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新中國國防建設

一、國防政策和基本任務

維護國家利益,一是要始終把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作為國防政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二是要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并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所選擇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不會產生對外侵略擴張的因素,因而也就不會制定擴張性的國防政策。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主張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國家間的糾紛和爭端,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因此,中國不會對任何別的國家構成威脅,而只能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另外,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愛和平,重防御,求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共御外敵,始終是中國國防觀念的主題。中國的國防政策淵源于這種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國國防政策對國防的領導力量、國防的基本目標、國家軍事戰略方針、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途徑、防衛活動的指導原則、對外軍事交往及合作的宗旨都作了明確規定。

(一)國防政策

1.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防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防特別是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是進行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的成功經驗。國防,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保障,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的安全、政權的穩固和長治久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肯定了黨在國家生活中的領導作用,當然也包括黨對國防的領導。根據憲法制定的并于199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進一步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原則對國防政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符合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國防政策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并將其融會于國防政策的全部內容之中。

2.確定正確的基本目標和職責

鞏固國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是中國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也是中國憲法賦予中國武裝力量的主要職責。中國努力避免和制止戰爭,努力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但是,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國家必須具有用軍事手段捍衛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完全是為了自衛,是保障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安全的需要。武裝力量的組成和規模是與保衛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適應的。

中國國防政策的防御性與保衛國家利益的堅決性是相統一的。如果有誰敢于侵犯中國的主權,嚴重危害中國的安全,中國有權采取自己認為必要的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手段,給予堅決的回擊。從根本上說,中國確定武裝力量的規模,必須以保衛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為依據。武裝力量的規模不應低于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當然也不應超出這一需要。一個國家是否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主要不在于它的國力、軍力是否強大,而在于它奉行什么樣的內外政策。建設一個與國家安全和利益需要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防,一支與中國國家地位相稱的強大的軍隊,無論出現什么突發事件,都能從容應付,立于不敗之地。

3.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中國國防建設的一個長期的基本方針。國防現代化需要國家雄厚的經濟力量和技術力量的支持,國防現代化水平只能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逐步提高。國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關系到國家發展與強盛的大局。國防建設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大局,軍隊要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全局性的基本關系。正確處理這個關系,對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無疑具有深遠意義。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國防建設的發展最終取決于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的生產力水平還不高,經濟實力還不強,必須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除非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動搖這個中心。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也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國防現代化建設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總體發展戰略中,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與國防現代化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的方針。

4.貫徹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

中國在戰略上實行防御、自衛和后發制人的原則,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擁有少量核武器完全是出于自衛的需要。但這種防御不是消極的,防御中也有進攻。它是和平時期努力遏制戰爭與準備打贏自衛戰爭的有機統一,是戰爭時期戰略上的防御與戰役戰斗上的積極攻勢行動的有機統一。中國立足于用現有武裝裝備作戰,繼承和發揚用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優良傳統;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化,做好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準備。

5.獨立自主地建設和鞏固國防

中國的社會制度、對外政策、歷史傳統和自然地理等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獨立自主地建設和鞏固國防。獨立自主,就是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保障國家的安全。事實證明,依賴別國,就有可能受制于人,導致國家利益受損。中國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要求:堅持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堅持從國情出發,獨立自主地進行決策和制定戰略;堅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國防工業和國防科技體系,發展武器裝備;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獨立地處理一切對外軍事事務。

6.實行軍民結合,全民自衛

在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中,要繼承和發揚人民戰爭的優良傳統,堅決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堅持軍民結合、全民自衛的原則。在武裝力量建設方面,重視民兵和預備役的建設,實行精干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后備力量相結合。在國防斗爭中,發揮民兵和廣大群眾的威力,在邊防、海防前線建立起軍、警、民結合的聯防體系,并重視發揮民兵在平時打擊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作用。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國防意識,健全國防動員機制,以保證一旦發生戰爭,能夠充分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實行全民自衛。國防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在經濟發展規劃、工業生產布局、大型工程施工、科技教育發展、交通郵電建設等方面都要做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實現寓國防人才于民,寓國防科技于民,寓國防物資于民,把國防事業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7.實現國防現代化

國防建設以現代化為中心,是由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現代戰爭的客觀需要同國防現代化、軍隊現代化水平還比較低之間的矛盾。只有堅持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國防現代化、軍隊現代化的水平,才能適應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客觀需要,有效地維護國家的安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發展道路。國防現代化有著豐富的內容,其中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關鍵,武裝力量特別是軍隊的現代化是重點。實現國防現代化,要求國防科學技術要走在發展的前列,不斷提高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為武裝力量的現代化提供先進的物資技術基礎。同時,要抓好國防人才、國防體制、國防動員、國防理論、國防法制等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的綜合國防力量。

8.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軍隊努力加強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設一支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控制數量,提高質量,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條基本方針。中國軍隊實行科技強軍戰略,實現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按照現代戰爭的特點,努力提高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水平,改革和完善軍隊的體制編制,改進部隊的訓練和院校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在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人民軍隊的歷史進程中,必須以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按照江澤民提出的“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全面建設部隊,提高整體水平。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就是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堅持科技強軍,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發展先進武器裝備,確立合理的體制編制;堅持依法從嚴治軍,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管理部隊,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

9.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

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外軍事關系,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不搞霸權主義,不搞軍事集團,不進行軍事擴張,不在國外駐軍或建立軍事基地。中國反對軍備競賽,主張根據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行有效的軍備控制和裁軍。中國支持國際社會采取的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穩定的活動,支持國際社會為公正合理地解決國際爭端、軍備控制和裁軍所做的努力。

從中國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中可以看出,中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是爭取世界和平。中國國防政策具有政治性、防御性、人民性和自主性等特點。政治性表現在:中國國防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服從黨和國家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服務于國家總體戰略目標。防御性表現在:中國永遠不對外侵略和擴張,但是對于外來的侵略、顛覆,以及其他嚴重侵犯國家利益的行為,必將給予堅決的反擊。人民性表現在:堅信國防事業的力量源泉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堅決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設國防,實行全民自衛。自主性表現在:不依附于任何大國和國家集團,保持國防事務的自主權,同時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團結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而奮斗。

(二)國防的基本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實現國防現代化的目標”,第四條第二款進一步規定:“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這些規定在我國《憲法》中均有依據,即“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促進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國防現代化,是我國國防建設的目標,也是整個國家建設的目標之一,這一目標是由國防的基本目的和國家利益的需要所決定的。

2009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其中明確了我國國防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如下所述。

中國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把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和保護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1) 防備和抵抗侵略。根據國家防衛的需要,我國武裝力量貫徹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獨立自主和全民自衛原則;鞏固國防,加強武裝力量的建設,加強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維護海洋權益,防備和抵抗侵略,采取有效防衛和管理措施,保衛國家安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完全是為了自衛,是為保證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安全的需要。我們在戰略上實行防御、自衛和后發制人的原則,是為了努力遏制戰爭,準備打贏自衛戰爭。將戰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堅持科技強軍,質量建軍,加快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培養新型的高素質軍事人才,建立科學的體制編制,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理論,增強聯合作戰、機動作戰和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全面提高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水平。

(2) 制止分裂、實現祖國的完整統一。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共同締造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淀成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那就是中國必須統一。中華民族血脈相連,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都是癡人說夢。中國政府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也禁止任何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國家分裂的行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主張。對任何旨在制造“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言行,我們都堅決反對。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或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結盟。以國家根本利益為最高意志的中國武裝力量,歷來把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視為自己的神圣使命,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制止任何分裂企圖。

(3) 制止武裝顛覆,維護社會穩定。制止武裝顛覆,維護社會穩定,是我國武裝力量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我國法律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或暴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嚴厲打擊各種恐怖活動,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破壞活動,打擊危害社會穩定的各種犯罪活動。

(4) 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謀求任何勢力范圍,不稱霸,不參加軍備競賽。反對戰爭,反對侵略擴張。中國支持國際社會為公正合理地解決國際爭端所做的努力,支持一切有利于維護全球戰略平衡和穩定的活動,積極參與國際反恐怖合作。中國不參加核軍備競賽,不在國外部署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中國保持精干有效的核反擊力量,是為了遏制他國對中國可能進行的核攻擊。我國對核武器的管理采取極為慎重負責的態度,建立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防范措施,確保核武器的安全可靠。

二、國防建設指導思想

1.國防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

古語有云“日費千金,十萬之師舉矣”,古往今來,經濟建設的發展可以為國防建設提供資金、物資和先進技術的支撐及保障。現代戰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戰爭。高額的軍費開支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是根本無法將戰爭進行下去的,前蘇聯解體就是最好的例證。

2.以現代化為中心建設國防

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是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國防建設的現代化只有在國家現代化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此,國防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服從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總要求。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概念,總是以世界先進水平為參照,不斷追求自己目標的高標準。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應該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不斷地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逐步縮小或消除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

3.以自力更生為基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防

我國的國防建設就是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限制、禁運和制裁的情況下,我們依靠自力更生,建立起了具有強大威懾力和實戰能力的國防體系,取得了多次抗擊外敵入侵斗爭的勝利,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的國威和軍威。經過60多年的建設,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國防科技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國防工業的基礎也更加雄厚。只要繼續堅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就一定能把我國的國防建設得更加強大。

當然,堅持自力更生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絕不是閉關鎖國,妄自尊大。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任何國家的進步與發展,都離不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吸取別國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堅持自力更生必須與學習國外先進的理論、技術和適用的經驗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防。

三、國防體制建設

國防領導體制,是國家謀劃、決策、指揮、協調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的組織體系及相應制度,包括國防領導機構的設置、職權劃分和相互關系等,是國家體制和軍事組織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領導體制對發揮綜合國力,實現國防目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設有最高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國家行政機關中管理國防事務的部門和武裝力量領導指揮系統等。根據憲法、國防法和有關法律,我國建立和完善了國防領導體制,對國防活動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領導。

根據憲法和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領導職權由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主席、國務院、中央軍委行使。

(1) 中共中央的國防領導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生活包括國防事務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有關軍事方面的重大問題,都是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做出決策,并通過必要的法定程序變成國家的意志,作為黨和國家的統一決策貫徹執行。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國防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在國防方面的職權主要有:決定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制定有關國防方面的基本法律;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并有權罷免以上人員;審查和批準包括國防建設計劃在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和批準包括國防經費預算在內的國家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國防方面的不適當的決定;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國防方面的職權主要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家間共同防止侵略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制定有關國防方面的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準包括國防建設計劃在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包括國防經費預算在內的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監督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工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軍事法院院長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有關國防方面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準和廢除;規定軍人的銜級制度;規定和決定授予在國防方面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3) 國家主席的國防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國防職權主要有: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公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國防方面的法律;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授予在國防方面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批準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有關國防方面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4) 國務院的國防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它在國防方面的職權是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主要是:編制國防建設發展規劃和計劃;制定國防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和行政法規;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領導和管理國民經濟動員和人民武裝動員工作,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有關工作;領導和管理擁軍優屬工作和退出現役軍人的安置工作;領導國防教育工作;與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的建設和征兵、預備役工作以及邊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法律規定的與國防建設事業有關的其他職權。

(5) 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國防職權。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軍事機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其職權主要包括: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領導和管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制訂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體制和編制,規定總部以及軍區、軍兵種和其他軍區級單位的任務和職責;依照法律、軍事法規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武裝力量成員;批準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體制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計劃、協同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會同國務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

(6)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的國防職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有關國防事務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國防職權主要是: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兵、民兵、預備役、國防教育、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國防設施保護、退出現役的軍人安置和擁軍優屬等工作。

四、國防科技工業建設

國防科技工業是我國的戰略性產業,是國防現代化的重要工業和技術基礎。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關懷和領導下,經過6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后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做出重要貢獻。

在軍事電子方面,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門類齊全的新興工業部門,特別是在指揮自動化、情報偵察、預警探測、電子對抗和通信等方面,為我軍提供了各種新式裝備和產品,進一步增強了部隊偵察、通信、指揮和作戰能力。在船舶工業方面,先后自行研制建造了核動力潛艇、常規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快艇等作戰艦艇,以及各種輔助船舶和新型魚雷、水雷、反水雷等新裝備。在兵器工業方面,研制生產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性能的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彈藥、輕武器、軍用光電器材和綜合火控、指揮系統等新型武器裝備,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在航空工業方面,已能夠生產殲擊機、轟炸機、直升機、運輸機和教練機等,基本滿足了海空軍作戰和飛機訓練的需要。在航天科技工業方面,已擁有地對地、地對空、海對空和空對空導彈武器系統,運載火箭、各種應用衛星的研制和實驗能力,以及各種應用衛星的發射能力,神舟系列飛船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成就,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世界航天領域的地位。在核工業方面,我國不僅可以制造原子彈、氫彈,還掌握了核潛艇技術,形成了我國的核威懾力量。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我國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9年國慶60周年組織了大規模的閱兵活動,展示了大量高新技術裝備,充分體現了我國國防科學技術的水平。

五、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是一種全面的、綜合的教育,它不僅包括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等品德教育,還包括科技、文化、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以及射擊、越野、救護等各種形式的軍體教育。國防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喚起人民群眾的憂患意識和民族危機的教育,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的教育。

2001年4月28日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以下簡稱《國防教育法》),為開展全民的國防教育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使我國的國防教育步入了法制化軌道。《國防教育法》的實施,為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在國防教育方面的方針政策,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提供了更加具體可靠的法律保障。

2001年8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確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的國防教育主題節日。根據這一決定,2001年9月15日為第一個全民國防教育日。

歷年“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宣傳主題:

第一個 2001年9月15日 “關注國防,就是關心自己的家園”

第二個 2002年9月21日 “國家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三個 2003年9月20日 “國防連著你我他,安寧維系千萬家”

第四個 2004年9月18日 “勿忘國恥、強我國防”

第五個 2005年9月20日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心系國防”

第六個 2006年9月16日 “弘揚長征精神,共建鋼鐵長城”

第七個 2007年9月15日 “熱愛軍隊、情系國防”

第八個 2008年9月20日 “維護國家安全、共筑和諧家園”

第九個 2009年9月19日 “贊頌輝煌成就,建設強大國防”

全國的國防教育工作由國務院領導,中央軍委協調國務院開展全國國防教育。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負責規劃、組織指導和協調全國的國防教育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國防教育工作。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國防教育對于增強全民國防觀念,自覺履行國防義務,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1) 加強國防教育是強化國防觀念、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一個國家的安危和國防力量的強弱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政治力、經濟力、軍事力、科技力、自然力等,而人力和精神力十分重要,人們的國防意識不能只依靠戰時去提高,在國防觀念容易淡漠的和平時期,國防教育更應得到加強。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在動蕩劇烈的國際環境中,我們必須為保障國家安全與發展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

(2) 加強國防教育是弘揚愛國主義、激發愛國熱忱的重要手段。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習文尚武傳統的偉大民族,我國各族人民千百年來對自己祖國有著最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尊心的深化,不僅具有強烈的道德意義,而且可以轉化為推動人們愛國行為的強大力量。開展國防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不僅能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堅決保衛祖國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還能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全體軍民對戰爭的警惕,加深對國家和國防事業的熱愛。

(3) 國防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造就國防人才的基本途徑。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非常正確的。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把國防教育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國防教育引導到理想和道德教育上來,使它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準則。通過國防教育和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和造就大批國防人才,不僅能夠使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而且能增加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各類后備兵員。國防教育必然會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我國國防具有強大的潛力和人才優勢。

國防教育是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時事政策教育,也不同于專門的學校教育。國防教育應是一門相對獨立完整的教育學科,其內容可概括為兩個部分。

(1) 國防思想教育。是指全體公民應該了解和掌握的有關國防的基本常識和基本理論。主要包括:一是國防知識,如國防環境、國防戰備、國防經濟、國防外交、國防歷史、軍事思想、防衛意義和基本原則。二是國防精神教育,國防精神教育是國防知識的集中表現,國防精神的強弱是國防意識強弱的重要標志。國防精神主要表現在愛國主義精神、尚武和民族自立自強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防道德以及國防法規和國防心理等方面。

(2) 軍事知識。如現代戰爭特點、戰時動員、武器裝備、軍事科技、軍兵種知識、人民防空、“三防”常識和戰地救護,以及軍事體育、軍事訓練、戰備演練、國防社會調查等內容。

國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國防觀念,而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正是國防教育活動的指南,它規定和影響著國防教育的任務和內容,是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的靈魂。新時期我國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有關論述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憲法》、《國防法》、《兵役法》;適應新時期國防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貫徹積極防御的戰略思想;深入持久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優良傳統;學習國防知識、國防技能,發展國防體育;增強全國軍民的國防觀念,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建設國防、保衛祖國的本領和自覺性。

學生軍訓是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政治、經濟形勢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有的大好局面,開展學生軍訓時機日趨成熟。中共中央在1981年下發的第11號文件指示,高等院校要把學生軍訓納入教學計劃。部分學校恢復了學生軍訓。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并頒布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學生軍事訓練單列一章,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學生軍訓的重視。1985年,我國又在52所高等院校、102所高級中學(含中等專業學校)設立了軍事訓練試點。1986年,中央領導同志強調,今后對高等院校新生要集中進行軍事訓練,過一段嚴格的軍事生活。設立軍訓試點的高等院校增加到69所,1987年擴大到105所。為進一步搞好學生軍訓試點,國家教委和總參謀部對訓練時間、訓練內容、軍事教員的配備以及學生軍訓的經費和物資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推動了學生軍訓的迅速發展。2001年,在天津召開了全國學生軍訓工作會議,肯定了學生軍訓對于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對新世紀我國學生軍訓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規定,到2005年,全國基本實現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即凡有條件地區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都要開展學生軍訓。

學生參加軍訓是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為了保衛國家安全、抵御侵略,國家在加強常備軍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強大的后備力量既是建設跨世紀現代化國防的堅實基礎,又是威懾和遏制戰爭的重要力量。學生通過軍訓,不僅能夠樹立牢固的國防觀念,而且可以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同時也學到了軍事知識,掌握了一定的軍事技能,加深了對人民軍隊的理解,為國家戰時兵員動員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我們國家有各類高校1000余所,在校生約500萬人,每年招收新生100余萬人。搞好軍事訓練,并長此堅持下去,就等于儲備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后備兵員和軍官。這種寓兵于民、寓官于校,是我國富國強兵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通過組織學生軍訓,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培養艱苦奮斗的作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后備兵員和預備役軍官,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广宁县| 蒲城县| 惠州市| 榆树市| 九江市| 榆树市| 临海市| 大丰市| 乡城县| 汉沽区| 盐池县| 枣庄市| 锡林浩特市| 界首市| 文化| 车致| 饶阳县| 文山县| 福贡县| 泰宁县| 卓资县| 宽城| 潞西市| 宁明县| 寿光市| 呼伦贝尔市| 泰和县| 泽州县| 中宁县| 克山县| 江门市| 任丘市| 江都市| 山东省| 新竹市| 肃北| 土默特右旗| 上犹县| 江城|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