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Question 1:對學習不感興趣,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1)

興趣是一種伴隨著注意而引起的從事學習的積極傾向和感情狀態,是發展智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興趣能使學生的神經系統興奮水平提高,使學生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發揮。興趣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然而在現實的學習過程中,很多人都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怎樣才能讓自己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愛學習的人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好方法。

Method 1:明確學習的目的

我們上學是為了接受教育,使自己變得成熟、穩重,獲得辦事的能力。

上學,并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的知識,還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如何做人。其實,上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我們可以和同學一起探討問題,一起玩耍,嬉戲,并從中得到真摯的友誼。我們現在還小,沒有掙錢的能力,更沒有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所以知識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唯一的私人財產,更是財富。我們不用那么的煩學習,我們把學習看作是未來適應社會,與人競爭的游戲。去與同學們競賽,只有學會了不怕困難與失敗,戰勝自己,超越別人,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生存。

把每一場考試看作一場三國游戲,知識就是兵器,成也罷、敗也罷,都是一種經歷。也許你并不是天天都很快樂,但如果人生只剩下“樂”,就不能真正地體現“樂”的價值了,換句話說,所有的事都是相對的,沒有經歷過痛苦、失敗,又怎么會有成功時格外的喜悅和快感呢?也許學習是很無聊的,但想想你和那些朋友、同學在一起的快樂,想想父母老師對你的關懷,還有那酸甜苦辣的生活經歷,這不也值了嗎?也許你一輩子的朋友一半以上都是在學校認識的,收獲了友誼,增長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上學是一個人系統學習知識的唯一途徑,也是一個人群體生活的開始。實際點講,現在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工作,生活得更加舒適。這也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唯一能做的事。所以不必抱怨不想學。與其用那么多時間抱怨不如抓緊大好的青春時光,好好學習。

Method 2:樹立良好的學習動機

剛入學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了獲得父母、教師、親友的贊揚而認真學習。一個天真稚氣的孩子會毫不掩飾地說出心里話:“老師,您知道我上課為什么愛舉手發言嗎?我就是想得到更多的五角星。”這是一個孩子的心聲,卻道出了同齡人的共同點,這種推動學習的動機,也是無可非議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觀的逐步形成,與社會要求相應的動機愈來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漸成為學生的主導性動機,而與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近景性動機也越來越深刻和穩固。

學習動機具有引發學習行為的激活作用,驅使學生采取一系列學習行為進行學習。學習動機能將學生行為引向一定的目標,并避免、摒除那些對于動機、目標實現不利的行為,直到既定的目標實現。學習動機還具有維持或加強學習活動的作用。如果學習動機強度小,易造成學生學習半途而廢、失敗氣餒。

學習動機是怎樣產生的呢?大家知道,人類的行動常由各種復雜的動機所引起,如饑和渴、愛和恨、名和利等,都可以引起個體的活動。人類行為的動機,一部分是生而具有的,一部分是由學習得來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學習動機的實質是學習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影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需要。從社會上說,不進行教育和學習,不繼承和發展前人積累的經驗、知識、技能,物質和精神活動就要停滯不前,人類社會就不能延續和發展。從個體來說,不學習就不能維持基本生活,更不要說發展和提高了。所以從根本上講,學習動機是社會和個體的這種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里的反映,它表現為學習的意向或愿望,它對學習起推動的作用。學習上的自覺性,就是指學生對社會和教育者的要求及其意義有一定的認識,使其轉化為自己的需要后所產生的學習積極性。

求知欲就是學習動機最活躍、最現實的部分,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在這種狀態下所學習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且牢固。從學生入學起,就要重視學習動機的培養,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生動的方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教育聯系起來,了解所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作用,逐步把今天的學習和長大參加社會建設聯系起來,使學習成為自己的內部需要。

Method 3:自信是成功的秘訣

在學習上要有自信。所謂自信,就是要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將自己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興趣的引導下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自信的人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得到成功,并因此而更加積極樂觀,更為自信;自卑的人因為對失敗的恐懼,不得不一次次體味失敗的滋味,并因此變得更加消極悲觀,更加自卑。在面對困難時,不要說“我做不到某件事”,而要說“到現在為止,我尚未做到這件事,我只要……我就能做到這件事,為了能做到這件事,我要努力做好……”“我能……”才是最正面、最積極、最能提升自信的一句話。

自信是人們成功的動力源。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成功者,無論是政界領袖、學術精英、運動健將還是商業巨子,他們之所以能夢想成真,首先是因為他們都充滿自信,自信是他們走向成功的永久動力。

在許多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那種堅強的自信心所產生的巨大力量,自信心所造就的成功事業。海倫·凱勒出生十個月即因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三歲時又啞了。在她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生命歷程中,海倫·凱勒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勇敢自強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不僅在生活上自立,而且在24歲完成了大學學業,先后完成著作14部,并且為殘疾人福利事業四處奔波,建起一家家慈善機構,將慈善的雙手伸向了世界。正是靠著信心,海倫·凱勒才戰勝了生理、生存上的不幸和困難,成就了震撼世界的偉業。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觀念控制的,有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又會使你對以前的觀念深信不疑。比如,對待語文學習,積極和消極兩種觀念就會產生兩種結果。積極觀念告訴我們:通過閱讀、觀察和思考,語文素養是能夠提高的,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學好語文。以此觀念為指導,我們就會勤奮學習,堅持不懈,其結果也必然是成績明顯提高。消極觀念告訴我們:語文成績拉不開分數,學與不學都一個樣,以此種觀念指導學習,那必然是馬馬虎虎,漫不經心,結果也必然是成績徘徊不前。長此以往,前者會使我們對語文學習更積極、更自信,而后者則會使我們對語文學習更加失去興趣。

建立自信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種聚會中,大部分占據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從現在開始,就盡量靠前坐,當然這會比較顯眼,但是這樣能幫你建立信心。

(2)練習當眾發言。

沉默寡言,多數是因為對自己的懷疑和不自信。從積極的角度看,多發言不僅能使別人了解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且也會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所以,爭取多發言,這是自信心的“維他命”。

(3)走路抬頭挺胸,步速加快一點。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改變走路的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態。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增長。

(4)每天運用積極的語言進行自我暗示。

在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和美國,有一句話被成千上萬的人反復念叨,這就是:“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來越好。”正是這句話,使成千上萬人成就了夢想,邁向成功。現在把這句話送給各位讀者,希望你們也越來越好。

(5)盡可能多地體驗成功。

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之上的,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剛接手一項新工作時,往往缺乏信心,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一次小的成功可以成為巨大成功的基石,可以成為我們的一項技巧,由小及大,逐漸地體驗成功,以鞏固我們身上的自信因素。

(6)把自己在一個領域里取得的成功經歷,“移植”到需要我們建立信心的領域中來。

比如你的數學成績較差,你對學習數學缺乏信心,而你的語文學得不錯,尤其是作文寫得很好,并曾獲過獎。你不妨把作文獲獎時的情景“移植”到數學課上,從而使它成為你自信的源泉。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積極的信念占據我們的頭腦,讓自信住進我們的心靈,自信的你一定會創造較好的成績。

Method 4: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好奇心是一種持久的、根深蒂固的個體特質,對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響。好奇心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一種反射,巴甫洛夫稱之為“探究反射”。當新奇刺激出現時,會引起人們注意,進而接近、了解事物,嘗試解決“這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學生的求知欲來源于對知識的好奇,來源于認知過程中發生的認知沖突,也來源于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知識魅力和愉快的情緒體驗。能夠促發和喚起創造的好奇心,不愿意把什么事物都當成既定事實而不加批判地接受,而是強烈要求得到解釋。“培養好奇心和興趣是建立富有創造性生活的第一步”。

居里夫人曾說:“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品質之一。世界上一切的發明創造都和人類的好奇心有關。一個孩子有了好奇心,就會隨之對好奇的事物進行猜想、思考,他的學習便進入到了一種“主動”的境界。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的學習,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自己“學”會的。其意思即為:老師再教,如果學生沒有從內在的好奇或需要去探求,而是屬于被動地接受、灌輸,那么他并未真正理解,也并未真正“學會”,他的學習質量必定非常差,即便考出好的成績,也不利于他長遠的學習和發展。而真正的“學會”是他因為好奇,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在老師引導下自己發現問題的答案。注意,是自己發現而不是老師告知,幾字之差,但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學習的質量將是大相徑庭。

一位長年在阿拉斯加進行研究的科學家講述了這樣一次親身經歷:有一次,他在寒冷的野外奔波于不同的觀測站,進行資料搜集。當他從雪車上下來時,一陣強烈的被“跟蹤”的感覺,他本能地轉過身去,恐慌從頭頂直躥腳底,嚇得渾身發抖,直冒冷汗。在他身后的樹林里,五六只狼正凝視著他,它們寸步不移,他則動彈不得。最后他緩緩地跨上雪車離去……

過了一段時間,他在另一個觀測站前,再一次感受到同樣的感覺,一群灰色的“鬼魂”正以凝望的目光勾引他的心神。當天,同樣的場景不斷地重復著,在那一天里,狼群充分顯露出對他和他的雪車的好奇心,它們并沒有任何威脅性或攻擊性的行為。狼族不會將任何事物視作理所當然,它們傾向于親身體驗與研究。

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還存在著擁有更高智慧的狼群,向狼學習——向自遠古以來與人類并肩而行的朋友學習。

而我們,面對如此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和日益升級更新的產品,只有天天學習,保持好奇進取的心,才會有驚奇的發現,意外的收獲。學會學習,熱愛學習,我們才能學會生存,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Method 5:學習興趣需要培養

興趣是求知的向導,是學習的動力。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知識掌握得也就越牢固。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興趣。

很多名人對興趣做過很迷人的描述: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說:“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到底怎么才能夠培養學習興趣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樣的學生需要培養學習興趣。往往需要培養興趣的同學,都是所謂的學習不好的同學。他們往往學習能力不強,不會學習,成績不好使得老師、同學、家長都不喜歡他們。所以,學習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恐懼和厭惡,甚至害怕學習。他們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會學習好,更不用說有任何的興趣。

要培養學習興趣,需要三個步驟:第一,樹立信心;第二,提高學習能力;第三,因成績提高而產生興趣。

第一,樹立信心。

一個沒有興趣、學習不好的同學往往已經經受過很多的打擊,他們很難相信自己能夠學習好。而且他們有很多理由可以證明這些,所以,要樹立信心,首先要把他們心里深信不疑的這些自己不可能學習好的證據徹底消除。

第二,提高學習能力。

有很多優秀的老師或心理學家都有一些辦法幫助學生樹立起信心。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學生的學習,然而,沒有實力做后盾,在短時間內只是靠語言樹立起的信心,當然很不牢固。如果沒有實力的支撐,當學生發現自己在一次次的學習中繼續不斷失敗的時候,信心很快就煙消云散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头市| 花莲县| 屏东县| 曲靖市| 西昌市| 区。| 海淀区| 大连市| 祁门县| 尚志市| 多伦县| 白山市| 福州市| 镇江市| 寿宁县| 二连浩特市| 盘山县| 彭水| 谷城县| 罗江县| 虞城县| 包头市| 平顶山市| 克东县| 平凉市| 平凉市| 云霄县| 凤冈县| 利辛县| 青铜峡市| 通城县| 简阳市| 平山县| 礼泉县| 吐鲁番市| 卢湾区| 平阴县| 盐源县| 三亚市| 永福县|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