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搭臺 應用唱戲
標準重要不重要?幾乎所有人都會說:重要!但一遇到實際情況,實踐與認識就不那么一致了。那些主管們總認為制訂標準無非是翻譯翻譯外國的東西,把英語變成中文就行了,不需要花錢的。例如,用來制訂某一個協議標準或接口標準的經費可能就是5000塊錢,最多也不會超過一萬元人民幣的。
事情真是如此簡單嗎?還是看看國內的現狀吧。
首先,除了郵電部的ChinaPAC和ChinaDDN之外,銀行、鐵道、軍隊等都有各自的專業用網,金橋工程也建立了自己的衛星網。然而,不知人們是否注意到一個如此嚴峻的事實,就是這些網絡之間很少能夠互相通信,即使是這些網絡都已和Internet連接起來了,國內用戶之間的E-mail也得環繞美國一周之后才能到達目的地。
再者,我們的各行各業都建立了不少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最近的兩年,可以說是網絡和MIS系統最熱的兩年,各種經濟信息庫、人才信息庫、商業信息庫等,多如牛毛??墒?,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是:同一大樓中兩個不同司局可能采用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數據庫,用了完全不同的記錄結構開發了他們各自的MIS系統。東邊日出西邊雨,老死不能往來。
還有,我們知道,E-mail只能傳送文本信息,對于中文信息,則必須在傳送前和接收后進行相應的轉換。現在的各種中文E-mail軟件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除了E-mail之外,工作站、微機操作系統的用戶界面、支撐工具也都向中國用戶提供著各自的視窗系統,如Solaris上的X-Windows、微機上的Windows 95等。中國用戶需要怎樣中文界面呢?可喜的是,1995年我國制訂了自己的微機上的中文系統標準。
我們還可以看看軟件的編制過程。我們的軟件開發過程大都是自我流,即開發人員根據用戶需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機器上編寫各種各樣的程序,再把這些程序鏈接起來之后反復修改與調試,最終勉強達到用戶要求之后皆大歡喜。專業軟件公司的情況如何,筆者了解得不全面;但筆者所接觸到的高校、研究所及部分公司的情況都是這樣。另外,我們的制造業等行業的情況又如何呢?事實上,信息和數據的絕大部分來自于生產和管理的第一線。例如,一個產品部件的規格、編號、生產過程中的工序號、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設備與工具、生產工序等都來自于廠家或行業管理部門。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的產品、部件及其生產過程很少有統一的標準。筆者曾在一篇文章中舉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即我國各種建筑的門窗尺寸大小很少有相同的,其結果是造成窗簾無法批量生產,防盜門必須按每戶量體裁衣方式定做,鋁合金窗框、窗簾掛桿也大多必須定做或需要二次加工。
上述情況雖然只是我國嚴峻事實的一部分,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
(1)網絡本身的各項標準主要依賴國外(對于開放式系統來說,這也是無可非議的)。怎樣把網絡上的各項應用統一規劃,使其能較容易地實現互操作?我們可能沒有制定相關標準和協議。
(2)有關數據庫之間如何互相轉換,行業的MIS系統應向行業內部和外部提供何種接口,也恐怕沒有被考慮和定義。
(3)面向用戶微機平臺的中文界面標準已經制訂,且帶來了可喜的結果。但是,我們的工作站平臺是否也需要相應的標準呢?
(4)各種有關應用的信息規范和標準。這涉及到各個行業和廠家,盡管制訂了一些標準,但距信息化所要求的“把正確的信息及時地送到所需要的人手中,并對不需要這些信息的人進行保密”這一要求還有極大的距離。標準對于信息化,有如政策、法律對于人類社會和國家,而網絡對于信息化來說,其作用和地位可能與人類社會中各級組織及其聯系相近。人類社會中的各級組織、政府部門必須在法律、政策所規定的范圍內運轉、工作。信息網絡只有在統一標準的規范約束之下才能發揮其作用。
所不同的是,人類社會具有自我制訂法律和政策的能力,信息化的標準、規范則需要人去制訂、去推廣和去操作而已。
我國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實行兩個轉變,即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以及由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的轉變。其實,這兩個轉變是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而要實現這兩個轉變,恐怕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各行各業的標準制訂、推廣、執行和互聯工作。
社會正由模擬化向數字化邁進。不敢說數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礎,但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信,你可以看看美國當前的社會現實。
事實上,發達國家用在標準的制訂、推廣方面的人力、資金等資源的比重是巨大的。僅在OSI協議標準的制訂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十多年如一日,幾千名專家,多少億美元,多少次會議,多少個文本,真可謂嘔心瀝血。TCP/IP協議也是一樣,盡管這是一個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協議,但各國科學家們至今仍在不斷提出新的RFC標準,不斷充實著這一網絡界的奇葩。
業界也是一樣,大家可能還記得前幾年UI和OSF競爭UNIX標準之事。當然,也不會對Microsoft在多媒體處理等方面自訂標準、先發制人的事不留印象。標準是綱,標準是牛耳,只有綱舉,才能目張。
十多年前,筆者初到日本留學時,曾和導師談起中國應建立全國性的信息網絡以傳遞各類經濟、軍事信息之事。導師沉默半晌后贈了我幾個回味無窮的字,即標準搭臺,應用唱戲。十多年后,筆者到美國向MIT的網絡大師討教網絡發展方向和建網經驗時,得到的回答仍然是要重視標準。
難怪日本的INTAP為了制訂一個網絡互聯標準而動用數百億日元資金,幾百家公司,歷時數年。
當然,筆者并不是要求中國在信息化的各方面都去制訂自己的標準,這既不符合開放的潮流,也不符合我國國情。但是,在那些涉及我們的根本利益和市場占有率的方面,我們是否應該花大力氣制訂自己的標準呢?例如,中文平臺標準,包括微機的和工作站;中文傳輸和壓縮標準;網絡互聯的協議和路由標準;各種產品及其零部件的設計標準、加工生產標準、存儲標準以及數據表示標準等。
再者,在我們的標準制訂之后,應該讓其具有權威性,別讓其躺在資料室中睡懶覺。有令不行則國不治,有標準不依則業界不振。當然,在標準的執行過程中出現或發現了問題,是完全可以制訂新的標準或修改原有標準的。
網絡再好,沒有信息的網絡只能是擺設;信息再多,不能被用戶所識別、所使用,不能給用戶帶來效率,則只能是垃圾場的廢物。網絡是傳遞信息的,而只有按照用戶所接受、所理解的標準給用戶提供信息才能給用戶帶來附加價值。我想,這大概就是“標準搭臺,應用唱戲”的意思。
(《計算機世界》報 1996年 第7期)
- 網上沖浪
- 輕松學C#
- 影視后期制作(Avid Media Composer 5.0)
- 大數據處理平臺
- 樂高機器人—槍械武器庫
-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與發展·工業機器人
- Enterprise PowerShell Scripting Bootcamp
- 機器人人工智能
- 電子設備及系統人機工程設計(第2版)
- PLC與變頻技術應用
- 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基礎(第2版)
- 新世紀Photoshop CS6中文版應用教程
- JSP網絡開發入門與實踐
- Mastering Android Game Development with Unity
- Hand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Begin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