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羅漢入門(3)

這位羅漢的像,早在南北朝正勝寺釋法愿、正喜寺釋法鏡就已畫過。五代貫休所作十六羅漢像中,此羅漢箕坐巖石上,左手持杖,右手憑巖,膝上置經,眉骨外突,雙目睥睨前方。蘇東坡有贊曰:“白氎在膝,貝多在中。目視超然,忘經與人。面顱百皺,不受刀箭。無心掃除,留此殘雪?!?

02.迦諾迦伐蹉

迦諾迦伐蹉又稱作嘎納嘎巴薩、那迦跋等。在《法住記》中他位列第二。據說他率領五百阿羅漢,居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守護佛法,教化眾生。又據《佛說阿羅漢具德經》說,他是“知一切善惡法之聲聞”。他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辯家。有人向他請教什么是喜,他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的快樂就是喜。又問他什么是慶,他說不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到的快樂就是慶,比如誠心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故他又稱“喜慶羅漢”。其圖像有多種,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迦諾迦伐蹉羅漢像,身穿法衣,盤坐于巖石上,雙手結印,扶杖于肩頭,面上滿是皺紋,雙眉下垂,頭略為仰視。蘇東坡贊云:“耆年何老,粲然復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雖幻,笑則非瞋。施此無憂,與無量人?!?

03.迦諾迦跋厘惰阇

迦諾迦跋厘惰阇又稱作迦諾迦跋黎墮阇、嗄納嗄喇綴雜等,位列十六羅漢第三?!斗ㄗ∮洝份d,他守護佛法,教化眾生。他化緣的樣子與眾不同,每次都舉起鐵缽,故俗稱“舉缽羅漢”。五代貫休大師所作此羅漢像,骨瘦嶙峋,瞠目閉嘴,眉橫如劍,右手執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巖石座上。蘇東坡贊云:“揚眉注目,拊膝橫拂。問此大士,為言為嘿。嘿如雷霆,言如墻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04.蘇頻陀

蘇頻陀在《法住記》中列第四。據說他曾率領七百阿羅漢,住于北俱盧洲。在《阿羅漢具德經》中,蘇頻陀又譯為“輸毗多”。又一說他是佛祖的最后一名弟子。蘇頻陀時時手托一塔。因塔是瘞藏佛舍利的,故塔便成為佛的象征。他為表示懷念和追隨佛祖,特制一塔隨身攜帶,故又俗稱“托塔羅漢”。此羅漢的像有多種,敦煌千佛洞七十六窟壁畫中的蘇頻陀羅漢,趺坐于巖石上,右手屈舉,左手持水瓶安于胸前。畫的左上部題有“北俱盧洲第四尊者蘇頻陀大阿羅漢”字樣。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繪之蘇頻陀羅漢像,結跏趺坐于石上,著通肩衣,右手握拳當心,左手伸出,安于膝上。蘇東坡題贊曰:“聃耳垂肩,綺肩覆觀。佛在世時,見此耆年。開口誦經,四十余齒。時聞雷雹,出一彈指。”

05.諾距羅

諾距羅又稱作諾矩那。《法住記》中的第五位羅漢,曾率八百阿羅漢,住于南贍部洲。在《阿羅漢具德經》中,又作諾酤羅長者。他原是一名勇猛的戰士,出家后,佛陀讓其靜坐,但他靜坐時仍顯出大力士的體格,又稱“靜坐羅漢”。敦煌莫高窟第七十六窟壁畫上,諾距羅尊者為一趺坐于石上的羅漢,右手舉拳當心,左手持拂子安于膝上,畫左上部題為“南贍部洲第五尊者諾距羅大阿羅漢”,并有七言四句贊。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諾距羅尊者像,則是交腳倚坐于石上,雙手執如意形木童子當左肩,成扒背癢之勢。蘇軾贊曰:“善心為男,其室法喜。背癢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適當,輕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茲乎!”

06.跋陀羅

跋陀羅又稱作拔達喇、耽沒羅跋陀等,意為“賢”。《法住記》中列第六位。據說他曾率領九百阿羅漢住于耽沒羅洲,他是佛祖的一名侍者,據稱他主管洗浴事,有些禪林浴室供其像。跋陀羅的母親臨盆時把他生在了跋陀羅樹下,因此給他取名跋陀羅。他出家后修成羅漢,相傳他曾乘船去東印度群島傳播佛教,因而被俗稱為“過江羅漢”。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壁畫上的跋陀羅尊者,結跏趺坐于石上,舉右手,左手安于膝上。像的左上部題有“耽沒羅洲第六尊者跋陀羅大阿羅漢”字。五代貫休大師所作羅漢像中,跋陀羅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額豐頤,面略上仰,右手隱于法衣中,左手執念珠安于膝上。蘇軾贊曰:“美狠惡婉,自昔所聞。不圓其輔,有圓者存?,F六極相,代眾生報。使諸佛子,具佛相好?!?

07.迦哩迦

迦哩迦又稱作迦力迦、迦羅或嘎禮嘎,《法住記》中列第七位,曾帶領一個阿羅漢,住于僧伽荼洲。據說他本是一位馴象師,象的力量大,耐勞又能至遠,也是佛法的象征,故他又被稱為“騎象羅漢”。貫休所畫的迦哩迦羅漢之像,最顯著特點就是長眉繞身,宴坐于巖石上,右手撫右膝上,長眉繞過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蘇東坡贊云:“佛子三毛,發眉與須。既去其二,一則有余。因以示眾,物無兩遂。既得無生,則無生死。”

08.伐阇羅弗多羅

伐阇羅弗多羅又稱作伐羅弗多羅、伐阇那弗多、拔雜哩逋答喇等,意即“金剛子”,系《法住記》所列的第八位,曾率領一千五百阿羅漢住缽喇拿洲。據說他本是一位獵人,出家后立戒不殺生。修成羅漢后,有兩只小獅子跑到他身邊感激他放下屠刀。伐阇羅弗多羅以后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故人稱“笑獅羅漢”。據佛典講,伐阇羅弗多羅尊者曾為佛的六十弟子之一的阿難說法。事情是在佛去世后不久,阿難曾游于金剛村,村中居民都圍繞在阿難周圍,聽阿難說法。這時伐阇羅弗多羅也在眾人中,心里想,尊者阿難還未修得正果,未離欲念。于是他起于三昧,對阿難說偈曰:“山林靜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曇禪無亂,不久息跡證。”于是阿難受教后獨自離去,精進修行。五代貫休大師所畫的伐阇羅弗多羅像,乃一袒裸上身,高鼻深目的胡僧像;坐于石上,兩臂相交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邊置貝葉經,身略側,似在看經。蘇東坡贊云:“兩眼方用,兩手自寂。用者注經,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09.戍博迦

戍博迦又稱作戒博迦、瞿波迦、鍋巴嘎等,在《法住記》中列第九位,曾率九百阿羅漢住于香醉山中。又據說,他原系中天竺的某位太子,其弟想與他爭王位而作亂。戍博迦對弟弟說:“我心里只有佛,從未想當國王。”遂解開衣服,其弟果見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亂,戍博迦因而又被稱為“開心羅漢”。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作的戍博迦像,側坐于山石上,高鼻深目,額頭隆起,眼光炯炯,凝視前方,左手執扇拂,右手屈指,仰掌按膝。蘇東坡贊云:“一劫七日,剎那三世。何念之勤,屈指默計。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間?!?

10.半托迦

半托迦又稱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諾迦、槃陀迦、槃陀、槃兔等,或作摩訶半托迦、莫訶般陀等,意思是“大路邊生”、“道生”或“大路”。他是《法住記》十六羅漢中的第十位,率領阿羅漢一千三百名住三十三天。據《善見律》卷十六記載:般陀之母,為大富長者女,與家奴私通,逃于他國,久而有孕,垂產思歸,于中路產子,如是復生弟。長名莫訶般陀,弟名周羅般陀,弟名之意即為“小路邊生”。兄聰明而弟愚鈍,后二人皆修成羅漢,弟弟即第十六羅漢注荼半托迦。半托迦長于書算,精通唱誦音聲等,其他各種知識也很豐富。后聞佛法,乃立志出家,以家事托付于弟弟,不久修成阿羅漢果。后來他弟弟也聽其教誨而出家,同樣得阿羅漢果位。半托迦尊者打坐時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畢即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故又稱“探手羅漢”。五代貫休大師所繪半托迦像,于石座上敷坐具,趺坐于其上,身穿通肩袈裟,兩手持經卷,作讀誦狀。蘇東坡贊云:“垂頭沒肩,俯目注視。不知有經,而況字義。佛子云何,飽食晝眠。勤苦用功,諸佛亦然。”

11.羅睺羅

羅睺羅又稱作啰怙羅、羅護羅、羅云等,意為“覆降”、“障月”、“執日”等。于《法住記》中列第十一位,與一千一百名阿羅漢住在畢利飏瞿洲。他本是佛陀釋迦牟尼的親生子,后又成為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據說他在母胎六年之久才出生,因其長期為母胎覆障,故而得名;另有一說法,即他在誕生之時,適逢月亮被障蔽,故名為羅睺羅。相傳他剛出家時,心性粗狂,調皮頑劣,常戲弄他人,后來受到釋迦牟尼的嚴厲呵責和管束,逐步改過,并嚴守律戒,獲阿羅漢果位。他以忍辱而著名。據《羅云忍辱經》說,羅睺羅在舍衛國時,曾被一些輕薄者打得頭破血流,但以慈心能忍,而得佛贊揚。在十大弟子中,其精進修道,得阿羅漢果,自古譽稱“密行第一”。所謂“密行”即在沉思中覺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大眾不知,唯我知之能行。經中說:“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故他又被稱為“沉思羅漢”。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羅睺羅像,雙目圓睜,趺坐石上,右手上舉,當胸戟指,左手按左膝。蘇東坡贊云:“面門月滿,瞳子電爛。示和猛容,作威喜觀。龍象之姿,魚鳥所驚。以是幻身,為護法城?!?

12.那伽犀那

那伽犀那又稱作羅迦耶、納阿噶塞納等,是《法住記》中的第十二位羅漢,率諸阿羅漢一千二百名住半度波山。他以闡述“耳根之論”聞名,所以他的塑像或畫像常作挖耳狀,以示耳根清凈,故又稱為“挖耳羅漢”。五代貫休大師所畫的那伽犀那像,側坐于巖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雙目怒睜,額頭隆起,后腦突起如肉髻,張口露舌,雙手握拳拄于頷下。蘇東坡贊云:“以惡轆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濕。垂肩捧手,為誰虔恭。大師無德,水火無功?!?

13.因揭陀

因揭陀有時也被稱作因羯陀或因竭陀。據說他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攜帶一個布口袋進山捕蛇,以免行人遭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而后放生。因揭陀以善心修得阿羅漢果,他也被稱為“布袋羅漢”。五代貫休大師所畫的因揭陀羅漢,肩倚杖藜,左手托貝葉經,垂頭注視,右手掐珠。蘇東坡贊曰:“捧經持珠,杖則倚肩。植杖而起,經珠乃閑。不行不立,不坐不臥。問師此時,經杖何在?”

14.伐那婆斯

伐那婆斯又稱作伐那波斯、拔納拔西、伐羅婆斯等,為《法住記》中列十四位羅漢。他曾率一千四百名阿羅漢住于可住山。伐那婆斯的意思是“雨”。據說他出生時正趕上大雨,雨點打得后園芭蕉葉沙沙作響,因而取這個名字。他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羅漢后又稱“芭蕉羅漢”。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伐那婆斯,趺坐于巖窟內,身著通肩衣,兩手隱于袖中,閉目入禪定。蘇東坡贊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萬物,蒼巖骨肉。鐵磬誰鳴,空谷傳聲。呼之不聞,不呼眼瞠?!?

15.阿氏多

阿氏多又稱作阿資答、呵逸多等,為《法住記》中第十五位羅漢,曾率領五百阿羅漢住鷲峰山。他最奇妙的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故又稱“長眉羅漢”。五代貫休所畫的阿氏多像,雙手抱右膝,坐于石上,張口露舌,齒牙畢顯,脫牙數杖。清乾隆嘗題贊稱他“心是菩薩,貌是鬼王”。蘇東坡贊云:“勞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鮮不僻淫。是哀駘它,澹臺滅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16.注荼半托迦

注荼半托迦又稱作周羅般陀、周離般他伽、拘利槃特、租查巴納塔嘎等,意為“小路”、“小路邊生”、“蛇奴”等,《法住記》中的最末一位,曾率一千六百阿羅漢,住于持軸山。注荼半托迦乃半托迦的弟弟。又據《有部毗奈耶》說,舍衛城有婆羅門生一男,為使其長生,乃令使女抱著他到大路邊,向過往的沙門婆羅門致敬。于是兄長稱為大路,弟弟則稱為小路,這和《善見律毗婆沙》中婆羅門女兒的私生子的說法不同。據說注荼半托迦生性魯鈍,受學誦讀,悉皆忘失,所以被人稱為“愚路”。后追隨兄長出家。但因性鈍,習經不能誦,故佛令他日常為眾比丘拂拭鞋履,只誦習簡單的經句,逐步修習,后來果然獲得智慧啟悟,證阿羅漢果。又一說,他出家后去化緣,常用拳頭拍打屋門叫人出來布施。后來佛陀給了他一根錫杖,他化緣時就用它在別人門前搖動,屋里的人聞聲果然開門布施,故他又稱“看門羅漢”。貫休大師所畫注荼半托迦像,側坐于古樹窩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執扇放右腿上,眉骨突出,額頭凸起。蘇東坡贊云:“以口說法,法不可說。以手示人,手去法滅。生滅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離色聲?!?

01.五百羅漢的來歷

關于五百羅漢的來歷,在佛教中有多種說法。

一是如《十誦律》中載,佛陀釋迦牟尼在世時,常有五百弟子隨侍聽法傳道;一是在釋迦牟尼涅槃后,參加第一次結集或第四次結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問經》中又說,弗沙秘多羅王毀滅佛法后,有五百羅漢重興圣教。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則記載:摩揭陀國有一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羅漢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國王名叫無憂王,對他們都很敬仰。由于五百羅漢僧平時不露真相,無憂王不知道他們是羅漢僧,只當一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訶提婆的凡夫僧發表違背教規的言論,造成佛僧思想混亂,無憂王決定處死這一千名佛僧。這時,五百羅漢各顯神通,騰云駕霧而去,在迦濕彌羅國的一個山谷里隱居起來。無憂王知情后專程來道歉,并在國都按五百羅漢模樣塑造了五百尊像。從此,五百羅漢像就流傳下來,并傳到中國。盡管說法不同,但羅漢被一致認為是“斷盡煩惱,堪受世間供養之圣者”。

02.五百羅漢的名號

中國佛教尊崇五百羅漢是從五代時開始的。當時,吳越王錢氏在天臺山方廣寺造五百銅羅漢。顯德元年(954年),道潛禪師得吳越錢忠懿王的允許,在杭州凈慈寺創建了五百羅漢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羅漢像五百一十六身(十六羅漢與五百羅漢),奉安于天臺山壽昌寺,從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羅漢堂。

據不完全的文獻記載和實物銘記來看,從宋至清全國五百羅漢塑像的分布如下:

北宋雍熙二年(985年),浙江天臺壽昌寺五百羅漢塑像;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開封大相國寺銅鑄五百羅漢像;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河南輝縣白茅寺五百羅漢塑像;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蘇州甪直寶圣寺羅漢塑像;

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廣東韶關南華寺木雕五百羅漢像;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四川閬中香城宮五百羅漢塑像;

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山東長清靈巖寺五百羅漢像;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北京西郊碧云寺五百羅漢木雕像;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云南昆明筇竹寺五百羅漢像彩塑。

關于五百羅漢的名號,五代時《復齋碑錄》有關于天臺山石橋寺五百羅漢的名號,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工部郎中高道素所錄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尊號碑》,將五百羅漢一一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認為,碑中所舉五百羅漢的名號毫無典據,是宋人附會之談而已。但此后,凡寺院建五百羅漢堂,皆援用其名。

此處我們將五百羅漢的名號分10組列出,每組50尊。

03.五百羅漢之001—050

001阿若陳如尊者,002阿泥樓尊者,003有賢無垢尊者,004須跋陀羅尊者,005迦留陀夷尊者,006聞聲得果尊者,007栴檀藏王尊者,008施幢無垢尊者,009梵缽提尊者,010因陀得慧尊者,011迦那行那尊者,012婆蘇槃豆尊者,013法界四樂尊者,014優樓頻螺尊者,015佛陀蜜多尊者,016那提迦葉尊者,017那延羅目尊者,018佛陀難提尊者,019末田底迦尊者,020難陀多化尊者,021優婆毱多尊者,022僧迦耶舍尊者,023教說常住尊者,024商那和修尊者,025達摩波羅尊者,026伽耶迦葉尊者,027定果德業尊者,028莊嚴無憂尊者,029憶持因緣尊者,030迦那提婆尊者,031破邪神通尊者,032堅持三字尊者,033阿樓馱尊者,034鳩摩羅多尊者,035毒龍皈依尊者,036同聲稽首尊者,037毗羅胝子尊者,038伐蘇蜜多尊者,039阇提首那尊者,040僧法耶舍尊者,041悲察世間尊者,042獻花授記尊者,043眼光定力尊者,044伽耶舍那尊者,045莎底比丘尊者,046波阇提婆尊者,047解空無垢尊者,048伏陀蜜多尊者,049富那夜舍尊者,050伽耶天眼尊者。

04.五百羅漢之051—100

051不著世間尊者,052解空第一尊者,053羅度無盡尊者,054金剛破魔尊者,055愿護世間尊者,056無憂禪定尊者,057無作慧善尊者,058十劫慧善尊者,059旃檀德香尊者,060金山覺意尊者,061無業宿盡尊者,062摩訶剎利尊者,063無量本行尊者,064一念解空尊者,065觀身無常尊者,066千劫悲愿尊者,067瞿羅那含尊者,068解空定空尊者,069成就因緣尊者,070堅通精進尊者,071薩陀波侖尊者,072乾陀訶利尊者,073解空自在尊者,074摩訶注那尊者,075見人飛騰尊者,076不空不有尊者,077周利盤特尊者,078瞿沙比丘尊者,079師子比丘尊者,080修行不著尊者,081畢陵伽蹉尊者,082摩利不動尊者,083三昧甘露尊者,084解空無名尊者,085七佛難提尊者,086金剛精進尊者,087方便法藏尊者,088觀行月輪尊者,089阿那邠提尊者,090指塵三昧尊者,091摩訶俱尊者,092辟支轉智尊者,093山頂龍眾尊者,094羅網思惟尊者,095劫賓覆藏尊者,096神通億具尊者,097具壽具提尊者,098法王菩提尊者,099法藏永劫尊者,100善注尊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东台市| 隆子县| 古浪县| 闵行区| 板桥市| 新宁县| 孙吴县| 休宁县| 满城县| 衡东县| 自治县| 武汉市| 原阳县| 凯里市| 泊头市| 安义县| 墨江| 静海县| 文成县| 临沭县| 湾仔区| 锡林浩特市| 防城港市| 湘潭县| 嵊州市| 漾濞| 克山县| 北川| 湄潭县| 承德市| 夏津县| 江达县| 威海市| 清徐县| 天祝| 崇义县| 曲沃县| 拉孜县| 宁乡县|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