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武術
  • 王忠政主編
  • 3435字
  • 2019-01-09 14:14:16

第3章 武術主要技法分析

3.1 長拳

一、概述

長拳是中國拳派之一。查拳、花拳、炮捶均屬長拳之列。古代也有專稱長拳的拳種,如古時的太極拳就稱長拳。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體委把流傳廣泛的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了一種長拳。現代新編長拳吸取了諸拳種之長,把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基本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包括躥、蹦、跳、躍、閃、展、騰、挪和起伏轉折在內的各種拳械套路,使之成為基礎武術訓練和全國武術表演比賽項目。它的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迅靜定,節奏分明。

長拳內容包括基本功、單練套路、對練套路,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還有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擺、掃轉、擊響等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跌仆、滾翻動作。長拳在技術上有以下八點要求。① 姿勢。頭正,頸直,沉肩,挺胸,直腰,斂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穩定、勻稱。② 動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時,起止點、路線、力點都要清晰。③ 身法。要把軀干活動和吞、吐、閃、展、沖、撞、擠、靠等攻防變化緊密結合起來。④ 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通過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內在意識充分表達出來。⑤ 精神。要全神貫注,表現出勇敢、機敏、無所畏懼的氣概。⑥ 勁力。要有剛有柔,要剛而不僵,柔而不松,剛柔相濟,發勁時有爆發力;要以意識支配動作發力,并以氣息配合,做到內外合一。⑦ 呼吸。講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躍時用提法,靜止性動作用托法,剛勁性動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動作用沉法。⑧ 節奏性。在演練中,快與慢、動與靜、剛與柔、起與伏等多種矛盾的對比越鮮明、越突出,節奏性越強。

長拳動作舒展,關節活動范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要求。同時,由于長拳動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來進行活動的,要求肌肉活動量大且迅速,需氧量較大,因此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該拳的特點是在出手或出腿時以放長擊遠為主,其動作撐長舒展、筋順骨直,有時在出拳時還配合擰腰順肩來加長擊打點,以發揮“長一寸強一寸”的優勢。套路動作數量和趟數一般較多,長拳中也間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動作是以長擊動作為主。長拳的基本技法規律包括: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形合力順,動迅靜定;以眼傳神;陰陽相依,相輔相成。

二、基本技法特點

(一)手要捷快

長拳的手法,須“拳如流星”,要迅快、敏捷、有力。這不僅是在拳、臂揮舞時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細致動作里也要如此。即使是一個抖腕、刁手的小動作,也要做得非常干凈利落,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上肢運動要做到“拳似流星”的要求,就必須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關節在運動時力求松活。肩僵肘死,手法動作就顯得呆板、遲緩,由速度而產生的力量也會因此發揮不出來。

長拳練習時不能使整個套路陷入飛快、雜亂無章的境地。既要有招,也要有勢。要“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一動就要非常迅速。

(二)眼要明銳

長拳的眼法,須“眼似電”,要明快、銳利。眼法在長拳運動中不是單獨活動的,它必須“眼隨手動”,“目隨勢注”,它是意向傳神的關鍵。

(三)身要靈活

長拳的身法,須“腰如蛇形”,要柔韌、靈活。身法在長拳運動里,可分為閃、轉、展、縮、折、彎、俯、仰等。這些身法的變化多是主宰于腰。它要求:一方面要求各種身法變化在運動時要像蛇那樣靈活,曲折變化;另一方面也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韌性加強,使動作做得既柔軟又堅韌,柔軟則靈活,堅韌則有力。

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個部分。在一般的長拳運動中,由活動性動作進入到靜止性動作時,多講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斂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動時,則要求靈活多變。這就是所謂的“動圓定方”。但是,在活動時,身法靈活還要“體隨勢變”,根據不同的動作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四)步要穩固

長拳的步法,須“步賽粘”,要靈活、穩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難”;“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步法在長拳運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各種步法在運動時既要輕快,又要穩固,不掀腳,不拔根。它不能受上肢、軀干活動的影響,反過來還要給上肢、軀干的活動提供必要的穩固條件。這樣,才能動而不亂。

(五)精要充沛

長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飽滿。要充沛飽滿得像雷霆萬鈞,像江河的怒潮,要顯示出鼓蕩的“怒”的氣魄。然而這種氣魄又不是表現在臉面上,而是貫注在動靜的運動之中。精神飽滿,氣魄怒振,拳勢才能雄健宏大。

(六)氣要下沉

長拳的呼吸,須“氣宜沉”,要“氣沉丹田”。這是因為呼吸在長拳運動中關系著運動的持久性,也關系著勁力的催動,即所謂以氣催力。長拳運動,一般都是結構復雜、動作快速、運動量大,這個特點決定了長拳運動對氧的需要量較大。如果不善于掌握和運用“氣沉丹田”的腹助呼吸的方式方法,就容易使氣血上涌,使氣息在胸間游動。氣往上浮則內部空虛,空虛則氣促,氣促則吸入的氧氣不足,氧不足則力短,力短就不能運動持久,呼吸短促,則頭暈惡心,面色發白,動作紊亂,運動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壞。所以,運動時必須運用腹助呼吸,善于“蓄氣”,這樣才能使運動持久,才能保持運動的平衡。

長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還有提、拖、聚三法,合謂“提、托、聚、沉”。在一般情況下,由低動作轉入高動作時,應用“提”法;在高勢或底勢的靜止動作出現時,應用“托”法;在干脆有力的動作出現時,則應用“聚”法;在由高動作轉入低動作時,就應用“沉”法。這些呼吸方式方法應隨著動作的變化而變化,順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

(七)力要順達

長拳的勁力,須要順達,如果使勁但發力不順,會使運動僵硬、死板。長拳運動最忌“僵勁硬力”。用力順達,須從“三節”、“六合”入手。

三節,以上肢來說,手是稍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以下肢來說,腳是稍節,膝是中節,垮是根節。六合,是手、肘、肩、腳、膝、垮六個部位的配合。比如,甩手、云壽、向上抖手等動作,必須是“稍節起,中節隨,根節追”,三節均動,勁力才能順達。又如,腿腳向前彈踢,必須是“起于根,順于中,達于稍”,三節貫通,才能力順而不僵硬。

(八)功要純青

在這里,“功”指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和運動的技巧。所謂“純”,就是“純一不雜”,爐火純青。要使技術質量達到純青的地步,重要的一條就是在技術規范化的前提下加強鍛煉的實踐。“功夫是煉出來的”,只有堅持鍛煉,持之以恒,通過實踐,才能使身體素質和運動技巧不斷地得到提高,才能使技術質量由不純逐漸到純。

(九)四擊合法

“四擊”是指武術中踢、打、摔、拿四種技擊法則。長拳中的這四種技擊法則又各有其具體內容和方法:踢法包括蹬、踹、彈、點、纏、擺、掃、掛等;打法有沖、撞、擠、靠、崩、劈、挑、砸等;摔法以鞏、揣、滑、倒、爬、拿、勾為主;拿法包含刁、拿、鎖、扣、封、閉、錯、截等。這些內容都有嚴格的要求和運動法規。如果不嚴格遵循各自的法規去練習,就不能表達出它們不同的真實用意,也就失去了長拳動作中的技擊意義。因此,在習練長拳時,首先要弄清并學會四擊范疇的各種方法,做到循規蹈矩、有法必依、方寸有別,進而究其意義,理象歸一,四擊合法。

(十)以形喻勢

長拳運動中有動、靜、起、落、立、站、轉、折、輕、重、緩、快十二種常勢。用生動、形象、夸張的比喻來要求技術動作姿勢叫做以形喻勢,即傳統的“十二形”。

動如濤:活動之勢。在運動中的氣勢要像江海的波濤那樣激蕩不已,滔滔不絕,做到動要有韻,動中有靜,富于節奏感;動如珠,走如玉,仍有明朗感和穩定感。

靜如岳:靜止之勢。當靜止時要像高山那樣巍峨矗立,穩如磐石。

起如猿:跳起之勢。縱跳時要如猿猴般機靈、矯健、敏捷。

落如鵲:降落之勢。要像喜鵲登枝般輕穩、飄逸。

立如雞:單腿獨立之勢。要像雄雞一腿支撐身體時那樣穩重。

站如松:兩腿站立之勢。要像蒼松那樣挺拔、剛健,傲然富有生氣。靜中有勢,靜中寓動。

轉如輪:旋轉之勢。如車輪繞著軸心那樣轉動。因此,運動中須掌握好運動的軸心,以達到“圓”的要求。

折如弓:折疊之勢。當軀體俯仰折疊扭擰時,要像弓那樣含有一股反彈力,或如彈簧一樣內含一種旋轉力和彈力。

輕如葉:輕飄之勢。動作宜輕時,要像樹葉落地那樣輕飄,毫無聲響。

重如鐵:沉重之勢。當重之時,要像鋼鐵砸地般沉重,富有滲透力。

緩如鷹:緩慢之勢。要像雄鷹在空中盤旋那樣神情貫注,慢中有快,緩中有勢。

快如風:快速之勢。當動之時,如疾風掃葉,迅雷不及掩耳。但快易藏拙、毛糙,須急速有力而不僵、快而不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石阡县| 临颍县| 四平市| 综艺| 柳州市| 新昌县| 灌阳县| 利辛县| 中西区| 闻喜县| 荥经县| 亳州市| 禹州市| 宜章县| 曲松县| 丰台区| 白银市| 云和县| 聂荣县| 彩票| 庆元县| 邵东县| 大新县| 孟村| 徐闻县| 渭源县| 甘泉县| 南皮县| 东至县| 乌拉特前旗| 洪洞县| 含山县| 泊头市| 东海县| 蓬溪县| 乌审旗| 甘南县| 若羌县| 大连市|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