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納稅人稅務行政處罰技巧

一、稅務行政處罰的定義

稅務行政處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違反稅收征收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依法應當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由稅務機關依法對其實施一定的制裁措施。

稅務行政處罰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和《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程序實施辦法(試行)》、《稅務案件調查取證與處罰決定分開制度實施辦法(試行)》。

二、稅務行政處罰的基本特征

第一,給予行政處罰的主體是稅務機關。

第二,行政處罰的對象是當事人行為違反了稅收法律規范,客體是侵犯了稅收征收管理秩序,應當承擔的稅務行政責任。

第三,行政處罰的前提是當事人實施了尚未構成犯罪,但違反了稅收行政法律規范且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行為。這里要區分兩種情況:一是要區分稅收違法與稅收犯罪的界限。對此界限,《稅收征管法》和《刑法》已經作了規定。如果構成了危害稅收征管罪,就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二是要區分稅收違法行為是不是輕微。如果稅務違法行為顯著輕微,沒有造成危害后果,只要予以糾正,經過批評教育后可以不予處罰。

第四,從主觀方面講,并不區分當事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或者過失,只要有稅務違法行為存在,并且有法可依,就要承擔行政責任,依法給予稅務行政處罰。

三、稅務行政處罰的原則

(一)法定原則

稅務行政處罰要由法定的稅務機關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根據法定依據按照法定程序以法定的形式實施。包括主體法定、依據法定、程序法定、形式法定等。

(1)主體法定。稅務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定的國家機關和稅務機關在其職權內設定設定權、實施權。

(2)依據法定。對公民和組織實施稅務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定依據。法無明文規定不得處罰。

(3)形式法定。稅務行政處罰必須由稅務機關采取法定的形式進行實施。

(4)程序法定。稅務行政處罰必須由稅務機關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實施。

(二)公正、公開原則

公正是指表現在稅務行政處罰應當合法、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適當,做到處罰決定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防止偏聽偏信,使當事人了解違法行為的性質,并給其申辯的機會。公開是指稅務行政處罰的規定要公開,處罰程序要公開。

(三)以事實為依據原則

以事實為依據原則是指設定和實施稅務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

(四)處罰相當原則

處罰相當原則是指設定和實施稅務行政處罰要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五)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是指實施稅務行政處罰,糾正稅務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當事人自覺守法。

(六)監督、制約原則

監督、制約原則是指對稅務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實行兩方面的監督制約。一是稅務機關內部的,如調查取證與處罰決定分開,做出罰款決定的機關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當場做出的處罰決定報送所屬的行政機關備案。二是稅務機關外部的,包括稅務系統上下級之間的監督制約和司法監督,具體體現主要是稅務行政復議和稅務行政訴訟。

(七)一事不二罰原則

一事不二罰原則是指稅務機關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四、稅務行政處罰的主體與管轄

(一)主體

稅務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主要是縣以上的稅務機關。各級稅務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不具處罰主體資格,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稅務行政處罰。但是稅務所可以實施罰款額在2000元以下的罰款。

(二)管轄

稅務行政處罰由當事人稅收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市、旗)以上稅務機關管轄。具體含義如下:

(1)從地域管轄來看,稅務行政處罰實行行為發生地原則。

(2)從級別管轄來看,必須是縣(市、旗)以上的稅務機關。法律特別授權的稅務所除外。

(3)從管轄主體的要求來看,必須有稅務行政處罰權。

五、稅務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

稅務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是指稅務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對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稅收管理秩序的行為,當場做出稅務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處罰程序。

(一)稅務行政處罰的適用條件

(1)稅務行政處罰適用案情簡單、事實清楚、違法后果比較輕微且有法定依據,應當給予處罰的違法行為。

(2)稅務行政處罰給予的處罰較輕,僅適用于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和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的違法案件。

(二)稅務行政處罰的處罰程序

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當場做出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向當事人出示稅務行政執法身份證件。

(2)告知當事人受到稅務行政處罰的違法事實、依據和陳述申辯權。

(3)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

(4)填寫具有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并當場交付當事人。

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包括下列事項:稅務機關名稱,編碼,當事人姓名(名稱)、住址等,稅務違法行為事實、依據,稅務行政處罰種類、罰款數額,做出稅務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地點,罰款代收機構名稱、地址,繳納罰款期限,當事人逾期繳納罰款是否加處罰款,當事人不服稅務行政處罰的復議權和起訴權,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簽字或者蓋章。

六、稅務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除了適用簡易程序的稅務違法案件外,對于其他違法案件,稅務機關在做出處罰決定之前都要經過立案、調查取證(有的案件還要聽證)、審查、決定、執行程序。使用一般程序的案件一般是情節比較復雜、處罰比較重的案件。

在這里我們重點介紹一下有關聽證的程序,因為這直接牽涉到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等稅務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及其利益。

聽證,是指稅務機關在對當事人的某些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前,按照一定的形式聽取調查人員和當事人意見的程序,其適用范圍是稅務機關對公民作出2000元及以上的罰款或者對法人、其他組織作出1萬元及以上的罰款,具體申請及執行程序如下。

1.申請人提出申請、稅務機關受理申請

要求聽證的當事人,應當在《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送達后3日內向稅務機關書面提出聽證;逾期不提出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稅務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納稅人應提供《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申請書》、《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各1份。

稅務機關應當在收到當事人聽證要求后15日內舉行聽證,并在舉行聽證的7日前將《稅務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聽證主持人的姓名及有關事項。當事人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而耽誤提出聽證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5日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申請是否準許,由組織聽證的稅務機關決定。

2.聽證會的召開

稅務機關負責人指定非本案調查機構的人員主持聽證會的召開,當事人、本案調查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參加。聽證主持人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干涉。

當事人認為聽證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回避申請,應當在舉行聽證的3日前向稅務機關提出,并說明理由。聽證主持人是本案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認為自己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聽證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

稅務行政處罰聽證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聽證不公開進行。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稅務機關的通知參加聽證,無正當理由不參加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聽證應當予以終止。

聽證過程中,由調查人員就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予以指控,并出示事實證據材料,提出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可以就所指控的事實及相關問題進行申辯和質證。聽證費用由稅務機關支付,不得由聽證的當事人承擔或者變相承擔。

3.聽證后案件處理

聽證結束后主持人應制作《聽證情況報告》,連同《聽證筆錄》及有關證據資料,報稅務機關負責人審閱,提出案件處理意見,交由承辦單位完成聽證后的各項事宜。

七、稅務行政處罰的執行

稅務機關依法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后,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規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又不起訴,并且在規定期限內又不履行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稅務機關對當事人做出罰款行政處罰決定的,當事人應當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罰款,到期不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對當事人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一)稅務機關行政人員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稅款

稅務機關對當事人當場做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1)依法給予20元以下的罰款的;

(2)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

(3)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稅務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法做出罰款決定后,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稅務機關行政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稅務機關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二)稅務行政執法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

除了可以依法當場收繳罰款的情形以外,稅務機關做出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應當實行做出罰款決定的稅務機關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

稅務機關做出罰款決定的行政處罰書應當載明代收機構的名稱、地址和當事人應當繳納罰款的數額、期限等,并明確對當事人逾期繳納罰款是否加處罰款。當事人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決定書確定的罰款數額、期限,到指定的代收機構繳納罰款。

代收機構代收罰款,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由財政部規定的罰款收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武清区| 闽侯县| 贡嘎县| 宜兰县| 黔西县| 富裕县| 芮城县| 聊城市| 眉山市| 涟源市| 孟连| SHOW| 南城县| 加查县| 石渠县| 金溪县| 崇左市| 南昌市| 多伦县| 济阳县| 得荣县| 南澳县| 勃利县| 克什克腾旗| 林西县| 浙江省| 旺苍县| 弥渡县| 喜德县| 剑阁县| 巧家县| 北流市| 石棉县| 清远市| 高州市| 奉贤区| 乌海市| 宜川县| 神池县|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