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高標管事與低調(diào)管人(1)

1 低調(diào)管人是成功領導的必修課

真正的領導之道并不是宏大的或者英雄式的,真正的管理之道就發(fā)生在管理者在人性與常識的指引下邁出的每一小步中。我們的管理哲學、管理文化講的是“仁”道,它要求充分尊重個體,并使個體最大可能地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而低調(diào)管理正是適合這一形勢的務實型管理模式。

低調(diào)管人符合中國人性特點

管理之道在于對人對己內(nèi)心世界的洞察與感知。管理中國人,就要“知己知彼”、因人而異地實施符合中國人心性特點的管理行為,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風格正是這樣一種管理之道。

低調(diào)管人,是指一種身體力行的、富有參與性的、溫暖、專注而又注重權變的管理方式。

低調(diào)管人,是指一種身體力行的、富有參與性的、溫暖、專注而又注重權變的管理方式。它勇于直面現(xiàn)實,但決不魯莽冒進;它克制隱忍,但堅持原則;它充分尊重個體的自由,它是人本的,內(nèi)省的,和諧的。

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者,用《從優(yōu)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書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話來說,就是:“與一些個性十足、惹人注目、上頭條、做名流的公司領導人相比,實現(xiàn)業(yè)績從平凡到優(yōu)秀跨越的公司領導人似乎是從火星來的。不愛拋頭露面、沉默寡言、內(nèi)向甚至害羞——這些領導人是矛盾的混合體,個性謙遜,但是表現(xiàn)專業(yè)。”他們很少出現(xiàn)閃光燈下,他們也不會是扭轉(zhuǎn)乾坤的關鍵人物。相反,在很多時候,他們默默無聞,相當平凡,他們所做的工作看起來也都是細小、微不足道的。當一些事情發(fā)生時,他們往往會權衡各種關系,計算自己的各種政治資本,因地制宜地處理事情,甚至有時因為想得太多,而表現(xiàn)得猶疑不決。

但,這種領導風格正是符合中國人性特點的管理之道。

按照心理學家榮格的觀點,我們的祖先不僅會把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遺傳給我們,還會遺傳給我們他們的記憶,長期的歷史積淀可以形成一種融化在血液里的“民族集體的意識”,這是一種本能的潛意識:只要是這個民族,遇事都會這樣做;逢情況都會作類似的判斷和考慮——你喜歡也好,討厭也罷,它總是跟著你,形影不離。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積淀早已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種族記憶”。可以說,自誕生之日起,每一個中國人就由先天遺傳帶來了有別于其他民族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言論基礎、心理狀態(tài)、價值判斷乃至生活情趣……

中國人勤奮務實、含蓄內(nèi)斂,視謙遜為做人之本,喜歡謙虛地對待別人,并且也希望別人能夠謙虛地對待自己。

要謙和地對待下屬,才能夠得到下屬真心的擁戴,并且心甘情愿地為你做事。

對于領導者,先圣們都諄諄善誘,要謙和地對待下屬,才能夠得到下屬真心的擁戴,并且心甘情愿地為你做事;要放棄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絕對權威,要“不為天下先”,要學會“讓”。

《道德經(jīng)》67章講到:“我有三寶,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故能器長。“這個‘慈’就是仁慈;‘儉’,就是節(jié)儉;‘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一種謙虛、低調(diào)的處世態(tài)度。后漢班固評論道家時說它合于堯之克攘(讓),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漢書·藝文志》)。在老子那里,“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道德經(jīng)·第2章》)”。

孔子也是低調(diào)為人,低調(diào)行事的典范。其學生子貢評價他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面慈貌和,望之儼然,即之為溫;心地純善,只有利他之心,而無自私之念,即之為良;出門如見大賓,平等恭敬對待每一個人,即之為恭;心安于道,自奉儉約,視名利如浮云,即之為儉;自卑而尊人,即之為讓。

而不自大、不自滿、不自足、不自伐、不自矜,自卑而尊人,正是低調(diào)管人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另外,低調(diào)管人中的權變法則也符合中國人的人性特點。

中國人崇尚“變”。太極陰陽的矛盾辯證思想讓中國人總喜歡從整體和多個角度,多個側(cè)面尋找合理的平衡點,而不喜歡拘泥于單一而機械的衡量標準。所以,任何標準,任何規(guī)則,在中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權變文化在中國有著深遠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化中,所謂“男女授受不親”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烈女傳》中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女子外出,被一個登徒子拉了一下胳膊,這位女子回家后就將自己的胳膊砍掉了。但是在另外一種情況下,這種規(guī)則卻又是可以變通的。當嫂嫂不慎掉到井里時,做小叔子的就應該變通一下這個原則,因為“嫂罹,援之以手,禮也”。所以中國人講究權變,講究因地制宜。這是一個大的文化背景與文化傳統(tǒng)。

真正的領導之道并不是宏大的或者英雄式的。真正的管理之道就發(fā)生在管理者在人性與常識的指引下邁出的每一小步中。

施行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者從來都不會拘守一端,而是善通權變,以具體情勢決定管理之策,通過對各種信息的全面權衡,多方位比較,在沉靜中找到各種紛亂因素中的平衡支點,從而作出最合適的行動,盡管這個過程有時也許是漫長的,迂回的,甚至是經(jīng)過了一定妥協(xié)的。

正如美國前任勞工部長,Brandeis大學講席教授羅伯特·B·賴克說的那樣:“真正的領導之道并不是宏大的或者英雄式的。真正的領導之道就發(fā)生在管理者在人性與常識的指引下邁出的每一小步中。”是的,對于中國人來講,并不需要英雄式的管理者,真正的管人之法也并不需要管理者執(zhí)于一處,究于一端。低調(diào)管人才是最恰當?shù)墓苋朔ā?

低調(diào)管人是中國式管理的必然選擇

摔過無數(shù)跟頭和經(jīng)歷了盲目崇外的迷茫后,中國企業(yè)和企業(yè)家開始探尋對自身來說更為適宜、更行之有效的中國式管理。中國式管理,就是指在中國本土的文化背景下,關注中國人性現(xiàn)實狀況所進行的管理方式,就是從中國文化的角度進行整體的分析和把握而進行的管理。

低調(diào)管人是中國式管理的必然選擇。如果說中國式管理是“道”的話,那么低調(diào)管人就是實施這個“道”的“術”。

中國式管理的三大基本元素是:包容性、合理性及平衡性,低調(diào)管人能夠很好地持守此三者。

低調(diào)管人要求領導者有包容心,能包容部下的瑕疵,使部下有機會將功補過,充分發(fā)揮自己所長。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可為例證。

楚莊王很善于包容部下過失。

一次,楚莊王大擺宴席,邀請諸位文武大臣。君臣一時間喝得酒酣耳熱,仍然余興未盡,這一席從白天喝到夜里,還不散席。突然,一陣風起,將堂內(nèi)蠟燭吹滅,屋中頓時一片漆黑,人群之間有一陣小小的騷動。這時,楚莊王的愛姬突然感覺到一只手伸過來,摸著她的衣襟,行動頗為不軌。于是她立刻抓住那人的帽子帶,用力拽斷了拿在手中。她心中十分不平,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大聲呼叫,讓楚莊王點亮燈,要求憑著半截帽子帶,找出失禮者。

如果說中國式管理是“道”的話,那么低調(diào)管人就是實施這個“道”的“術”。

楚莊王了解到事情的經(jīng)過,并未暴跳如雷,查他個水落石出,而是安慰群臣道:“我招待大家來飲酒,使得大家酒醉失禮,我怎能為了要顯示一個女子的節(jié)操而讓大臣受辱呢?”于是吩咐左右,傳令下去,讓眾臣解下帽帶,盡管暢飲,不必拘禮。

群臣于是紛紛解帽,重舉酒杯,楚莊王才又點明燭火。與諸臣繼續(xù)飲酒作樂,直到大家盡興而歸。

這里,楚莊王未因自己愛姬受辱而大發(fā)雷霆,明察無禮的大臣,而是盡量包容臣下因一時沖動而犯下的過錯。他的低調(diào)態(tài)度免去臣下的尷尬,保全了臣下面子,更保全了臣下的生命。

幾年之后,楚晉相爭,雙方戰(zhàn)于沙場。楚軍中一員猛將沖鋒陷陣,不吝生命,勇猛異常,先后幾次沖入敵陣,俘獲敵軍首領,取得最終的勝利。此人正是酒席上冒犯愛姬的臣子唐狡。而那一仗,終于使楚莊王以霸主角色存于諸侯。

是楚莊王廣闊的包容心,低調(diào)的領導風格,給了唐狡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也給了自己成就霸業(yè)的機會。

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者善識變化,能夠通過一定的權變方式,尋找最合理的管理方法。

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者專注而執(zhí)著,善識微小變化,能夠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既權衡輕重,又隨機應變地運用管理方法。

中國人是“流變”型的思維方式,善“變”是中國人的典型性格之一,低調(diào)管人強調(diào)的也是一個“變”字。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者專注而執(zhí)著,善識微小變化,能夠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既權衡輕重,又隨機應變地運用管理方法。

也就是說,管理者應依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來確定一種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戰(zhàn)國策·齊策》曾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齊王的夫人死了,有七個妃嬪都受到齊王寵愛。薛公田文想探知哪個美人會被立為王后,以使自己能夠迎合齊王的心意,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

但齊王的心思不會輕易顯現(xiàn),而一旦領會錯了齊王的心意,則馬上會使自己陷于被動。田文沒有輕舉妄動,他只是悄悄地想辦法,以便收集到足夠的信息。

田文終于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獻上七副玉質(zhì)耳飾,其中一副特別加工打造,最為精致美觀。

第二天,他看到有個妃嬪戴著那副最為精美的耳飾,田文的心里有底了。他就立刻勸說齊王立之為后。齊王果然依言而行。

最關鍵的信息往往最隱蔽,這需要眼明心細才能夠察覺。低調(diào)管人的領導者見微知著,不會放過任何一絲的變化,并能有效地利用這些變化所帶來的信息,找到最合理的解決辦法。

低調(diào)管人是領導者的絕妙平衡藝術。經(jīng)營和管理的過程就是平衡的過程,平衡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平衡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平衡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利益,平衡公司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利益等等,經(jīng)營和管理的本質(zhì)就是平衡的藝術。

《荀子·宥坐篇》中記載的孔子觀器的故事很好地說明了低調(diào)與平衡的關系:

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寡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寡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歌。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陳于廟中的這種禮器是盛水的器皿,器以欹為名是因其傾斜的姿態(tài)。禮器注滿水就倒,沒有水就傾斜,只有水在不多不少的時候才是正的,這是許多開明君王引以為戒的座右銘,通過它時時告誡自己領導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一個平衡的藝術,只有使各方勢力達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才能使自己的領導活動得心應手。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孔子利用其“中而正,滿而覆,虎而欹”的變化,聯(lián)想發(fā)揮“挹而損之”的思想方式: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平衡,這也就是儒家的執(zhí)中之道。

低調(diào)的行事風格,使領導者平易近人,很好地消除自己與下屬之間的等級差異,從而能夠有效地集中組織內(nèi)各成員的力量為我所用,使組織的力量遠遠大于各成員力量相加的總和。

謙遜低調(diào)的人更容易被別人接受,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交城县| 佛教| 胶南市| 永寿县| 曲沃县| 白玉县| 德江县| 青州市| 土默特左旗| 洞头县| 安庆市| 县级市| 武平县| 合山市| 方正县| 东阿县| 安平县| 双峰县| 江孜县| 正安县| 湘西| 左贡县| 民和| 石狮市| 虹口区| 西贡区| 莱州市| 邳州市| 响水县| 榆林市| 通州市| 法库县| 临洮县| 扎赉特旗| 朔州市| 麦盖提县| 陵川县| 平江县| 安康市|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