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畢業(yè)五年,富同學窮同學的分水嶺(1)
- 成敗對話:富同學·窮同學
- 江天編著
- 4918字
- 2015-09-11 14:06:33
1.1 重要的不是位置,而是方向
三個囚犯同樣被判刑三年,監(jiān)獄長答應他們每人一個要求。
第一個人是美國人,他愛抽雪茄,所以他要了三箱雪茄;第二個人是法國人,他喜歡浪漫,因此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第三個人是猶太人,他只要一部與外界可以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后,第一個沖出監(jiān)獄的是美國人。他的嘴里和鼻孔里都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當時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里抱著一個小孩,那位美麗女子的手里牽著一個小孩,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孩子;最后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jiān)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都與外界聯(lián)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斯萊斯!”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生重要的不是所處的位置,而是所的選擇方向,我們選擇的方向往往可以決定我們的未來!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地迎接和選擇方向的過程。昨天的選擇造就了今天的一切,而今天選擇的方向就決定了明天生活的目標。生活就是這樣,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就有什么樣的方向;有什么樣的方向就有什么樣的行動。
不畏迷茫,敢于探尋自己的方向
“啊!為什么淪為‘面霸’的總是我?求求你給我一份工作吧……”
“五百強,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人家北大的都去賣豬肉了,我還能干什么?”
……
“畢業(yè)那天我們一起失業(yè)!”這是面臨畢業(yè)問題的大學生常用來調侃自己的一句流行語。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現(xiàn)實而敏感的話題,畢業(yè)的日子近了,畢業(yè)后的路應該怎么走?面對社會這張大網(wǎng)怎么辦?何去何從?這樣一種“路在何方”的天問,代代輪回,困擾著一撥又一撥朝氣蓬勃的畢業(yè)生,想避而不能避,令他們困惑、恐懼、逃避。
當我們拿著畢業(yè)證從宿舍搬了出來之后,提著自己半新不舊的行囊找了間廉價的破房子租了下來,開始闖蕩的生活:我們的眼光充滿了好奇,血液里流淌著激情,但我們的錢夾卻空前的瘦小;在面對第一個老板、第一批同事和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們慷慨激昂,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并幻想很快就可以打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可是漸漸地我們才知道,我們發(fā)現(xiàn)了老板的眼光是多么的狠厲精明、同事是多么的現(xiàn)實勢利、工作是多么的枯燥無趣;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發(fā)薪的日子好像總是遙遙無期,“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能把人愁死;商店里的東西仿佛只是為別人擺設,路過的時候,心虛地摸摸干扁的錢包不敢停留。
現(xiàn)實和理想有著天壤之別,這就是大部分人畢業(yè)后的體會。有些同學處于“一無所有”的悲慘位置:沒錢、沒經(jīng)驗、沒閱歷、沒社會關系;干累活、拿低薪,卻仍然得不到認可,有時還面臨著失業(yè)的壓力。
于是,有些同學迷茫了、停留了、退縮了、逃避了、開始抱怨了,也羨慕含著金湯匙出世的“富二代”們了,忘記了自己當年誓要出人頭地的諾言,把“我的命運由我做主”拋諸腦后;漸漸地不談理想了,也不想上進了,更不談未來了,只會沉溺于眼前的小恩小惠。于是漸漸地喪失了激情、信仰,人生的方向目標全部變得模糊且遙遠。
其實,不畏迷茫,敢于探尋自己的方向才是正道。別人和我們賭父母,我和別人賭明天。既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就讓我們選擇自己的未來。我們的出身可能很平凡,但未來的我們卻可以很高貴;我們現(xiàn)在沒有錢,但我們有雙手;我們沒有經(jīng)驗,但我們有頭腦;我們沒有閱歷,但我們可以去積累;我們沒有人情關系,但我們可以去編織關系網(wǎng)。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方向,將會一事無成,那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方向,無論如何的聰慧靈敏,如何的信心百倍,都沒有任何意義,而畢業(yè)后選定的方向與努力,往往決定在十年甚至幾十年以后是貧窮還是富有!
停止錯誤的方向,就是前進
人生道路不是只有惟一的一條,不必任何時候都死盯著那一條“康莊大道”。但是,每個人的道路都應該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有了這個方向,就能找到希望,找到成功,找到生命中的彩虹。正確的方向能讓我們事半功倍,而錯誤的方向會讓我們誤入歧途,甚至誤了一生。
有兩只螞蟻想要翻越前面一座墻,尋找墻那頭的食物。這座墻長有20米,高有近百米。其中一只螞蟻一來到墻角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當它爬到大半時,就會由于勞累、疲倦等因素跌落下來。每一次跌落下來,它就迅速地調整一下自己,重新開始向上爬去。
而另一只螞蟻觀察了情況之后,就決定繞過這段墻。很快地,這只螞蟻來到食物面前,開始享用起來;而那只“勇敢、堅定”的螞蟻還在不停地跌落且又重新開始。
“南轅北轍”在生活中的意思是方向不對,努力越多,錯誤越多。對于畢業(yè)幾年的人來說,沒有找到自己事業(yè)的方向是可怕的,然而,一個錯誤的人生方向,比沒有方向更加可怕。
比如,一個具備體育潛能的人卻在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的道路上徘徊;一個具備烹飪天賦的人卻在夢想成為體壇之星的虛妄中沉溺。當終于恍然大悟明白過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別人在成功的大道上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那些立志當作家的同學,已經(jīng)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了若干篇“豆腐塊”了;要做生意的同學,已經(jīng)開始學管理了……而如果我們還在原地晃悠,甚至在錯誤的方向上做著無用功,就只能眼睜睜地羨慕別人。
人生如戰(zhàn)場,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摸索,在探索,一旦選擇錯了方向,付出的代價,往往很慘重。
王治郅,第一個去美國NBA打籃球的中國人。家喻戶曉、集眾多榮耀于一身的他曾經(jīng)在人生的職業(yè)道路中迷失過方向。2002年,他因拒絕代表中國出戰(zhàn)第十四屆亞運會而被中國籃協(xié)除名,遭到全中國人民的封殺,導致他在事業(yè)的低谷中徘徊了四年之久。
當畢業(yè)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目光鎖定在目前的狀況上,想著走一步算一步,過一天算一天。一定要高瞻遠矚,深思熟慮,否則“一子錯,全盤皆落索”,成功在右,我們卻在左——這距離,已是天與地。
充分認識自己,鎖定人生方向
人生最大的困難不在于選擇方向后下定決心,而在于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因為選擇方向是最基礎的,具有決定性的。我們的方向越是堅定,那么我們的決心也會越大。
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是玩撲克,發(fā)到手里的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卻完全取決于自己的意志。”沒錯,人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把手中的牌打好,我們能做的就是確定目標,選擇戰(zhàn)略,把握自己的命運,用僅有的籌碼贏取人生的精彩。
選擇戰(zhàn)略,就是選擇方向,這個方向是一個人生的目標,就算站在世界的巔峰,沒有它,也不會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可以說,一個人給自己找準了前進的方向,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2007年9月13日,著名的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蒞臨華中師大附中。與高中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時,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方向正確!”他說,所謂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是你所學到的這個技術、那個技術,或者這個定理、那個定理,而是指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間大有發(fā)展的空間。
“我很幸運,因為我的方向是正確的。”他說,在美國做研究生時,物理學界的前沿發(fā)現(xiàn)了新的領域——粒子物理,又叫高能物理。當時,那個領域剛剛起步,存在著極大的發(fā)展空間。于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方向。他經(jīng)常形象地說:“跟著一個新的領域成長,幾乎可以用遍地黃金來形容遇到的成功機遇。”
有一位名人說:“最好的人生方向,就是充分地認識和相信自己,傾聽自己的心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或許會有曲折,但卻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尋找一個屬于我們的,最好的人生方向,是畢業(yè)后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無頭蒼蠅才會四處碰壁,沒有方向的人就會找不到出路。記住,人生每向前邁出一步都是為下一步做準備!畢業(yè)幾年,告別碌碌無為、前路迷茫、內心恐懼,怎樣才能給自己一個最完美的定格?把握正確、合適的方向,擬定讓自己一生受用的計劃,凝聚繼續(xù)向前的力量,為成功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1.2 窮同學命運,是窮同學的選擇
世界頂尖級電影巨星史泰龍,在成名前不過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青年,但他心中卻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成為人人矚目、萬人景仰的電影明星。
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他拜訪了好萊塢的500家電影制片公司,卻沒有一家電影公司愿意錄用他。500趟求職的結果,是500次辛酸的經(jīng)歷,但他卻沒有因此而絕望,他始終相信,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掌握,500次碰壁反而磨煉了他的意志。
后來,他創(chuàng)作出劇本《洛奇》,并帶著它重新拜訪了每一家電影公司,可換來的仍然是500次的失敗,500次的傷心。他就在這失敗與傷心中,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沒有所謂失敗,只不過是暫時不成功而已,絕不輕言放棄!
終于,一千次的失敗紀錄把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感動了。結果,《洛奇》成了好萊塢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而史泰龍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史泰龍的成功,是因為他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他選擇了能讓自己鍥而不舍地去追求的志向,并一心一意努力奮斗。這個窮小子的成功告訴我們:沒有夢,就去創(chuàng);有夢,就去追。沒有什么比年輕更有本錢。
不埋怨命運,不習慣貧窮
“命運”果然是個好借口,一些改變不了的或者不想改變的現(xiàn)實,一旦被歸結為“命運”,就變得理直氣壯了。
世界上沒有人會真正甘心貧窮,但是許多不太富裕的同學往往怨天尤人,認為財富是命中注定的,給自己的失敗和貧窮找借口,以為這樣便可以找回一點面子。用“命運”的理由去欺騙周圍的人,說服自己,也誤導了自己的后代。前一輩人的貧窮理由給后一代人造成了思維觀念上的錯覺,認為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所以,他們繼續(xù)消極地對待人生。這樣,貧窮的人繼承貧窮,代代輪回。
實際上,用命運來解釋窮富恰恰是富人用來愚弄窮人的把戲,他們就是用這個理由來維護自己的財富、既得利益和地位。然而,窮人的最可憐之處就是甘心相信富人的這個“命運理論”,并始終習慣著貧窮的狀態(tài)。
一位沒有繼承人的富豪死后,將自己的大筆遺產(chǎn)贈送給了一位遠房的親戚,這位親戚是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接受遺產(chǎn)的乞丐立即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他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你繼承了遺產(chǎn)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只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后出去討飯時就更方便了。”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是貧窮;二是夢想;三是家人。第一件不能等的事便是貧窮,這充分說明了它的重要性。貧窮不能等,因為一旦時間久了,我們將習慣貧窮,習慣后不但無法突破自我,甚至會抹殺了自己的夢想,碌碌無為地過一輩子。有的人習慣貧窮,一生都是貧窮的思想,注定要貧窮一輩子。不要把貧窮與富有歸于命運的折磨或青睞,想過富有的生活,先要有富有的思想,然后影響態(tài)度、行為,讓富有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
需要的是夢想,不是遐想
網(wǎng)絡職業(yè)論壇上有一個熱帖:“雖然工作是枯燥的,賺錢是辛苦的,但理想?yún)s是遠大的!等咱有了錢,喝豆?jié){吃油條,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紅糖蘸紅糖,豆?jié){買兩碗,喝一碗,倒一碗!”
有一位職業(yè)規(guī)劃學者作了以下回復:雖然這只是一句調侃的話,但是里面自嘲現(xiàn)實的意味卻讓人深思。進入21世紀,貧困的挑戰(zhàn)變得更加嚴峻,社會底層的人民普遍存在絕望心理:窮人的后代還是窮人。窮人的心態(tài)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是窮人的模式,雄心壯志也被消磨掉了,最終剩下的也僅僅是勞累時嘲笑自我的成功遐想,他們并沒想過改變。
人生沒有多少可供荒廢的時日,處于“一窮二白”狀況的我們尤其要學會把握時間。大人物要有大志向,小人物要有小志向。志向的大小,決定我們生活的品質;有多大的夢想,就有可能成就多大的事業(yè)。
富爸爸鼓勵我們道:“千萬不要氣餒,不要讓暫時的財務挫折影響了自己的夢想,夢想將會引領你度過這段艱難的歲月,身無分文是暫時的,沒有夢想是可怕的。”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非常著名的關于志向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huán)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大學畢業(yè)生。據(jù)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沒有目標志向,60%的人目標志向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志向,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志向。25年后,研究人員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3%的人,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短期目標不斷得到實現(xiàn),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yè)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wěn)地生活和工作,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他們的生活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