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周亞夫下課后,劉啟才封了竇氏幾人為侯。于是,自從文景兩父子封外戚為侯后,這也成了漢朝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的,都可以封侯。
可人家畢竟是外戚,有關系,閑人也說不得。要想給公孫弘封侯,得找個什么借口呢?
這事當然難不倒劉徹。
不久,他下了一道詔,這樣說道:“自從我登基當皇帝后,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將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沒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劉徹打著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順利地封公孫弘為平津侯,食邑六百五十戶。
劉徹此舉,創造了一個神話:丞相加侯者,自公孫弘始。
我們仿佛看見,公孫弘老家齊國的祖墳,正青煙縷縷地向上冒煙。
祖墳冒煙的公孫弘,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清除異己。而首選人物,當然就是不可一世的汲黯老家伙。
公孫弘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要知道,盡管汲黯在朝里枝不深,葉不茂,可就是比較難纏。所以,他必須找個同伙。于是,公孫弘馬上想到了一個人。
公孫弘想到的這個人,是老部屬張湯。
凡是敵人的敵人,都是我的朋友。何況張湯還是公孫弘的下屬,同時又是政治伙伴,不拉他拉誰呢?
公孫弘和張湯密謀,倆人最后想到了一招狠毒之計:要想干掉汲黯,必須借刀殺人。
嗯,就這樣干。
倆人想好,就去見了劉徹。
公孫弘對劉徹說了這么一句話:“長安市里多權貴和宗室,這兩派人向來多事,不好管理。所以,必須任命一個重臣,才能壓得住他們。竊以為,汲黯老先生強悍,不如拜他為長安市特別市長(右內史)?”
如果你恨他,就將他往火坑里推。公孫弘此招就叫,哪里有危險,就往哪里推。
請奏之前,公孫弘已經打聽到,汲黯無事找事,有事專抬扛。所以劉徹對這個汲黯,已經相當厭煩,很想找個機會將他踢走。所以他斷定,自己和張湯聯合使出之計,成功率是大大的有的。
果然,公孫弘一上書,劉徹就批準了。
不久,汲黯為右內史,治理首都治安。管理好,算他命大;治得不好,頂多給他一個以身殉職的稱號,再倒貼一副棺材得了。
真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招啊。
我相信,此時公孫弘肯定笑了。張湯也笑了。他們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結果呢?
讓我來告訴大家,結果不是公孫弘和張湯想要的。
汲黯不但沒有被長安權貴和宗室整死,反而吃得好,睡得好,身體好。
一切都是好好的。
為什么會這樣?我想,公孫弘此時正在追問為什么而暈菜。
事實上,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誰在整他,也猜得出當長安特別市長意味著什么。你公孫弘想讓我死得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好。這是對政敵莫大的打擊。
還有,汲黯整人技術差勁,但是管理地方,汲黯的技術那是杠杠的。他一到任上,發揮特長,沒過多久,本來難管的長安竟然被他整得服服帖帖,沒人敢跟汲黯拍板鬧事。
關鍵時刻,汲黯自己拯救了自己。
五、劫難
汲黯躲過公孫弘這一劫,但是下面這個書生就不一定了。
這個人,就是久違的董仲舒。
董仲舒怎么惹上了公孫弘?這事說來話長。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孫弘,甚至也跟公孫弘的死敵主父偃纏上了。這三個人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在我看來,問題就出現在他們的行業競爭上。
董仲舒是怎么發家的?治《春秋》;主父偃是怎么發跡的?亦是治《春秋》;那么公孫弘呢?也是治《春秋》。
那么,此三者,誰的專業更厲害呢?當然首屬董仲舒。
董仲舒三年苦練,寫出了蓋世絕學《春秋繁露》。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博士專著。主父偃和公孫弘,不見有專著,都是論文,其體系零散,不成體格。唯獨這個董仲舒,仿佛練成了降龍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無敵。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洞的。就是這個《春秋繁露》,讓董仲舒差點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事情是這樣的:董仲舒治《春秋》時,將它與陰陽家學說結成一體,發明了一個陰陽預測學。董仲舒認為,天地一切災異,都可以在《春秋》里找到根據。于是,董仲舒在地方上當諸侯國相時,實施這套理論,得心應手,從來沒被懷疑過。
董仲舒沒有被懷疑,那是因為在小地方干活,人們見識短。如果真到長安城這種大地方,就有可能露餡了。
果然,還真出問題了。
有一年,遼東高廟及長陵高園的大殿發生火災,董仲舒聽說后,又手癢翻《春秋》找陰陽論據。結果,寫了一通草稿,還沒交上去,主父偃就上門來偷了。
主父偃私下拜見董仲舒,沒想到董仲舒就將沒發表的論文,交給主父偃過目。主父偃看了后,心里就笑了。他知道,現在是扳倒這個經學泰斗的時候了。
于是,主父偃偷走了董仲舒的草稿,交給了劉徹。劉徹一看,又召來一個人來看。
這個人,就是董仲舒的得意弟子呂步舒。
劉徹問呂步舒:“你覺得這篇論文寫得怎么樣?”
呂步舒根本不知道這篇文章是師父寫的,脫口而出,吐出了一句話:“這是什么狗屁文章,簡直是胡扯。”
主父偃笑了。對,就是胡扯,天有不測之風云,怎么能跟《春秋》胡扯到一塊呢?
劉徹一聽就怒了,傳說中的經學大師,竟然是個胡扯大師。于是,劉徹下詔,替我將董仲舒擒來,斬了。
但是董仲舒沒有被斬,劉徹不久又將他赦免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天要打雷,地要大旱,隨它去吧。董仲舒再也不敢說《春秋》可以預測災異了。
主父偃沒搞定董仲舒,他很意外,他被公孫弘搞定了,更屬意外。董仲舒也覺得意外。仨死了一,還有倆。剩下的二人,開始廝斗了。
公孫弘之所以要跟董仲舒掐架,責任不在公孫弘本身,而應該歸咎于老董。老董的學術水平,公孫弘是自知的,與之爭鋒,必受恥無疑。問題是,董仲舒卻坐不住,竟然主動找公孫弘掐架來了。
董仲舒認為,公孫弘的學術水平,遠不如他。憑什么他就飛升直上,位至公卿,而自己奮斗多年,仍然還在諸侯國奔走無門?
董仲舒背地里常罵公孫弘無學術,做人還特無恥。罵著罵著,罵人的話就傳到了公孫弘耳里。有人告訴公孫弘,老董罵你溜須拍馬,不學無術,你看怎么辦?
公孫弘眉頭一皺,心里一抽。剛剛差點被主父偃整死,你老董現在閑不住了,想跟我掐架,那就來吧。
公孫弘想殺董仲舒,還是老辦法,借刀殺人。盡管這招對付汲黯失靈,但是此招用起來省事省心,所以值得再用。
要借刀,當然得借狠刀。他替老董選了一把惡刀。歷史經驗證明,此刀凡是出手,沒有一個逃過劫難的。
這把刀,即是膠西王劉端。
算起來,景帝劉啟真沒有白生這些兒子。在他十三個兒子當中,風格各異,心狠手辣之徒,實也不少。之前有個趙王劉彭祖,那就不用說了。凡是派與他處的中央大員,沒有一個不是栽在他手里的。如果不是他反告主父偃,公孫弘最后那一招嘴掌功夫,根本就搞不死主父偃。
這個劉端,與劉彭祖比,不分上下。如果與董仲舒侍候過的江都易王劉非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彭祖之陰暗,是因為他專好此術。劉端之陰險,似乎與心理變態有關。劉端心理之所以不正常,是因為他有一個很讓男人見不得人的身體毛病——陽痿。
據班固先生報道,只要劉端一近女色,往往都要臥病數月不起。身為諸侯王,身邊美女千千萬,眼睜睜看著她們一個個如花似玉,雖口渴嘴饞,卻碰不得,這種感覺,我想劉端肯定是連死的心都有了。
劉端對后宮美女具有所有權、使用權,卻沒辦法履行開發權。眼看一片美女荒蕪,只要是男人都要心痛。不知為何,竟然有一個不怕死的男人,自告奮勇替劉端開發后宮殖民地來了。
這個男人,是劉端寵幸的一個郎官。此郎官只會犯事,卻不會替自己擦屁股。跟宮女淫亂了還罷,竟然還生兒育女,儼然當后宮是自己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