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件過程改進案例教程
- 韓萬江 張笑燕 陸天波編著
- 1183字
- 2018-12-29 02:14:12
序
工程教育的質量問題是全球性的。我國具有全球最豐富的優秀工科生源和最大的工程教育規模,但也面臨質量問題的嚴重挑戰,尤其是辦學機制產學脫節,教學過程理論脫離實際、實踐環節薄弱,造成了培養目標脫離產業需求、教學中忽視產業實踐和工程訓練,導致畢業生普遍缺乏對現代企業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崗適應慢,缺乏團隊工作經驗,溝通能力、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創新能力,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等人文素質薄弱。凡此種種,皆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的需要。
20世紀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回歸工程”的工程教育改革戰略。他們于2000年聯合幾所國際著名工科大學在瑞典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會資助下,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在全球逐步推廣。
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代表了工程項目生命周期,并被引入工程教育作為產業文化環境來培養訓練學生。它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學習”的一種系統完整的模式,集中概括了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空間、師資能力直至教學和專業評估整個教學過程的科學方法論。國內外的經驗都表明,CDIO模式的理論和方法是先進的可行的,完全適合工科和其他專業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改革。
現行中國大學教材、教學內容的問題表現在:(1)學科導向,片面追求知識的完備性和系統性;(2)相同專業的課程體系千篇一律,教材缺乏特色;(3)內容陳舊、一成不變,不能按照產業需求和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4)偏重理論,輕視實踐,強調書本,忽視應用,缺乏理論與實際問題解決的結合,缺乏工程實踐背景;(5)課程之間缺乏有機關聯,不能形成集成化的課程體系,不能很好地、明確地落實專業整體培養目標和能力大綱。
韓萬江老師的這本《軟件過程改進案例教程》很好地體現了CDIO“基于項目學習”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材的上述弊病。這與韓萬江老師有多年的企業項目工作經歷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程教育經驗有很大的關系。本書分理論篇、案例篇、應用與實踐篇三個篇章,有貫穿全書的路線圖:理論學習→案例研究→情景展現→基于項目學習。它體現了實踐學習、主動學習的思路。書中的企業案例是以作者親自參與管理的組織為背景的,案例中的過程體系是逐步改進的,能力等級是逐步提升的。書中的案例有“做中學”過程描述;項目情景展示了過程體系的應用情況,直觀易懂;最后的項目實踐,使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的工程實踐,深入理解理論、運用理論、掌握理論,并增強團隊合作、交流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希望作者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CDIO工程教育模式,基于集成化課程體系設計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專業教材,加強課程之間的關聯,全面落實培養目標和能力大綱,培養出更多合格的軟件工程人才,滿足中國產業升級的需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產學合作教席主持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技術與教育研究所董事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博士
201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