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儀器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本教材自2006年出版以來,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同時也給編者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第1版的基礎上做了修訂,重點放在提高教材的實用性上。
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力求從基本概念上加強學生對智能儀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構成、使用及維護方法的理解,并結合實際的智能儀器,簡要介紹了智能儀器的初步設計方法,并對智能儀器的各個部分都給出了設計實例,便于學生練習,加深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教材盡可能地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編寫。
本教材的建議課時為48~64學時,包括8~24學時的實驗與實踐。考慮到目前MCS-51系列單片機在我國的應用比較廣,且目前很多高校所開設的單片機課程都選用MCS-51系列單片機作為微處理器,本教材在應用舉例中選用了基于MCS-51系列單片機開發的智能儀器。為了拓寬學生的思路,還對各種新器件、新技術做了簡單的介紹。
本教材按照智能儀器的構成進行介紹,內容包括概述、智能儀器中的微機系統、信號的輸入與處理、信號的輸出與處理、智能儀器的人機界面、智能測控技術、智能儀器中的通信技術及智能儀器的設計與實例。本教材設計了填空題、選擇題和簡答題,幫助學生復習和掌握主要的內容,并給出了大部分參考答案供廣大師生參考。
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是:
(1)難度較低,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去說明各種概念,讓學生對智能儀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知識面較廣,對各種新器件、新技術做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生掌握智能儀器的原理及設計方法打開一道門。
(3)第2版中新增了較多的應用實例,便于學生練習,加深理解,且所有的例子均經過調試、仿真并給出完整的硬件構成和軟件程序。
本教材由南京金陵科技學院的朱一綸教授擔任主編,南京金陵科技學院的吳彪擔任副主編,吳岱曦參加了資料整理、文字錄入和電子教案的制作工作,最后由朱一綸統稿。另外,在本書的編寫、實驗過程中,曾受到南京金陵科技學院校科研基金項目《基于虛擬技術的遠程多路溫度測控系統的研究與設計》的資助,還在網上查閱了很多器件的相關資料,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限于編者的學識水平與實踐經驗,書中不足之外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同行們批評指正。
編者的電子郵箱:zhuyilun2002@yahoo.com.cn
編者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