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成拳論》是王薌齋宗師拳學標志性的拳學文獻和權威性的參研依據
王薌齋宗師拳學發展、創立鼎盛時期的拳學文獻,亦是王薌齋拳學發展、創立巔峰時期代表性的拳學佳作。其論述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和綜合,具體的拳學功、理、心法的精深義理,均達其拳學造詣、境界的領先地位。《大成拳論》就是王薌齋宗師拳學發展至巔峰時期唯一標志性的代表之作。而王薌齋宗師其他著作雖有參研價值,也不可偏廢,但從其功、理、心法的精深、全面方面,含括拳學綜合義理的系統方面,拳學觀、拳學定義確立方面,拳學原則、原理、的精深、明確性方面,突出王薌齋宗師拳學的特點、特長、特殊功效方面,拳學宗旨、定義、理念、使命的正確、全面、成熟、確立方面,于中國武術和拳學學術的巨大影響與推動作用方面,以及文章所占的篇幅方面,均無法與《大成拳論》相比,不可相提并論。
《大成拳論》是王薌齋宗師拳學文獻中最為全面、系統、科學、實用、精深的體系性經典之作,也是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最具權威性、標志性的代表文獻,亦是參研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最為關鍵性的重要參研依據。故《大成拳論》是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者必須首選參讀的重點拳學文獻,必須以《大成拳論》論述的原則、原理、功、理要義、武德規守為依據參研王薌齋宗師和門人的其它文獻、著述。只有以《大成拳論》論述的拳學觀、功、理、心法的宗旨、定義、使命為依據、為目的來習練大成拳、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方能達到具備習有所得、練有所悟、用有所效的參研目的。
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其入門、參習之道非當今一些人認為只看看門人所著之書或看光盤、函授等,不認真研讀王薌齋宗師的拳學文獻就可深研王薌齋宗師之學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現象和識、為誤區。自20世紀40年代王薌齋宗師首創大成拳之始,當時從王薌齋宗師習練大成拳者就以研讀王薌齋宗師的《大成拳論》為主,以王薌齋宗師的其他著述等拳學文獻為輔,作為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的重要內容。王薌齋宗師由于長期參研中國諸派拳種武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匯綜其法、理,融會貫通”,而創立大成拳和著述大成拳的拳學文獻。本人自1959年師從恩師王選杰先生初練大成拳之始,亦得王薌齋宗師及其多位弟子、諸長輩多方傳教,至70年代期間,當時本人和所有習練大成拳的門人(包括王薌齋宗師的弟子和其傳人),習拳、研藝(拳學理、藝)之法則只有兩則(兩個重要方面):一為王薌齋宗師及其弟子長輩口傳心授拳學功、理、心法的親傳、心授之學;二為參讀、研悟王薌齋宗師的《大成拳論》,以遵其文獻、論述宗旨、內容、精要的法、理為主,以參讀王薌齋宗師的其他文獻、作品等拳學資料內容為輔,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除此而別無其他求習,研練王薌齋宗師拳學之選。故上述二則(長輩的口傳心授的親傳身授和習讀王薌齋宗師拳學文獻)為當時(50~70年代)唯一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的途徑。而在此時期之內多年來以此二則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的門人,無論老、幼,均多功力高深、拳藝精湛、理(拳理)則(拳學法要、要則)明析,非當今習拳者庸愚者多、功效低微者多、高深者少,高、低各異、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的現狀。由此可見研拳必須以口傳心授的真傳之學與研習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等拳學原始文獻為則要,方能達到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拳藝、提高和體悟、應用拳學的功效,此亦是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非常重要的關鍵環節。如今多數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者,就是因為既難于得到名人口傳心授的真傳、實教,又沒有認識到研讀、習悟王薌齋宗師拳學重要文獻的重要性,故多為不研讀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等原始文獻,亦無法辨識拳學原則、原理的內涵、要義之正誤,故也無法從中析悉拳學功、理內容精髓而難于精求、體悟,也更無法以此為依據驗證其傳(其師所傳)之高、低、正、誤和真、偽,也難得悉自身所練、所學、所用是否符合王薌齋宗師拳學的則、理,故而其研拳之法與正則適得其反,而多以求招、問術為重,以不知可否而為,以不下苦功而練,再加從未得真正通達者口傳心授的心法之學,其必步入難得拳學真傳、實學之途。而最為危險者是,若指如此下去,若不能及時糾正其法、有失上述研拳“二則”之要,王薌齋宗師拳學、大成拳之精要的傳承,必易造成失傳的可能!
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者,如從不讀、不看王薌齋宗師的《大成拳論》,不深研《大成拳論》,不能解析《大成拳論》的要義精髓,不首先從《大成拳論》中參求、解悟、習練王薌齋宗師拳學法、理(功法、拳理)、心法要義,不按《大成拳論》中論述的拳學原則、原理訓練、體認其內涵精華之所在,不能以《大成拳論》的拳學觀、各具體功、理內容之細則、綜合要義為依據理解識別拳學高、低、正、誤,必容易造成研拳、練藝的偏、誤,于拳學之研錯識、亂解,或無目的、盲從地胡學、瞎練,形成拳學研求弊誤的誤區,而必造成練拳無功、失效,或走入極端而失德、背義,成為即無拳學深功、高境、又無德品修為的無義小人,或漸入自暴自棄、嫉賢妒能、爭名奪利的惡徒之流。故拳學警語中有“貪心者久練拳亦因無功而低庸,必因庸而失德,因無德而生嫉,因嫉而失義,因失義而生貪心妄想,因貪心而不忠、不孝、欺師滅祖、入爭名奪利之徒之下流之輩也”。
另外,更有甚者亦有在其習拳未通、不達一定功效、體悟之時,便自以為是,以違王薌齋宗師拳學功、理、心法、原則、原理、武德、宗旨、使命的識、為“傳功授藝”,或“著書立論”,其所傳、所著均多與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的拳學內容、義理的原意內涵、原則、原理背道而馳。對此近年來王薌齋宗師在世的多位弟子等前輩曾多次與本人談及上述之現實而甚為擔憂。如對此種現象本質而細析,糾其造成因素之實質并非難解,除的確有少數天性愚庸或本性惡劣之徒別有用心之人從中以劣充優、以惡犯正、以奸害義、以謊騙之術欺騙人的誤導,或出版單位不解其人品德、不明析王薌齋宗師拳學要義上當受騙,盲目出版低水平文稿、著述,造成視、觀上的不利因素外,其主要是傳承上的誤導和不重視研讀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和其他著述文獻所至,故多因此未獲真學、正識的拳學要義,不諳王薌齋宗師拳學正確功理內容、法要、原則、原理盲目求之的不利研拳的因素所至。故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必須力求精讀、細悟王薌齋宗師拳學文獻,以認真研讀《大成拳論》和王薌齋宗師其他文獻為主,迷途知返,以糾偏、誤,再輔以通達者口傳心授的正確心法指導之學,深參拳學精要、法則而漸求達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造詣上乘之境,方可正其視、聽,得入道之門而達功、理、心法參研之效。
然而當今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者,造成多不重視研讀王薌齋宗師文獻,不深研《大成拳論》等宗師拳學文獻的現實,也是有因可溯的,如不從根源上辨清、析解其因,就很難杜絕上述不利因素的發生和造成于拳學傳承、發展不利的后果。根據本人和多位王薌齋宗師在世弟子等前輩與多位本門60歲以上的同仁分析,造成不重視參研宗師文獻、不研讀《大成拳論》而盲目練拳的因素,究其主要根源有以下數則:其一是傳承時其師就不重視對王薌齋宗師文獻的研讀,自然也就不能為弟子指明正道了;其二是教拳者未諳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宗旨、原則、原理之法要,雖曾研讀卻未能達精、細析,只是走馬觀花而已,而因自己未能深究、細悟,不達明析其要,也就不要求學生、弟子以《大成拳論》為參練大成拳的重點;部分人在研拳時,將功、理的傳授與拳學文獻的研讀兩者對立起來,只單純側重于功、理的傳授,不重拳學文獻的研讀,或過重于拳學文獻的研求,忽視功、理操存、體認的習練之功,至其違背了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中“知、行合一”的拳學原則、原理,知而不能行,或行而不能知,失去理論與實際結合研求大成拳的要則,故如以兩種單純、局部之研拳均難求于拳學體認的要理,當知拳學為綜合的學術,“體”為體會(練達身上有)、“認”為認識(為心理明白),故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中有“體認操存”之論。上述種種均為造成不重拳學文獻研讀的不利因素。另外,還有屬于選讀參研拳學資料出現誤區的因素:如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不以本門的宗師拳學文獻和大成拳門人的著述研讀為主,反以其他武術門派的資料、書刊為參看的重點,而舍近求遠;亦有雖參看本門的文字資料,而不以王薌齋宗師的重點文獻《大成拳論》為主,反以王薌齋宗師的其它文獻為主,或以本門后人的著述為主,不研王薌齋宗師文獻的原始文獻,產生的誤識、誤選的因素。綜上所述,其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造成不以《大成拳論》等宗師拳學文獻為主來研求拳學的不良因素,多因為傳教的誤導、書刊內容的誤導,或思想上主觀認識出現錯誤、錯解、錯為、錯選,以及認、知水平、悟性低差等不利因素造成的。
上述除天賦條件、客觀因素外,造成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的上述不利于拳學研求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主觀、思想理念上的因素造成的。俗云:“事在人為。”只要能從思想上析明、辨清研拳方式、方法的正、誤,就可避誤、歸正,入軌、識途而為,自不難步入正道以研拳。
總之,研求王薌齋宗師拳學、習練大成拳者,必須以王薌齋宗師《大成拳論》文獻的研求為主,以研求王薌齋宗師其他拳學文獻為輔,以《大成拳論》論述的拳學原則、原理、功理、心法要義、拳學宗旨、定義、使命、德守等綜合義理為參研大成拳的重點依據而體認、參悟,從而識別拳學真、偽、正、誤、高、低、深、淺而以正道識、為,在達通、透悟拳學要義、拳學觀理念的條件下,研練大成拳功、理的細微之則,方可為研拳參習有依、識途明徑;必認識到《大成拳論》為王薌齋宗師拳學鼎盛時期的標志性文獻,進而深研、精參,方能繼承王薌齋宗師之拳學、練好大成拳。
自王薌齋宗師創立大成拳以來,至今其弟子、門人中還未有一個能達到王薌齋宗師拳學造詣之地步,無論是技擊的精妙深學、操勝之效,還是拳學理論的登堂入室的巔峰奧境,均未有一人能至王薌齋宗師之境地,又如何有發展、提高呢?不達發展提高,又如何能自創門戶、創立超出大成拳學理的新拳呢?故,當今只有繼承王薌齋宗師拳學的可能性,還沒有達到談發展創新的地步,這也是不辯的事實!只有坐井觀天,未見過世面及根本未見過王薌齋宗師比拳勝人、推手放人的人,才會幼稚地自創什么“新拳”、自立什么門戶、自榜天下第一。當知王薌齋宗師無論與何人斷手、推手都能很輕松地將人兩腳離地彈飛數米摔扔出去,而毫不費力猶如兒戲,被摔扔者有如觸電一般,試問當今和已故的門人中有哪個人能達此境。故當今于大成拳之學、之研者還當斂其識、為,以謙慎而學,先攻好繼承王薌齋宗師拳學為要!更要以王薌齋宗師文獻中的原則、原理細研、精求為重,力求繼承其學、充實自己,從而識高、低之分,別深、淺之要,以實是求是而為方可研拳有成。因此,重視研求王薌齋宗師的《大成拳論》等拳學文獻更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應為當前首重提倡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