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10個領先者的突圍
- 杜博奇
- 1045字
- 2019-01-01 19:36:03
1996年的三大危機
朱明虬把思美傳媒不斷成長的動力,歸結為其個人在1996年廣告行業創業所經歷的三次前所未有的危機:
1.一名業務經理嫁到山東去了,一個創業元老離職了。朱明虬第一次感到團隊穩定的重要性,“如何留住核心崗位和核心員工?”這也是其他創意公司困擾至今的“人才難題”。
2.年底,朱明虬出了一場車禍,傷筋動骨。可創業公司離不開創始人,春節假期一過,朱明虬就打著紗布去上班了,心理卻在琢磨,“老板是最大的業務員,導致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長不大”。
3.大客戶突然中止1997年的合作,“如何分散客戶方面的風險,保證業務的持續性?”
1996年之前,朱明虬廣告公司最大的客戶是雅倩化妝品有限公司。這是廣東汕頭的一個家族企業,原來一直是弟弟負責,思美廣告與他打交道兩三年,一直代理其在浙江的廣告。1996年底,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哥哥開始管理公司,更換了新的廣告代理商,于是,朱明虬丟掉了這個大客戶。
當時朱明虬一年做到近2000萬營業額,僅雅倩一家就占了800萬。這個大客戶的意外丟失,對其業績造成“腰斬性”的打擊。雖然客觀上是因為客戶內部原因,導致合作關系終止,但是這件事卻驚醒了朱明虬,他開始意識到“過于依賴某一兩家大客戶對于公司業務的潛在風險”,脫離單一的化妝品廣告進行業務多元化拓展,是不是能夠分散這種風險?
朱明虬痛定思痛,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跨出去這個行業,尋找多一些的機會。”
1996年前后,正是中國保健品行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保健品廣告鋪天蓋地。朱明虬通過前期積累的人脈關系,成為萬基洋參的廣告商,不久又拿下了可口可樂在浙江地區的廣告代理權。
當時,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廣告投放由各區域公司負責,基于國外建立的成熟的合作關系,區域公司一般交給國際性的廣告商代理。本土廣告公司拿什么競爭?可口可樂在杭州有工廠,負責整個浙江的投放,朱明虬報了一個有競爭力的折扣,才拿下這筆生意。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本土化妝品公司紛紛被跨國巨頭收購,雪藏者不計其數,對原來的本土化妝品廣告代理商帶來沉重打擊。跨國化妝品公司進入中國后,習慣于將廣告交給有合作關系的跨國廣告公司,本土廣告商在化妝品廣告領域幾乎全線潰退。
值得慶幸的是,雅倩帶來的“鯰魚效應”,使朱明虬開始追求業務多元化,避開了化妝品廣告的低潮。雖然丟了一個雅倩,卻換來萬基洋參和可口可樂兩個大客戶,1997年,思美廣告業績飆升到4000萬。
另一方面,與可口可樂的合作關系,抬升了朱明虬的視野,朱明虬開始用更加成熟和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這個行業,作出大量日后看來頗富先見之明的決策,最關鍵的一項決策,便是采購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