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網絡產業的發展需要自己的產品

我把網絡稱為產業,是因為計算機已經發展到了以網絡為中心的第三次高潮期。各種類型的單機產品都已到了如何互相連接起來才能更好和更充分地發揮其作用的時代。而且,圍繞著如何構成各種網絡和使得用戶方便可靠地共享網絡上的各種資源,從T型接頭到各種規格型號的雙絞線,從網絡適配卡到衛星接收設備,從集線器、路由器到交換機,以及從TCP/IP協議到各種應用工具,都已形成了巨大和完整的產銷渠道與市場。在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廠商為了研究、開發和推銷網絡產品在夜以繼日地奔忙。同樣,網絡作為信息革命的基礎和支柱,從政府到普通百姓,從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到企業,從軍隊到金融、交通等各行各業,形成了需求網絡軟硬件產品的巨大市場。

1995年對中國網絡界來說,可以算是非常熱鬧的一年。眾多的大金字工程、金橋網、Cernet(全國教育科研網)等全國型大項目,以及廣東、上海等地的地區網絡建設項目的上馬和開通, Chinanet等提供與Internet互聯和信息服務的眾多網絡服務公司的成立,令人眼花繚亂。“三金工程”展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廠商和眾多的網絡用戶。巨大的中國網絡市場和需求把外商和國內業者都驚得一愣一愣的,特別是那些外商們,他們都懷著熱切的期盼與憧憬,采用各種正當的或非正當的手段,削尖腦袋想在中國這個越來越大的網絡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君不見,Cisco、Novell、Microsoft等公司的首腦們頻頻來華,各種展示會、講演會、產品發布會絡繹不絕嗎?

然而,國內網絡界的業主們又如何呢?或許是筆者孤陋寡聞,除了看到不少的網絡工程集成商和一些匆匆忙忙成立起來的“把信息高速公路送到尋常百姓家”的信息服務公司之外,沒有一家以自己的網絡產品做拳頭打市場的中國網絡公司。

“結構化布線”、“×××公司一級代理”等是我們的網絡公司的看門絕招,同時也反映出了這是一種多么悲哀的無可奈何!顯然,中國有巨大的網絡市場,但卻沒有網絡產業。因為我們只是在銷售和使用外商的產品,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

產品是一個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一點,幾乎所有的廠商都非常清楚。微軟靠DOS起家,IBM靠大型機及其軟件確立了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計算機霸主地位。同樣,由于在產品的開放性、操作系統等方面的決策失誤,使得這個昔日巨人在過去的幾年里舉步維艱。現在,IBM正在以計算機網絡為中心,試圖重現過去的輝煌。同理,Novell靠的是NetWare,Cisco靠的是路由器,Chipcom則是用他們的集線器打天下。就連國內大一點的廠商也是如此。長城靠的是微機,聯想起家是靠他們的漢卡,四通是打字機,方正則是因為有了激光照排系統。也有沒有自己產品的大型公司,例如安德森和EDS這樣的咨詢公司。但是,信息咨詢或系統集成公司必須以眾多的擁有不斷更新的優質產品的公司為基礎。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計算機的單機產品制造方面我國遠遠落后于國外這個事實。國外的CPU發展速度太快,且幾乎處于幾家大公司壟斷狀態;國外的計算機體系結構也不斷變化,僅拿微機來說,386、486、586、PowerPC等一年一個變化,實在叫人目不暇接。盡管如此,在計算機單機產品方面,我認為我們是有產業的。長城、聯想、浪潮等都生產和銷售486、586,甚至多處理器微機,銀河Ⅱ、曙光1000等產品也為微機、巨型機、并行機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帶來了曙光。

就連國際上近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多媒體產業,在我國也已迅速地形成了產業雛形。例如,各種光盤、多媒體軟件、語音電話、CD光盤機等產品已經出現或上市,美國和日本等國的許多大公司也都對我國的中文信息處理領域表示出異常的興趣,紛紛尋找合資伙伴或準備單獨涉足該領域。然而,網絡領域則不然。除了程控交換機之外,幾乎沒有國產的軟硬件產品,清一色的“八國聯軍進中華”,讓業界人士難以忍受、痛心疾首!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有沒有能力開發網絡產品呢?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以筆者愚見,政府部門在前幾年中對開發網絡產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公司的企業家們急功近利、科研部門得不到必要的經費對網絡技術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以及用戶的崇拜洋貨心理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八五”期間,很少看到或聽到國家有關部門對網絡產品或有關研究進行立項研究或攻關的,就連“八六三”計劃中,也沒有網絡的位置(盡管“通信八六三”中有一小部分是關于物理通信網研究的)。沒有投入,哪有產出?

國家不投入,企業怎么樣呢?網絡公司的人們大多只把注意力放在網絡工程上,這樣,費時少,來錢快,簡單方便。他們不設科研部門,更不做基礎的,甚至是應用基礎性的研究。民間也不為網絡研究投入必要的資金和承擔風險。

曾記否,我國前幾年有過一場關于一年買汽車的錢能夠建多少個“一汽”的討論。

今天,我們是否到了該問問我們用來購買國外網絡軟硬件產品的錢可以開發出多少自己的網絡產品,形成多大規模的網絡產業的時候了呢?前幾天的一個展覽會上,筆者聽到一個Bay的代理商說到Bay的一種售價為20萬元人民幣的高性能的集線器,在我國的一個行業網絡的投標中中標,獲得400臺,也就是800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可實際生產這種集線器的成本怎么也超不過每臺4萬元人民幣。巨大的利潤,白花花的銀子,不得不流向國外,因為我們沒有產品。這只是巨大的網絡商海中的一個小小浪花。是否有人統計,從網卡到路由器,從集線器到交換機,從協議到各種管理、應用軟件,我們每年要向國外支付多少美元呢?

其實,我想工作在網絡界的同仁們可能會和我持同樣的觀點,即只要我們肯投入,是有能力開發出相應的網絡產品的,無論是網卡、集線器、路由器或橋接器,還是相應的軟件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并不需要很高速度的CPU和很難的技術,而且,我國的硬件設計和生產能力已經有了相當的水平。另外,即使在國外,生產這些產品的廠商也是由2個或3個人組織發展起來的,筆者認識的許多美國華人廠商就是如此。只要有了技術,有一定的資金投入,開發出自己的產品,并不斷推陳出新,占領國內市場是不無可能的。問題是我們的企業家們的戰略眼光和決策方針了。我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總存在一種深深的憂慮。

我們于一年前曾研制成功過一個支持IP、CLNP、IPX等協議棧并能連接多種局域網和廣域網的,既可用作路由器,又可用作集線器的網絡軟件產品。該成果鑒定后在《計算機世界》、《國際電子報》等上都有過報道。但就是這樣一個成果,一年以來,除了位于美國硅谷Accent公司總裁黃天賜先生極力想把它進一步投資產品化之外,再就是NEC公司的網絡研究人員對其表示興趣之外,國內如此眾多的網絡公司中竟沒有一家查問和了解該成果的內容和情況的。大概是人們總認為國內做不出好東西。

總之,在中國,1996年網絡市場會更熱鬧。因為是“九五”的頭一年,無“網”不勝,“網絡就是計算機,網絡就是系統”的口號會更響。但是,作為一名網絡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教師,我更希望,1996年將成為我國網絡產業的元年。我國的網絡公司的企業家們,你們是否想過,到了應該擁有自己的網絡產品的時候了呢?

(《計算機世界》報 1996年 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大荔县| 彰化市| 黔东| 长白| 牡丹江市| 汨罗市| 龙里县| 昌平区| 科技| 徐水县| 陵川县| 东宁县| 杭锦后旗| 利辛县| 南靖县| 江阴市| 拜泉县| 随州市| 淄博市| 松阳县| 大连市| 崇文区| 黎川县| 铜山县| 永福县| 萝北县| 随州市| 汉沽区| 高青县| 余庆县| 许昌市| 霍州市| 麻城市| 宣武区| 保德县| 蚌埠市| 南丹县| 洛南县| 祁门县|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