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
摘要:教學工作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高等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實現新時期高等教育目標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是新時期實現高等教育科學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質量標準
質量保障是大學的內在要求。縱觀學校發展的歷程,始終堅持“學校以育人為本,育人以教學為先、教學以質量為重”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近幾年來,在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教學質量工作精神的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強化學校的教學質量建設工作,出臺了一系列質量監控文件,建立起較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監控體系的建立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實行全面系統的監控,并以教學質量監控為重點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組織運行機制,對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1 教育質量的標準
1.1 教育質量
質量觀本身是變化發展的,不同時代、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質量目標和質量標準。而教學質量是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學質量應當是教學效果“質與量”的統一體,是指受教育者的知識、能力、智力以及情感、意志、品格等方面的發展水平達到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的程度。“標準”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比較的準則和尺度;另一種是指要求達到一個具體目的的優秀程度。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新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就需要深化對教育質量標準的認識,全面推進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的改革。教育質量標準和教育質量評價是教育質量問題的兩個方面,不可須臾分離。教育質量標準解決的是教育質量客觀規定性的問題,而教育質量評價解決的是教育質量主觀感受性的問題。只有深入研究和把握好這兩個關鍵,教育質量問題才能談之有本,抓之有基。
以教學為中心,強化教育過程質量及控制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要樹立“質量形成于教育全過程”的觀念,強化過程控制,將質量保障貫穿于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離校的教育教學全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將這一復雜過程簡化為幾個關鍵環節,每個環節均建立相應的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對照評價標準控制每一環節的質量,確保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質量。其中教學過程是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整個高校質量保障工作的中心和重心,而培養目標的實現,則必須通過教學過程來完成。教學過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復雜過程,涉及學籍管理、成績考核管理、實驗室管理、正常教學秩序運行管理、教學檔案保管等多項制度的正確制訂與實施。如對實施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學期進程計劃、教學日歷、課程安排等放松管理或管理不嚴,必然導致教育質量失去監控。高校必須實施教學質量過程控制,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測和保障體系,完善對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評估與質量調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2 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
在教育部2004 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有一個一級指標稱為“教學管理”,其中有一個二級指標稱為“質量控制”。而這個指標中有兩個最重要的觀測點:一個是“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另一個是“教學質量監控”。對前者要求“質量標準完善、合理,體現學校的水平和地位,執行嚴格”,對后者要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科學、完善,運行有效成績顯著”。而且在“備注”中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內涵做了“教學監控體系包括目標的確定,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評估、信息反饋、調控等環節”的解釋。顯然,對“質量控制”而言,各主要教學質量標準的建立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關系到各個觀測點的表現。其實,不只對教學管理而言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建立是主要的,對“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等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及教學效果等指標的高水平實現而言,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實踐表明,諸多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都是與沒有一個明確的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有關。
教學環節是指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和各種多樣的教學措施。
按其作用不同,大學本科的教學環節可分為講授環節,實踐環節,理解、消化、鞏固、擴展、提高記憶環節及總結、考核、驗收和評估環節等四種基本類型。其中,講授環節包括備課與講課等;實踐環節包括實驗(課程實驗或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科研訓練和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理解、消化、鞏固、擴展、提高記憶環節包括作業與練習,輔導與答疑,習題課及討論課等;總結、考核、驗收與評估環節包括總復習考試與考查,教師的教學總結,自我評價和被評價等。
環節是相對系統而言的,如部分是相對整體而言的一樣,某一個教學操作對于比它更大的教學操作而言是環節,但就其自身而言,也可稱為整體或系統,并且它也可能包括一些更小的環節。例如,畢業設計,對于大學本科階段整體教學操作而言它是一個教學環節,但對本身而言,它也需要幾個小的教學環節來完成。如命題與選題、調研、綜述、提出方案、論證、撰寫說明書、答辯等環節。
上述各個教學環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的,又是相互配合的。如在實踐環節中也需要部分地講授,在講授環節中也需要部分地做某些課堂實驗。其實,各個教學環節都需要備課,做練習,答疑,討論,測驗,考試,考查和教學評估等。因此,應該說每個教學環節都是很重要的。
2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教學質量提高,是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始終把學校管理的建章立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建立并強化了校院兩級領導聽課制度、校院兩級督導組專家聽課制度、質量信息公布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畢業設計中期檢查與評估制度、試卷和畢業設計抽查制度、教師開新課和新開課試講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了對關鍵教學環節與重點環節的嚴格監控。
經過多年的監控體系建設,目前已經基本構建了一個包括“組織維”(校、院、系三級監控)、“人員維”(領導聽課、專家督導、學生評教等)、“時間維”(開學檢查、期中檢查、期末檢查、考試巡查等)、“過程維”(教學工作的計劃、執行、考核等)在內的完備覆蓋、運行有效的“四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現了對教學各個環節的及時監控。
2.1 構建完善的質量標準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前提
學校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形式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實際,適合學科發展且能體現人才培養特點的課堂教學質量標準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國內外高校當前課堂教學狀況進行調研,找出高校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備課、講課、作業練習、答疑、總結討論、實驗課、科研、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考試與檢查等10 個環節)進行研究,找出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針對這些關鍵因素制定課堂教學過程的質量標準,形成組織課堂教學和建立相應的監控體系的基礎。近幾年來,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在課程教學質量監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一些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提出了適合我校特點的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主要從備課、講課、作業、答疑、習題課、討論課、實驗課、實習、課程設計、科研訓練課、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考試與考查、教學的自我評價十三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指標體系。對于每個方面還制定了觀測方式來實行質量監控。

2.2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運行中的幾個關鍵環節
在建立大學課堂教學過程的質量標準的同時還要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進行研究,借鑒國內外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以及相關研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探索適合新時期大學教學特點的質量監控體系。通過研究和實踐,北京理工大學已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交叉的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其中包括:
(1)建立學校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制定教學質量標準和評估體系,并實行動態完善;建立考核評價制度,經常性地開展教學質量檢查考核,堅持“以評促建、重在建設”的原則;教學指導委員會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咨詢、監督性機構,也是學校為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教學檢查、督促、評估、指導和反饋信息的工作組織,是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的教學指導委員會由學校各學科的帶頭人組成,定期召開委員會會議對學校的教學工作進行規劃指導。
(2)成立校院兩級專家督導組,實行教學工作督導制。我校選拔了一批熱愛教育事業、教育思想先進、有豐富教學經驗、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包括退休教師)分數學化學組、物理力學組、電子信息組、機械組、人文組組成校教學工作督導組,全學年對校公共課和公共基礎課進行教學工作質量監控,及時提供教學質量信息。日常聽課是督導組專家了解和檢查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根據每學期制定的聽課重點,專家一學期總的聽課量達到了400 多節次。為便于督導組專家對任課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學校編制了“督導組專家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該評價表包括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內容表述的啟發性、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教學手段和教育技術的適用性四部分內容。每個部分設有不同的分值,總分為100分。通過督導們的聽課發現了許多問題,也對相關教師和學院提出了建議。對學生評教較差的老師專家跟蹤聽課,對其出現的問題面對面地交流,對于促進學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
同時,各學院也成立教學督導組,負責本系的教學運行管理和教學的自評檢查,并積極配合學校各項教學質量的考核檢查。隨著校院兩級教學質量監控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基層組織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校的本科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形成了各學院以日常基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為主,學校以宏觀、重點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為主的運行機制。
(3)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制度。堅持學生網上評教活動。2002年,學校針對全校公共課和公共基礎課開展了網上學生評教,取得了一定成效。這充分展示了學生評教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2004年將全部課程(包括選修課)在網上評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評價課程達到1000多門次。
學校制定了《學生評教實施細則》,每個學期末學生在網上將本學期所學的全部課程對授課教師進行全面的評價,加強教學管理部門與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每次參加評教的學生共計10000多人次,學生的評教率達到99%,保證了評教結果的可信度。
對評教分數低的教師及時將各項評教指標得分反饋給學院,評教至今,共有10 余位老師因不及格被學院停課,而學院采取聽課、老教師幫助等措施有效地促進和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隨著學生網上評教的不斷成熟,學校進一步對學生評教指標進行研究,分專業、分課程來設立,對評教指標的各項權值也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求評教結果更加合理科學。同時,學校還將近幾年的評價結果分課程、分授課教師的年齡、職稱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這對于學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人才隊伍建設都起到了深刻的作用。
(4)通過“教務論壇”實現與學生的教學互動。2006年學校在教務處網站上開通了教務論壇,學生通過網絡提出面臨的困難和提供教學質量信息,教務處的每位工作人員和學院負責教學的領導、干事及時回答他們的問題,每天的問題量達到上百條。通過論壇吸納學生參與教學質量管理,充分調動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教育轉變到主動參與教學運行管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學校通過幾年來對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實施和研究,增強了各級教學管理人員以及廣大教師的質量意識,規范了教學過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使教學評估程序和方法更加科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和課堂教學的基本建設。使各級教學部門準確地獲得課堂教學反饋信息,及時指導和控制教學工作,保證課堂教學合理、有序、平穩地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