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傳習錄》明隆慶六年初刻版
- (明)王陽明
- 2508字
- 2015-07-23 18:25:56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嘉靖七年(1529年),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他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治武功、成就斐然。在事功方面,他為官數十載,平定江西匪患、寧王之亂、思田盜賊,封新建伯,追謚文成;在思想方面,他集心學之大成,開創姚江學派,教書育人,門生遍天下。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題都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思想甚至遠播日本、朝鮮等地。由其門人弟子輯錄平日對話、語錄、書信而成的《傳習錄》更是成為圣門經典。下面將從王陽明的生平、思想與《傳習錄》的成書與版本情況,做一個簡略的介紹。
一、王陽明其人
王陽明的出生頗有神奇的色彩。據文獻記載,王陽明生而有異質,在他誕生之前,祖母夢見有天神身披緋紅玉衣,在云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云”,并名其居為“瑞云樓”。王陽明出生后,至5歲尚不能言,但已能默記祖父讀過的書。有一天,一個高僧從其家門口過,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其祖父便根據《論語》“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后便能言。11歲時隨父寓京,次年開始就讀。曾問私塾先生:“何為第一等事?”先生回答:“第一等事無非是科舉及第。”王陽明不以為然,在他看來,第一等事應當是“讀書學圣賢”。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圣賢”“做圣人”便更加篤實地成為王陽明的志向。
王陽明15歲時,出游居庸關、山海關,縱覽山川,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且性格豪邁,常與同伴以功戰為戲。16歲時,國家邊事吃緊,朝廷議論紛紛,王陽明便讀兵家之書,“每遇賓宴,嘗聚果核,列陣勢以為戲”。17歲時,于洪都(今江西南昌)迎娶諸氏,后偕夫人歸余姚,學習經義,準備科舉考試。18歲時,他去拜訪了明初純儒吳與弼的弟子婁諒,談及格物之學,以為“圣人必可學而至”,開始“遍讀考亭(朱熹)之書”,并親身實踐格物之說,甚至“亭前格竹”,最終思勞成疾,“遂相與嘆圣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
格竹的失敗使他對朱子之學產生懷疑,繼而徘徊流連于佛老之間。21歲時,在浙江鄉試中舉,23歲時,會試不第,歸余姚,結龍泉詩社,對弈聯詩。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陽明進士及第,與當時的詩詞名家李夢陽、何景明唱和于文壇。次年,授吏部主事,又年,奉命錄囚江北。不久告病歸越,游九華山,出入佛寺、道觀,至次年夏復命還京。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陽明告病歸越,筑室陽明洞,行神仙導引之術,終因不得圣道而作罷。弘治十七年(1504年),王陽明主持山東鄉試,是年改任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次年,王陽明授徒講學,并與湛若水相交,始歸本于正學。
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抗疏救忠良而得罪閹黨,遭廷杖四十,下詔獄,不久被貶謫至貴州龍場,任驛丞。正德三年(1508年),居夷處困的王陽明頓悟格物致知之旨,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為“龍場悟道”。隨后,王陽明受提學副使席書聘請,主講于府城文明書院,始揭知行合一。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便開始了順遂的仕途。是年,他先升江西廬陵知縣,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次年,調吏部驗封司清司主事,二月為會試同考官,十二月升文選清吏司員外郎。正德七年(1512年),王陽明升考功清吏司郎中,十二月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其間,王陽明弟子日眾,徐愛、黃綰等弟子也均在此時受業。他據《大學》古本立格物、誠意之旨,開始以“致良知”行教。正德八年(1513年),王陽明赴任便道歸省,至滁州,督馬政,日與門人游,新舊學生集會于滁,教人靜坐入道之方。次年,王陽明升南京鴻臚寺卿,教人存天理、去人欲。
正德十一年(1516年),經兵部尚書王瓊舉薦,王陽明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地,平定征南王謝志山、金龍霸王池仲容等的暴動,并行十家牌法。次年,正月至贛,二月平漳南象湖山,十月平南贛衡水、桶岡。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陽明春平三浰,升都察院右副督御史。七月刻古本《大學》,刻《朱子晚年定論》。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受命勘處福建叛軍。行至豐城,聞寧王朱宸濠謀反,遂起義軍平叛。僅用時35天,便生擒寧王及其黨羽,收復南康、九江等所有失地。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王陽明升南京兵部尚書,后封新建伯。是年,他上書乞歸,回到余姚,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講學生涯。在此期間,南大吉緒刻《傳習錄》,傳于門弟子間。嘉靖六年(1527年),朝廷命王陽明以原職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廣西思恩、田州,平定思田之亂。起程前,與錢德洪、王畿二弟子在陽明府中天泉橋上論道,提出“四句教法”,是為“天泉證道”。次年二月,思、田平,七月又一鼓作氣,將長期作亂的八寨、斷藤峽一舉蕩平。是年十月,王陽明班師途中肺疾加劇,遂乞骸骨,十一月二十九日,于歸途中卒于江西南安,終年57歲。王陽明逝世之后,因遭佞臣嫉恨,故“爵蔭贈謚諸典皆不行”,并下令禁偽學。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以徐階為首的王門弟子向明穆宗上書,才正式追封他為新建侯,謚文成,從祀孔廟。
二、王陽明的思想
“心學”的核心概念自然是“心”,如何重建心體、發明本心,是王陽明思想的核心問題,這也就決定了陽明心學向內探求的特質。理解“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應著眼于這一核心。
(一)心即理
程朱理學主張“性即理”,認為人的本性由天所賦予,而天理作為人性的內容又規定了人的一切活動。因此,如何探求事物的道理,并使其作用于自身就構成了學問的首要問題。在此意義上,“格物”就是在事事物物上探求物理,“致知”就是向外去探求關于事物的知識,所謂“即物而窮其理”是也。并且,這一“即物窮理”的活動必須達到“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的境界,才能夠“豁然貫通”。在這樣一種理學思想的指導下,為學的功夫就變成了疲于奔命地向外窮索,使得精神外馳。王陽明早年也窮索朱子格物之學,然而“亭前格竹”的失敗使得他對于這樣一種格物之學喪失了信心。經過泛濫佛老的階段,最終他在龍場時頓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