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心態雖然不能改變你的出身,卻能幫你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選擇積極的心態,就等于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了要走入失敗的沼澤。
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打敗你的人,唯有你自己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忽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是被逼進了沙漠。后有追兵,唯有穿過沙漠才能得救。行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于是,同伴把槍遞給傷員,再三吩咐:“槍里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后,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傷員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暮色降臨的時候,槍里只剩下一顆子彈,但是同伴還沒回來。受傷的戰士懷疑同伴早已離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禿鷹飛來,啄食了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后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余溫的尸體……那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于自己的恐懼中,讓人不免扼腕嘆息,進而深省:不要輕易地對生活絕望,只要你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任何困境中只要你先戰勝自己,就有獲得重生的機會,就能夠變得強大。
想想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和那些有建樹的人,哪一個不是對自己信心十足,具有頑強毅力的呢?如果愛迪生因為一次次失敗而灰心了,那么他還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嗎?如果愛因斯坦因為別人的嘲笑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那么他還能寫出《相對論》,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嗎?
古往今來,無數的成功者都是對“打敗自己”最完美的詮釋。如果你還在退縮,請快點明白,打敗自己是如何緊迫;如果你還在猶豫,請看看那些勝利者是如何一步步走來;如果你已經在向自己挑戰,那你要堅持,成功最終會敞開胸懷的!
任何人都不能輕易放棄,不能輕易服輸,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尤其是面對惡劣的環境,面對天災人禍,面對重重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更不能在心理上否定自己,因此而選擇放棄,選擇失敗。
失敗和成功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前者是被消極的自己打敗,而后者卻能打敗自己的消極。
我的世界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兩只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了路邊一個牛奶罐里。牛奶罐里還有為數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讓青蛙們體驗到什么叫滅頂之災。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這么高的一個牛奶罐啊,我是永遠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沒于牛奶中時,并沒有一味放任自己沮喪、放棄,而是不斷告誡自己:“上天給了我堅強的意志和發達的肌肉,我一定能夠跳出去。”它每時每刻都在鼓起勇氣,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生命的力量與美展現在它每一次的搏擊與奮斗里。
不知過了多久,它突然發現腳下的牛奶變得堅實起來。原來,它的反復跳動,已經把液狀的牛奶變成了一塊奶酪!不斷掙扎、不懈奮斗終于換來了自由的那一刻。它從牛奶罐里輕盈地跳了出來,重新回到綠色的池塘里。而那一只沉沒的青蛙就那樣留在了那塊奶酪里,它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機會逃離險境。
成功,往往就在于失敗之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人們經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棄了最后讓他們成功的10%。這不但輸掉了開始的投資,更喪失了經由最后的努力而發現寶藏的喜悅。
凡事沒有不可能。事情發生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我們的主觀判斷,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會變為可能。每種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我們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千萬不能自己先行放棄。
古希臘有一位演說家,起初他由于口吃,常常被對手反駁得無還擊之力,而遭到別人的嘲笑。也許,有很多人會說這是他自己的能力無法達到的,放棄才是明智的選擇。然而,就是這位演說家,每天清晨堅持演說,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成為了當時最為著名的演說家。有“拳王”之稱的美國職業拳擊運動員穆罕默德·阿里,在他的人生信條中,一直支撐他取得勝利的是這樣一句話:“我決不會失敗,除非我確信自己已經失敗了。”
生活中只要有奮斗的理由就要堅持,即使身處絕境也不要放棄。無論是天生的不足,別人的嘲笑,以及種種的理由,都不能成為阻礙你成功的荊棘,唯有你自己為了安穩享樂,為了蠅頭小利,為了達到暫時的滿足,而放棄了堅持、奮爭,才會讓你永遠離成功差那么一點點,永遠也無法超越。
忘掉憂慮,就會變得美麗
生活如同一面鏡子,我們對它笑,它就對我們笑;我們對它哭,它也以哭臉相示。持有什么樣的心態,也就決定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樂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獲得幸福。”他們能從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品嘗到甘甜,因而快樂如清泉,時刻滋潤著他們的心田。
悲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問題,就要受苦;有了問題,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一點點的挫折,他們也會千種愁緒,萬般痛苦,認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最倒霉的人。
一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總自懊著自己是不幸的”。悲觀主義者把不幸、痛苦、悲傷做成一間屋子,然后自己鉆進去,并不停地告訴外界:“我是最不幸的人。”因為自感不幸,他們內心便失去了寧靜,于是不平、羨慕、嫉妒、虛榮、自卑等悲觀消極的情緒應運而生。是他們自己拋棄了快樂與幸福,是他們自己一葉障目,視快樂與幸福而不見。
其實,任何事物本身都沒有快樂和痛苦之分,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它的感受,是我們賦予它的特征。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于他處于何種境地,而在于他是否持有一顆樂觀的心。
無論是誰,有什么樣的背景,唯有逃離憂慮的魔掌,樹立健康快樂的形象,才是他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深受憂慮之害的人是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才能的。有可能處境優越時候還不覺得,一旦處境困難,他就會束手無策。因為這消耗他們的精力,損害和破壞他們的創造力。
而總能夠把自己的心態歸零,忘掉憂愁放下憂慮的人,卻總能將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做出漂亮成功的事情來。
很多時候不要問怎么辦、為什么或什么時候,只要你去全力以赴,一定會有一個讓你滿意的答案。真的沒有什么可以憂慮的,生活丟給了你一個問題,它必然會同時給你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位以美麗著稱的女演員曾經說過:“想變漂亮一些的人絕對不可以憂慮。憂慮意味著所有美麗的毀滅、消亡和破壞,意味著喪失活力,無精打采,意味著多愁善感,意味著無休無止的災難。不要介意發生的事情,一個女演員絕對不可以憂慮。一旦她懂得這一點,那她就已經駛進了那條保持美麗容顏的高速公路的入口。”
成功者永遠不會失去希望,焦慮重重,他只會堅持不懈,積極尋求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做成。人生就如同善變的天氣一樣,你沒有辦法預知會發生什么,隨時都會狂風大作,暴雨不斷。無論什么擊倒了你,你必須能重新整理自己,樂觀積極,像一個堅強的勇者,跌倒了再爬起來,去迎接新的挑戰。
贊美,是你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有一位妻子,向閨蜜抱怨,自己和丈夫的感情可能走不下去了,原因就是生活中的樂趣越來越少,兩個人總是為了瑣事爭吵,都不如大街上的陌生人呢。接著,又說了幾句當初剛剛結婚時的甜蜜。
閨蜜也知道這位妻子還不想讓婚姻走到頭,而且當初的他們可是金童玉女,羨煞旁人的。閨蜜建議她,小事上多贊美自己的丈夫,一定會變得好起來。
結果,真的很神奇,一個月后,再次相遇,這位妻子滿臉笑容,感覺變年輕了許多。原來她越是夸自己的丈夫,丈夫做得越好。以前她怎么說,怎么數落,怎么教也不干的事情,現在她的丈夫都會去做。而且,她每天還能收到鮮花,她的丈夫閑下來就帶她去咖啡館、電影院,甚至于出外旅游,好像戀愛的感覺又回來了。
贊美是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眼光,發現和表揚別人的長處。這樣做的結果是能增進自己和周圍人的感情,最后的結果便是讓你自己的生活也變得美好起來。
贊美能成為一種動力,激勵別人發揮潛能實現他們的理想,也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并使他們成長。好處就是周圍人的成長,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讓你欣喜異常。
一位主婦想雇用一名保姆,便打電話給這個保姆的前雇主,得到的評語卻是貶多于褒。但是,由于時間緊迫,而且看起來這個小女孩除對業務不專外,為人卻還是可靠,于是決定雇用她。
保姆到任的那天,這位女人說:“我打電話請教了你的前任雇主,她說你為人可靠,而且能做一手好菜,唯一的缺點就是理家比較外行,總是把屋子弄得亂糟糟的,我想她的話也不一定完全可信,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條。”
事實上,小保姆剛出來工作不久,確實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有了新雇主的贊美,她果然改變了許多。她們也相處得很愉快,家里也讓保姆打掃得干干凈凈,而且工作非常勤奮。
林肯說過,每個人都喜歡贊美。歌德有一句名言:最真誠的慷慨就是贊美。馬克·吐溫也曾夸張地說:一句美好的贊揚,能使一個人不吃不喝活上兩個月。
學會贊美別人,養成隨時發現他人優點并及時給予贊許的習慣,你就會發現,一句簡單的贊美之辭,往往能換回更多的回報。
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也說:“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因此,對于他人的成績與進步,要肯定,要贊揚,要鼓勵。當別人有值得褒獎之處,你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誠摯的贊許,以使得人們的交往變得和諧而溫馨。
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畢竟不如自己贊美自己來得容易。既然我們需要贊美,既然贊美可以讓我們更上層樓,催我們奮進,那就讓我們學會贊美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