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民國寧夏風云實錄2
  •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 3299字
  • 2019-01-02 02:42:49

蘇雨生、高廣仁打寧夏與聶繼善之死

◎張樹林

1931年9月,在寧夏曾經發生了蘇雨生、高廣仁攻打寧夏省城(今銀川市)的事件。曾任鹽池、預旺(今同心)兩縣縣長的聶繼善,在這一事件中受害。

1930年3月,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中原大戰開始。馮玉祥令孫連仲(甘肅省政府主席)、吉鴻昌(寧夏省政府主席)各軍開往河南參戰。甘肅省政府主席職務由財政廳長王禎暫代,調駐防張掖的旅長雷中田為暫編第八師師長,駐防蘭州。寧夏省政府主席一職由馬鴻賓接任。

當時,蘇雨生率部駐防寧夏平羅縣,勢力很大。他對馬鴻賓當寧夏省政府主席很不服氣,態度傲慢,盤踞平羅,儼然以一個小獨立王國自居。蘇雨生長得五大三粗,身體魁梧。原在后套一帶為匪,拉起一支綠林武裝。1926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期間,將蘇部收編,任蘇為師長,仍駐后套。1929年馬仲英犯寧夏省城,蘇部奉命前來負責寧夏省城防務,升任吉鴻昌部騎兵第二軍軍長。

馬鴻賓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后,覺得蘇雨生桀驁不馴,很難駕馭,恐日久生變,遂要求馮玉祥以增加前方戰斗力為名,將蘇部調離,馮玉祥答應了馬鴻賓的要求,命令蘇部移防平涼。但蘇雨生卻對調令百般推諉,遲遲不肯行動,后來勉強出發,但行至固原被當地小軍閥黃得貴阻擋。雙方相持半月多,蘇部損失嚴重,副團長姚鐵駿陣亡,谷蓮舫、石子俊兩個旅也脫離蘇部而去。蘇通過無望,旋聞平涼已被他人接防,遂調轉馬頭,攻占了中寧縣城,企圖重返寧夏。馬鴻賓乘機派戰斗力很強的冶成章(外號“冶騾子”)團將中寧城團團包圍,相持月余。后經蘭州派專員沙耀辰到中寧調解,冶團撤圍,蘇率領僅剩余的八九百人,狼狽竄往陜西。到陜之后,接受楊虎城改編,駐防邠州、長武,撈了個警備司令的頭銜。

1931年1月,蔣介石發表馬鴻賓代理甘肅省主席。馬遂于當月15日赴蘭州就任,寧夏省政府主席職務暫托民政廳長馬福壽(馬鴻賓的三叔父)代理。軍事方面,以暫編第七師十九旅旅長馬玉麟為寧夏省防司令,主持全省防務。

此時,馮玉祥中原大戰失利,企圖重返大西北建立根據地,以圖東山再起。但是,馬鴻賓已倒向蔣介石一邊,成為他“回到西北去”的障礙。于是,他想出了策動雷中田除掉馬鴻賓的辦法。雷中田曾在吉鴻昌部下任過團長,與馮、吉關系密切。為了配合雷中田的行動,馮又策動蘇雨生擺脫楊虎城的控制,率部反攻寧夏。企圖一舉推翻馬福祥勢力在甘、寧兩省的政權。

是年7月,馮玉祥差其親信李世軍持馮給蘇雨生、雷中田的親筆信,由晉南絳縣赴甘。李世軍秘密經過西安時,先到邠州與蘇雨生會面,轉達了馮的意思。用李世軍的話說:“蘇雨生是一個爽快的好漢。”他回答李:“只要總司令(馮玉祥)有命令,要我怎樣干我就怎樣干,今后一切聽雷師長的指揮。”

嗣后,雷中田又派衛省三(河北人),到邠州、長武與蘇雨生聯絡,商定由蘇設法擺脫楊虎城,直赴寧夏,由雷中田在蘭州發動事變(8月25日發生了“雷馬事變”)。

8月初,蘇雨生攔截了青海省購運的一批機器,拒不發還。楊虎城便派了楊渠統旅向蘇部進攻。蘇乘機撤離邠州、長武,取道寧縣,向寧夏轉進。到寧縣早勝鎮,遇上了在這里叛變為匪的高廣仁部。

高廣仁,陜北定邊縣人,是辛亥革命發動靈州民軍起義、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騎兵師長高世秀的侄子。他原是榆林井岳秀部駐定邊縣任和亭團的一個營長,于1931年5月策動任團嘩變,率領千余人經環縣、慶陽到寧縣,投靠盤踞隴東14縣的小軍閥陳珪璋。按高的人數和裝備,只能編一個團,而高卻要了兩個團的番號,并要求自成一旅。于是被編為十三旅,駐寧縣早勝鎮。不料未多久,高廣仁匪性復發,于6月29日重新叛變為匪,奸淫燒殺,搶錢財,搶女人,無惡不作。蘇雨生到早勝后,與高廣仁一拍即合,計劃同去打開寧夏,做大官,發洋財。兩家合兵一處,繼續北上。路經寧夏鹽池縣時,發生了挾持聶繼善的事件。

聶繼善,字旭初,排行三,人多稱聶三,寧夏鹽池縣人,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秀才”。民國初年,土匪橫行,民無寧日,鹽池縣為了保境安民,成立了地方武裝保衛營,聶任副營長。后保衛營擴編為保衛團,眾推聶為團總(團長)。于是人們也隨口將鹽池保衛團稱為“聶團”。聶團很有戰斗力,屢屢給來犯的土匪以沉重打擊,在鹽(池)、環(縣)、定(邊)、預(旺)一帶打出了威風。特別是1928年11月,聶團聯合定邊、伊盟地方武裝,圍殲勢力強大的頑匪楊老二(楊子福,固原頭營張家崖人)部,取得了重大勝利,但也由此種下了仇恨。

1930年初,寧夏省政府主席馬鴻賓器重聶繼善維持地方有法,任命聶為鹽池縣縣長。1931年初又被調任預旺縣(今同心縣)縣長。聶當縣長為政清廉,對部下管束也很嚴,較受群眾歡迎。1931年8月,聶繼善辭去了預旺縣長職務,回到鹽池。時寧夏省防司令馬玉麟對聶也很信任,又勸勉他擔任鹽池縣城防司令職務。聶接受任命之后,正在收攏舊部,還沒有來得及整頓隊伍,蘇雨生、高廣仁便打上門來。

蘇、高兩部眾達兩三千人,而聶繼善倉促間只率三四十人拒守縣城,寡不敵眾。凌晨城破,蘇、高部攻占了城內東、南、西三條街道。聶部退守北城門樓上,用火力控制著人口最密集的北街。蘇、高幾次攻打北城樓不能得逞,惱羞成怒,抓來了聶繼善在城內的所有親屬,威脅說:“如果聶三不投降,就要將城內百姓斬盡殺絕,房屋燒毀。”聶繼善的一位叔父聶元,恐百姓遭殃,讓聶繼善的表弟師甫(靈武人)上北城樓勸聶投降,以保全百姓生命財產。但聶不為所動,誓與城池共存亡。

時至中午,蘇、高下令將抓來的百姓推在前面,士兵跟隨其后,向北城樓發起攻擊。聶元一看著了急,親自走上北城樓,面向侄兒跪下,聲淚俱下說:“繼善啊,你素來最愛護老百姓,現在全城百姓的生命都攥在土匪手里,你能為了保全自己的名節,而眼看著讓百姓遭殃嗎?”聶繼善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答應讓蘇、高派代表談判。條件是:(一)投降不繳械;(二)蘇、高部必須在當地公平買賣,不準動老百姓一草一木。

蘇、高部完全答應了上述條件,聶繼善乃率部走下北城門樓。

蘇、高攻占鹽池之后,大力宣揚什么“打開寧夏發大財”,引誘鹽池當地有些人受編入伙。蘇、高兩人都做著打開寧夏當主席的美夢,但他們也深知自己聲名狼藉,沒有什么號召力,聽說聶繼善在寧夏也有一定威望,便脅迫聶給他們當參謀,同到寧夏“升官發財”。聶雖表示堅決不與為伍,怎奈身不由己,最后還是被蘇、高挾持同行。

8月29日,蘇、高部抵達寧夏省城。當時,寧夏省城城內防務空虛,軍警不過三四百人。當晚蘇、高部曾一度攻進南門,但又被城內組織反攻趕了出來,兩軍依城相峙。9月1日,駐中寧的冶成章率部趕來,對蘇、高形成夾擊之勢。代理寧夏省政府主席的馬福壽瞅準時機,對蘇、高部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以封官許愿,引誘高廣仁接受改編。待高部進城之后,立即解除其武裝,然后分批拉到南門外湖邊,用機槍掃射。包括高廣仁在內,幾乎無一幸免。

蘇雨生見大勢已去,慌忙率部向北逃竄。至立崗堡,聶繼善擺脫蘇部,住進了一個字號叫“福盛全”的油坊里。蘇雨生部則繼續向北,往后套去了,攻打寧夏省城之事以失敗而告終。

“福盛全”老板也是聶繼善的故友,勸聶躲避追兵。但聶認為,自己是被蘇、高挾持而來的,打寧夏并非本意。而且冶成章是老熟人,馬福壽、馬玉麟又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即便追來了,也不會把我怎么樣”,沒當一回事。孰料,帶兵追趕蘇雨生部的是馬福壽部下一位軍官,叫張發奎。該張原是楊老二(楊子福)的干爹和部下。1928年冬,楊老二匪部曾在鹽池縣遭到聶繼善保衛團的致命打擊。1930年11月,楊老二接受了馬鴻賓的收撫,任三十五師的團長。但是,他們與聶團的“一箭之仇”當然忘記不了。

張發奎抓住聶繼善之后,大喜過望,開口就要5000塊大洋買命。聶當即向“福盛全”借了2000元交給,又請“福盛全”老板派人持親筆信,星夜趕到鹽池取錢。可是到了晚上,情況又有變化,聶繼善正躺在“福盛全”炕上抽煙,進來兩個馬家兵,問:“誰是聶縣長?”聶答:“我就是。”“好,跟我們走一趟!”聶情知大事不妙,往外走時順手將戴在腕上的一只玉鐲在房柱上磕碎。因為玉鐲已戴多年,取不下來,他怕被人將手剁掉。出門走了不遠,當兵的說:“聶縣長,我們是奉命行事。”說著,便向他舉起了屠刀。

聶繼善這位曾在鹽、預兩縣叱咤風云的人物,就這樣結束了生命,時年僅48歲。

摘自《寧夏文史》第13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泉州市| 呼玛县| 东阳市| 息烽县| 江山市| 徐州市| 钦州市| 曲麻莱县| 高密市| 安阳县| 大关县| 徐汇区| 南川市| 清水县| 元氏县| 乡城县| 秦安县| 盐池县| 巫溪县| 广元市| 尼玛县| 麦盖提县| 玉龙| 油尖旺区| 修武县| 长岭县| 集安市| 临夏县| 富宁县| 山东省| 化州市| 北宁市| 昭觉县| 瓦房店市| 思南县| 北安市| 涿鹿县| 湖南省| 阿克陶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