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雨生攻打寧安堡的前因后果
蘇雨生,字潤田,系綏遠薩拉齊人,曾是后套大青山一帶的綠林,并以此擴充勢力。
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由蘇聯回國,在五原誓師北伐,就任國民聯軍總司令職。此時蘇雨生部經騎五師師長趙守鈺從中斡旋,被國民軍編為騎兵第四師,蘇任師長,下轄三個旅,即七旅、八旅、九旅。其中,第七旅為他的基本部隊,旅長是馬大牛,為匪多年,槍法過人,百發百中。該部紀律較差,但戰斗力較強。八旅旅長是谷蓮舫(靖遠人),該旅槍支不足,士兵多為陜北青年,在部隊內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活動。九旅旅長為石子俊,該旅士兵也多系陜北青年,也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活動,如劉志丹、謝子長、張東皎、牛化東等均在九旅任過職。
1930年初,馮玉祥為了鞏固西北地盤,任命馬鴻賓為寧夏省政府主席,允許馬帶少數部隊回寧。此時蘇雨生是寧夏省城城防司令,馬鴻賓感到對他威脅很大,便編造了一些理由向馮玉祥報告,想擠走蘇。在中原戰爭節節失利,需要大量兵力增援的情況下,馮同意了馬的請求,調蘇部先經固原到平涼接防,然后再向前方移動。
我們電臺人員,也奉命在1930年5月間,從平羅縣出發,途經省城、寧朔、廣武、中寧、同心、七營、三營向固原開拔。不料固原城已被甘軍李貴清等提前占領,這時平涼也被地方民團陳珪璋占領,共同阻止蘇軍通過。固原城自古為邊防重鎮,城墻建筑堅固,若要強攻必定遭受重大損失。當時蘇軍無重炮,火力不強,因此蘇決定后撤到寧安堡繞道前進。并計劃做一次短期補充,卻遭到了冶成章團的阻擊,不允許蘇部進入寧安堡。為此雙方便展開了激烈的戰斗。1930年農歷6月16日,蘇命令所部向寧安堡進攻,戰斗開始不久,我便帶電臺人員進入七星渠北面一個大寨子。九旅旅長石子俊也住在這個寨子里,會面后不久,他便帶所部向前推進。當天我們就住在這個寨內,主人逃散,院內曬了很多紅果子(枸杞)。次日,又向北挺進到另一個小寨子,離魏雨三的寨子不遠。因為最初由省城經寧安堡向固原行軍時在魏家寨住過幾天,我認識魏雨三的弟弟魏敦五。
蘇雨生的司令部設在魏家寨子。在戰斗的第三天,蘇雨生命令我架設電臺,向鄭州馮玉祥總司令部匯報情況,申述途經固原被阻,退寧安堡與馬鴻賓發生戰斗的經過。次日,即收到馮的復電,責令蘇部停止沖突,等待派員前來寧安堡解圍。攻城期間,八、九兩旅先后離開了寧安堡,向陜北移動(八、九旅后被鄧寶珊收編,鄧當時任蘭州綏靖主任兼新一軍軍長)。蘇為了保存實力,等待和解,決定集中兵力攻入寧安堡城內死守,放棄了城外的各個據點,命令各部于農歷6月19日深夜攻占寧安堡城,我也奉命攜帶電臺入城。
這天夜很黑,我們都悄悄行進,忽接到前面口令叫就地靜候。這時,我忽然產生了另外一個念頭:如果馬軍發現開槍,豈不白送性命,不如乘夜黑無人注意之際,跑回老家宣和堡,躲避風險。隨即將馬匹交一士兵拉去,便向后退去,后面的枸杞園幫了大忙。跑到七星渠{L-End} ,碰上一個拉駱駝的民夫和一個軍士,我脫去軍裝,扮成學生模樣,偷越馬軍各關卡,回到了家鄉。
蘇軍進城后,被馬軍圍困月余,馮玉祥所派代表沙明陽(回民)才到達寧安堡,開始與雙方接觸。最后達成協議,停止戰斗,并派員到寧夏轄區內布置糧草及沿途住宿等事宜。
在此期間,由于電報積壓,難以發出。蘇雨生打聽到我還活著,便與沙明陽派員,持他2人的信件到宣和找我,信內提出對我的生命負責,勸我早回電臺工作。我便由水路進寧安堡城,并帶了一些瓜果。他們見了都很稀罕,連西瓜皮做菜吃都覺得很香,這說明部隊被圍的苦境。我的同事對我說,為了填飽肚皮,要在城墻上布好哨卡監視馬軍,他們才敢帶槍出城搶割小麥,拿回來充饑。
沙明陽代表與蘇、馬雙方達成協議后,蘇軍決定向陜北開拔。1930年9月上旬,從寧安堡出發,當天宿營紅寺堡,后經羅山、惠安堡、韋州、大水坑、鹽池,到達定邊。整休了一個月,才發下棉衣(內裝羊毛)。在陜北的糧秣、宿營等事宜,由十二軍軍長井岳秀派來的李子明、董海如沿途安置。后途經安邊、寧條梁、安塞、延安、甘泉、洛川、同官(銅川)到達耀縣。
到耀縣不久,閻、馮反蔣的中原戰爭已告結束,馮本人隨閻錫山到太原晉祠居住。楊虎城歸順蔣介石,從潼關進入西安,就任陜西綏靖主任職。蔣介石又任命趙守鈺為西北宣尉使,隨楊部入關。趙守鈺聽說蘇雨生部進駐耀縣,即派員到蘇部聯絡收編該部事宜。
在此之前,蘇決定到太原晉祠謁馮玉祥請示機宜,命我帶電臺先行。我走后,趙守鈺派員到達耀縣,蘇取消了山西之行,接受了楊虎城的收編。部隊改為陜西警備騎兵旅,蘇任旅長,開往邠州駐防。
我受蘇命,帶電臺由耀縣出發,途經陜北,被駐當地十二軍(后改編為二十二軍)劫持前往榆林,軍長井岳秀留我在該部任無線電隊隊長。這部電臺是十二軍建立的第一部電臺。從此,我便與蘇雨生失去了聯絡。
我在蘇雨生部兩年多時間,擔任他的電臺報務主任,開往定邊時,有關報務方面事宜由我負全責,他授我二等一級上校軍銜,表示獎勵。通過收發各地的電報,我了解到部分軍事行動,并得知一些上級的動態。
蘇、馬寧安堡事件,純系軍閥之間的爭奪戰,虎狼相斗,人民遭殃。所幸蘇還能服從馮玉祥的命令,在幾天之內,即將全部軍隊撤到城內死守,等待調解,未使勢態擴大。為了服從馮的電令,他困守寧安堡30多天。
摘自《中寧文史資料》第3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