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靠邊站,1976(2)
- 鄧小平時代
- (美)傅高義
- 4258字
- 2015-08-04 10:04:38
這之前在會上批鄧是不點名的,但是在這次會議上華國鋒點了鄧小平的名,批他搞“修正主義”路線。不過華國鋒和毛澤東一樣,對批鄧運動做了一些限制:不要上街張貼批鄧的大字報,不要在廣播電臺上批判。3月3日,毛澤東和華國鋒批鄧的文件傳達到了全黨。29江青像通常一樣,沒有那么節制。她在3月2日召開了一個12省負責人的會議,試圖將鄧小平錯誤的嚴重性升級,把他稱為“反革命”和“法西斯”。在毛澤東看來這太過分了。他批評江青不跟自己商量就開會,并禁止發表她的講話錄音。3月21日,《人民日報》號召“深入批判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但北京的干部明白,毛澤東仍希望鄧小平回心轉意,這是在給他機會。然而鄧小平沒有任何軟化立場的表示。到4月5日時事情已經很清楚,批鄧運動在群眾中是不得人心的。
示威支持周恩來和鄧小平:天安門廣場,1976年4月5日中國的清明節(每年的掃墓日)是每年祭奠亡靈的日子。離1976年4月5日清明節還有好幾周的時候,”四人幫“就預感到有人會利用這個時機上街游行悼念周恩來。他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在北京,不僅干部和學生,很多一般群眾也對1月份沒有為周恩來舉辦適當的悼念活動感到氣憤,他們的確打算在清明節表達對周恩來的崇敬。
清明之前的3月25日,”四人幫“控制的上海《文匯報》發表文章批判鄧小平及其”后臺“,稱還有另一個”走資派“。人人都明白這是指周恩來。在這件事上,”四人幫“理解民情的能力極差,因為這篇試圖抹黑周恩來的文章引起了反彈。當年當過紅衛兵的人憤怒了,把他們過去在批判江青的對手時學到的本領反過來用在了江青身上。在上海,一大群人立刻包圍了報社,要求做出解釋。
在距上海3小時火車車程的南京大學,很快就出現了抨擊《文匯報》文章的大字報,示威也從大學蔓延到南京主要街道。人們抬著花圈從南京市中心的街道向雨花臺進發,將花圈擺放在陵園內;這里是為紀念被國民黨殺害的10萬共產黨人而建立的墓地。后來“四人幫”讓自己的人取走花圈,并阻止了進一步的示威。他們不讓官方媒體報道南京示威的消息,卻無法阻擋消息從非官方的渠道傳播到其他城市。3月26日,南京爆發示威活動的次日,鄧小平被叫到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被批判為名聲掃地的黨內資產階級的頭子,并被譴責要搶班奪權、另立中央、最終復辟資本主義。實際上鄧小平還受到警告說,4月5日如果發生任何示威,他也要對其負責。
僅僅4天之后,3月30日,悼念周恩來的第一批花圈開始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人們張貼悼念周恩來的詩文;歌頌周恩來、抨擊“四人幫”的演說開始吸引人群。另一些大字報表示支持鄧小平,還有人拉出一串小瓶子,因為漢語中的“小瓶”與“小平”諧音。
北京的中共領導層試圖阻止民情的進一步宣泄,宣布各單位可以在自己單位內開展悼念周恩來的活動,但要維護天安門廣場的秩序。他們派出巡邏警察阻止任何示威活動。北京市的官員估計,4月3日星期六那一天,大約有100萬人去過廣場,當天廣場上的人數最多時達到10萬,并一直維持在數萬人以上。北京市的領導發出緊急通知說,“不要去天安門送花圈?送花圈是舊習俗”。34但是消息不脛而走,4月4日星期日那天,天安門廣場上人山人海(估計超過了200萬人)。人們向周恩來表達敬意,反對“四人幫”,擁護鄧小平。
為避免讓江青抓住更多的把柄攻擊自己,鄧小平禁止家人去天安門廣場。廣場上的詩文、大字報、小白花、花圈越來越多。人們聚集在演講者周圍,聽他們冒著被捕的危險表達對周恩來的愛戴;演講者們表示,不惜犧牲生命也要反對陰謀篡權的“四人幫”。廣場上的人來自各行各業,有干部、學生、工人和農民。36幾個最大膽的演講者遭到逮捕。親自觀察過現場的英國大使館官員羅杰·加塞德(Roger Garside)說:
這次人民悼念周恩來的活動,比我見過的任何國家葬禮都要感人。這種政治示威與我在中國見過的任何事情大相徑庭。大批人群的行動是發自于信念?表達著多年來暗流涌動的思想感情。這是?對周恩來去世后所受待遇的憤怒,是對中國未來的憂慮,是對那些肯定會懲罰示威者的人的蔑視。374月4日下午,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開會研究如何應對廣場的事態。同情示威的政治局委員葉帥和李先念告病缺席,鄧小平也沒有到會。華國鋒主持了會議,并且有毛遠新到場。北京市委書記兼革委會(它全面負責北京的治安)主任吳德在會上說,廣場上的2073個花圈分別來自1400多個單位。一個地方的花圈堆了6米多寬。吳德還報告說,有些示威者早就在策劃這些活動,而且受到鄧小平的影響。江青想要讓示威停下來,她宣布,清明節已經結束,要在黎明前把花圈清理出廣場,送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華國鋒指示吳德想辦法落實江青的要求。384月5日星期一的黎明前,北京市派出大約200輛卡車來到天安門廣場,工人們把花圈扔到車上拉走了。天亮之后人群又涌入廣場,人數超過10萬。當他們明白了發生的事情后,群情激奮,開始高呼:“還我花圈,還我戰友!”無畏的人群沖擊人民大會堂,點燃汽車,砸毀自行車,追打一位外國攝影記者,還攻擊了一座駐有民兵的小樓。
當天下午政治局再次開會。已多日不參加政治局會議的鄧小平被叫到會上接受批判。張春橋首先攻擊鄧小平說,他和納吉(Imre Nagy,1956年匈牙利暴動的主使者)一樣。毛遠新接著傳達了毛澤東批評鄧小平的書面和口頭指示,鄧小平一直保持沉默。王洪文向政治局傳達了毛澤東要調動10萬民兵平息示威的命令。但是負責民兵工作的倪志福說,頂多可以調動3萬民兵,吳德也補充說,這么多民兵對付不了廣場上的大批抗議群眾。接下來,張春橋說,吳德應當向示威人群發表廣播講話。于是吳德寫了一個簡短的廣播稿,把它交給華國鋒等政治局成員過目,他們同意了講話的內容。廣播稿不提抗議的原因,而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警惕廣場上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正是這些人在把悼念活動轉變成一場攻擊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政治運動。它還提到不肯改悔的走資派,他不是團結在毛主席和黨中央周圍,而是大刮右傾翻案風。廣播員說,由于反革命分子正在利用這一事件,革命群眾應當立刻離開廣場。
4月5日下午6點30分,吳德的錄音講話在廣場上播出。在《人民日報》次日刊登的這篇講話中,加上了沒有出現在廣播中的鄧小平的名字,特別指出他就是不肯改悔的“走資派”。根據政治局批準的計劃,民兵要在晚上8點出動,但當時在場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吳忠認為,廣場上的示威者仍然太多。他對一直與他保持電話聯系的華國鋒和陳錫聯解釋說,民兵此時清場為時尚早。晚10點半廣場上打開了探照燈,再次廣播了吳德的錄音講話,要求抗議者離開廣場。最后,夜里11點吳忠打電話報告吳德,還留在廣場上的示威者大約只有1000人了,吳德下令出動民兵。當時逮捕了38人(按后來追查,又陸續拘捕了260余人,先后共拘押388人)。雖然警察沒有使用槍械,但他們確實使用了棍棒,有數十人受傷,清場之后街上留下一些血跡,但沒有關于死亡的報道。
幾小時以后,4月6日的黎明之前,部分政治局成員開會評估這一事件。他們斷定示威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因此已經構成一場反政府的陰謀。當天下午,毛遠新與毛澤東會面,一起討論了事件的性質,毛主席同意宣布這是一場陰謀。沒有證據表明毛澤東本人認為鄧小平是組織示威的幕后黑手(如公開宣布的那樣),但他確實認為,假如鄧小平繼續掌權,將會把黨帶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當天晚上,江青也與毛澤東見面,再次要求把鄧小平開除出黨,但毛澤東仍然沒有同意。撤掉鄧小平和提拔華國鋒,1976年4月4月7日上午,當毛遠新再次向毛澤東報告最新事態時,毛給了他一份書面批示,對如何進行稍后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做出了指示。在政治局開會時,毛遠新出示了毛澤東寫的紙條,上面寫著:“一首都,二天安門,三燒、打,性質變了。”簡言之,運動變成了反革命運動,矛盾也不再是人民內部矛盾,而是更加嚴重,成了黨與企圖推翻黨的敵人之間的矛盾。毛遠新還向政治局傳達了毛主席的兩條建議:第一,代總理華國鋒擔任總理和黨的第一副主席;第二,當時仍未被正式撤銷黨政軍職務的鄧小平,要免去其全部職務。然而,即便在這時,毛澤東對待鄧小平仍是有節制的,還指示說,對鄧小平要“保留黨籍,以觀后效”。毛的指示傳達后,政治局會議上一片沉寂,隨后便批準了毛的建議。只要毛澤東一張口,結果從來不會有意外。
毛澤東把鄧小平徹底趕下了臺。但是當汪東興最先向毛澤東透露江青有可能動員群眾批鄧時,毛指示汪東興把鄧小平轉移到一個離他的子女不太遠的安全地方,地址要向“四人幫”保密。毛澤東把權力全部交給華國鋒,免去了鄧小平的一切正式職務,這就為華國鋒領導國家掃清了道路。在毛澤東看來,華國鋒擔任代總理的幾個月里沒有犯過大錯,況且他也沒有更好的人選能既忠實于他的威望,又能與激進派和老干部搞好關系。華國鋒在鎮壓“四五”示威時也行動有力。
一些了解內情的北京干部相信,直到4月5日之前,毛澤東一直保留著讓鄧小平和華國鋒共同承擔領導責任的可能。但是4月5日群眾表現出的對鄧小平的擁護程度,使這件事變得根本不可能了:華國鋒將被鄧小平壓倒。毛澤東允許鄧小平保留黨籍,給他留下了重新報效國家的可能,只是現在還為時尚早。這一天晚8點,發布了華國鋒被任命為黨的第一副主席和政府總理的公告。全國各大城市黨的上層負責人紛紛召開表態大會,向華國鋒表示效忠。各個單位和大學也召開了同樣的表態大會。例如北京大學的全體學生就接到通知收聽4月7日晚8點的重要廣播;到了指定時間,校內的廣播喇叭宣讀了慶賀新上任的第一副主席和總理華國鋒的公告,然后宣布召開由各系代表參加的全校大會。代表們在會上聲討鄧小平,支持華國鋒。不過,有些人注意到,發言者一本正經地念稿子,卻幾乎沒有表現出4月5日天安門廣場的抗議者那樣的熱情。46雖然華國鋒很少能見到毛澤東,但是在4月30日新西蘭總理馬爾登(Muldoon)訪華期間他與毛澤東見面時,毛拿出一張紙,在上面潦草地涂了幾句話交給華國鋒:“慢慢來,不要著急,照過去方針辦,你辦事,我放心。”華國鋒當時沒有把毛澤東這條最后的指示公之于眾,但紙條的真實性和毛澤東的意圖無人質疑。毛選定了華國鋒做他的接班人。毛的判斷是,華國鋒會一直忠實于他和他的路線。他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但是他希望華國鋒能夠團結激進派和老干部的想法卻未能如愿。毛去世之后沒過幾天,華國鋒就斷定自己不可能跟江青及其激進派同伙共事。毛澤東還希望華國鋒在葉帥和李先念等老干部的支持下,能夠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領導班子,這個愿望也未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