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傷肝,喜傷心,驚、恐傷腎,悲傷肺,思傷脾,女子以肝為本,女性生病很多因素都在肝。脹是肝氣滯;口苦是肝氣郁;帶下多是肝濕;耳鳴、頭暈、多夢是肝陽上亢;腰酸痛、五心煩熱、盜汗是肝虛。也就是說,滯、郁、濕、亢、虛就是病在肝的五大要素,調肝為治婦科疾病之本。
血熱、血寒、貧血、血淤,對癥養血得健康
有女性來找我看病時問:“大夫,我不吃益母草,月經就沒有,每次來月經的時候,剛來一天,幾乎就沒有了,于是,就吃一盒益母草沖劑,這樣勉強再來兩三天,這是為什么?”還有的女性說:“我來月經的時候,一定要喝阿膠漿,不然就心慌氣短,整個人就像虛脫了似的。”也有女性說:“我來月經每次是十來天,量還特別多,經血多也就算了,有時候還會流鼻血,不吃云南白藥或宮血寧就止不住。”還有的女性說:“月月舒都成了我常備的感冒藥,我都吃好幾個療程了,痛經還是那么令人煩……”這樣求診的患者太多了,其實歸納起來也很容易,她們都是病在血。
男人要想知道是不是貧血或有血液病,首先是要查血常規,看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才能了解自己的血液情況。女性就不用,因為女性有經血表露于外,從經血結合其他的癥狀來看,就可以了解女性的健康狀況,不單是像西醫那樣只診斷出貧血,而且還能診斷出是血熱、血淤、血寒還是血虧等。
我就不那么死板地,一板一眼地給大家像講課似的解說,就以上面的幾種病例為序,聽我娓娓道來。
為什么有的女性來月經的時候必須吃益母草沖劑,才會正常呢?因為益母草沖劑有很好的活血祛淤的作用,這能說明什么問題呀,你也知道這只說明體內有淤,確切地說是胞宮里有淤,也就是說胞宮里原本是一潭死水,吃了益母草以后,淤化了些,水活了一點,月經似乎正常了,其實很勉強,這種情況下,你也可以摸一摸自己的小腹,是不是會有一些包塊或結節樣的東西,推也不移動,再看看自己的舌體,一定酷似皮膚外傷性的淤色,甚至舌體邊緣還有些淤點,這種種跡象都表明一個問題:血淤。
知道了血淤,就應該積極治療,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只是草草地吃一盒益母草了事。同樣是益母草,可以吃半個月,等到小腹的包塊消失,舌體變得紅潤,舌頭邊緣不再有淤斑,血淤沒了,下個月經期不用吃益母草也會安然無恙。
阿膠漿是補血的藥,有好多放化療的患者,因為化療殺傷體內的紅、白細胞過多而體虛,用阿膠漿補血效果非常好,來月經的時候吃阿膠漿能緩解心慌氣短、乏力等癥狀,那是因為行經而致血虧,阿膠即時補了血,血才得以充足,這種情況無疑就是血虧。這樣的女性不論胖瘦,大多不是患有低血壓,就是患有貧血;這樣的女性沒有天生的紅臉蛋,她只有靠打粉底來掩飾;她也沒有紅嘴唇,需要經常涂鮮紅色的唇膏才能有女性健康的紅嘴唇。
所以說,要想防患于未然就要提前去補,除吃阿膠外,食物里還可以加入大棗調補氣血。如果化驗結果是缺鐵性貧血,還要記得一定要用鐵鍋炒菜,日積月累,體內的鐵足了,血自然不會再虧。要知道紅嘴唇和紅臉蛋不只代表漂亮,更代表著健康,要知道這些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壯”出來的。
云南白藥是治療外傷引起的出血,而不是專治月經過多的,那就是說月經過多不是外傷引起的,那是什么原因呢?中醫有句話:“熱迫血妄行”,本來血應該是很安分的,一旦受了熱,就像是不聽話的孩子,想跑哪里就跑哪里,流鼻血也就順理成章。它成章,你生病,這種人易躁,也容易便秘,還經常會口腔潰瘍和小便黃,要想安血,不是靠云南白藥,而是要清血熱,熱清則血自安。
治這種病有兩味藥,一味是清熱解毒的金銀花,另一味是涼血止血的槐花,可以泡茶飲。這種簡單的方法,既防又治,首先小便會提前感受舒服,沒有了灼熱感,潰瘍和便秘明顯減輕的同時,月經來潮也很正常,乖乖地來五六天就拜拜了。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個例子,也是一位月經過多的女性,用了這個簡單的方法,竟然把她的痔瘡給治好了,她說原來自己有內痔出血,現在好了。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槐花就有這個功效。
月月舒這種藥,現在改名為痛經寶沖劑,想必有過痛經的人都不陌生。我想問問有這種問題的女性,在吃月月舒的時候,有沒有臉色發青,手腳冰涼,有沒有用個暖水袋放在小肚子的地方,痛就會明顯緩解的現象?得溫痛減就是寒,這種情況引起的痛經就是血寒,這種情況用溫性的活血藥,寒就會被驅逐,痛自然就減了。當歸、川芎在這種情況下就責無旁貸,可以泡茶,還有女性在煲湯的時候放入這些藥,也可以治愈血寒引起的痛經。
血寒、血熱、血虧、血淤都是中醫強過西醫所特有的診斷,只要對癥,寒了溫補、熱了祛火、虧了進補、淤了活血,女性身體的健康就不會輸在血上。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
我們在看中醫的時候,經常會在方子里看到這些藥,諸如黨參、人參、黃芪、山藥、白術之類,不管是其中的哪一味,也不管多高明的醫生,都會經常出現在中藥方里,這些藥和普通的感冒藥一樣這么常用嗎?它們比感冒藥更常用,功效也很好,因為這些藥都有一個共同的功效,就是補氣。
當年,一位中醫老師教我開方的時候說,累了可以補氣,說話沒力氣可以補氣,盜汗了可以補氣,失眠了可以補氣,心慌氣短了可以補氣,就連治婦科病的時候,月經提前、量多、量少,產后、乳房腫塊等,都可以補氣。
他可以把黃芪用到60克,把山藥用到50克,還可以把黨參用到40克,他不是通過加藥量多賺錢,而是量大味少,他開的方子通常最多也沒有超過10味藥,但求醫的人總是門庭若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金元四大家,有李東垣的補土派,有朱丹溪的養陰派,有劉元素的寒涼派,還有張從正的攻下派。我當時稱這個老師為“補氣派”,經過這么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這個老師的補氣之法讓我受益匪淺。
西醫沒有補氣的說法,只有用白蛋白、胸腺素之類的藥來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其實這跟補氣有些雷同,如果不是累了耗氣,我們就不會失眠多夢、心慌、氣短,也就不會易患心臟病;沒有氣的固攝,月經就會提前,量還會增多。沒有氣又怎么能使血得以化生,月經又怎么不延后、量少?哺乳期的婦女,由于生兒育女,氣耗得最厲害,同樣也是少了氣的固攝而惡露不盡,子宮好久也不能復原。乳汁也是氣血所化,氣虛的人,氣的原材料不足,不是溢乳,就是虧乳,像這樣的例子,舉不清,也講不完。
補氣藥有補心氣、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補元氣的種種說法,有經驗的醫生在用中藥的時候也是很有特點,也不是一味中藥就能把所有的臟腑氣全都補了。比如發高燒、做手術、生孩子、長期用抗生素、放化療等,這種情況的患者都是元氣大傷,腎氣久虧,這個時候可以服用大補元氣的人參,可以吃人參的含片,可以泡人參茶喝,都能使身體早日復原,但用人參的時候,宜多喝水,這樣會吸收好,不易上火。通常我們用人參補身體的時候,一旦出現嘴里長潰瘍、大便干燥、小便灼熱,或者是生扁桃體炎,甚至是鼻出血,這是補得太過,一定要停藥。
補脾氣,主要是調補身體的消化和吸收。為什么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很正常,可有些人一天大便三四次,甚至更多,次數多還不成形,中醫稱這為大便溏泄,這樣的人胃口也不會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炎或淺表性胃炎,有些人還有胃下垂、脫肛,或有子宮下垂等,這都是脾氣虛。專門調補脾氣的中藥有白術和山藥,用這些藥對脾氣有一個提升的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著重加一些白扁豆,這樣既補脾氣又能祛濕。
咳嗽喘是現在最常見的病癥,毫無疑問這樣會傷肺氣,導致肺氣虛,患了咳嗽喘的人對甘草片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甘草可以止咳,其實我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甘草在止咳的同時,最主要的一項功效就是補肺氣,而且還是專門補肺氣,單味甘草遠不像煎好的中藥湯那么難以下咽,我們可以用單味甘草泡茶喝,在止咳平喘的同時,補肺氣也是重中之重。
生活中難免會加班,勞累,剛開始會覺得心跳加快,嚴重了就會心慌、氣短,這是心臟病前期心氣虛的表現,出現了這種情況西洋參和紅參就是首選,提前服用點補心氣的參類,能避免你過早地步入心臟病一族,人們都說這些參可以抗疲勞,其實這些參類最能強心。
您也許會問,這么多補氣的藥中怎么就沒有補肝氣的藥?實話跟您說,剛學中醫的時候我也這樣問過自己的老師,學了中醫我才明白,肝氣根本就不能補,只能疏。那時候翻《本草綱目》,所有的補氣藥中,沒有一味藥歸肝經,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這些藥吃到肚子里,行至肝經的時候,都繞道而行了嗎?多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些補氣藥根本就沒有繞路,當你吃人參之類的補藥,吃得心浮氣躁、愛發脾氣、兩眼的鞏膜通紅的時候,那就是肝經熱了,就應及時停補。所以我建議《藥典》里藥物的“性味歸經”中也應加入“歸肝經”這一條,而且還要注明“肝經實熱要慎服”。
關于補說了這么多,我們千萬不要錯誤地以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吃點補藥,健康的人如果依賴補氣的藥來強健身體,會打亂體內的陰陽平衡,反而對健康不利。
我們聽過“閉門留寇”這句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生病了,還沒有弄清病因,就一個勁兒地亂吃補藥,就如同是家里來了賊,你還用好酒、好菜去招待人家,可想而知是什么樣的后果。
對如何補養自己的身體,女性比男性更為關注,因為女人不但怕老,還要講究有氣質,把氣質拆開來說,就是不但要有氣,還要有質。所以說,只有會補、正確地補,才能補出一個“皮”和“瓤”都好的完美型氣質女性。
氣順了,病就沒了
聽說過細菌和病毒能致病,有沒有聽說氣能致病?不但聽說,而且還很多,都是一些常見病,最常見于女性,有女性因吵架而閉經;也有女性生氣的時候月經的量增多;女性生氣了會有乳房腫塊,患上乳腺炎;哺乳期的婦女還會因生氣,導致奶水比吃回奶的藥還快,今天還有,第二天早上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還有女性生氣白帶會增多、墮胎流產、患不孕癥等,這樣的病例,臨床屢見不鮮,男人說女人“心眼小,脾氣大”,這個口頭禪也寓意深刻。
其實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氣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比如說血液在脈管中運行,是靠心氣的推動作用,脾氣的升清和降濁決定著我們地消化和吸收,肝氣地疏泄決定著我們的升、降、出、入,腎中精氣的充足調節著我們的內分泌,并孕育著新的生命,靠肺氣的吐故和納新,來把新鮮的氧氣吸收入血,完成我們的新陳代謝。
無論什么東西都是這樣,善待它就會被它所用,相反就會被它所害。氣更是如此,心氣逆亂了會心慌氣短,給心臟病埋下伏筆;脾氣不和會影響消化和吸收,會因吃不下東西而營養不良;咳嗽痰喘了那是肺氣生了病,到醫院里一拍片,不是氣管炎,就是肺炎,發展成哮喘還會因肺氣腫誘發肺心病;肝氣不舒的時候,氣該降的不降,該升的不升,該出的不出,該入的不入,這就是為什么著急生氣會眩暈、頭痛,為什么會帶下、經閉、月經量多,為什么會流產等。
當然,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可能讓我們總是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社會的因素引起的各種刺激對人的精神和身體造成的危害日益增多,尤其是女性平素的責任心越強,承擔的壓力就會更大,故《景岳全書·婦人規》中說“女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情也可以理解為情緒,歸根結底還是在氣,女性平和的心態要經過好幾個特殊生理期的考驗才能修成正果,青春期、月經期、妊娠期、產褥期、更年期、老年期這些特殊的時期,等經歷完這幾個時期,女性也已進入垂暮之年,說起來做個女人也確實很不容易。
明白了理,話說起來也很簡單,為了自己的身體,那就少生點氣嘛,可事情發生到了自己身上,往往都是難以克制。在難以克制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不是因氣而傷了身,可以自我診斷一下,你感受一下自己的肝區是不是有點脹痛,腋下和乳房是不是覺得脹滿;伸出舌頭看一下,已不是往日的鮮紅色,而是有些發青,好像是血淤在了里面不通;用舌尖抵住上腭再看看舌下,你還會發現,有很多青筋暴起,這都是因為氣傷的緣故,氣先傷肝,然后再累及五臟六腑。
有人說蘿卜可以通氣,其實除了蘿卜還有好多食物可以通氣,比如茴香、橘皮、丹皮以及諸多食物的皮,都可以理氣,這也就是本草藥理中所說的“皮可以寬胸理氣”。也就是說女性生氣了,可以生吃點蘿卜,可以泡點橘皮當茶飲,可以在炒菜的時候放點兒茴香籽,也可以吃上一頓茴香餡的素餃子,吃完西瓜后,把皮涼拌一下,當菜吃,這個西瓜皮中醫又叫西瓜翠衣,在夏季食用,既可以理氣,又可以解暑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