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帶隊伍
  • 譚小芳
  • 3133字
  • 2018-12-29 09:14:12

·實現由“獨裁型”向“融合型”的華麗轉身

1382年,即明朝洪武十五年,太祖罷中書省,分權六部,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布告天下。這是當時著名的“廢丞相,分權六部”事件,很多研究史學的人士認為朱元璋此舉是為了搞個人獨裁,擔心宰相專權,禍亂大明王朝的根基。

不過在我看來,朱元璋采取這種措施不論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將權力分散到六部的決策卻是明智的,而六部這個分權運行、各司其職的政府管理團隊,也是行之有效的,甚至到了萬歷年間,盡管萬歷皇帝四十年不上朝,但是大明朝依然運轉如常。

我們說,國家的管理模式會決定國運,同樣,企業領導者的管理方式也會左右企業的命運。通常來看,獨裁型的領導者帶領企業走向持續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獨裁型的領導往往是天下唯我獨尊,自己總是對的,這樣的管理風格執行力非常強,反應速度也非常快,獨裁型領導者就如古代的皇帝,大權獨攬,或許能夠帶領企業取得一時的成功,不過獨裁意味著獨斷專行,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只要一次重大的決策失誤,就可以將企業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與獨裁型領導相對,還有一種融合型領導,融合型的領導風格認為,每個人的能力都有缺陷,團隊成員之間應該實現優勢互補,做到“1+1>2”。他們主張團隊領導模式,挑戰自我,這種屬于精英型的管理,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最佳狀態,而且具備較強融合力的領導,也能給自身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管理者獲得影響力的渠道不止一種,融合力是其中一個。因為管理者的融合力本身就表現為:親和力、影響力、感染力。

先看親和力,它反映在管理者在與他人相處時,讓對方感到的是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感覺,而不是冬天般蕭瑟的感覺。如沐春風,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感覺,不論是你的員工,還是你的平級乃至上級。親和力顯然能使你得到更好的影響力。

再說影響力,管理者歸根到底要依靠團隊的合力來共同達成目標。因此,其第一要務必然是能夠影響團隊成員,使每一個人都能夠達到目的地。行事風格的差異,使每個領導者具有不同的影響力。影響力作為融合力的一種表現,說融合力能使管理者更具影響力,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至于感染力,就是給人以感染,怎么做最能夠感染人呢?莫過于管理者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感染團隊成員,這本身也是一種影響力提升的過程。

現實中,不少管理者都是獨攬大權、一手遮天的獨裁型。這樣的管理者固然有其優勢,比如能夠快速做出決策、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和目標意識,但他們的缺陷也是明顯的:

在工作方式上會有些咄咄逼人,可能會傷害到別人;

過多地依靠權力去壓制別人,可能會導致口服心不服;

在團隊內有的只是“權力型”影響力,而沒有真正的影響力;

獨斷專行容易造成決策失誤,會將團隊引入歧途。

領導是出色的“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那樣只會讓自己孤立起來,讓自己不合群。這樣的話,即使一個管理者能夠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地完成工作,但是如果他不和團隊成員溝通,也不與其他人交換想法的話,整個團隊最多也只能發揮出65%的效能。因為這個團隊本身沒有充分融合,很多團隊戰斗力就這樣在缺乏融合的情況下被消減掉了。

管理的基礎來自員工,沒有員工就不存在管理。正是員工構成一個有機的組織,組織出現了,管理才應運而來。因此,管理的前提就是擁有員工、融合員工,而不是管理員工,和員工隔離開來。

音樂需要和諧,才能悅耳動聽;美術需要和諧,才能賞心悅目。同樣,一個組織、團隊需要和諧,需要融合,才能更具戰斗力。企業的最終目的,是讓員工眾志成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與潛能,為企業創造績效。管理者如同一個組織、團隊的主心骨,引導著員工團結在他的周圍,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能力,使團隊成為一個融合的“同心圈”,并不斷成長壯大。

1.提升親和力,能合群

在管理當中,親和力和融合力經常是密不可分的,有融合力的管理者一定擁有非凡的親和力,一定是合群的。就好像我們初見到一個人,他身上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喜歡他。這種神秘的力量便是親和力,我們就是被這種力量影響了。

在人的身上有兩種類似鏡子的特質:親切或合群性,還有活力或耐力。當你表現出這些特質時,你的員工或其他人也會跟著表現出來,因為你想讓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怎樣對待別人。

一個融合的組織、團隊,關鍵在于一個合群的帶頭人,這一點至關重要,它對于融合組織、團隊的建設起到決定性作用。

我國古代思想家荀況說過:“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可見,“能群”是非常重要的,何以人“能群”而牛馬不能?在于人能夠圍繞某一目標主動進行社會交往,進行充分溝通,而彼不能也。

哈佛商學院在其《總經理學》教材里指出,“堪為全體員工的模范,孚眾望,能合群”是總經理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不僅是總經理,其他領導者也應做到“孚眾望,能合群”。

2.融合的團隊,民主的決策

決策方式主要有集權和民主兩種。集權決策的優勢是效率高、速度快。如果碰到英明的管理者,以滿分100分計的話,他很可能會做出98分的偉大決策,但個人能力畢竟有限,難免會有出現疏漏的時候,這樣一來,決策錯誤也就沒有了底線,他很可能會做出20分甚至是災難性的決策。

民主決策,是建立在一個決策團隊、一個決策體系、一種決策制度之上,這種民主式的決策,雖然由于眾多人參與,會出現一些爭執和扯皮的現象,效率相對也會低一些,甚至無法做出90分以上的英明決策,但它也不至于做出不及格的低水平決策,能將決策平均水平保持在60~80分的優良水平之間。事實上,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看,這種穩定的決策水平,才能給團隊、組織帶來漸進式的進步,而不是大起大落。

融合型的領導會致力于構建一種民主的決策系統,讓大家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有助于決策的正確有效,二來會使團隊成員在執行有自己參與的決策時也會更加積極主動。

美國運行的就是這樣一套民主的決策系統。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里,經歷了幾十個總統,用萬通集團董事局馮侖的話說就是,在美國“科級干部、演員、拉鏈不緊的人都可以當總統”,但是美國并沒有因此而出現重大的決策失誤,更沒有出現過動蕩。這是因為其背后有一套民主決策體系在保障,這種體系,能保證每個總統的決策水平都在60~80分之間,不可能做出太垃圾的決策。

3.領導者,能夠容人之短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十全十美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特別是那些有某些方面特長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和不足。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有段很精彩的評論:“誰想在一個組織中任用沒有缺點的人,這個組織最多是一個平平庸庸的組織。”如果你是一個總是瞄準員工缺點的管理者,那么可能就與良好的上下融合局面背道而馳了。

4.創造融合的文化

一個融合的組織、團隊必須有一個融合的文化做支撐。有融合文化的組織、團隊,會有很大的彈性,不會因為內部或外部的一些變化而手足無措,他們會有種種能力和辦法應對很多的挑戰。甚至,他們會創造適合自己的環境,追求卓越。

簡單地說,一個融合文化有下列特征:

第一,融合的使命:是一個崇高的企業靈魂,能觸動每一個人的心弦,有強大的號召力。

第二,融合的目標:有非常震撼人心的愿景,將每個員工的心系在一起,為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第三,融合的核心價值觀:有非常吸引人和指導性強的價值觀,使員工的行動保持高度一致。

這些東西組成了企業的基因體系,有了這些基因,加上不折不扣得到貫徹和執行,就會有融合的部門、團隊。

能打造融合文化的領導者,毋庸置疑,其影響力也是最深入、最持久的。

荀子曾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真正的融合,只有登上高山之巔,才能一覽美麗風景的極致。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融合?它一定是內圣外王,通過改變自己,影響他人而達到更大的成功,贏得更多的幸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台东市| 东方市| 东兴市| 宁安市| 曲水县| 滕州市| 鄯善县| 休宁县| 合江县| 通化县| 龙游县| 缙云县| 祁东县| 于都县| 饶河县| 奈曼旗| 津南区| 北安市| 天水市| 太康县| 福建省| 兴业县| 建湖县| 余干县| 新闻| 松潘县| 苏尼特右旗| 朝阳区| 布尔津县| 炉霍县| 潜山县| 义马市| 余庆县| 江城| 二连浩特市| 龙州县| 耒阳市| 安国市| 苏尼特左旗|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