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Revit Architecture三維設計制圖的基本原理

在Revit Architecture中,每一個平面、立面、剖面、透視、軸測、明細表都是一個視圖,它們的顯示都是由各視圖的視圖屬性控制的,且不影響其他視圖。這些顯示包括可見性、線型線寬、顏色等控制。作為一款參數化的三維建筑設計軟件,在Revit Architecture中,如何通過創建三維模型并進行相關的項目設置,從而獲得所需的符合設計要求的相關平立剖面大樣詳圖等圖紙,就需要了解Revit Architecture三維設計制圖的基本原理。

1.3.1 平面圖的生成

1.詳細程度

由于在建筑設計的圖紙表達要求中,不同比例圖紙的視圖表達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需要對視圖進行詳細的設置。

(1)在樓層平面中用鼠標右鍵單擊選擇“視圖屬性”命令,在彈出的“實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詳細程度”下拉箭頭,可選擇“粗略”、“中等”或“精細”的詳細程度。

(2)通過預定義詳細程度,可以影響不同視圖比例下同一幾何圖形的顯示。因此,在族編輯器中創建的自定義門在粗略、中等和精細詳細程度下的顯示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如圖1-38所示。

圖1-38

(3)墻、樓板和屋頂的復合結構以中等和精細詳細程度顯示,即詳細程度為“粗略”時,不顯示結構層。

(4)族幾何圖形隨詳細程度的變化而變化,此項可在族中自行設置。

(5)結構框架隨詳細程度的變化而變化。以粗略程度顯示時,會顯示為線;以中等和精細程度顯示時,會顯示更多的幾何圖形,如圖1-39所示。

圖1-39

(6)除上述方法外,還可直接在視圖平面處于激活的狀態下,在視圖控制欄中直接調整詳細程度,此方法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視圖,如圖1-40所示。

圖1-40

(7)可以通過在“視圖屬性”中設置“詳細程度”參數,從而隨時替換詳細程度。

2.可見性圖形替換

在建筑設計的圖紙表達中,常常要控制不同對象的視圖顯示與可見性,可以通過“可見性/圖形替換”的設置來實現上述要求。

(1)打開樓層平面的“視圖屬性”對話框,單擊“可見性/圖形替換”后的編輯按鈕,打開“可見性/圖形替換”對話框(相對于以前版本,選項卡中多了分析模型類別的選項),如圖1-41所示。

(2)從“可見性/圖形替換”對話框中,可以查看已應用于某個類別的替換。如果已經替換了某個類別的圖形顯示,單元格會顯示圖形預覽。如果沒有對任何類別進行替換,單元格會顯示為空白,圖元則按照“對象樣式”對話框中的指定顯示。

(3)在圖1-41中,“模型類別”選項卡中的投影/表面的線和截面填充圖案已被替換,并調整了它的半色調、透明及詳細程度,在“可見性”中的構件前打勾為可見,取消為隱藏不可見狀態。

圖1-41

(4)“注釋類別”選項卡中同樣可以控制注釋構件的可見性,可以調整投影/表面的線、填充圖案以及是否半色調顯示構件。

(5)設置導入的類別。

3.過濾器的創建

可以通過使用過濾器工具,設置過濾器規則,選取所需的構件。

(1)單擊“視圖”選項卡→“圖形”面板→“過濾器”命令。

(2)在“過濾器”對話框中,單擊(新建)按鈕,或選擇現有過濾器,然后單擊(復制)按鈕。

(3)在“類別”選項組下,選擇要包含在過濾器中的一個或多個類別。

(4)在“過濾器規則”下,把過濾條件“無”改成“更多參數”,如“類型名稱”,如圖1-42所示。

圖1-42

(5)從下列選項中選擇過濾器運算符,如“包含”。

在“過濾器規則”下的“過濾條件”中輸入一個值“NQ”,即所有類型名稱中包含“NQ”的墻體,單擊“確定”按鈕退出對話框。

(6)在“可見性/圖形替換”對話框中的“過濾器”選項卡下單擊“添加”按鈕,將已經設置好的過濾器添加使用。此時,可以隱藏符合條件的墻體,取消過濾器“內墻”的“可見性”復選框,將其隱藏或修改包含此過濾條件的構件,替換表面或截面的線和填充圖案樣式,如圖1-43所示。

圖1-43

注意

如果選擇等于運算符,則所輸入的值必須與搜索值相匹配,此搜索區分大小寫。

4.選擇過濾器運算符

等于:字符必須完全匹配。

不等于:排除所有與輸入的值不匹配的內容。

大于:查找大于輸入值的值。如果輸入 23,則返回大于23(不含23)的值。

大于或等于:查找大于或等于輸入值的值。如果輸入23,則返回23及大于23的值。

小于:查找小于輸入值的值。如果輸入 23,則返回小于23(不含23)的值。

小于或等于:查找小于或等于輸入值的值。如果輸入23,則返回23及小于23的值。

包含:選擇字符串中的任何一個字符。如果輸入字符H,則返回包含字符H的所有屬性。

不包含:排除字符串中的任何一個字符。如果輸入字符H,則排除包含字母H的所有屬性。

開始部分是:選擇字符串開頭的字符。如果輸入字符H,則返回以H開頭的所有屬性。

開始部分不是:排除字符串的首字符。如果輸入字符H,則排除以H開頭的所有屬性。

末尾是:選擇字符串末尾的字符。如果輸入字符H,則返回以H結尾的所有屬性。

結尾不是:排除字符串末尾的字符。如果輸入字符H,則排除以H結尾的所有屬性

5.模型圖形樣式

在樓層平面視圖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圖形顯示選項”后的“編輯”按鈕,可選擇“模型顯示”曲面中的樣式,如線框、隱藏線、著色、一致的顏色、真實,如圖1-44所示。

圖1-44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在視圖平面處于激活的狀態下,在視圖控制欄中直接調整模型的圖形樣式,此方法適用于所有類型視圖,如圖1-45所示。

圖1-45

6.圖形顯示選項

在圖形顯示選項的設置中,可以設置真實的建筑地點,設置虛擬的或是真實的日光位置,控制視圖的陰影投射,實現建筑平、立面輪廓加粗等功能。

在樓層平面視圖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圖形顯示選項”后的“編輯”按鈕,打開“日光設置”對話框,如圖1-46所示。

圖1-46

(1)設置圖形的“日光和陰影”如下。

● “投射陰影”:即勾選該復選框將打開陰影,此選項與在視圖控制欄上單擊(打開陰影)按鈕具有相同的效果。開啟該選項將顯著降低軟件運行速度,建議不需要時不勾選。

● “顯示光環光陰影”:當“投射陰影”復選框未勾選時,勾選此選項,三維視圖雖然未投射陰影,但模型各面將受日光設置的影響出現灰度變化,使模型顯示效果更加生動。當軟件運行速度慢時建議不勾選該項。

(2)設置“邊緣”。設置側輪廓樣式:可將模型的側輪廓線樣式替換成我們需要顯示的樣式,步驟如下。

● 在視圖控制欄上,單擊(模型圖形樣式)“隱藏線”或“帶邊框著色”。對于線框或著色模型圖形樣式,側輪廓邊緣不可用。

● 在視圖控制欄上,單擊(關閉/打開陰影),如圖1-47所示。

圖1-47

● 設置“邊緣”→“側輪廓樣式”,選擇所需側輪廓加粗的線型樣式,如圖1-48所示。

圖1-48

要刪除側輪廓邊緣的線樣式,請執行下列步驟:

● 單擊“修改”選項卡→“編輯線處理”面板→“線處理”命令。

● 單擊“線處理”選項卡→“圖元”面板命令,然后從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并非側輪廓>”。

● 選擇側輪廓邊緣,即刪除側輪廓。

(3)基線。通過基線可以看到建筑物內樓上或樓下各層的平面布置,作為設計參考。如需設置視圖的“基線”,則在繪圖區域中右鍵單擊“視圖屬性”,打開樓層平面的“實例屬性”對話框,如圖1-49所示。

圖1-49

基線:在當前平面視圖下顯示另一個模型片段,該模型片段可從當前層上方或下方獲取。例如繪制屋頂時,屋頂平面視圖需要參照下一層墻體繪制屋頂輪廓,即可在屋頂平面圖的“圖元屬性”對話框中將“基線”設置為下一層平面視圖,屋頂平面將灰顯下一層的墻體,如圖1-50所示。

圖1-50

(4)顏色方案的設置。可以快速得到建筑方案的著色平面圖。單擊樓層平面屬性對話框中的“顏色方案”后的“無”按鈕,打開“編輯顏色方案”對話框進行相應設置,如圖1-51所示。

圖1-51

● 創建新顏色方案。單擊“復制”按鈕生成新的顏色方案,在“方案定義”字段中,輸入顏色方案圖例的標題(將顏色方案應用于視圖時,標題將顯示在圖例的上方。可以選擇顏色方案圖例,打開其類型屬性對話框,可以勾選或取消勾選“顯示標題”選項以顯示或隱藏顏色方案圖例標題)。

● 從“顏色”菜單中,選擇將用做顏色方案基礎的參數。注意,確保為所選的參數定義了值。可在“實例屬性”對話框中添加或修改參數值。

● 要按特定參數值或值范圍填充顏色,請選擇“按值”或“按范圍”。注意“按范圍”并不適用于所有參數,左側單擊添加值添加數值。

● 當選擇“按范圍”時,單位顯示格式在“編輯格式”按鈕旁邊顯示。如果需要,可單擊“編輯格式”來修改單位格式。在“格式”對話框中,清除“使用項目設置”,然后從菜單中選擇適當的格式設置。

注意

顏色方案用于在樓層平面中以圖形形式指定房間的各種屬性(如面積、體積、名稱、部門等)的一組顏色和填充樣式。只有在項目中放置了房間才可以使用顏色方案。

(5)“范圍”相關設置。樓層平面的“實例屬性”對話框中的“范圍”面板可對裁剪做相應設置,如圖1-52所示。

圖1-52

注意

只有將裁剪視圖打開在平面視圖中,裁剪區域才會有效,如需調整,在視圖控制欄同樣可以控制裁剪區域的可見,以及裁剪視圖的開啟及關閉,如圖1-53所示。

圖1-53

● 裁剪視圖:勾選該復選框即裁剪框有效,范圍內的模型構件可見,裁剪框外的模型構件不可見,取消勾選該復選框則不論裁剪框是否可見均不裁剪任何構件。

● 裁剪區域可見:勾選該復選框即裁剪框可見,取消勾選該復選框則裁剪框將被隱藏。

注意

兩個選項均控制裁剪框,但不相互制約,裁剪區域可見或不可見均可設置有效或無效。

7.視圖范圍設置

單擊樓層平面的視圖屬性對話框中“視圖范圍”后的“編輯”按鈕,打開“視圖范圍”對話框進行相應設置,如圖1-54所示。

圖1-54

視圖范圍是可以控制視圖中對象的可見性和外觀的一組水平平面。水平平面為“頂部平面”、“剖切面“和“底部平面”。頂剪裁平面和底剪裁平面表示視圖范圍的頂部和底部的部分。剖切面是確定視圖中某些圖元可視剖切高度的平面。這3個平面可以定義視圖范圍的主要范圍。

注意

默認情況下,視圖深度與底裁剪平面重合。

8.默認視圖樣板的設置

進入樓層平面的視圖屬性對話框,找到“默認視圖樣板”,如圖1-55所示。

圖1-55

在各視圖的視圖屬性中指定“默認視圖樣板”后,可以在視圖打印或導出前,在“項目瀏覽器”的圖紙名稱上右鍵單擊,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將默認視圖樣板應用到所有視圖”命令,該圖紙上所布置的視圖將被默認視圖樣板中的設置所替代,而無須逐一視圖調整。

注意

可在項目瀏覽器中按“Ctrl”鍵多選圖紙名稱,或先選擇第一張圖紙名稱,然后按住Shift鍵選擇最后一張圖紙名稱實現全選,使用“將默認視圖樣板應用到所有視圖”命令,可一次性實現所有布置在圖紙上的視圖默認樣板的應用(每個視圖的默認樣板可以不同)。

9.“截剪裁”的設置

視圖屬性中的“截剪裁”用于控制跨多個標高的圖元(如斜墻),在平面圖中剖切范圍下截面位置的設置,如圖1-56所示。

圖1-56

平面視圖的“視圖屬性”對話框中的“截剪裁”參數可以激活此功能。截剪裁中的“剪裁時無截面線”、“剪裁時有截面線”設置的裁剪位置由“視圖深度”參數定義,如設置為“不剪裁”,那么平面視圖將完整顯示該構件剖切面以下的所有部分而與視圖深度無關,該參數是視圖的“視圖范圍”屬性的一部分。

注意

平面視圖包括樓層平面視圖、天花板投影平面視圖、詳圖平面視圖和詳圖索引平面視圖。

如圖1-57所示該模型的剖切面和視圖深度,以及使用“截剪裁”參數(“剪裁時無截面線”、“剪裁時有截面線”和“不剪裁”)后生成的平面視圖表示(立面視圖同樣適用)。

圖1-57

平面區域服從其父視圖的“截剪裁”參數設置,但遵從自身的“視圖范圍”設置, 按后剪裁平面剪切平面視圖時,在某些視圖中具有符號表示法的圖元(如結構梁)和不可剪切族不受影響,將顯示這些圖元和族,但不進行剪切,此屬性會影響打印。

在“實例屬性”對話框中,找到“截剪裁”參數。“截剪裁”參數可用于平面視圖和場地視圖。單擊“值”列中的按鈕,此時顯示“截剪裁”對話框,如圖1-58所示。

圖1-58

在“截剪裁”對話框中,選擇一個選項,并單擊“確定”按鈕。

1.3.2 立面圖的生成

1.立面的創建

在默認情況下,有東、南、西、北4個正立面,可以使用“立面”命令創建另外的內部和外部立面視圖,如圖1-59所示。

圖1-59

(1)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立面”命令,在光標尾部會顯示立面符號。

(2)在繪圖區域移動光標到合適位置單擊放置(在移動過程中,立面符號箭頭自動捕捉與其垂直的最近的墻),自動生成立面視圖。

(3)單擊鼠標選擇立面符號,此時顯示藍色虛線為視圖范圍,拖動控制柄調整視圖范圍,包含在該范圍內的模型構件才有可能在剛剛創建的立面視圖中顯示,如圖1-60所示。

圖1-60

注意

立面符號不可隨意刪除,刪除符號的同時會將相應的立面一同刪除。

4個立面符號圍合的區域即為繪圖區域,請不要超出繪圖區域創建模型,否則立面顯示將可能會是剖面顯示。

因為立面有截裁剪、裁剪視圖等設置,這些都會控制影響立面的視圖寬度和深度的設置。

如圖1-60所示,藍色實線建議穿過立面符號中心位置,便于理解生成立面的位置和范圍。

為了擴大繪圖區域而移動立面符號時,注意全部框選立面符號,否則繪圖區域的范圍將有可能沒有移動。移動立面符號后還需要調整繪圖區域的大小及視圖深度。

2.修改立面屬性

選擇立面符號,單擊“修改 視圖”的上下文選項卡中的“圖元屬性“按鈕,打開立面的“實例屬性”對話框,修改視圖設置,如圖1-61所示。

圖1-61

3.創建框架立面

當項目中需創建垂直于斜墻或斜工作平面的立面時,可以創建一個框架立面來輔助設計。

注意視圖中必須有軸網線或已命名的參照平面,才能添加框架立面視圖。

(1)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立面”下拉列表→“框架立面”工具。

(2)將框架立面符號垂直于選定的軸網線或參照平面并沿著要顯示的視圖的方向單擊放置,如圖1-62所示。項目瀏覽器中同時添加了該立面,雙擊可進入該框架立面。

(3)對于需要將豎向支撐添加到模型中時,創建框架立面,有助于為支撐創建并選擇準確的工作平面。

圖1-62

4.平面區域的創建

平面區域。用于當部分視圖由于構件高度或深度不同而需要設置與整體視圖不同的視圖范圍而定義的區域。可用于拆分標高平面,也可用于顯示剖切面上方或下方的插入對象。

注意

平面區域是閉合草圖,多個平面區域可以具有重合邊但不能彼此重疊。

創建“平面區域”步驟如下:

● 單擊功能區“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下→“平面視圖”下拉箭頭→“平面區域”工具,進行創建平面區域。

● 在“繪制”面板中選擇繪制方式進行創建區域,單擊圖元面板中平面區域屬性,打開屬性對話框,如圖1-63所示。

圖1-63

● 單擊“視圖范圍”后的“編輯”按鈕,打開“視圖范圍”對話框,以調整繪制區域內的視圖范圍,使該范圍內的構件在平面中正確顯示,如圖1-64所示。

圖1-64

1.3.3 剖面圖的生成

1.創建剖面視圖

(1)打開一個平面、剖面、立面或詳圖視圖。

(2)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剖面”工具。在“剖面”選項卡下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詳圖”、“建筑剖面”或“墻剖面”。

(3)在選項欄中選擇一個視圖比例。

(4)將光標放置在剖面的起點處,并拖動光標穿過模型或族,當到達剖面的終點時單擊完成剖面的創建。

(5)選擇已繪制的剖面線將顯示裁剪區域,如圖1-65所示,用鼠標拖動虛線上的視圖寬度和視景深度控制柄調整視圖范圍。

圖1-65

(6)單擊查看方向控制柄可翻轉視圖查看方向。

(7)單擊線段間隙符號,可在有隙縫的或連續的剖面線樣式之間切換,如圖1-66所示。

圖1-66

(8)在項目瀏覽器中自動生成剖面視圖,雙擊視圖名稱打開剖面視圖。修改剖面線的位置、范圍、查看方向時剖面視圖自動更新。

2.創建階梯剖面視圖

按上述方法先繪制一條剖面線,選擇它并單擊上下文選項卡→剖面面板下的“拆分線段”命令,在剖面線上要拆分的位置單擊鼠標并拖動到新位置,再次單擊放置剖面線線段。鼠標拖動線段位置控制柄調整每段線的位置到合適位置,自動生成階梯剖面圖,如圖1-67所示。

圖1-67

用鼠標拖動線段位置控制柄到與相鄰的另一段平行線段對齊時,松開鼠標,兩條線段合并成一條。

注意

階梯剖面中間轉折部分線條的長度可直接拖動端點調整,線寬可通過上下文選項卡中的管理→設置→對象樣式→注釋對象中的剖面線的線寬設置來修改。

1.3.4 詳圖索引、大樣圖的生成

1.創建詳圖索引

從平面視圖、剖面視圖或立面視圖創建詳圖索引,然后使用模型幾何圖形作為基礎,添加詳圖構件。創建詳圖索引詳圖或剖面詳圖時,可以參照項目中的其他詳圖視圖或包含導入DWG文件的繪圖視圖。

(1)使用外部參照圖

● 使用外部CAD圖形作為參照圖形,首先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下的“繪圖視圖”命令,并為新建繪圖視圖命名,設置其比例,如圖1-68所示,單擊“確定”按鈕打開新建繪圖視圖。

圖1-68

● 單擊“插入”選項卡→“導入”面板下的“導入CAD”按鈕,導入所要參照的外部CAD圖形。

● 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詳圖索引”命令。

● 單擊“詳圖索引或剖面”選項卡→“圖元”面板,然后從“類型選擇器”下拉列表中選擇“詳圖視圖:詳圖”作為視圖類型。

● 在選項欄上的“比例”中,選擇詳圖索引視圖的比例,勾選“參照其他視圖”,并在其下拉菜單中選擇“新繪圖視圖”。

● 要定義詳圖索引區域,請將光標從左上方向右下方拖動,創建封閉網格左上角的虛線旁邊所顯示的詳圖索引編號,如圖1-69所示。

圖1-69

● 要查看詳圖索引視圖,請雙擊詳圖索引標頭,詳圖索引視圖將顯示在繪圖區域中,如圖1-70所示。

圖1-70

(2)創建詳圖索引詳圖

● 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詳圖索引”命令。

● 單擊“詳圖索引或剖面”選項卡→“圖元”面板,然后從“類型選擇器”下拉列表中選擇“詳圖視圖:詳圖”作為視圖類型。

● 單擊“視圖”選項卡→“圖形”面板→“視圖屬性”命令,在實例屬性對話框中,選擇“作為基線”作為“顯示模型”,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詳圖索引視圖中的模型圖元使用基線設置顯示,允許直觀查看模型幾何圖形與添加的詳圖構件之間的差異,使用“注釋”選項卡中“詳圖”面板下的“詳細線”來繪制其大樣圖內容。

注意

詳圖線只在當前視圖中顯示,不會影響其他視圖,如圖1-71所示。

圖1-71

1.3.5 三維視圖的生成

1.創建透視圖

(1)打開一層平面視圖,單擊“視圖”選項卡→“創建”面板→“三維視圖”下拉箭頭,選擇“相機”。

(2)在“選項欄”設置相機“偏移量”,即所在視圖,單擊鼠標拾取相機位置點,拖動鼠標再次單擊拾取相機目標點,自動生成并打開透視圖。

(3)選擇視圖裁剪區域方框,移動藍色夾點調整視圖大小到合適的范圍。

(4)如要精確調整視口的大小,選擇視口,單擊修改“相機選項卡”→“裁剪”面板上的“尺寸裁剪”精確調整視口尺寸,如圖1-72所示。

圖1-72

(5)如果要顯示相機遠裁剪區域外的模型,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視圖屬性”命令,清除參數“遠裁剪激活”,如圖1-73所示。

圖1-73

2.修改相機位置、高度和目標

(1)同時打開一層平面、立面、三維、透視視圖,單擊“視圖”選項卡,在“窗口”面板下單擊“平鋪”平鋪所有視圖。

(2)單擊三維視圖范圍框,此時一層平面顯示相機位置并處激活狀態,相機和相機的查看方向就會顯示在所有視圖中。

(3)在平面、立面、三維視圖中用鼠標拖動相機、目標點、遠

裁剪控制點,調整相機的位置、高度和目標位置。

(4)也可單擊修改“相機選項卡”,在“圖元”面板下,單擊“圖元屬性”按鈕,打開“視圖屬性”對話框,修改“視點高度”、“目標高度”參數值調整相機,同時也可修改此三維視圖的視圖名稱、詳細程度、模型圖形樣式等。

3.創建軸測圖

(1)進入三維視圖。單擊三維視圖右上角的“主視圖”按鈕或單擊ViewCube立方體的頂角,選擇適當角度以創建軸測圖,如圖1-74所示。

圖1-74

(2)使用“剖面框”創建三維剖切圖。除了平面、立面、剖面演示視圖外,還可以用“剖面框”命令創建帶陰影的三維剖切圖。

(3)創建剖切等軸測視圖,如圖1-75所示。

圖1-75

(4)復制三維視圖作為演示視圖,單擊視圖右上角的“主視圖”按鈕或單擊ViewCube立方體的頂角,選擇適當角度軸測圖,如圖1-76所示。

圖1-76

(5)設置陰影,根據需要打開側輪廓,生成完整的西南等軸側演示視圖。

(6)復制該演示視圖為新的演示視圖,在繪圖區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視圖屬性”命令,勾選“剖面框”參數,確定打開剖面框。

(7)拖動剖面框面上的三角形夾點,調整剖面框范圍到需要的樓層或側面剖切位置,生成剖切等軸側演示視圖,如圖1-77所示。

(8)在繪圖區單擊鼠標右鍵,選擇“視圖屬性”命令,在“視圖屬性”對話框,選擇剖面框,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在視圖中隱藏”→“圖元”命令,如圖1-77所示。

圖1-77

4.創建剖切透視視圖

(1)按上述方法創建室外透視圖。

(2)按上述方法使用“模型圖形顯示”的步驟設置陰影,根據需要打開側輪廓。生成完整的透視圖演示視圖,如圖1-77所示。

(3)復制該演示視圖為新的演示視圖,在繪圖區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視圖屬性”命令,勾選“剖面框”參數,確定打開剖面框。

(4)拖動剖面框面上的三角形夾點,調整剖面框范圍到需要的樓層或側面剖切位置,生成剖切透視圖演示視圖,如圖1-78所示。

圖1-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绵阳市| 洪湖市| 封丘县| 泾川县| 玉林市| 桦甸市| 浏阳市| 东海县| 鄯善县| 赣州市| 威远县| 锡林浩特市| 盐源县| 三都| 讷河市| 桐柏县| 遂溪县| 兴义市| 津南区| 镇江市| 宁德市| 柘城县| 罗山县| 齐河县| 区。| 岱山县| 泸州市| 凯里市| 靖西县| 广饶县| 萨嘎县| 清丰县| 任丘市| 崇礼县| 织金县| 平舆县| 日土县| 江西省| 嵩明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