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于家庭教育的著作,市面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育學家探索創立的“家庭教育學”理論學說,成為面向師范院校學生開設的課程教材;另一種是心理咨詢專家以心理咨詢、治療案例進行的經驗總結,以個案分析形式提出建議。前者多從“是什么”和“為什么”的角度提出主張,在“怎樣做”的具體指導方面,既缺乏家庭教育的經驗之談,也沒有實踐中的系統、細致的操作;面向大眾的家庭教育理論雖以專題講座形式更接近生活,但由于講座時間限制,內容限于某個專題,因而顯得支離破碎。后者以個案在教育心理學理論中的咨詢、診斷、矯治為主,屬于“教育心理學化”,不能解釋、解決教育過程中的許多共性問題,更不能把每類教育問題、原則、方法全部呈現。須知,教育學和心理學雖互有交叉,但不能互相代替。更何況,英國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認為“需要臨床治病的孩子不能作為普通孩子的代表”,同樣,為心理不健康的孩子進行心理咨詢、矯治的經驗同樣不能給大多數家庭的教育以普遍指導,只能供特殊孩子、特殊家庭參考。
家長可能經常由于一些問題而煩惱、困惑:教育出好孩子的家庭是什么樣的?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為什么我的孩子沒朋友?如何讓我的孩子更健康?在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時應當怎么辦?解決大多數家庭中的普遍問題,又能兼顧到個別家庭中的特殊問題,這樣的指導才具有普世價值。
基于這些思考,我編寫了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中外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關于家庭教育的深刻論述,把二十多年家庭教育的感悟呈交到讀者面前,讓家長無須理解深刻的理論研究也能生動、形象地品讀全書,并掌握到實用的操作方法。從“家庭教育觀”開始,把涉及家庭教育的環境、品德、溝通、學習、情商、心理、生理、審美、體育、適應初中生活、職業規劃、中考等13大板塊,分別展現給家長,力求揭示全貌,讓家長全面了解家庭教育,全方位地給予子女正確的教導,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價值。
當然,有的內容也作了取舍,如心理篇并沒有“個性”、“氣質”的專述,“職業規劃”篇也沒有展示“智能”、“職業”,主要因為“職業規劃”中的“氣質”分類能給心理篇以補充,或者有的內容給家長們一個網址,家長就可以自己了解,這可以減少重復,縮短本書的篇幅。
由于水平有限,不能將本書稱為“萬能鑰匙”,但閱讀此書,定能給家長釋疑,找到適合本人的滿意答案。
我校自從1998年創辦家長學校后,開展了實實在在的教學和改進家庭教育狀況的工作,至今已有14年的歷史,收到了可喜成果。我和參與編寫的老師們都積累了點滴經驗,本書中的大部分案例來自于教育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借鑒性,向家長推薦的教育主張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希望通過我們的勞動,給更多的家庭帶來福音。
這本書似乎是面對家長的談話,其實,家庭教育的終端總要落在孩子的身上。剛剛走出小學階段、踏進中學不久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發育的前期或初期,即將或正在表現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這個復雜而又危險的年齡,給親子溝通造成無法預知的障礙,讓家長絞盡腦汁卻又莫名其妙。此時,家長對子女教育投資的最佳選擇,莫過于多花些時間,在茶余飯后一起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和書籍,用能站得住腳的理論增強對孩子的說服力,讓孩子知道家長對他的企盼,在互相了解的融洽氛圍中,兩代人互相溝通、共同成長、共同提高,這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祝愿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祝福每個家庭幸福安康!
如有偏頗或錯漏之處,敬請家長和讀者不吝賜教。
大興安嶺林業育才中學副校長 孟祥遷
2012年10月
編寫分工
第一章 劉艷斌 孟祥遷
第二章 孟祥遷 查洪偉
第三章 孟祥遷
第四章 劉慧萍 孟祥遷
第五章 孟祥遷
第六章 孟祥遷
第七章 孟祥遷 張延平
第八章 孟祥遷 張延平
第九章 孟祥遷 崔鵬旭
第十章 孟祥遷 英 微 孟憲閣
第十一章 孟祥遷 宋景峰
第十二章 孟祥遷 劉麗娟
第十三章 孟祥遷 王祥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