致使體驗漠然滑過,這是學動最簡單的條件。倘若求速度的美觀以表示靈敏,不唯毫無所得,反根本消滅了希望。
要求方法巧妙以制敵,那更是任何方法不許有,若是有了人造的方法,參雜其間,就會把萬變無窮的本能妙用丟失了。
這種運動極簡易,可以一目了然,收獲也極快,不過需要不用腦力,不用氣力,不單獨消磨任何時間,養成生活的好習慣方可奏效,而有益于身心。若想要花樣示強威,必將終無所成。
生理運動功法在養生療疾方面,若能堅持練功,不但不容易得病,而且無論流行性病毒氣勢多么兇猛嚴重,毒菌也不可能侵襲到堅持練生理運動功者的身上。筆者練功已近50年,什么病也沒有得過,這是經驗所印證過的事實。
生理運動法功理很深、很奧妙,是一種人體生理學?,F在已知和實用過的,其中有“高級中樞神經主權學”、“生物電學”、“意念和醫學”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如有科研工作者愿意研究以上所談各項,作者歡迎聯手合作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